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2.掌握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3.能够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课外阅读资料;3.调查研究材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呈现一张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群众生活对比图片,在图片中包含经济、生活和文化等方面,让同学们就图片展开讨论。
二、知识讲解1.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必要性。
(1)经济发展瓶颈。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体制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总体上却遇到了瓶颈。
计划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的体制,生产和分配的权力由政府垄断,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低下。
(2)国际环境变化。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紧跟国际潮流,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3)社会制度的改变。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社会制度属于封闭状态。
改革开放后,封闭的社会制度被打破,中国开始向世界开放,这也标志着中国逐渐接近现代化社会。
2.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农村改革。
在农村地区,政府通过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村集市等改革措施,打破了公有制垄断的格局,从而鼓励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2)城市改革。
城市改革主要包括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改革、物价变动、金融改革等方面。
这些改革措施从政策上支持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外国投资进入中国市场。
(3)外交和文化交流。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并加强了与外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关系,从而在全球舞台上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3.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双重动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课题: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型:新课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料,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推动经济发展,承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使命。
【重点难点】重点:1.农村改革。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师:本课有几部分?哪几部分?生:三部分。
第一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哪个领域开始?生:农村。
【板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师:我们来看《一个农民的烦恼》。
材料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现象?材料1: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师:材料1,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劳动不积极。
材料2:1978年以前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只有20户人家100多人,是远近闻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
每年秋后家家户户背起花鼓去讨饭。
师:材料2,反映当时什么状况?生:靠救济生存。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_25

人教2011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课标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生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本校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发展水平不均衡。
八年级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可以初步分析史料、图表,研究历史问题,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背景下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所以在授课中不仅要有面向整体的基础知识讲授、史学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更要兼顾生生间不同水平对课堂有所延伸。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中国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利用史料研读和故事讲述了解农村改革的背景、过程和结果;通过小组探究发现城市经济体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背后的改革精神;感受中国改革成就的伟大,为改革的成就而自豪;同时认识到将来作为新时代改革践行者的责任。
四、重点难点重点: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历史图册。
七、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中国人每年最重视的是哪顿饭?今天就在课堂的开始之前,通过一个视频来了解从建国以来咱们的餐桌发生了什么变化?播放视频。
大家发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回顾上节课,咱们学习了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
改革开放是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八课,一起来了解这一场伟大回答问题。
生:年夜饭。
生:菜肴变得丰盛、家庭变得富裕。
采用生活化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热情。
的改革!【自主学习】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迅速浏览课本和地图册,限时五分钟,在阅读的过程中,手中的笔要动起来,把关键信息在书本上标画出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一集张三家庭1977年的艰难生活:张三一家是当地出了名的贫困户,家有七口人,茅屋两间,妻子体弱多病,小儿在外求学,家里债台高筑,生活艰难。
张三所在生产队劳动场景:生产队的村民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劳动成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生产队长每天吹哨子出工时,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张三家的状况图片:提问:结合材料和本课的相关知识以及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为什么张三家生活如此的艰难?通过这个问题引出农村改革的原因。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实行人民公社,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二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张三家粮食丰收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二集张三家庭1985年的“温饱”生活:这时村子里实行了大包干,张三家承包了几亩地,他家的粮食获得了丰收,“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粮食丰收的图片:逐步提出问题:张三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的“大包干”是指哪种政策?你认为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微课,再回答这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来总结它的含义、作用和创造者等。
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三集相关内容,以及张三家专业化养殖场、住房、当地的乡镇企业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情景故事第三集张三家庭1995年的“小康”生活1995年张三在家干起了养殖场,在政府帮助和支持,养殖场逐步走向专业化,产品远销国内各地市场,成了当地出了名的富裕户。
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农民也走上产品经营多元化、专业化,当地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起来。
图片: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讲解: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多元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农村也逐步走向了市场,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为建立社会主义先向学生展示情景故事第四集相关内容,以及这时国营企业萧条、职工上班懒散状态的图片,再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以及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逐步展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结构清晰,内容丰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这一领域的认识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
此外,学生可能对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客观地看待改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事件和典型事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背后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改革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具体的经济体制改革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史料和案例,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改革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编)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8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关键的一课,是对前一课我党提出的伟大决策实施的具体阐述,主要讲述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全面展开。
本课包括三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介绍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目,着重叙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行政企分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目,着重叙述了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党制定的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改革开放总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难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①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等奖优秀课件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家庭产承包责任制
严宏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 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 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 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 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 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 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
结合课本39页相关史事,说说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 农村存在什么嘛问题?(改革的原因)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农民生活水平低下。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决了吃饭问题,还首次 交上了公粮,还清了20多 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3 0
GDP总值当时只有3500多亿元,2017年总 值达 827122亿元,在全球占比超过15%,是第 三四五名的日本、德国、英国的总和。
阅读39页相关史事。
集体的 土地等 生产资料 (公有)
承包给
生产 自主权 家庭(农户)
完成上交国家 和集体任务
剩余 归自己
自负 盈亏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0000 100000 14000 1200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作用: 10000 80000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8000 2.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60000 6000 3.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2.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实施 时间: 1978年 地点: 安徽凤阳小岗村 方式: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发展: 1983年,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优秀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教学模式介绍: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设计思路说明:通过结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态势,推出紧跟时代步伐,邓小平时代必然加入市场经济因素的必要性,引出当时的经济体制改革。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教学难点】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

