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习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李凭箜篌引(习题及答案)
一、课内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凭箜篌引
...:乐府旧题。
张高秋
...:张,弹奏。
高秋,深秋九月。
B.颓.不流:下垂、堆积的样子。
玉碎
..:美玉碎裂,指声音清脆悦耳。
泣露
..:滴露。
C.香兰笑.:花盛开。
中国
..弹箜篌:中原地区。
融冷光
...:使月光变得温煦。
D.石破
..:五色石破裂。
天惊
..:天界震惊。
逗.秋雨:引。
露脚斜飞
....:露滴斜斜坠落。
湿寒兔
..:玉兔。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颓.(tuí)不流
吴丝蜀桐:精美的箜篌,这里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B.弹箜篌
..(kōng hóu)
昆山:在江苏,传说中著名的美玉产地。
C.女娲.(wā)炼石
二十三丝:一种竖箜篌,有二十三弦。
D.教神妪.(yù)
紫皇: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棹声。
C.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二十三丝动紫皇
B.金伐鼓下榆关
C.单于猎火照狼山
D.胡骑凭陵杂风雨
5.对《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就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对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6.试赏析“吴丝蜀桐张高秋”的独特之处。
7.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8.结合全诗,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就本诗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二、课外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听颖师①弹琴
韩愈
昵昵②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③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④!
【注】①颖师:名颖,来自天竺,元和年间在长安,以琴艺知名。
师是对僧人的尊称。
②昵昵:亲昵的样子。
③未省:不懂得。
④冰炭置我肠:冰极冷,炭(火)极热,指两种相反的情感剧烈冲击。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写琴声轻柔细碎,仿佛小儿女在耳鬓厮磨之际,窃窃私语,互诉衷肠。
B.三、四句运用通感,以视觉写听觉。
写琴声骤然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将
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显得气势非凡。
C.后八句写诗人听琴的感受和反应,先是起坐不安,继而泪雨滂沱,从正面表现琴声的感染力。
D.末两句进一步渲染颖师琴技的高超,将听琴者情感上的剧烈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10.本诗被清人方扶南誉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诗中采用了多种手法表现琴声琴艺,试列举两种并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场景,后半部分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梦天
李贺
老兔寒蟾①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②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③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注】①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兔和蟾。
②鸾珮,雕刻着鸾凤的玉佩,这里代指仙女。
③黄尘清水,有沧海桑田之意。
1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诗人梦游上天,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忽然云开月出,明亮起来。
B.四至六句写诗人想象飞入月宫后同仙女谈话,人间沧海桑田,变化很快,感觉“千年如走马”。
C.七、八句写诗人遥望人间,感觉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点“烟尘”,东海如同被打翻了的一杯水。
D.诗人先通过描写天上仙境来表情达意;进而俯视人间,寄寓了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14.李贺的诗歌具有变幻奇谲的特色,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四)(2022·汕头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南山田中行
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①,塘水漻漻虫啧啧②。
云根③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④。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注】①秋风白:古人以白色象征秋天。
秋风又称素风,素的意思是白。
②漻漻:水清而深。
啧啧:虫鸣声。
③云根:云雾升起之处。
④冷红:秋寒时节开的花。
泣露:露珠凝聚,有如泪珠。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借用古代民间歌谣形式,在诗歌的开头三句运用了“三、三、七”的句法,长句连用两个叠音词,使得诗歌富有节奏感。
B.四、五句描写了山中的苔藓和花,山间云绕雾漫,似有轻纱笼罩;六、七句描绘了秋天稻子成熟的景象和萤火虫在田埂低飞的热闹情景。
C.诗歌的最后两句,展示了幽冷凄清甚至有点阴森恐怖的境界,如“鬼灯如漆”令人毛骨悚然,不过,“点松花”三字又带有生命的光彩。
D.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田野图,它明丽、清新、幽冷,使人爱恋,却又叫人忧伤,突出地显示了李贺诗歌独特的风格和意境。
