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原创冲刺试卷(一)地理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原创冲刺试卷(一)
地理试卷
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
2.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与其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A.贝加尔湖B.东非大裂谷C.喀斯特溶洞D.冰川 U 型谷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c→b→d→a→f→e B.b→a→c→d→f→e
C.a→b→c→d→e→f D.d→c→b→a→f→e
4.下列世界遗产中形成原因和丹霞山相同的是
A.武夷山B.庐山C.黄山D.泰山
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的转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对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M地区的生产企业全部转移到N地区
B.M地区的制鞋产业全部转移到N地区
C.1998年时N地接收了部分M地转出的中小企业
D.2008年时M地制鞋业中的大企业开始转移到N地区
6.制鞋业的转移对M地区的影响主要是( )
A.改善了环境质量B.扩大了就业
C.促进了城市化进程D.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织绣是我国古代传统手工绣中的一种精湛的绣法,它是用棉、麻、桑蚕丝、毛等纺织材料进行织造、编结或绣制的工艺。
中国栽桑养蚕起源很早,桑蚕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有
①纬度较低,热量资源丰富②劳动力丰富,价格较低③历史悠久,生产技术先进④当地市场广阔,需求量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贵州不宜大力发展桑蚕业的原因是
①地势较高,热量不足②高原地形,交通不便
③经济落后,市场狭小④地租较高,竞争力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绿肥作物是以其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或沤、堆制肥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总称,多年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除用以改良土壤以外,也可作为饲草,或作为覆盖作物栽培以改善环境,抑制杂草等。
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有间种、套种、混种、插种等多种种植方式,群众对种植绿肥作物深有体会地说:“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9.我国南方的茶园中,常利用行间种植绿肥作物,以提高茶叶品质,其原理是()A.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茶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
C.调整土壤湿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10.“种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懒人不开沟”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
B.冻害
C.高温
D.大风
11.在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常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其主要的生态效益是A.降低风速,改善农田小气候
B.保持水土,增加地表粗糙度
C.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增产增收
D.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12-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西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多季节性河流,但却呈现出了湖泡星罗(湖泊众多)、河流蜿蜒的水乡景色。
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
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量,对区域内湿地、湖、泡、水库进行补水。
(1)分析吉林西部湖泡星罗的原因。
(2)描述松花江松原市河段的水文特征。
(3)从水资源方面说明吉林西部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
(4)说明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对该地自然地理环境有利的影响。
13.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
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气、水、土、地、生等各方面)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14.【旅游地理】
暑期到来,游客出行趋于活跃,旅游产品预订量不断上升。
2017年7月11日,国家旅游局综合各方面信息制定并发布《2017年暑期旅游提示》,分析认为暑期出游人群中,家庭亲子游成为主力军,占比约为42.2%,自然名胜、历史人文类旅游产品最受关注,黄山等自然名胜迎来客流高峰。
(1)分析黄山迎来暑期客流高峰的形成条件。
(2)说明家庭亲子游的主要目的。
15.【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悉尼的维多利亚公园社区是占地 24 公顷的综合开发项目,包括高密度住宅、商务及零售设施,下图为该社区根据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设计的雨水利用方案示意图。
这样的设计使社区道路除了满足交通功能外,还是路面雨水收集和处理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根据图文材料简述图示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并指出该设计衍生出的新功能。
答案
1.B 2.D
【解析】1.由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南半球,越向南气温越低,因此甲地气温大于25℃,乙地气温小于20℃,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甲地深居内陆,乙在沿海,内陆气温大于沿海,由此可判断出当时为夏季。
海洋比热容大,夏季升温慢,陆地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因此甲的气温高于乙地主要是受海陆差异的影响,故B正确。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纬度相同,故A错误。
甲、乙都在潘帕斯草原上,地势差异小,故C错误。
流经乙附近的洋流为巴西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但乙气温却比甲要低,说明主要不是受洋的影响,故D错误。
2.峡湾主要是冰川侵蚀而成,故D正确。
贝加尔湖是地壳断裂下陷而成的构造湖;东非大裂谷位于生长边界,因板块张裂而成;喀斯特溶洞是因流水的化学溶蚀而成。
故A、B、C 错误。
3.A 4.A
【解析】
3.丹霞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沉积岩)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所以,形成过程
中,首先是在低洼处有沉积物堆积,对应c。
然后经b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砂砾岩层。
沉积岩层在干热气候下,变成红色岩石,对应d。
受内力作用影响,岩层隆起抬升,对应a。
受风化等外力作用,垂直节理发育,对应f。
再受流水、风等外力侵蚀,形成丹霞地貌,对应e。
A对,B、C、D错。
4.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世界遗产中形成原因和丹霞山相同的是武夷山,A对。
庐山、黄山、泰山都是内力作用形成的断块山,是花岗岩地貌为主,B、C、D错。
5.A 6.A
【解析】
5.根据图示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在2008年,M地区的生产企业全部转移到N地区,只留下研发中心和研究院所,A正确。
M地区的制鞋产业的研发部门没有转移到N地区,B错误。
1998年时N地接收了部分M地转出的小企业,没有中企业,C错误。
2008年时M地制鞋业中的大型生产企业全部转移到N地区,D错。