农业合作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 阻碍农村经济的发展
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 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 积极性不高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 削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结果 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
复和发展
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 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实行集体经营
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 产力
实战演练
2.同学们在手机App上观看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庆典视频集时, 看到1984年10月1日北京盛大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
着标语牌走过天安门广场。牌子上的标语最有可能是(C)
A.火热的建设年代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家庭联产承包好 D.“以阶级斗争为纲”
实战演练
3.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
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改革 经营管理方式,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都有很 大提高
启示:①发展经济要从国情出发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第二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材料: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 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 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 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 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 度上失去了活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讲稿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说教材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4 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开始全面展开;1992 年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体制向纵向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出生在21世纪,对上世纪农村经济改革不熟悉,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更是陌生。
但是他们的父母或祖父母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对本课中涉及的历史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素材和历史见解,这是丰富的历史课程资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基本掌握了多渠道搜集资料并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基于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调查访问作业,让学生对长辈进行访谈,还可以通过一些记录片了解这段历史说教学目标:1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行这种制度所取得重要成果。
2.了解国家对城市进行改革的办法和改革目标。
3.分析我国城市平均工资水平,与改革之前进行对比,简单论述改革的好处。
了解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提出这个观点的时间和会议内容。
说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说教学难点:经济体制改革说教法学法:主要通过分析材料法、问题研讨法,让学生树论从史出观点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命运多劫的母亲,长期的灾难让她一贫如洗,周围的人都看不起她,地痞流氓也不断地欺负、凌辱她,母亲每日以泪洗面,忍辱负重。
后来她有了几个令她骄傲自豪的儿子。
大儿子智慧勇敢,赶走了地痞流氓,母亲过上了安定舒心的日子。
小儿子聪明善于经营,几年时间他们就脱贫致富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
2. 理解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3. 掌握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4. 分析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通过一个问题引入新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哪些经济方面的成就?2. 引导学生回忆并展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一些经济成就,如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二、自主探究(40分钟)1. 导入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经济体制改革》,请打开教材第84页,阅读第一部分“中国经济改革的背景和成果”,然后回答以下问题:a. 中国经济改革的推动力是什么?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进一步思考:a. 什么是计划经济?什么是市场经济?b.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哪些区别?3. 阅读教材第85页,了解《经济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回答以下问题:a. 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是什么?b. 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进一步思考:a. 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b. 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三、输出新知(30分钟)1. 归纳总结:根据所学内容,分别列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就和问题。
2.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展示你们的观点。
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b. 经济体制改革面临哪些挑战和问题?请列举并分析。
3. 汇报与讨论: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一起参与讨论。
【导学案】结束【教后反思】这节课采用了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和小组合作讨论,增加了学生对经济改革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尽可能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成就和问题,培养他们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拓展延伸】1. 继续讨论:从小组合作的讨论结果出发,进行整体的讨论。
八年级历史下册8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新人教版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经Biblioteka 体制改革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经济体制改革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改革影响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一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课。在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通过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过程、影响及其意义。他们能够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和作用,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和项目导向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改革的影响;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具体实例;项目导向学习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二、筑路——农业怎么改
小岗村秘密大包干 解放农村生产力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
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 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 (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 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 (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24915.8 2000年
2017年
分析上表,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虽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有了农村改 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
——邓小平(1984年10月)
问题——城市为什么改?
材料一:
统得过多过死
那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的降温措
最大的家电工业园——海尔工业园 2022年海尔集团 全球营业额3506亿元!
筑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目标)
1980年12月,章华妹从鼓楼 工商所拿到了由毛笔书写的“ 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 商业营业执照”,证号为 “10101号”,经营范围为“ 小百货”,开业日期为“1979 年11月30日”。这是中国第一 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78年,全国 还有2亿多农民 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 ——《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
集中劳动
缺少生产 自主权
平均分配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 女劳力上工带纳鞋。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干啥都归公社管, 种啥自己说不算。 工资分配特平均, 不论多少和好坏。
一、问路——农业为何改
——人民日报1979年6月29日《实行大包干责任制,凤阳县大旱之年夺得丰收》
二、筑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2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轻松尝试应用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
首先开始于( A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2.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
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
轻松尝试应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 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1)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国有企业经营承包责 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激发国企活力,提高了国企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加了城市职 工收入;基本满足了民众对工业品消费的需求;增加了国家财政收 入。
核心知识概览
互动课堂理解
【问题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 先从农村开始?
探究(1)当时,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村改 革是否成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到全国改革的总体成效。
(2)我国农业发展的步伐滞后于工业,这不但影响到农民生活的改 善,也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3)我国长期以来在市场供给上属于短缺型经济。例如,当时,粮 食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根本解决,亿万人口的大国不可能靠进口来解 决这些难题。从农村抓起,从农业着手,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解 决粮食供应问题。
【问题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农村改革有何关系? 探究农村改革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经济基础,提供了经验;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延续和发展。两者都是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政策推进: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 革的步伐。 2.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3.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4.分配方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5.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6.作用: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说课稿

