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1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这节课是整册教材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难点,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除法的意义,在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如下:成功的地方:首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的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所以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发现问题,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效果良好。
其次:本节课在教学时,注重学习方法的优化,让学生说,并呈现出不同的说的方式,比如:个别说、小组讨论说、和同学一起说等,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每几个一份,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不足的地方及对策: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学生遇到问题感到无从入手,这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慢慢消化吸收。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是第23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图片,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即根据除法的两种意义来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可以:
1、这节课中我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解决问题:第一步,由观察题目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个纸盒放几只?”“要用几个纸盒?”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2、注重学生的说。
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跟着同学一起说,全班齐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处理不够灵活。
在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不同后,我忘记了通过小结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这里难点不够突出。
还有有的学生说出了意义不同,我没有及时进行深入提问,错过了一个让学生体会的时机。
总之,做为教师,不仅要好好研究教材和教参来辅助教学,还要多和教师交流如何教学,多听课、上课,多讨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3
这节课是教学用除法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
是在学习了除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本节课通过复习引入新课,巩固旧知,为接下来的新课做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老师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学生摆两架、三架、四架飞机,分别用了两个5根,就是10根……
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摆的飞机架数是老师摆的几倍?学生直观看出摆两架飞机用了两个5根,用前面所学的“倍”的知识,就容易理解同学用的小棒是老师的两倍,也就是理解为10里面有2个5也就是10是5的2倍,揭示倍的含义。
通过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表述数量关系,讲述倍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渗透数学里德转化思想。
通过转化,将“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道理迁移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从而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课堂容量太大。
一节课要完成两个例题和一部分的习题的教学,课堂容量很大,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还应注重设计一些拓展题,以提高孩子们的思维。
介绍解题方法时,太绕。
比如“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要你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本意是在总结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是忽视了二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
其实,只要在课堂上不断让学生模仿老师这样说就可以,比如:“要求15是3的几倍,就是要你求15里有几个3。
”这样反复的说,学生自然能明白,并记住。
如何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板书设计还可以考虑更加的清晰明了。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4
本节课存在如下问题:
1、在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时,应注重摆的过程,如在摆学具的方法时:第一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摆3个盒子,因为是分成3份,求每个盒子里是多少;而第二道题应强调有15只蚕宝宝,先取出5个放到一个盒子里(马上追问:为什么要拿出5只蚕宝宝。
生:因为每
个盒子里放5只),求要用几个盒子。
2、应在学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后,放下所有的学具,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题的意思,以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
3、应对学生“放手”!如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处理,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解决,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时,若出现问题教师再加以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他们,关键处纠错,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4、在比较两题的异同时,应对学生的回答灵活处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5
本节课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先前的知识经验,在熟练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习了表内除法(一)中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教学本节课相对简单,学生较易理解。
首先,明确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分为温故互查、探求新知、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课堂总结几大部分。
其次,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区分两类问题上(包含和平均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再次,设计习题时注意层次性,有梯度进行训练。
最后,要强调孩子的学习习惯等细节问题。
在组织教学时,围绕购物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不足,还有以下几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总结部分,教师在最后总结时过于宽泛,重点不够突出,应该重点强调本课有关表内除法解决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包含和平均分),使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
2、教师语言,在本节课中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各个环节的
过渡语用得不是很好。
3、小组合作学习有待提高。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6
这节课主要是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教材着重加了画图理解这一环节,加深对除法两种含义的理解。
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两种类型的题是用除法计算,但在表达方面还是比较弱。
所以我在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三步曲来进行回答。
让学生根据所画的图进行比较,突出两个问题的结构特征,明确条件和问题,直观感知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结合图,动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将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说明选择除法的道理。
通过比较异同,认识到平均分虽然不太,但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答,在比较中突出除法含义的本质。
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个别说,让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带动,然后同桌说,但发现在说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散,没有认真说,对于中下生来讲说的环节还是挺困难的。
以后可能在表达的环节要采取鼓励的办法,让好生带动差生,加深除法含义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7
教学时,我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教学、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经历运用除法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一节课下来,多数学生能吸收本节课的内容,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上教师过多的牵制学生,没能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己理解自己去说倍数间的关系。
2、本节课练习形式过于单一,学生学到后边的时候有些枯燥,应该设计多些形式的练习,如,选择、填空、判断等。
