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卷高三两次鸦片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14)1902年,有学者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
”该学者强调()
A.以法律途径修改不平等条约的重要性B.依法治国是挽回利权的前提条件
C.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主权恢复的标志D.北洋军阀政府主张依法修订条约
2.(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试·15)鸦片战争前后,江南的经济重心从苏州渐移到上海,地方人士慨叹苏州曩时列肆如栉,货物填溢,楼阁相望,“今则轮船迅驶,北自京畿、南达海徼者又不在苏而在沪矣。
”
导致苏州和上海地位更替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A.苏州传统棉纺织业的衰落B.《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开埠通商
C.运河贸易被海运彻底取代D.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苏州经济
3.(2016·安徽江南十校高三摸底·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广东人民对洋货的抵制
C.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4.(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一次联考·8)陈旭麓:“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陈旭麓先生评价的这场战争()
A.改变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性质
B.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的历程
C.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进程
D.形成了列强公开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5.(2016·安徽部分示范高中高三9月联考·8)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大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的评论()A.对陈腐的天朝帝国表达了深切的同情B.强烈谴责了现代社会的代表英国政府
C.指出清朝因被排斥而孤立无依的事实D.深刻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本质原因
6.(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26)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7.(2016·广东佛山揭阳高三10月联考·28)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
这一条款()
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
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8.(2016·东北名校高三第三次调研·27)1832年,一艘英国商船“阿美士德”号遍游中国沿海要地,6月20日,该船进入吴淞,甚至游弋于吴淞炮台周围,尽窥守军虚实。
船上的一位传教士说:“如果我们是敌人,那么这里的军队的抵抗不会超过半小时。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等地的鸦片走私比较猖獗B.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蓄谋已久
C.清政府没有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鸦片战争前夕的清军海防松弛
9.(2016·四川资阳一模·28)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
”
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10.(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鸦片战争时,琦善派人探听了一些英国的情况,并据此写了一份奏折上报朝廷,言道:“……是固蛮夷之国,犬羊之性,初未知礼义廉耻,又安知君臣上下?且系年轻弱女,尚待择配,则国非其国,意本不在保兹疆土,而其国权奸之属,只知谋取私利,更不暇计其公家……故求索不专在通市。
”这份奏折反映出琦善()
A.认识到了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源B.以中国传统观念解读英国政情
C.对英国大臣的操守有正确认识D.认为英国权臣操纵着国家政权
11.(2016·重庆高三11月调研·28)近代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照全例,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议,均听其便”。
该项规定对中国的实质影响()
A.中国全境对英国开放B.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D.中国经济命脉被英国所控制
12.(2016·北京东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
一则曰,洋人居于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
”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无穷”的是()
①建立租借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开设工厂④领事栽判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3.(2016·北京东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5)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
列事实能够支持这种说法的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
②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14.(2015·四川眉山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说:“在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虽有一时的供应不足之虞,但在总体上不觉困难。
一些民众向他们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
A.英方发展海外贸B.民众尚未形成国家民族意识
C.英方诋毁中国民众D.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15.(2015·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5)1845年,清政府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
其条款称:“本道兹依据条约,顾全地方民情,斟酌地方情形,决定将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之地,准租与英国商人,以为建筑房舍及居留之用。
”这一条款表明()
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B.清政府外交趋向近代化
C.地方政府企图讨好英国D.上海开始成为通商口岸
16.(2016·湖北荆州一模·10)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对《南京条约》内容中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予同等待遇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17.(2016·四川高三名校联盟测试一·29)1839年,林则徐邀请美国医生伯驾为他翻译了瑞士法学家所著《国际法》中有关各国禁止违禁品和宣战之权利的三个章节。
林则徐此举意在()
A.积极对英军作战B.加强对各国通商贸易
C.寻求禁烟的正义性D.引导人们开眼看世界