《经济体制改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为《经济体制改革》。
本次说课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二课。
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是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主要是指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本课主要包括农村改革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农村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打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的经济明显增强。
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二、学情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思维比较活跃,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
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课本或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但由于其知识的储备不够丰富,故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不够。
本课教学内容中,由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很多经济类术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概念解释较为抽象,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三、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内容标准: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知道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概念;提高阅读材料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认识改革的伟大意义;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研读《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等栏目,并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在这些思维过程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过程;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第八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掌握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了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成就,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学难点:1. 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13页,自主学习“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概括一下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二是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三是国际环境的压力。
三、合作探讨1. 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第13页“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部分。
2. 各小组讨论后,选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四、课堂讲解1. 教师结合教材第14页,讲解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学校、社区的实际,思考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下一课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及其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共22张PPT)

企业没有自主权,工人没有积极性。政企不分,限制了企 业的发展,使企业不能大幅度地创造财富,影响国家的财政收 入。
二、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背景: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观看视频 说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单一 公有制为主体 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
经济并存
政府
企业经营
管理企业 自主权
分配 方式
按劳分配为 平均分配 主体 多种
分配并存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结果:1987年,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 一番
意义: 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任重道远,作为新时代 的中学生,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如何坚实的 走下去?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农村 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 开始富裕起来;城市国有企业焕发了 新的生机与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逐步建立并得到很大的发展。
巩固提升:在导学案3-4页中完成下列习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城市改革重点: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 (改革前) (1985年起)
所有制 形式
政企 关系
分开”“利改税”“股份制 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
C 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 8 课《经济体制改革》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教学内容在这一单元中起承上启下 的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的形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伟大的实践来自伟大决策;伟大的理论来 自伟大的实践;伟大的理论反过来指导伟大的实践。
年...1992 年
问题: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会议?
会议:
3/4
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 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农村
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改革全面展开
1992 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4/4
给他们立了雕塑。请大家继续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展示:投影:大包干视频 教师:大包干让小岗村的农民告别了饥饿,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看到了丰
收的喜悦。请大家看一组数据: 展示:表格中的一组数据 教师:由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凤阳县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实现
2/4
了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这一切都归功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展示:投影:大锤的故事来自教师:那么大锤为什么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呢?你知道大锤背后的故事
吗?老师讲述:1985 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冰箱有
质量问题,于是作为厂长的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了不合格
的冰箱还有 76 台。张瑞敏当即开了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 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听了大锤的故事,我们心里不免有些震撼,
行,由此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合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水
《经济体制改革》参考教案

第7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学理念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义务教育部编历史新教材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包含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第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的史实。
第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介绍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介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意义。
从整个单元看,这节课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下一节课《对外开放》是平行关系,改革开放是我国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三、学情分析由于这一节课面向全市初二学生,上课时间为20分钟,难度不宜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主干知识是关键。
初二学生在史料阅读能力方面要加强。
四、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过程,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意义。
2.学生通过分析材料,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
3.进一步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六、教学设计思路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城市的情况,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提问:新中国成立以来,凤阳县经历了哪些变化?回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介绍70年代小岗村的情况。
出示材料:迟出工,早下工,到了田里磨洋工,反正记的一样工。
——人民公社时期的民谣”提问:小岗村为什么这么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出示图片《全国农村第一份包干到户合同书》出示材料:“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鉴(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和国的记忆:文物见证历史》”提问:小岗村的村民打算如何做?这样做有什么后果?出示材料“1979年,全队粮食总产量由上年的2万余斤猛增到13万余斤,油料3.5万余斤,相当于1960年到1978年的总合,人均收入从20元增至4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创新
优质说课稿
名位领导、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本单元由《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5课教学构成。
第三单元介绍了1976年一2017年的中国现代史,这一阶段特点是:(1)伟大的历史转折;(2)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3)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本课教学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
二、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经济体制改革》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2课。
本课共三部分,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年,农村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皖东等地区的一些生产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
后来,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战胜了旱灾。
农村改革就此拉开序幕,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