6.制鞋业的转移对M地区的影响主要是生产企业迁出,改善了环境质量,A对。
研发部门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少,缩小了就业,B错。
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是对城市的影响,不是对M区的主要影响,C错。
生产企业迁出,不能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D错。
7.A 8.C
【解析】
7.纬度较低,热量资源丰富,①正确;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②正确;广西离珠江三角洲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③错误;广西当地市场需求量较小,④错误。
故选A。
8.贵州受高原地形,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市场狭小,且离市场地较远等因素影响不宜大力发展桑蚕业。
故选C。
9.B 10.A 11.D
【解析】
9.绿肥作物种植于茶园茶树行间,可以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同时由于绿肥作物充斥行间,可以抽制杂草的生长,减轻病虫害,减少使用农药,从而提高茶叶品质,选B。
绿肥作物种植于行间,对茶园气候作用不大;D项与茶叶品质关系也不大,选B。
10.“种绿肥不怕不得收,只怕人不开沟”中,开沟是给排水问题,说明威胁绿肥作物种植的自然灾害是与旱涝、与水相关的因素,结合选项选A。
11.华北地区严重缺水,采取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的种植模式,可以增大地表植被覆盖率,从而减少蒸发,减轻表土盐碱化,选D。
12.(1)地壳抬升使古松辽大湖湖水外泄,在低洼处形成众多湖泊;地下冻土发育,表层土质黏重,透水性差,地表水难以下渗,使湖泊得以保存。
(2)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流速较缓。
(3)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湖沼水盐分含量高,难以利用;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较少。
(4)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增加湿地面积,减轻土壤沙化和盐碱化;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气候;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1)根据材料,这里曾经非常低洼,包括松辽分水岭在内都是古松辽大湖的一部分。
地壳抬升使古松辽大湖湖水外泄,在低洼处形成众多湖泊。
该地纬度较高,地下冻土发育,表层土质黏重,湖底形成了黏重的河湖相沉积,透水性差,地表水难以下渗,使湖泊得以保存,形成湖泡星罗的景观。
(2)松花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流流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每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松原段流向较高纬度,有凌汛现象。
流经松嫩平原,地形平坦,流速较缓。
(3)吉林西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多季节性河流,水资源短缺。
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湖沼水盐分含量高,难以利用。
大部分河流为季节性河流,可利用的河流水较少。
受过度开垦等因素影响,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灌溉水源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
(4)近年来吉林省实施西部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量,对区域内湿地、湖、泡、水库进行补水。
实施河湖连通供水工程,区域内湖泊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大。
增加湿地面积,减轻土壤沙化和盐碱化。
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增加,改善局地小气候。
湿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增加。
13.(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3)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
少。
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解析】
(1)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以确定R河河口是地中海气候;吹西风(西南风)时,来自海洋的湿润的西南风顺河谷向里吹,大峡谷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所以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所以植物稀少。
(2)河口的断流显然与河流中上游地区大量截水、用水有关,故可以从水利工程的截水和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增大两个方面作答。
结合材料中信息,“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
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说明了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因而河口出现断流的现象。
(3)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气候、水文(河、湖)、生物(动物、植物)、土壤、岩石(地形、地貌)等。
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就从以上角度思考、分析、表述。
对水文角度,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
土壤角度,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生物角度,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
气候角度,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
地形地貌角度,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
14.(1)暑期学生放假,旅游时间充足;黄山交通便捷,基础服务设施较完善,服务质量好;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旅游度假消费升级。
(2)利用假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减轻学业压力,接触自然环境,开拓知识视野;提升审美能力,收获愉悦的心理体验。
【解析】
(1)暑期客流高峰主要从“有钱、有闲”、“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分析。
暑期学生放假,旅游时间充足;黄山交通便捷,基础服务设施较完善,服务质完善量好;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旅游度假消费升级。
(2)旅游是一种亲身的体验:体验离家出门的每一步路,感悟大千世界的种种不同。
旅游所追求的是一种有价值的体验:在一段时间的繁忙工作后,让自己疲惫的身心得以放松,眼光得以开阔,见闻得以增长,人生得以丰富。
在迷人的山水和家人的共同旅游中去体会生命力、创造力的迸发,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真、善、美。
这种体验,将造就健康、完美的
人格,也增进了亲人间的感情。
15.主要目的: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净化水质,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多样性的生物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任答3点得6分)新功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利用工程设计,实现科普教育的功能
【解析】
设计方案中的湿地、蓄水池等可以收集雨水,提高雨水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减缓城市内涝等作用;泥炭层、湿地还可以起到净化作用,使得水体可以再利用;这些湿地、公园还可以充当生物栖息地,起到生态保护功能。
设计方案营造的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场所;精巧的工程设计,可以起到科教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