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20高一下·六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上流传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后,“双黄连口服液”一度遭哄抢直至脱销。
其实,在1月29日早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大部分的我们并没有独立思考能力,于是我们的脑中只能充斥各种道听途说的观点。
而关于独立思考,有一个很重要的本质叫做逻辑,()。
我们的很多见识、理解力,以及智慧,都是通过阅读_____的见解。
在大量的阅读里,我们可以和无数思想者对话,在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之中,才有了自我对事物的认知,也进而培养了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在遇到问题时,才会理性判断,不盲从,先去了解事情的_____,再去判断是否具有价值,也可以通过文献搜索,而非_____。
这样,当我们再去面对“双黄连”类问题的时候,脑海里一定会先提问: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否经得起推敲?而不是:哪里可以购买双黄连。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B . 事物的规律就是所谓的逻辑,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C . 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且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经历和阅读,
D . 所谓的逻辑,就是事物的规律,而总结一个规律无外乎阅读和经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和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衍伸从而来踪去迹道听途说
B . 衍生而后来龙去脉道听途说
C . 衍伸而后来踪去迹捕风捉影
D . 衍生从而来龙去脉捕风捉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早在1月29日就己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B . 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29日早就已经公布: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C .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D . 早在1月29日就已经公布:日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20·包头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周人认为,修德与刑罚实为一事之两面。
然而,这种对刑德关系的思考却长期被后人曲解。
《论语·为政》载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的本意并不是将刑与德彼此对立,而主要是强调单独用政、用刑的弊害。
但后人误解孔子的原义,将刑与德对立起来,认为德为贤人君子所修,而刑则专为庶民小人而设。
这种误解混淆了古人立刑的初衷,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
②西周金文所提供的刑罚史料虽然极不系统,但仍可从中看出周人对于用刑的思考。
比如,西周膡匜铭曰:“汝敢以乃师讼,汝尚忒先誓……宜鞭汝千,幭剭汝。
”意思是说,牧牛违背先前所立的誓言,对其处以鞭刑一千,并施以墨刑。
再如,夨人盘铭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实余有散氏心贼,则鞭千罚千,传弃出……我既付散氏隰田、庄田,余有爽变,鞭千罚千。
”意思是说,散氏向夨交付田地必先从耕田的农具开始,后又交付田地,两事皆立誓,如有贼心不诚,则受鞭刑一千,罚金一千,或流放逐远。
这些史料记述了西周刑罚的一些真实情况:受刑者之所以受刑,是因其缺乏诚信的失德行为。
这清楚地表明,西周刑罚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于对失行者的惩罚,而是重在对失德行为的约束。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已是不言自明的问题。
但刑罚的重点如果仅仅在于禁暴惩恶,而不能戒其未发,其局限性就非常明显。
因此,西周刑罚思考的重点首先在于以刑罚约束失德行为。
德之不失,又岂可失行。
这表明,周人早已懂得,崇尚道德、维护诚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③西周金文史料表明,西周刑德思想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以刑辅德。
因为修德并不完全依赖于人的自觉自律,一旦人不能自觉修德而有所背失,借刑罚以正之就成为修德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
换言之,道德的丧失不能仅靠说教加以匡正,而必须借助刑罚,这体现了西周对刑德关系的基本思考。
《礼记·乐记》曰:“刑以防之。
”即以刑罚作为防范道德丧失的手段。
周人刑罚的目的是将其作为德行推广的辅助,而信为德之本,失信也就是失德,所以对于失信的行为必然处以刑罚。
西周的文治不仅在于礼乐严整,更在于全社会崇德修信的风尚。
这使诚信成为周人道德的核心思想,失信者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西周社会实行以刑辅德,不仅反映了周人对于诚信之德的重视,而且也符合后来儒家的主张。
《论语·为政》载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车不能行自然是无用之物;人而不信,纵有他才,也是无用之人。
