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生活,有效提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结生活,有效提问——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现结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局限性,针对教学改革实践路径展开探讨,以期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新课改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基础教育步入教学转型的关键时期,针对课堂教学创新的探索方兴未艾。数学作为小学阶段举足轻重的基础科目,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载体的素质教育模式成为小学数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但是不可否认,在新旧教育理念的交锋之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组织构建暴露诸多局限性,新课改教育目标落实不到位。针对此情况,如何打破教学改革僵局,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
一、分析教学现状,引发策略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之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得到较大改观,课堂构建逐步向素质教育靠拢。但是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1.教学主体不够明确。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小学生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的薄弱性,导致教师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者,造成主体关系颠倒的问题。一些教师的关注度较为倾向于知识的传递数量,而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过于紧凑的教学节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课堂交流与互动不足,欠缺及时有效的课堂反馈。
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小学数学学科的严谨性与逻辑性特点,增加了学生学
习与教师教学的难度。目前教师通常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夯实理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免枯燥乏味,与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形
成对比,削弱了课堂教学粘性,难以深层次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教学策略,尝试有效实践
1.激发学生兴趣,联结实际生活
小学阶段的数学科目以生活化的知识为主,以生活现象作为背景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合理的调整教学
设计,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引发深度思考。
例如,在讲解“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
教学设备构建教学情境,展示一幅生活场景图,让学生细致观察并找找其中隐藏
了哪些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对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分享分类
的依据。促使学生对各类图形的特点建立表象认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三角形与四边形的物体,想一
想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将抽象的数学几何图形与具象化的生活实物建立关联性,促使学生能够更为直观的感受图形特征。以此为切点,引发学生的数学猜想,猜
测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数学特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验证。通过生活化
的教学方式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升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望。
数学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可是一旦和生活联结起来,就变得具体、
鲜活起来。因此,在教学具体的数学知识时,可以联结实际生活,充分激发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
2.实施小组合作,培养自主学习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而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够引发同伴之
间的思维碰撞,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失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
式。因此,我会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的学习空间。
例如,在组织“混合运算”章节教学时,我以“小熊购物”问题情境引入,让各小组阅读数学情境内容,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如面包每个3元,饮料每瓶6元等等,锻炼学生的有序读图能力以及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探讨任务“同学们帮小熊算一算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准确的列出算式,我进一步深化小组探究问题,如若将两个算式合并在一起该怎样计算?让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的看法。达成小组共识之后,派出代表进行阐述分享,进一步扩大互动范围,充分发挥组内异质与组间同质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取数学知识,实现共同进步。通过实施合作学习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强化数学知识的认知过程,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聚焦有效提问,活跃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的本质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数学思维,实现深度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多设置具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将思考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例如,关于“面积”的课堂教学,此章节的重难点是认知面积的含义,掌握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摸一摸不同科目的课本、桌面、文具盒表面等,询问学生“这些物体表面有什么相同点?”带领学生认知物体的表面的特点,借助具体事物抽象出面积的定义,对于物体面积建立初步认知。
其次,教师展示三张不同大小的卡片,提出问题“谁能够选出面积最大的一张?”,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一步追问“你是怎样判断面积大小的?”,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比较方法,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问题深化学生的思考,如“同学们对于他们的方法有没有疑
问?”,有意识的制造认知冲突,活跃学生思维。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持续性的数
学思考,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
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总是聚焦有效提问,力求问题具有启发性,让学生
有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并借助问题使得学生的思考过程水到渠成,无形成学生的
数学思维得到锻炼。
4.力求多元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受到更多关注,小学数学教学应转变
单一的结果式评价,丰富评价内容,强调学生的发展性。
首先,我转变以考试分数为主导的结果式评价方式,将教学评价融入课堂教
学各个环节,采取实时性过程评价。以“小数乘法”教学为例,如一些学生能够
根据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将以熟知的整数乘法运算法则推导出小数乘法算理。我
会及时给予学生认可与鼓励,以增强学习成就感,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与探讨的意识。
其次,我会适当的扩大评价主体,采取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
参与到教学评价体系之中,让学生成为亲历者。这样既可以获得有效的教学反馈,又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促使学生拓宽学习思路,
积极探索更为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数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产生
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教育精神,明确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者、推动者,采取多元化
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玉琴.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
研),2020(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