课前准备的练习纸在课堂上也没能利用上,导致学生动手写的比较少。
3、学生主动建构新知。
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由学生自己学会的。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
教师穿针引线,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
4、应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8
一、教材的.处理
按照教材安排,用分数乘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第二单元,用分数除法解决数学问题是在第三单元。
如果分开来进行教学,学生由于受定式影响,学分数乘法应用题时,都用乘法;学分数除法时又都用除法,看似掌握很好,一旦混合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混淆,看来还没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题的分析方法。
因此,我们就把两类应用题放在一节课进行对比教学。
二、运用了体验式教学模式。
启动体验阶段。
我通过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从而调动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积极性。
体亲历时阶段。
首先是自主体验,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是小组体验,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形成共识;最后是班级交流,呈现学生的不同解题策略,分享他人的成果。
总结内化阶段。
引导学生比较两道例题,找出两道例题的异同,感悟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应用提升阶段。
这个环节分成2步:
(1)基本练习,通过比较,进一步巩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拓展练习,通过让学生解决较难的此类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
这节课,我不仅关心学生是否会解答问题,更关注解决问题是采用了什么方法。
首先通过让学生独立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得出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先划出题中的关键句、圈出单位“1”,再写出关系式,然后代入数据,最后列式解答。
四、不足之处
在练习时,大部分学生能用所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仍有个别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对这少部分学生,教师既要肯定他们的方法是正确的,但要引导他们最好采用所学的一般方法,这样便于学习“稍难的分数、百分数的解决问题”。
总之,数学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所以不管在什么类型的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应该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潜移默化的给学生渗透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9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懂得余数的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后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
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如“跳绳”、“买书”等,这些素材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真实的情境也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生活中。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华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审题不够细致
这节课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教学,而应用题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审题。
审题的过程就是让
学生把主题图中的信息抽象成文字信息。
再通过充分的读和思考,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
在教学时,我只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就找数学信息和问题,并分析题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题和思考的时间,这样那些中差生很难理解题意。
以后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多次默读并思考,然后再分析题意。
2、析题的方法单一
在教学例题时,我先出示了主题图,并没有出示问题,我是想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除法问题。
这样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他也就明白为什么用除法解答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完成做一做和练习时,我也是让学生从数学信息入手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应用题也可以从问题入手,反过来再去找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3、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
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主动从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自主地根据数学信息确定不同的解决策略,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学生的合作交流,相得益彰,朴实而扎实。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10 《用小数除法解决问题》是在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之后的应用问题类型课。
纵观教材,以连除问题为切入口展开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众多纷乱的实际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收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设计本堂课时,选择自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1、凸显自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学能自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2、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为线索,鼓励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
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
生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上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还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1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刚刚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使用“进一法”或“去尾法”解决问题。
通过租船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读题,让学生明白“最多”和“至少”的意思,分析题意,利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其次通过画、圈小圆片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题意和探索问题的答案,再通过列算式,列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知晓每一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充分理解租6条船的道理。
最后检验。
通过做一做第2题,用钱买面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并不是所有情况都是商+1,两种情况的对比,最后总结出“进一法”和“去尾法”,再通过具体的练习加深对知识的巩固,让学生透彻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总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实际情况的分析要比我想象的要好,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选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是部分学生总是忘记商的单位,此类问题还需要学生多强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优秀的教学反思篇12 本节课的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在教学素材的组合上,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例5”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同时通过解决
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课也是后继学习其他解决问题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初步能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所学的内容有所了解,课堂上,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最多坐4人”“至少”的含义,然后同学学生看、想、画、说、算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在这时候就需要“进1”。
为了让学生理解余数除法的另外一种情况,设计了“买面包”的场景。
“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10÷3=3(个)……1(元)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剩下的1元不够再买一个面包,所以用“去尾法”最多只能买3个面包。
在学生初步学习完“进一法”和“去尾法”之后,引导学生把两种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透彻理解两种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拓展知识,锻炼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