周人对于诚信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④西周社会对道德尤其是诚信的重视意味着失德失信同失行一样难逃刑律的惩罚。
西周刑罚的首要作用即在于辅德,这是西周刑德思想的根本。
毫无疑问,杀人越货的危害是巨大的,但德行的丧失、心灵的污染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决不可言轻,因为它会使世道人心涣散而产生动荡。
西周社会距今已有3000年,时间虽久远,但古人的思想并不遥远,其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值得今天借鉴。
深入研究西周以刑辅德思想,不仅有利于了解中国古代法制史,而且对于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法治社会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节选自冯时《西周以刑辅德思想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后人将孔子所说的刑与德对立起来,混淆了古人立刑的初衷,这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
B . 西周金文所提供刑罚史料虽然极不系统,但足够说明西周刑罚恩考的重点仅仅在于以刑罚约束失德行为。
C . 以刑轴德之所以是四周刑德思规的重要内容,是因为通德的丧失不能仅靠说教加以匡正,而必须惜助刑罚。
D . 膡匜铭、夨人盘铭的记录反映了西周刑罚的真实情况,受刑者受刑的原因是缺乏诚信的失德行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一段中作者價《论语.为政》中的话,论述后人曲解了修德与刑罚是一件事情的两面,不符合西周刑德思想的本义。
B . 第二段作者重点信西周金文的刑罚史料,论述了周人早已懂得崇尚道德,维护诚信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C . 第三段作者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论述了以刑辅德是西周刑德思想很重要的内容。
D . 全文重点论述周人刑德思想对今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西周对失信之人处以刑罚,让失信者付出高昂的代价,表明西周人对于诚信的重视,这与后来儒家的主张并不相符。
B . 从孔子说的车不能行就是无用之物,人而无信就是无用之人,可见西周社会对于以刑辅德的高度重视。
C . 西周刑罚的根本就是辅德,其思想的合理因素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社会中
借鉴。
D . 西周刑罚的重点仅能禁暴惩恶,却不能戒其未发,说明西周刑罚是有明显的局限性的。
3. (9分)(2020·浦东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①道德记忆是人类对其道德生活经历的记忆。
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凭借天生的记忆能力刻写个体道德记忆;家庭、企业、政党、民族、国家等社会集体则具有集体道德记忆能力,但它们刻写集体道德记忆的方式远比个人刻写个体道德记忆的情况复杂。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道德记忆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它都具有选择性特征。
对此,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予以解析:
②道德记忆的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人类的道德生活经历是复杂的,而我们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加上我们的记忆还会受到“遗忘”的阻挠,因此,要记住过去的所有道德生活经历客观上是不可能的,人类积累的道德记忆在内容上往往少于我们的实际道德生活经历。
也就是说,人类过去的道德生活经历只能通过我们的道德记忆得到有限的记录和再现,不可能完全被复制。
③道德记忆的选择性还与人类的意志自由有关。
个人具有个体意志和个体性意志自由;社会集体则具有集体意志和集体性意志自由。
它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偏好、目的、价值观念等来刻写道德记忆。
个人的意志自由直接影响个体道德记忆的刻写,社会集体的意志自由则直接影响集体道德记忆的刻写。
④这样看来,个人和社会集体都具有刻写道德记忆的意志自由,在自由意志的驱动下,个人和社会集体往往更愿意记住自己向善、求善和行善的道德生活经历,而不愿意记住自己向恶、求恶和行恶的道德生活经历。
事实上,个人和社会集体不可能以随心所欲的方式选择道德记忆的对象和内容。
意志自由不是意志任性,而是受到人类理性支配的自由。
⑤对于人类来说,过去的一切道德生活经历都具有历史价值。
善的道德生活经历能够成为我们的道德生活经验,恶的道德生活经历则能够成为我们的道德生活教训。
一旦进入我们的道德记忆,有一种记忆道德,即人类对其自身对待道德记忆的态度而提出的道德规范性要求,限制了道德记忆的选择性。
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类道德生活史可以被描述为人类趋乐避苦的历史。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对他们过去所作的恶耿耿于怀,甚至愧疚终生或抱恨终身。
一个人完全可能因为在小时候有过一次偷窃行为而终身感到耻辱、愧疚。
一个人也完全可能因为冤枉了另外一个人而终身感到内疚、懊悔。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记忆道德在对人们的道德记忆活动及其对待道德记忆的态度发挥着严格的稽查和约束作用。
一些不光彩的,恶的道德记忆会被认为是不耻而被深深地隐藏起来。
⑦其原因就在于道德记忆的选择性无力否定主体对过去的道德责任。
承担道德责任是人类道德生活的核心内
容。
人类道德生活是具有道德价值的生活方式。
它的道德价值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我们的道德责任意识和承担道德责任的行为决定的。