18.(2016·北京顺义高三尖子生综合素质展示·13)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并未对鸦片贸易进行任何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战争与鸦片贸易无任何关系B.战争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C.英国害怕受到国际舆论谴责D.中国已默许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9.(2016·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3)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
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
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些情景的描述,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
20.(2016·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8)《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
”此条款标志着()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
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
21.(2016·山东临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
A.《南京条约》签订后B.《虎门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D.《马关条约》签订后
22.(2016·安徽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7)林则徐禁烟时特别重视使用“具结”(即写保证书),外商“具结”后,如再走私,即予正法。
林则徐禁烟时要求外商“具结”的直接目的是()
A.构建中外商品流通诚信体系B.从根本上解决鸦片走私现象
C.以非刑罚方式管理外商行为D.坚决捍卫清政府的根本利益
24.(2016·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26)1847年初,经历流放重回政坛、时任陕西巡抚的林则徐,在给友人文海的书信中提到:“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
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
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若白银在)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但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该材料说明此时的林则徐()
A.仍主张严禁鸦片B.彻底反省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C.仍主张师夷长技D.考虑问题的主要出发点依然没变
25.(2016·北京西城高三期末·11)“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刚打完的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蛮夷部落的一次闹事而已。
这些蛮夷依仗船坚,袭击占领了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甚至还控制了大运河沿岸的一处要地,迫使皇上作出一些让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6.(2016·四川德阳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某条约对中方赔款作如下规定:条约签字后中方交付600万元;其后分三年六次偿付,癸卯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300万元;甲辰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50万元;乙巳年六月和十二月各交付200万元。
该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7.(2016·广东肇庆二模·27)“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销售。
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
”这反映了()
A.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海禁”政策使湖丝只能经广东出口
28.(2016·北京海淀高一第一学期期末·32)“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
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民国时期历史学家蒋廷黻的这段话反映出()
A.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改变,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
B.《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人民比清末更爱国
C.五口通商对中国并没有危害,而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交流
D.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反映一定的时代思想与社会现状
29.(2016·北京西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6)有人说,“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战争则不然。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
”这里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0.(2016·安徽蚌埠一模·7)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
”这段言论()A.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B.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D.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31.(2016·广东韶关高三摸底·15)乾隆皇帝曾给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写过一封信。
其中写道:“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
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来京,岂能一一听许?”这种状况开始打破于()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2.(2016·河北百校联盟高三大联考一·7)清朝某位皇帝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
”这反映了当时在位的皇帝和不平等条约是()
A.道光帝《南京条约》B.咸丰帝《天津条约》
C.咸丰帝《北京条约》D.光绪帝《马关条约》
33.(2016·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2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第51条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中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反映出()
A.中国国家主权严重受损B.清政府妥协退让苟且偷安
C.“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D.清王朝外交政策根本调整
34.(2016·湖北百校大联盟高三10月联考·4)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
A.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35.(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第二次联考·5)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
B.说明中国在茶、丝为主的外贸中处于出超地位
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
