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之理解内容、筛选信息-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2 说明文阅读之理解内容、筛选信息
【典例分析】
例:【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能无痛注射的微针
①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针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
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
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
它可以穿透皮肤表层的死细胞,到达由活细胞和间质液组成的表皮,但大多不能达到或只能勉强接触到真皮层。
②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还有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
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
今年,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疣和某些皮肤癌)的新技术。
他们将星形微针混合到治疗性霜剂或凝胶中,星形微针在皮肤上产生临时性、柔和的穿孔,从而增强药剂的递送能力。
③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
微针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
如果将针头连接到生物传感器上,则该设备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直接测量指示健康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葡萄糖、胆固醇、酒精、药物分解产物或免疫细胞。
④有些微针产品能让使用者在家实现抽取样本,然后邮寄到实验室或是直接在家中进行分
析。
在实验室研究中,微针还能和无线通讯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
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
⑤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
Micron Biomedical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绷带大小的易于任何人使用的贴片,Vaxxas公司也开发出一种微针疫苗贴片,在动物以及早期人体试验中,这种贴片仅使用通常剂量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引发很强的免疫反应。
⑥当然,微针也存在劣势,例如当需要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时,它们就难以满足需求了。
并非所有药物可以通过微针注射,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可以通过微针采集,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诸如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注射部位和递送技术等因素如何影响微针技术的有效性。
尽管如此,这些无痛微针仍然有望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
随着研究人员设计出将其用于皮肤以外器官的方法,微针技术也会产生新的用途。
(选自2020年12月《环球科学》,有删改)1.微针是如何实现无痛注射的?请结合①②两段简要回答。
2.微针及其产品有哪些优势?请分条概括。
3.下列有关微针及其产品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微针之“微”主要是指它从外观上看,肉眼完全不可见,因为它的长度仅为50~2000微米,宽度也仅为1~100微米。
B.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
C.微针采集血液或间质液的原理是其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
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
D.尽管微针也存在劣势,但它仍有可能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也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
【答案】
1.微针与注射器或贴片结合,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
2.①更有效地递送药物;②在诊断疾病或监测健康状况时能做到快速无痛;③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④可在医疗服务匮乏地区进行疾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
3.A
【分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梳理和分析概括能力。
阅读文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梳理文章①②两段内容,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语句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等语句概括作答。
2.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概括作答。
本题可依据文章2~5段中的“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微针还能和无线通讯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
这些可以
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这些内容概括作答。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依据“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可知,A项中的“它的长度仅为50~2000微米,宽度也仅为1~100微米”的说法与原文不符。
“通常”与“仅”的表达意思不相同。
故选A。
【易错点快攻】
【易错点详解】
说明文重在介绍知识,传递信息。
因此,阅读说明文一定要理解文章内容,弄懂文中介绍的知识。
明白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并能简要概括主要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
这是说明文阅读一个重要的考点。
概括要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
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
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对策】
1.“理解说明内容,概括内容要点”涉及的考点主要有:能用准确的语言概括、表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阅读说明文,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文段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特征的。
对策有:①提取要点,直接找到有关中心句。
这种方法适合于中心明确、论述简洁鲜明的文章。
②抽象说明,即自己组织语言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揭示。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价事理、剖析事理、阐明特性等各类文章。
抽象说明的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本质。
③综合归纳,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复杂的内容。
它要求首先明确有关的若干要点,然后再把几个要点归纳起来进行整合。
2.筛选、提取关键信息是我们有效阅读说明文的重要能力。
筛选信息首先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挑选的范围和标准。