正因为如此,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一书中说:“一个行为要具有道德价值,必须是出于责任”。
“道德责任”是“道德”向人类提出的应然性要求,反映人类对道德生活规律的尊重和维护;或者说,它反映人类对普遍伦理原则的坚守和服从。
如果说人类道德生活本质上是意志自由和意志自律交融的生活方式,这不仅意指承担道德责任是人类应该普遍遵守的伦理原则,而且意指我们对该伦理原则的遵守应该超越自己的主观偏好。
这在道德记忆领域的体现是:无论人类是作为个人还是社会集体而存在,我们张扬道德记忆选择性的意志自由只能在道德责任原则允许的范围内得到体现;否则,它必定与道德的规范性要求相背离。
⑧因此,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家庭、企业、民族、国家等社会集体,道德记忆不仅能够记录我们的道德生活经历,还能够推动我们以史为镜、以史为鉴、以史为师。
以道德记忆作为道德生活之镜,这是人类应该普遍培养的美德,更是个人和社会集体都应该达到的道德生活境界。
(有删改)
(1)本文的论述对象是()
A . 道德
B . 道德记忆
C . 记忆道德
D . 道德记忆的选择性
(2)第6段划线字“趋乐避苦”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3)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A . 道德记忆经历要有公正性作为前提。
B . 人们对道德记忆的选择是无意识的。
C . 道德记忆无法摆脱到的责任而存在。
D . “遗忘”道德记忆的行为是不道德的。
(4)有人认为第6段画线的两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型,影响了说服力。
你是否同意?请简述理由。
(5)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4. (12分) (2018高一下·湖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喜宴
王安忆
①天下着细雨,是春雨,小岗上有个老师要娶亲了。
②上午遣人到这贴邻的大刘庄来请,来请谁呢?请知识青年。
知识青年受到邀请,都有些茫然,这个老师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有知识青年的房东与他们解释:虽然你们在城里,老师在乡下,但都是上过学,读过书的,也可称得上同学,所以他才请你们。
于是,大家便决定去,房东又让在他家寄住的那个知识青年带上他家的一个男孩,一同去了。
一到地方,只见门前有一群孩子在细雨中玩耍,都是大人带来吃酒的。
③他们进了屋,挤坐在当门。
黑洞洞的土坯屋里,依墙坐满了吃酒的人。
门前院子里张了油布,做一个大篷,底下放了案板,等着上客。
阴着的天,被油布一衬,又有些发黄。
油布有些破绽,不晓得使过多少婚丧嫁娶,有碰碎了的雨点洒下来,碰巧溅到脸上,冰凉的,就缩一缩脖子。
做新郎的老师只偶尔地露面。
他的骆驼绒长大衣里面是新哔叽呢的制服,口袋上还别了一朵红绒花,军帽则换了蓝呢帽。
他脸膛更红了,嘴抿着,想不笑,又做不到,嘴角就一动一动的,看上去就更孩儿相了。
他出来和知识青年招呼,刚说半句话,就被喊走了,去决定婚仪中的一个什么细节。
④天阴,看不出时辰,但凭经验,已是午后。
不时有女眷从屋里走到门前,看自家带来吃酒的孩子有没有走远,要不就喊一声,把孩子喊到身边,一起坐着,等着开席。
⑤新娘不到,喜宴便无法开席,此时至少也是午后两点了。
有一些消息传来,说是新娘的兄弟拦住了,要新郎亲自登门去接,新郎这才起身。
既是新郎才起身去接人,那至少还有两个小时才可开席,别人倒没什么,知识青年却有些不耐烦了,脚也坐硬了。
他们纷纷起身,跺着脚,跨出房门,去四处转转看看。
这时候看看,便觉得这小岗上是个贫瘠的村庄,几乎没有青砖房子,连半截青砖的都少见。
台子也修得不整齐,房屋便挤簇在一堆,在这雨雾和泥泞中,看上去都是快倒的样子。
树也不多,井呢,有那么一口,井沿铺了些碎砖,不像大刘庄,全是青石板的井台。
走了一圈,并没看到什么有趣的,便又踅了回来,站在院子里,看孩子玩耍。
⑥已经到下半晌了,估量着差不多了,有人便开始往树杈上挂炮。
几千响的炮抖落下来,总有些散的,于是小孩子就有了事做,纷纷去抢那些散炮,哔哔剥剥地放。
本来等恹了的,这时又有了些零星的喜气。
有人跑来传话,说新娘子来了,坐着牛车,已经到了坝子下。
知识青年又进了屋,坐在当门。
因等得又饥又厌,一个个木胎泥塑般地发愣。
外面哗哗然的,也没兴趣去探个究竟了,只是低着头,抖着脚等饭吃。
⑦外面闹嚷着什么呢?闹嚷着地太烂,要脏了新娘子的新鞋。
于是就要新郎背新娘子进洞房。
也是等得太久,要闹出些花样,才甘心。
新娘子起先不肯,架不住众人起哄,只得叫背了。
一上新郎的背,新娘扑哧一声笑了,众人又是哗然。
外头炮响起了,喜宴终于开席了。
⑧等了近一天的喜宴不到半个时辰便结束了,每一桌都是风卷残云的局势,连一点馍渣渣都不剩,盘里碗里都是见底的。
知识青年酒喝干了,一个个走起路来都有些歪,说话舌头也大了。
那房东家的孩子,有些吃撑了,加上疯了一日,这时已经睡成一摊泥,由那知识青年背着,回家了。
⑨一个月以后,这伙知识青年中的几个,派工到东边挖一条干沟。
就想起吃过喜酒的这家老师,便奔了去。
这天太阳很高,明晃晃的,树又绿了,小岗上显得光亮了些。
老师在小学校上课,妹妹下地了,只有那寡母和新媳妇在家,见他们来,就招呼进屋坐,临时烧水沏茶,又捧出落花生。
花生里还掺着枣子和一些碎红纸,是办喜事那日余下的。
这回,这几个知识青年看清了新娘子。
黑红的鸭蛋脸,眉眼特别浓,果然爱笑,笑起来又非常大方。
知识青年等水烧开了,喝了茶,吃了花生,聊了天,在婆媳俩一片热忱的留饭声中,告辞了出来。
(原载《上海文学》,有删改)
(1)请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2)在喜宴中穿插了第⑤段的环境描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用意。
(3)文中知识青年们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4)“喜宴”已经结束,但小说结尾为何又写了“一个月以后”知识青年们再次去老师家?请作探究。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20·奉贤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通蔽
(清)方苞
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
君子则不然。
