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应用 湘教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2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3 a. 因此三角形的高为 2
2
思
考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怎样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利用勾股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请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 :
移梯子
如图1-16,电工师傅把4m长的梯子
AC 靠在墙上,使梯脚C 离墙脚B的距
离为1.5m,准备在墙上安装电灯. 当 他爬上梯子后,发现高度不够,于是 将梯脚往墙脚移近0.5m,即移动到
同理可得,
图1-17
A′B=
(m)
因此A′A=3.87-3.71=0.16(m) 即梯子顶端A点大约向上移动了0.16m, 而不是向上移动0.5m.
问题2: “引葭赴岸” 例2 “今有方池一丈,葭 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 岸,适与岸齐. 问水深,葭长 各几何?”意思是:有一个边 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 芦苇生长在池的中央,其出水 部分为1 尺. 如果将芦苇沿与 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 它的顶端恰好碰到池边的水面. 问水深与芦苇长各为多少?
利用
勾股 定理列出方程来解答.
解 如图1-18,设水池深为x尺, 则AC=x尺, AB′=AB=(x+1)尺. 因为正方形池塘边长为10尺, 所以 B′C = 5尺.
在Rt△AC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图1-18 x² +5²=(x +1)² , 解得 x =12.
则芦苇长为13尺.
答: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宋刻《九章算术》书影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水池截面
示意图,如图1-18. 设AB为芦苇, BC为芦苇出水部分长1尺,将芦苇 拉向岸边,其顶部B点恰好碰到岸 边B′.则AB′= AB ,AC= AB-BC , 图1-18 而CB′= 5 尺.即在Rt△AB′C中, 已知一边和其它两边的数量关系,
求三角形的其它边的长,因此可以
1. 如图,一艘渔船以30海里/h 的速度由西向东 追赶鱼群.在A处测得小岛C在船的北偏东60°方 向;40min后,渔船行至B处,此时测得小岛C 在 船的北偏东30°方向. 已知以小岛C为中心,周 围10海里以内有暗礁,问这艘渔船继续向东追赶 鱼群是否有触礁的危险?
解:过点C作CD⊥AB,垂足为D,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2、13页
温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 两直角边 a,b的平方和等 +b ² =c² . 于 斜边 c的平方, a² 2.利用勾股定理要分清所求的边是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还是直角边. +b ² ; 若求斜边,则直接计算:c² = a² -a². -b²,或b² 若求直角边,则计算:a² = c² = c²
温习勾股定理 3.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的边长为a, 求三角形ABC的高. A
B
C
Hale Waihona Puke 温习勾股定理A解 作AD⊥BC,垂足为D.
∵ △ABC是等边三角形, 1 ∴ BD=CD= a . 2 在 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
D
C
3 2 1 AD² =AB² -BD² =a a a . 4 2 3 a. ∴ AD=
C′处.那么,梯子顶端是否往上移动
0.5m 呢?
图1-16
左图是由图1-16抽象出示意图1-17.
则梯子向上移动的距离
AA′=
AB-A′B
.
图1-17
怎样求出AB和A′B的长度呢?
在Rt△ABC中,AC=4m,BC=1.5m, 由勾股定理得, AB= (m)
在Rt△A′BC′中,AC=4m,BC=1m,
40 由已知得 AB=30× 20 (海里), 60
在Rt△CBD中,∠BCD=30°, (海里) D
(海里)
因为CD>10 海里,即轮船航行不在以C为中心,
周围10海里范围以内,所以继续航行不会触礁.
2. 如图,AE是位于公路边的电 线杆,高为12m,为了使电线CDE 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电力部 门在公路的另一边竖立了一根高 为6m的水泥撑杆BD,用于撑起电 线.已知两根杆子之间的距离为 8m,电线CD 与水平线AC 的夹角 为60°.求电线CDE 的总长L(A, 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电线 杆、水泥杆的粗细忽略不计).
所以L= ED+CD=10+ 4 3 (m ).
回顾与反思 1.应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有两种 题型:一种是已知两边的长求第三边的长; 一种是 已知边与边之间的关系求边或线段的长 .
2.怎样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画出示意图 找准或构造直角三角形 分析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或列方程解答.
解
过D点作DM⊥AE,垂足为M.
M
则四边形MABD为矩形,MA=BD=6m,
所以ME=EA-MA=12-6=6(m).
在Rt△EMD中,由勾股定理得
DE EM 2 DM 2 62 82 10(m).
在Rt△DBC中,∠CDB=30°, 设BC=x,DC=2x,由勾股定理得, x2+62=(2x)2 解得 x= 2 3 .
