九年级化学上册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教学案 沪教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燃烧
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
燃烧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教材第92页你已经知道什么
解答:物质的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注意
①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如H2能在C12中燃烧,镁条(Mg)能在CO2中燃烧等。
②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③并不是所有物质燃烧都会有火焰产生,气体或蒸气燃烧时才会有火焰,如CO、H2在空气(或O2)中燃烧会产生火焰,有些液体由于受热汽化为蒸气(如酒精、汽油等),它们燃烧时也会产生火焰,那些不易挥发、不易分解的固体,如木炭、铁丝等在燃烧时就没有火焰。
(2)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人们利用可燃物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热来照明、取暖、烧煮食物、冶炼钢铁等,燃烧能够造福于人类,但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知识点2 燃烧的条件(重点)
(1)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材第93页交流与讨论
解答:见中考考点对接。
(2)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伞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注意
①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少其一,燃烧则不能发生。
②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③燃烧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故燃烧的条件实质就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可燃物、O2)和反应条件(温度)。
教材第93页观察与思考
解答:火焰熄灭后,手绢没有变化;因为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被手绢上的水吸收,水变 成水蒸气带走大量热使手绢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手绢没有烧坏。
例1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刺激人的呼吸道。
他设计了如图4–1–1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的两支试管,放到盛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水中。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图4–1–1
①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
(1)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由现象①②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象①③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小军查阅的资料和实验现象,指出他设计的装置有何不足:________。
解析:(1)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2)对比实验现象①②可知:红磷的着火点240℃>80℃,故红磷不燃烧;对比实验现象①③可知:温度都达到着火点,水中白磷缺少氧气。
(3)石块不燃烧或没有可燃物就不能燃烧,如关闭液化气等。
(4)由于实验装置没有密闭,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答案:(1)磷十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2)温度达到着火点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或打火机没燃料后打
不着火;或木柴燃烧而石块不燃烧;合理答案即可) (4)白磷燃烧没有在密闭装置中进行,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空气
方法技巧
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只改变要探究的条件,而其他两个条件控制不变。
知识点3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释
举例
完全燃烧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
当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碳十氧气(充足)
−−−→点燃二氧化碳 C O 2 CO 2
不完全
燃烧
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
当含碳、
氢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时,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
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碳十氧气(不充足)−−−→点燃
一氧化碳 C O 2 CO
(2)物质完全燃烧的条件
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
(3)燃料完全燃烧的意义
①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通过计算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年限可知我国重视节约能源的必要性。
②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现在用的燃料中都含有碳元素,这些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气体有毒,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当固体燃料不充分燃烧时,还会增加烟尘的排放而加重环境的污染。
教材第94页交流与讨论
解答:液化气灶、煤炉等燃具都留有空气进口,且空气进口大小可以调节,目的是保证氧气充足,使燃料充分燃烧。
用风机给锅炉鼓风能加速空气流动,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玻璃片上有黑色物质生成,蜡烛不完全燃烧有炭黑生成。
注意
虽然燃烧需要足量的空气或氧气,但这些气体的通入量也要适当,否则,过量的空气或氧气就会带走部分热量,同样会造成浪费。
例2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非常重要。
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因素,并举出实例加以论证。
解析: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只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
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如:煤粉和煤块都在空气中燃烧时,前者更剧烈。
答案: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如:木炭(或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等。
或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等。
如: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等。
提示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般有:反应物的浓度、反应条件、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
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运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中毒
知识点5 爆炸
(1)爆炸的定义和发生的条件
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X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爆炸的条件可概括为:有限空间、气体急速膨胀。
教材第95页联想与启示
解答:见知识点5。
说明
①空气和可燃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爆炸、空气和煤屑或面粉的混合物爆炸等,都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而且都是氧化反应。
②爆炸并不都是跟氧气起反应,如氯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爆炸;同时,爆炸也并不都是化学反应,
如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暖水瓶爆炸等都是物理变化。
教材第95页观察与思考
解答:从乳胶管往瓶中吹入空气时,将面粉充满塑料瓶罐,面粉在罐中燃烧导致爆炸。
(2)爆炸极限
爆鸣气是指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空气的混合气体,但并不是爆鸣气点燃就一定会发生爆炸,它是有爆炸极限的,我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X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
如H2、CH4和CO的爆炸极限如下表所示。
气体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H2 4%~75%
CH45%~15%
CO 12. 5%~74%
注意
在爆炸极限以外,可燃性气体过少或过多,即氧气过多或过少,反应放出的热量有限,故爆炸不会发生。
知识点6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
概念
可燃物与氧
气发生的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
可燃物与氧
气在有限的空间
内发生的急速燃
烧
缓慢进行的
氧化反应
由缓慢氧
化引起的自发
燃烧
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出的热量随时
散失
发热明显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
未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
着火点
是否发光发光发光无明显发光现象发光
联系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纯氧气中能燃烧而在空气中不燃烧,说明铁丝的着火点因物质不同而改变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说明燃烧现象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爆炸就是发生了急剧的化学变化
D.缓慢氧化最终必引起自燃
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能改变,A的说法错误。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与可燃物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浓度有关,B的说法正确。
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把爆炸都认为是化学变化了,忽略了属于物理变化的爆炸,C的说法错误。
自燃一般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但缓慢氧化不一定引起自燃,如钢铁生锈是
缓慢氧化,但不会发生自燃现象,D的说法错误。
答案:B
方法技巧
明确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知识点7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
教材第96页交流与讨论
解答:1.
2.破坏燃烧的三介条件中的一个就能使燃烧停止,即达到灭火的目的。
(1)灭火方法
①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②灭火可采取清除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三种措施中的任何一种,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火场自救
①火势如果很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
②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立即拨打火警119求救;
③身陷火场时,科学的自救方法:a.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b.如果房间内正在燃烧,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c.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质吸入体内;d.房间里燃烧,由于空气的对流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浓度大,而下层空气中相对较少,所以逃生时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匍匐前进;e.到窗口呼救等。
教材第98页交流与讨论
解答:几种常用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X围如下:①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②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NaHCO3)来灭火,除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用于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加压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液化装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灭火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例4 (某某中考)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资砖,砖里压人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
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
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B.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自动灭火陶瓷砖喷出的氦气和二氧化碳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达到灭火目的。
答案:B
警示
灭火方法之一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8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
易燃物一般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常见的易燃物质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石油产品、面粉、棉絮等。
(2)易爆物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3)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易燃物或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
因而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②在油库、面粉加工厂、棉纺厂、化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要各有防爆器材,设立安全措施。
这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粉尘和棉絮等,一旦接触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③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
(4)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如图4–1–2所示。
图4–1–2
例5 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 B C D
图4–1–3
解析:A为禁止带火种;B为禁止燃放鞭炮;C为禁止吸烟;D为禁止鸣笛,故D项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