16.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李凭箜篌引(习题答案)
1. C解析中国:国中,指在国都长安城里。
2.B解析昆山:昆仑山,不是江苏的昆山。
3.B解析A项,“试”“裁”是人的动作;C项,“笑”是人的动作;D项,“开门户”“翻书”是人的动作。
4.D解析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他三句运用的都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5.D解析“借助诗人对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错误,诗人并没有直接描述自己的感受,有的只是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
6.答案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深蕴。
7.答案“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写乐音清脆悦耳,“凤凰叫”写乐音和缓美妙,“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8.答案①描绘感受,惊心动魄。
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②想象奇特,瑰奇绚丽。
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
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引人入胜。
③活用典故。
这首诗用典灵活,将众多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熔铸在诗人独特的奇峭词句和想象中,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9.C解析“正面表现”错误,应为侧面烘托。
10.答案①对比,首联比以儿女之情,次联拟以英雄气概,一柔一刚,构成悬殊之势,突出琴声的忽高忽低、抑扬顿挫的特点。
②通感,以众鸟蹁跹之中,一只凤凰翩然高举,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最后一落千丈这样极具画面感的视觉形象,表现乐音的起落变化,有新奇、精警之效。
③烘托,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答出两点即可)
11.B解析“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误,“男儿屈穷”中的“穷”并非指“贫穷”,而是指遭遇困难和坎坷。
12.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首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寒风又变为春柳”意为寒风已去,东风徐来,枯柳变绿。
其次,根据诗句意思描绘画面。
然后,联系诗中的“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所体现的作者情感分析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13.A解析“阴冷雨寒,仿佛在为月宫的兔和蟾悲泣”理解错误,应是“阴冷雨寒,仿佛是月宫的兔和蟾在悲泣”。
14.答案①想象奇特:诗人把阴冷雨寒想象为玉兔和寒蟾在悲泣,把云层裂开后的景象想象成房屋楼阁,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还幻想在月宫与仙女相遇并交谈。
②构思巧妙:此诗写梦游月宫的情景,前四句写在天上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意思对即可) 解析开头四句,描写梦中上天。
第一句写到幽冷的月夜,阴云四合,空中飘洒下来一阵冷雨,仿佛是月里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第二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仿佛是房屋楼阁。
第三句写下雨以后,水汽未散,玉轮似的月亮在水汽上面碾过,它所发出的一团光都被打湿了。
第四句是说:诗人幻想在桂花飘香的月宫小路上和一群仙女
遇上了。
这四句想象非常奇特。
诗歌的五、六句写到诗人同仙女的谈话。
最后两句是诗人“回头下望人寰处”所见的景色。
所以整首诗天上人间浑然一体,通过写梦游月宫,描写天上仙境,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5.B解析“热闹”一词不妥,“蛰萤”是指藏起来的萤火虫,因遇冷而光不甚明亮的萤火虫,秋天的萤火虫本来就不多,这里不能体现热闹的情景。
答案①动静结合。
诗中前三句描绘了皓月当空,秋风万里,静谧的环境,但也写到了草中虫儿唧唧鸣叫的声音,充满诗情画意。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中第五句,用“娇啼”一词,让挂着露珠的秋花,有了女性娇滴滴哭泣的特点,增添一种忧伤之感。
③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中第九句把鬼火比喻成墓中的漆灯,花朵似的点缀着森林。
使得整个画面充满着阴森恐怖的特点。
④运用通感,多种感官相结合。
“冷红”运用了通感,是从触觉方面来写视觉,“池塘”“云”“苔藓”“花”“稻”“蛰萤”“鬼灯”是从视觉方面来写,“虫啧啧”“水流”是从听觉方面来写,多种感官结合使得诗中意境清新而又冷凄。
解析“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又清,草中虫儿唧唧鸣。
诗人仿佛置身空旷的田野,皓月当空,秋风万里,眼前塘水深碧,耳畔虫声轻细,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充满诗情画意。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山间云绕雾漫,岩石上布满了苔藓,娇弱的红花在冷风中瑟缩着,花瓣上的露水一点一点地滴落下来,宛如少女悲啼时的泪珠。
“娇啼”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种忧伤之感。
“鬼灯如漆点松花”,远处的磷火闪烁着绿荧荧的光,像漆灯那样黝黑发亮,在松树的枝丫间游动,仿佛松花一般。
“鬼灯如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阴森森的,令人毛骨悚然,
描写的景是最幽冷不过的了。
“石脉水流泉滴沙”,运用视觉和听觉,描摹出此处泉水清幽而又滞涩的形态和声响,富有艺术个性,色调也与整个画面和谐一致。
“冷红”运用了通感,视觉通触觉。
多种感官结合使得诗中意境清新而又冷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