2
3 a. 因此三角形的高为 2
2
思
考
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怎样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利用勾股定理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请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1 :
移梯子
如图1-16,电工师傅把4m长的梯子
AC 靠在墙上,使梯脚C 离墙脚B的距
离为1.5m,准备在墙上安装电灯. 当 他爬上梯子后,发现高度不够,于是 将梯脚往墙脚移近0.5m,即移动到
同理可得,
图1-17
A′B=
(m)
因此A′A=3.87-3.71=0.16(m) 即梯子顶端A点大约向上移动了0.16m, 而不是向上移动0.5m.
问题2: “引葭赴岸” 例2 “今有方池一丈,葭 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 岸,适与岸齐. 问水深,葭长 各几何?”意思是:有一个边 长为10尺的正方形池塘,一棵 芦苇生长在池的中央,其出水 部分为1 尺. 如果将芦苇沿与 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 它的顶端恰好碰到池边的水面. 问水深与芦苇长各为多少?
利用
勾股 定理列出方程来解答.
解 如图1-18,设水池深为x尺, 则AC=x尺, AB′=AB=(x+1)尺. 因为正方形池塘边长为10尺, 所以 B′C = 5尺.
在Rt△AC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图1-18 x² +5²=(x +1)² , 解得 x =12.
则芦苇长为13尺.
答: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宋刻《九章算术》书影
分析
根据题意,画出水池截面
示意图,如图1-18. 设AB为芦苇, BC为芦苇出水部分长1尺,将芦苇 拉向岸边,其顶部B点恰好碰到岸 边B′.则AB′= AB ,AC= AB-BC , 图1-18 而CB′= 5 尺.即在Rt△AB′C中, 已知一边和其它两边的数量关系,
求三角形的其它边的长,因此可以
1. 如图,一艘渔船以30海里/h 的速度由西向东 追赶鱼群.在A处测得小岛C在船的北偏东60°方 向;40min后,渔船行至B处,此时测得小岛C 在 船的北偏东30°方向. 已知以小岛C为中心,周 围10海里以内有暗礁,问这艘渔船继续向东追赶 鱼群是否有触礁的危险?
解:过点C作CD⊥AB,垂足为D,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应用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2、13页
温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 两直角边 a,b的平方和等 +b ² =c² . 于 斜边 c的平方, a² 2.利用勾股定理要分清所求的边是直角三角形的
斜边还是直角边. +b ² ; 若求斜边,则直接计算:c² = a² -a². -b²,或b² 若求直角边,则计算:a² = c² = c²
温习勾股定理 3.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的边长为a, 求三角形ABC的高. A
B
C
Hale Waihona Puke 温习勾股定理A解 作AD⊥BC,垂足为D.
∵ △ABC是等边三角形, 1 ∴ BD=CD= a . 2 在 Rt△AB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B
D
C
3 2 1 AD² =AB² -BD² =a a a . 4 2 3 a. ∴ AD=
C′处.那么,梯子顶端是否往上移动
0.5m 呢?
图1-16
左图是由图1-16抽象出示意图1-17.
则梯子向上移动的距离
AA′=
AB-A′B
.
图1-17
怎样求出AB和A′B的长度呢?
在Rt△ABC中,AC=4m,BC=1.5m, 由勾股定理得, AB= (m)
在Rt△A′BC′中,AC=4m,BC=1m,
40 由已知得 AB=30× 20 (海里), 60
在Rt△CBD中,∠BCD=30°, (海里) D
(海里)
因为CD>10 海里,即轮船航行不在以C为中心,
周围10海里范围以内,所以继续航行不会触礁.
2. 如图,AE是位于公路边的电 线杆,高为12m,为了使电线CDE 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行驶,电力部 门在公路的另一边竖立了一根高 为6m的水泥撑杆BD,用于撑起电 线.已知两根杆子之间的距离为 8m,电线CD 与水平线AC 的夹角 为60°.求电线CDE 的总长L(A, B,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电线 杆、水泥杆的粗细忽略不计).
所以L= ED+CD=10+ 4 3 (m ).
回顾与反思 1.应用勾股定理解决有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有两种 题型:一种是已知两边的长求第三边的长; 一种是 已知边与边之间的关系求边或线段的长 .
2.怎样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画出示意图 找准或构造直角三角形 分析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根据勾股定理列式或列方程解答.
解
过D点作DM⊥AE,垂足为M.
M
则四边形MABD为矩形,MA=BD=6m,
所以ME=EA-MA=12-6=6(m).
在Rt△EMD中,由勾股定理得
DE EM 2 DM 2 62 82 10(m).
在Rt△DBC中,∠CDB=30°, 设BC=x,DC=2x,由勾股定理得, x2+62=(2x)2 解得 x=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