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制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的]为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政策梳理等方法,从制药产业整体运行、产业结构、新药研发、产业发展环境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制药产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国家医药产业政策、国内社会经济环境都有利于制药企业的发展;企业创新发展成果显著;但是,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
[结论]国家应继续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制药企业技术创新,引导企业正常的收购、兼并或合并,以提高制药产业的集中度,促进国内制药企业做大做强。
标签:制药产业;发展现状
生物医药产业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被评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可分为制药产业(本文研究的范围)和医药流通产业,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制药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产业发展迅速,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我国制药企业只有700家左右,2013年,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875家,实现产值21682亿元。
但是,我国制药产业目前面临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新药研发能力低的现状,如何突破现状实现制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制药产业整体运行情况
1.1 制药产业经济情况
制药产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
从国家“十二五”以来的发展情况来看,2013年制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681.6亿元,同比增长17.9%,较“十一五”末(2010年)的11741.3亿元,增加9940.3亿元。
据国家工信部统计快报数据,“十二五”以来制药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6%,虽然低于“十一五”期间的23%,但是,仍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
2013年制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增速较上年的14.5%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各工业大类前列,高于全国工业增速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在整个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加大。
1.2 各子产业经济情况
根据制药产品的属性可以将制药产业划分为: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成药制造、中药饮片加工、生物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八个子产业。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子产业发展不均衡,其中,发展最好的为化学制剂、中成药和化学原料药制造产业,其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5730.9亿元、5065.0亿元、3819.9亿元。
中药饮片、制药装备、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中成药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26.9%、22.3%、21.8%、21.1%,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的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分别为17.5%、17.2%、
15.8%、137%,化学原料药制造业继2012年成为发展最慢的产业,出口增速仅为2.6%,这可能与国内化学原料药产能过剩、无国际原料药市场定价话语权有关。
2 制药产业结构情况
2.1 制药产业集中度
根据贝恩分类法,CR4<35%(CRn为前n位企业的市场份额)且CR8<40%属于极低集中竞争型产业,而我国制药产业2011年CR4、CR8分别为7.6%、114%,属于极低集中度产业。
在企业规模方面,2012年全国纳入统计范围的制药企业中大型制药企业占35%,中型企业占18.6%,小型企业占77.9%,中小型企业数量占绝大部分。
2013年,我国制药企业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全产业的比重仅为28.8%,其中,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的制药企业为2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为11家,50-100亿元的企业25家。
据2014《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数据,全球制药企业排名第一的为美国强生,其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1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92亿元)。
可见我国制药企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缺少大型制药公司。
企业多、小、散和产业集中度低的状况,使得产业资源缺乏整合,利用效率低,不利于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2 制药产业区域分布
从制药产业地域分布情况来看,2012年制药工业总产值排三位的为山东、江苏、浙江三省,其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19.4%、15.6%、14.0%。
产值增速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增速整体快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增速明显放缓。
从子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仪器制造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医疗器械产业在我国已经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区域的产业集群,中药饮品、中成药制造业则主要分布在中药材产地,比如吉林、四川等省份。
3 新药研发情况
3.1 新药研发投入情况
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医药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到2011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已投入400亿元,其中中央拨款100亿元,带动了地方和制药企业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如浙江海正、恒瑞医药2011年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将近10%。
受国家创新政策的激励和产业环境的影响,从事创新药物研发的企业日渐增多,一些传统的原料药、普药生产企业也开始从事创新药物的研发。
但是,从整体看我国制药企业仍以仿制药生产为主,新药研发强度较低,2008-2012年我国制药产业研发强度处于1%-2%之间,2012年全球前十大制药企业研发强度都在10%以上,美国礼来制药当年的研发强度甚至达到了23.4%,可见我国在新药研发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3.2 新药研发产出情况
我国新药创制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升。
2014年国家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共完成审评上市药品501件,其中化学新药128件,中药新药11件,生物制品10件。
2011-2014年,共批准药品注册2250件,其中境内注册化学新药425件,中药新药68件,生物制品76件,与“十一五”期间相比批准的新药数量明显增加,仿制药数量减少。
上市新药质量方面,国内制药企业针对重大和多发性疾病治疗领域,开发上市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比如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艾瑞昔布、艾拉莫德等;中药注射剂丹参多酚酸、银杏内酯(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获批上市;自主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旋杆菌疫苗、重组人戊型肝炎疫苗、Sabine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作为生物药领域最活跃的抗体药物,批准上市了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康柏西普等。
此外,还有一批创新药物处在研发阶段,国内制药企业的研发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4 制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4.1 制药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深化医改惠及民生。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出台,生物医药产业被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经过20年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以及“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专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等项目,加大对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对制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税收政策方面,据有关规定,国务院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技术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两年、三年减半征收(即“两免三减半”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4.2 制药产业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人均240元提高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70%和75%以上,重大疾病保障试点深入开展。
2013年中央预算安排的医疗卫生支出较上年增加27%,国家卫生费用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制药产业的发展。
人口结构变化方面,我国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步伐加快。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全国总人口为13.6亿,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
预计到2015年将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增加到16%,老年人口的药品消费已占药品总消
费的50%以上,人口老龄化会进一步促进药品消费增加。
随着环境的恶化,我国慢性病发病率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慢性病患者人口比例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35%。
由于慢性病病程长、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使得卫生总费用呈现上升态势。
此外,2014年各地陆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单独二胎”政策,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医药的需求。
据有关推测,预计未来5年,国内药品市场需求量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这为制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5 结语
在国家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医改向纵深发展,国家加大对制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我国制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我国制药产业仍面临企业多而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新药研发能力低等现状。
国家应合理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引导调控和监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以促进制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3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EB/OL].2014-12-23/2015-03-20.http:///WS01/CL0108/111300.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医药工业经济运行分析[EB/OL].2014-04-02/2015-03-20.http:///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32/n12858688/159443 05.html.
[3]尹作亮.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29):33-35.
[4]财富出版社.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EB/OL].2014-07-07/2015-03-20.http:///fortune500/c/2014-07/07/content_212535.htm.
[5]彭司勋.2013中国药学年鉴[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
[6]陶然,余正.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药房,2012,23(37):3463-3465.
[7]濮润,关镇和,苏月,等.浅议我国医药产业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4(7):114-119.
[8]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EB/OL].(2015-03-13).[2015-03-20].http:///news.do?method=viewInfoCommon&id=313425.
[9]国务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1-09-23//2015-03-20.http:///zwgk/2011-09/23/content_1954782.htm.
[10]中商情报网.2014年影响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发展的因素分析[EB/OL].(2014-6-18).[2015-03-20].http:///news/201406/18/18113113407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