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及分期。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结肠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的CT征像。
结果结肠癌的主要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肠壁增厚,肠腔狭窄,增强不均匀强化,肠外浸润及转移。
CT 分期:Ⅰ期1例,Ⅱ期6例,ⅢA期10例,ⅢB期2例,Ⅳ期2例。
结论CT 对发现病变,确定癌肿范围,有无邻近组织及脏器累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并能根据CT征像作出简便的分期,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标签:结肠癌;CT扫描;分期;诊断
结肠癌是消化道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以40~50岁为高峰,男性多于女性[1],在我国近20年来尤其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
影像检查是发现该病并进行分期的重要方法。
结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和内镜检查为较理想的检查手段,但是不能准确地进行结肠癌分期。
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和后处理功能的发展,CT在结肠癌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收集了2011年7月~2012年10月在本院经结肠镜和(或)手术病理证实并有CT资料的21例结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结肠癌患者中,男10例,女11例;年龄40~71岁,平均55.5岁。
临床表现:发病时间10 d~2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肿块、便血,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贫血,大便性状改变及不全性肠梗阻。
其中,腹痛、腹胀17例,腹部肿块8例,大便性状改变、便血14例,消瘦、乏力5例,贫血2例,3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形成肠套叠。
病理分型:结肠腺癌17例,结肠黏液癌3例,结肠未分化癌1例;其中,结肠腺癌中管状腺癌例13例,乳头状腺癌4例。
1.2 检查方法
CT检查使用TOSHIBA Aquilion64排螺旋CT机。
扫描范围从膈肌顶部至耻骨联合下缘,一次屏气行全腹扫描,扫描层厚5 mm,增强扫描对比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佛醇80 mL,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射,速度3.5 mL/s,采用降主动脉域值自动触发程序行动脉期扫描,静脉期延时60~70 s。
将螺旋CT采集的容积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成冠状位及矢状位。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升结肠8例,结肠肝曲3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1例,乙状结肠3例。
2.2 CT表现
结节状或环状软组织肿块15例,不对称的肠壁增厚20例,肠壁增厚5.9~20.0 mm;肠腔变形或狭窄12例,增强软组织块及增厚肠壁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浆膜层受侵犯16例;7例病灶周围有淋巴结影,淋巴结直径3~10 mm,其中2例远处淋巴结转移,4例肾前筋膜受侵增厚。
3例有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形成肠套叠。
2.3 结肠癌的CT分期
Ⅰ期1例,Ⅱ期6例,ⅢA期10例,ⅢB期2例,Ⅳ期2例。
3 讨论
正常结肠在膨胀情况下肠壁厚度不超过3 mm,空虚时不超过5 mm,其密度均匀,轮廓对称,内外缘清晰、锐利、光整。
当肠壁厚度超过5 mm为可疑增厚,超过10 mm为肯定异常[2]。
本组病例肠壁增厚最低为5.9 mm。
结肠癌的CT分期标准[3]:Ⅰ期,壁内息肉样肿物,而无结肠壁增厚;Ⅱ期,结肠壁增厚,超过6 mm,但无邻近器官的侵袭;ⅢA期,结肠壁增厚或肿瘤侵及附近肌肉或器官;ⅢB期,结肠壁增厚或肿块侵及盆壁或腹壁;Ⅳ期,结肠癌合并远处转移、播散。
根据此分期,本组病例中,Ⅰ期1例,Ⅱ期6例,ⅢA期10例,ⅢB期2例,Ⅳ期2例。
对本组Ⅰ期的结肠癌是在增强扫描辅以多平面重建(MPR)才发现。
从本组病例CT分期中,发现CT对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但对于Ⅱ期及以上的准确性很高。
结肠癌的临床改良Dukes分期[4]: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 A期,穿透肠壁侵入浆膜或/及浆膜外,但无淋巴结转移者为Dukes B期,有淋巴结转移为Dukes C期,其中淋巴结转移仅限于癌肿附近如结肠壁及结肠旁淋巴结者为C1期,转移至肠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者为C2期,已有远处转移或腹腔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脏器无法切除者为Dukes D期。
根据CT征像,大体可确定本组病例的临床Dukes分期,Dukes A期5例,Dukes B期9例,DukesC1期4例,Dukes C2期1例,Dukes D期2例。
判断浆膜受侵,在CT的表现为:(1)肠壁外缘光滑、锐利,表明肿瘤仍局限于肠壁内;(2)肠壁浆膜面模糊不清或伴有浆膜外的条索状影,表明癌肿已穿透肠壁外;(3)部分脏器间脂肪层消失,表明周围脏器受侵[5]。
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与否决定结肠癌的分期,一般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为小淋巴结转移(小于4 mm)[6],本组7例病灶周围有淋巴结影,淋巴结直径为3~10 mm,如沿用淋巴结直径大于10 mm为阳性指标,则很难判断有无淋巴结转
移,但病理结果显示病灶周围淋巴结影有部分为淋巴结转移。
因此,CT发现病灶周围有淋巴结影,应考虑有淋巴结转移可能。
结肠癌CT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并有周边浸润性改变,肠壁局限或环形增厚且厚度超过5 mm,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均提示恶性征像[7],若伴有周围淋巴结或肝脏等远处转移,则可明确诊断。
增强扫描易于显示病灶,对病灶的定性诊断十分重要,根据病灶是否强化鉴别肿瘤与肠道内容物,根据病灶与周围肠管的强化时间和程度差异,更好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8]。
多平面重建(MPR)能够辅助轴位观察,更好地显示结肠的病变,明确结肠肿块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CT对结肠癌的诊断及分期,尤其是中晚期结肠癌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对确定癌肿范围,有无邻近组织及脏器累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作为结肠癌的术前常规检查,可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参考文献]
[1] 冯亮,陈君坤,卢光明,等. CT读片指南[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3.
[2] 曹丹庆,蔡祖龙. 全身CT诊断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515.
[3] 李果珍. 临床CT诊断学[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97.
[4]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11.
[5] 袁赟. CT对结肠癌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 现代临床医学,2008,34(6):452-453.
[6] 王建军,杨培金,李树金,等. 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J].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7):619-621.
[7] 盛伟华,陈江莉,王彦聚. 结肠癌CT诊断价值的探讨[J]. 赣南医学院学学报,2002,22(1):28-30.
[8] 张啸波,王海屹,叶慧义. 结肠癌的X线及CT影像诊断[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4):25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