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
进行恰当取舍。
概括要点时,要抓住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抓住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
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
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简明扼要。
【强化训练】
1.【2021·云南昆明·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冠”之礼法知多少
①现代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含有“冠”的词语,比如“衣冠楚楚”“怒发冲冠”“桂冠”“夺冠”等。
在古代,“冠”是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
如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冠”的习俗,便不难发现,“冠”总与礼法制度有关联。
②《礼记》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
”即指古时男子到二十岁要举行冠礼。
周代的“冠礼”,是贵族男子二十岁时由父亲在空庙里主持的成年礼,仪式上还要请来宾为他取“字”。
行礼时由来宾加冠三次: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表示从此有治人的特权;次加皮弁(biàn)(用白鹿皮做的冠),表示从此要服兵役: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表示从此有权参加祭祀。
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
古代少年男子一经加冠,社会和家庭就会按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③在古代,“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
《释名》中说:“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士人指的是贵族,庶人指的是百姓。
《晋语》云:“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
”可见,贵族非常看重他们的“冠”,“冠”成为贵族的常服,也成为他们身份的标志。
据《左传》记述,卫国内乱,子路被人砍断了系冠的缨,他说:“君子死,冠不免。
”于是停下战斗来“结缨”,结果被对方杀死。
④古人凡遇重要场合必须戴冠,否则就是违礼。
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接见臣属有时不拘戴冠之礼,但碰到耿直而敢于进谏的都尉汲黯却不敢随随便便。
有一次,武帝接见臣下时没
有戴冠,恰逢汲黯入宫奏事,武帝便急忙躲进帐中不敢见他。
可见,“冠”具有庄严正大的意义,即使是帝王也不可随意亵渎。
⑤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
“冠”有正名分、别次序的礼法制约功用。
《周礼》中记载,从君王到大夫,随着爵位、官职的由高到低,冠上的丝带、玉饰和彩饰也渐次递减,从而形成形制上的差异。
人们只能选择与自己身份相符的“冠”来佩戴,如果违反了这种礼制,便是僭越,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据《左传》记载,子臧因为戴了不合身份的“鹬冠”,终被诱杀。
⑥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如田猎或征伐戴“皮弁”,祭祀戴“爵弁”等等。
这些做法形成惯制,又成为一种带有强制性质的法规。
据《左传》记载,卫献公召见臣子孙文子、宁惠子,两人穿戴整齐应召前来,卫献公却跑到园囿里去射大雁,迟迟不见他们。
孙、宁两人去找献公,献公没有按照礼法摘去打猎戴的皮弁就同他们说起话来,结果两人大怒,进而谋反。
⑦综上所说,可知古人关于“冠”的礼法制度有相当复杂的内容:戴不戴“冠”以及戴什么样的“冠”,与人的年岁、身份,以及所处场合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在直观上表现为人们戴冠所需遵循的种种礼法,而深层含义则定以“冠”作为礼制的象征,用来节制人们的言行举止。
(作者:曹保顺,选文有删改)1.选文②~⑥段从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古代贵族男子方能戴冠、重要场合必须戴冠、A____、B____五方面依次介绍了古人要遵循的“冠”之礼法。
(要求:依据选文内容填空。
每空不多于10个字)
2.请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冠”是古代礼制的一种象征,古人戴冠要遵循相关的礼法,一旦戴上“冠”,人们的言
行举止就会受到约束。
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再戴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
C.选文中第③段“‘冠’一般只有贵族男子方能佩戴”一句中的“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形式,并使用大量文献资料作为佐证,客观地介绍了“冠”之礼法的相关知识。
【答案】
1.身份不同“冠”不同不同的“冠”因场合不同定规各异
2.B
【分析】
1.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结合第5段“在古代,不同身份的人需要佩戴不同的‘冠‘”,归纳答案:身份不同“冠”不同。
2)第6段“戴什么样的‘冠’还因不同的场合而各有定规”归纳答案:不同的“冠”因场合不同定规各异。
2.B:结合第2段“先加布冠(用黑麻布做的冠)……次加皮弁(用白鹿皮做的冠)……最后加爵弁(赤黑色的平顶冠)”,可见。
B“加冠时先戴赤黑色的平顶冠……最后戴用黑麻布做的冠”,表述错误。
故选B。
2.【2021·四川自贡·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平常所说的蝉,不过是活跃于人们视野中的蝉的一种形象而已。
蝉和其它昆虫一样,一生中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要历经几次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也就是变态。
蝴蝶、蜜蜂、萤火虫等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叫全变态或完全变态。
然而,蝉的一生只变三次模样,没有蛹期,而且幼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近似(不像毛毛虫与蝴蝶成虫那样有云泥之别),称为若虫,所以蝉属于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①蝉一般头年盛夏产卵,次年初夏孵化,卵期大约300天。
常见的蚱蝉卵为椭圆棒状,像极细小的珍珠,乳白有光泽,长约2.5毫米。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说:“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
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
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
①产于寄主植物新生枝条内的越冬卵孵化后,若虫翻着筋斗或者随着枯枝掉落地上,这得益于雌蝉产卵时伤害了树枝的韧皮部,所以等到蝉卵孵化时,树枝也慢慢枯萎了。
①柔软的米白色若虫艰难地从枯枝里钻出来,听从本能的召唤,朝着温暖向阳、土质疏松、靠近树根的地方爬去。
它的身体太柔软、太虚弱,它害怕风吹日晒、雨淋霜冻,更不想成为其它动物的美食。
因此,它用一对天赐的强壮开掘足拼命地挖掘泥土,以尽快的速度隐身地下。
终于安全了,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它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能量用来开通到达树木根部的甬道,然后将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根,拼命地吮吸树木的汁液,享受一生中的第一顿美餐。
①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
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吃饱喝足后慢条斯理地营造地下居室,在泥土中优哉游哉地生活。
正如曹植