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同乎己,则疑焉: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异乎己,则思焉:去其所私以观异术,然后与道大适也。
②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非然,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
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所安,吾自知之而已。
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与吾言如响,必中无定识者也;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
若辨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
理之至者,必合于人心之不言而同,然好独而不厌乎人心,则其为偏惑也审。
③吾友刘君古塘,行直而清。
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
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
争气也[18]。
君与吾离群而素居久矣,会有所闻,书以质之。
(1)下列说法,作者全都认同的一组是()。
①誉乎己,则以为喜,毁乎己,则以为怒者
②盖称吾之善者,或佞之虚言也
③誉乎己,则惧焉;毁乎己,则幸焉
④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
⑤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而好人之同乎己
⑥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⑥
D . ②⑤⑥
(2)可填入第②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A . 焉
B . 矣
C . 耳
D . 哉
(3)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4)本文以“通蔽”为题,第②段中却并未出现“蔽”字。
结合全文,分析第②段和“通蔽”的联系。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同情百姓之情。
B . “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 “炉存火似红”中的“似红”写出有炉而火不旺,火苗不起,只有一片红光。
背后隐言困城无酒,求碳也稀的困窘境地。
D . 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 . 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愁苦无奈、牵挂亲人、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8. (1分) (2020高三上·安庆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
①________,古时就被用作防醉和消除宿醉的有效食品。
柿子中的有机酸和鞣酸,能促进消化,加速酒精分解;
②________,水的含量也不少,这些糖、钾和水有利尿之效,能帮助机体排泄。
醉酒后吃上两个柿子,可以缓解第二天头痛。
除了醒酒,柿子本身口味甘甜、营养丰富,但是,③________,因其含有鞣质、果胶,与胃酸或蛋白质结合可形成柿结石,空腹食用或者食用过多都易导致消化道疾患。
9. (5分)(2019·宁波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最近,“报复性熬夜”一词风靡网络。
它的意思是,大家白天太忙,晚上明明困得厉害,还要吃夜宵、刷手机、玩游戏,非熬到两三点睡觉。
有人说,只有这样才觉得“拥有了生活”。
虽说熬夜很伤身体,还要迎接第二天更严重的疲惫困倦,但奇怪的是,大家依然乐此不疲,这是为什么?“报复性熬夜”的快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按照个体心理学开创者阿德勒的说法,当人们因生理或心理问题感到受挫,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其他方式(或在其他领域)来弥补缺憾,缓解焦虑。
寻求“补偿”自然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补偿”无法给人真正的安慰,还可能造成“睡眠相位后移综合征”(一种慢性睡眠紊乱症状)。
(1)请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给“报复性熬夜”下个定义。
(2)“报复性熬夜”折射出当下怎样的社会现状?对此,你有什么更好的“补偿”之法?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9高三上·肥东月考)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工制作包子,需要和面、发面、调馅、蒸制等,每一步都需要付出辛苦劳动。
比如和面,面粉经过上千次揉打,变得富有生命,面也更加筋道,吃起来有嚼劲,而且发面的时间还要掌握得恰到好处,一整个流程下来,没有两个小时根本蒸不好一笼包子。
作为中国传统美食代表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西安贾三灌汤包、杭州小笼包等,其工艺流程更为复杂,制作时间也更为长久。
机器制作包子,无论是和面还是发面,又或者是剁馅,完全都是由机器来完成,而且流程一样都不会差,制作包子的速度又快又好。
现在有人开始用电脑控制发面和制作,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我不太相信弯道超车,更欣赏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马化腾
②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德国)约翰,菲尔特
对于以上名言或警句,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