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
36.(2016·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0)阅读下图中晚清时期外国领事馆给其本国国民颁发的护照的具体内容。
从中可以看出该护照()
A.颁布的依据是片面最惠国待遇B.证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C.便利列强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D.促使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法律
37.(2016·广东佛山顺德六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7)晚清总理衙门成立后,曾参于多份国际条约的签署,如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和解公断条约》,为“善与人同”、“俾各国军队易于辨认以期一律”而接受《改正红十字条约》等。
这最能说明()
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萌生B.朝贡体系受到近代外交冲击
C.主动顺应国际化的趋势D.文明转型与自强求存的结合
38.(2015·山东滨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6)传教士郎怀仁曾说:“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
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此现象最早开始于()
A.香港开始被割占之时B.内河航运权被破坏之时
C.使馆界开始设立之时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之时
39.(2016·江苏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一模·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
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40.(2016·湖北黄冈高三元月调研·28)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
C.中方极力抵抗外侮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
41.(2016·北京昌平高三期末·10)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魏源撰写《海国图志》——主张向西方学习
B.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揭开了近代工业的序幕
C.清政府允许外国在华设厂——使列强势力侵入到内地
D.义和团运动打击侵略者——反映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愿望
42.(2016·北京海淀高一第一学期期末·5)图3照片中的建筑是清代北京清漪园昙花阁,由一位随军记者拍摄,是最早被摄入镜头的北京景象之一,后该建筑被焚毁,请判断该照片拍摄时间最早应为()
A.1842年B.1860年C.1895年D.1900年
43.(2016·北京西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18)下图这对位于西城区文津街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大门两侧的石狮,是1929年北平图书馆建馆时移置于此的圆明园残余石刻。
1860年劫掠圆明园的主要侵略者是()
A.俄国军队B.英法联军C.美国军队D.日本军队
44.(2016·安徽蚌埠一模·8)《天津条约》签订后,有人认为:“外使之来,苟非崩角稽首,而与为姑容,其耻甚于亡国。
宁以社稷为殉,不使夷虏踪迹相浼(沾染)”这种思想意在()
A.维护主权完整B.强调平等交往C.坚持闭关锁国D.维护君主权威
47.(2016·山东临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季道光十五年,英国轮船“查甸号”航抵我国,此为轮船出现于我国海面之始。
外轮侵入,旧有帆船,相形见绌,运费不及其廉,航行不及其速,我国航运,已难竞存。
复因鸦片战败,缔结《南京条约》,五口通商,航行无阻;继以《天津条约》《烟台条约》,增加口岸,嗣后玫《长江通商章程》;未几,再行追加条款,更制定《内河行轮章程》。
外轮遂在我国内河,畅行无阻。
各国视为利薮,竞辟航路,设立轮船公司。
——蔡增基《十年来的中国航运》(1937年)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政府意识到领水主权丧失所带来的危害,要求列强放弃在华领水特权已经成为民国政府废约运动的重要内容。
随着废约运动的开展,收回领水主权的努力逐渐得到回报,当时一系列新条约的签订事实上就意味着中国领水主权逐渐得以恢复。
新约的签订使中国领水主权无疑得到了尊重,尽管这还只是条约文本意义上的尊重,但毕竟从法律上解除了中国领水主权所受到的约束。
对于这种法律程序上的主权恢复活动。
还是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这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领水主权回归正常状态的重要步骤。
当然,新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中国领水主权的立即恢复。
由于列强不愿意真正放弃原有特权,加上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卖国,中国领水主权并没有得以完全恢复。
新条约签订后,中国领水主权依然不是完整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国民党政权垮台。
——刘利民《民国时期中外新条约的签订与领水主权的部分恢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水主权丧失的原因及危害。
(6分)
49.(2016·北京东城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5)(22分)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材料一中国一直以“天朝”自居,从来不把世界上的其它国家当作是国家……中英鸦片战争已经打两年了,道光帝居然问大臣这样的问题:英吉利到底在何方向?女王有无婚配?和俄罗斯是否接壤?与新疆有无旱路可
通。
可笑不?没有国家观念,又何来国旗一说?
“亚罗号事件”是第二次鸿片战争的导火索。
这个事件起因就是“华船冒挂洋旗”,和国旗有关。
1862年又发生了一起中英水兵斗殴事件。
在交步过程中,占尽便宜的英国人硬说船只没有挂国旗,不知道那是中国兵船,拒不负责。
恭亲王奕诉痛定思痛,考虑制定一面旗帜。
在曾国藩的建议下,选定三角龙旗。
但这并不是国旗,真正国旗的诞生,是在1888年。
当时参与过很多外交活动的李鸿章,深感“无旗可挂”的尴尬,于是奏请慈禧太后,选定四角龙旗。
《北洋海军章程》中第一次在官万文件中出现了“国旗”这一概念。
——摘自冯玄一《中英水兵斗殴事件,逼出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国旗》(1)为什么在清朝前期没有国旗,哪些因素推动了清朝后期制定国旗?(5分)
材料二 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
甲午战争后,列强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19世纪末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官僚认为自开一些口岸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自1898年到民国年间自开通商口岸达30多处……(至此)可供外国人贸易的口岸达到110个。
除极少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发展起来,绝大多数后来都发展成为我国的经济重点和主要城市。
——摘自《近代中国专题研究》(2)归纳通商口岸发展的趋势,分析通商口岸带来的主要影响。
(7分)
50.(2016·江苏扬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2)(11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二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
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材料三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
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