《蝉赋》开篇所云:“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那清淡素净的鸣蝉,潜藏在黑暗的泥土之中。
①若虫究竟要在地下隐居多久呢?不是几周、几个月,而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许多蝉的寿命为3~5年,那么这些蝉的若虫在地下就要隐居2~4年,这些蝉每年都会有一些羽化为成虫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①某个夏天雨后的黄昏,在生物钟的催促和外界环境的刺激下,若虫意识到出土的时机到了:此时黄褐色的若虫已经充分发育,身体坚硬,翅芽发达,从头顶至后背中央形成了一条蜕皮线;而且外界温度升高有利于羽化后尽快晾干翅膀,同时也避免了阳光暴晒使翅膀开裂;此外,雨后的泥土变得柔软湿润,有利于摆脱大地的束缚。
①若虫从容不迫地从穴居的土室中钻出来,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
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
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它终于蜕变成了一只被世人喜闻乐见的真正的蝉,在阳光炎热的仲夏,开始在丛林中游乐。
①为了不辜负生命中唯一的夏天,羽化后的成虫都喜欢在大树上群集鸣叫,尽情歌颂和享受生命中最精彩的时光。
一两个月后,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去。
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
蝉卵的孵化又将开启下一个生命周期。
①蝉舍弃安全舒适习惯已久的地下生涯,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勇敢地追求自由的新生活。
对此,法布尔同样赞颂有加:“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作者:秦自民,发表于《百科知识》,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蝉属渐变态或不完全变态,一生要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成虫期时间最短。
B.蝉的若虫隐居地下,因为它没有单眼复眼感光,只能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地下环境。
C.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蝉的若虫羽化为成虫,只要身体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
D.雌蝉将卵产到新挑选的树枝后,就会比雄蝉先死去,蝉卵的孵化进入到下一个周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虫用尖利的口器刺入树木的根部,侵吞树木的营养,对树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危害。
B.若虫在钻出枯枝后,如果不能快速地隐身到地下,就很可能失去羽化为成虫的机会。
C.在蝉的成虫生命历程结束后,虫体被晾干,成为了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
D.文章末尾法布尔对蝉的赞美,让我们看出他对昆虫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万物的敬畏。
【答案】
1.A
2.C
【分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
从第①段“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复眼没什么用处,所以若虫起初仅有可以感光的单眼。
它依靠发达的触角感知环境”,可知B中“没有单眼复眼感光”有误;从第①段“它不再需要地下的安全屋,它渴望拥有蔚蓝的天空。
它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开始“金蝉脱壳”——经过最后一次蜕皮脱去金灿灿的外骨骼。
它丢掉一身旧衣裳(蝉蜕),洗心革面,焕然一新,羽化成成虫”,可知C①“只要身体发育充分、泥土柔软温润即可”有误;从第①段“寻觅到心仪配偶的成虫交尾,然后雄蝉率先走到生命的尽头,从枝头坠落,缄默无声地死
去。
雌蝉则要完成其终极使命,将卵产到精心挑选的树枝里,之后才会追随亡夫而去”,可知D中“会比雄蝉先死去”有误;故选A。
2.本题考查知识积累和文本内容理解。
科学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蝉蜕是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的时候脱了的壳,俗称为虫蜕、蝉皮等。
蝉蜕是一味中药材,一般可以在夏秋季节从地上或者树上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因此“虫体被晾干,成为了医药中难得的一味中药‘蝉蜕’”表述有误,故选C。
3.【2021·山东枣庄·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小题。
“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
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
7%。
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
这类聚会还件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
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
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
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
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1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
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
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
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
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
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餐饮浪费,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________________;二是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厨房浪费、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
【答案】
酒水浪费校园浪费
【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结合第3段“大型餐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
这类聚会还件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归纳答案:酒水浪费;
2)结合第4段“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归纳答案:校园浪费。
4.【2021·四川凉山·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登陆火星,究竟难在哪里
庞之浩
①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南端着陆。
②最新的科学探测发现,在火星乌托邦平原距离地面1到10米的浅表底层下方有大量地下水冰存在,储水量相当于地球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选择乌托邦平原着陆,或可揭开火星生命之谜。
但火星登陆凶险万分,探测器需要克服哪些因困难?登陆火星又有哪些不同的方式?
③选定着陆点后,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火星着陆。
目前
..,世界火星探测器着陆的成功单
只有大约
..50%,这是由于火星距离地球太遥远了,地面的遥测和遥控信号很微弱。
另外,由于地球与火星的通信延时达10分钟以上,所以在火星着陆的全过程中,一切都要靠探测器自主进行。
还有,当火星探测器运动到火星背面时,地球上无法准确地确定其轨道参数,这就会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