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施工与梁体线型控制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续梁施工与梁体线型控制关系
摘要:大跨度连续梁结构体系经常进行多次改变,梁截面线和合拢截面标高
的控制尤为重要。
以跨沪蓉高速公路特大桥(60+100+60)m连续梁施工为例,阐
述了吊篮悬臂浇筑施工、合拢段施工及线形控制的关键工序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连续梁施工吊篮悬臂浇筑合拢段结构体系转换线型控
制
一、前言
该桥的合拢方案是先合拢边跨,再合拢主跨。
结构体系改变后将形成连续梁
结构,其应力和线性控制尤为重要。
桥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现场施工,悬
臂浇筑段标高与计算要求的标高基本一致。
最大合拢误差为14.6 mm,小于合拢
段长度的1/100(20 mm),小于15mm。
所有这些都是在没有配重和其他重量处理
的情况下获得的,说明该桥的线性和施工控制是非常成功的。
研究还表明,在连
续梁段施工中,如果做好线性控制和施工控制,可以消除附加自重和配重,从而
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和工序。
合拢段劲性骨架连接支撑在梁体体外暂时锁定,比
内外支撑组合更方便、省时。
只要保证加劲支架的刚度,选择固结和拆除的时机,保证合拢段混凝土浇筑质量,就能保证合拢段的施工质量和连续梁的线形控制。
第2章工程概况
沪蓉高速公路特大桥中心里程为DK1211 + 881.455,跨度25-32m + 1-(40
+ 72 + 40) m + 1-32m + 3-24m + 21-32m + 1-(60 + 100 + 60)m + 8-32m,全
长2261.69 m。
1-(60 + 100 + 60) m连续梁在铁路线路里程DK1212 + 632.96
上跨沪蓉高速公路和右转坡道,本桥与沪蓉高速公路斜交,夹角35°02′31"。
线下结构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矩形承重平台、矩形实心墩。
主跨54 #墩和55 #墩未占用公路路基位于路基护栏附近,55号墩位于水池内。
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
箱梁顶宽13.4 m,箱梁底宽6.7 m,顶板厚度40cm
至50 cm,按折线变化。
底板厚度为40cm 至100cm,按直线线形变化。
腹板厚度
48cm 至 60cm、60cm 至 90cm,按折线变化。
全联在终端支点、中间跨和中间支
点的连接处共设置5个隔板,隔板上设有人行孔洞。
桥面宽度:净防撞墙内侧净
宽为9.4m,桥上人行道护栏内侧净宽为13.2m,桥面的宽度是13.4m,桥梁建筑
总宽度为13.8 m,连续梁按全预应力混凝土设计,纵向预应力采用1×7-15.2-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体系采用自锚式拉丝体系,张拉采用与
之配套的机具设备,管道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型。
横向预应力采用1×7-15.2-
1860-GB/T5224-2003预应力钢绞线,锚固体系采用BM15-4(P)锚具及配套的支撑
垫板;张拉体系采用YDC2400型千斤顶,管道采用内径70×19扇形金属波纹管
成型。
竖向预应力筋采用Φ25mm高强精轧螺纹钢筋,型号为JL785,极限强度
f pk=980Mpa,屈服强度σ0.2=785Mpa,锚固体系采用JLM-25型锚具,张拉体系采
用YC60A型千斤顶。
管道采用内径Φ35mm铁皮管成孔。
支座:盆式橡胶支座用于
铁路客运专线桥梁。
第3章施工方案
3.1连续梁施工
1- (60 100 60) m连续箱梁采用轻质三角吊篮悬臂浇筑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不得占用高速公路的净宽、净高。
首先将0号块分别浇在54#墩和55#墩上,然
后利用三角吊篮分段浇筑,在跨中进行合拢。
施工过程见图3-2连续梁施工过程
框图。
悬臂梁体截面:墩顶梁(0片)截面14m,悬臂部分分为13段,依次1号块(1’号块)~ 13号块(13’号块),长度2.5-4m,侧跨、中跨合拢段2m。
(见图
3-1悬臂浇筑分段示意)。
图3-1 悬臂浇筑分段示意图
图3-2 连续梁施工过程框图
3.2 0号块施工方案
采用将所有支座全部安装在承重平台上的现浇方法,严格按照《铁路桥涵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整体支撑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现浇箱梁混凝土施工前,先对支座进行堆载、分级预压。
预压重量为箱梁自重的120%。
只有消除支座的非弹性变形后,才能浇筑箱梁的混凝土。
混凝土应分层水平浇筑,全过程成型。
当混凝土自重高度大于2m时,必须采用溜槽或管道,以保证混凝土浇注质量。
0号梁段的施工工艺见下图。
图3-3 0号梁段的施工工艺
3.3 连续梁其余块梁段施工方案
0号块梁段的施工完成后,在上面铺设吊篮的轨道、组装吊篮,并将吊篮对称行走就位、锚固,在对吊篮试压后将模板就位、校正,分别在吊篮上对称向两侧顺序灌筑各梁段,待新浇梁段混凝土强度达到100%设计强度时对称施加预应力及管道压浆后,吊篮即前移进行下一个梁段的施工。
如此逐段循环直至形成2个T刚构。
吊篮组成:吊篮主要由主桁架系统、下模板系统、侧模板系统、内部模板系统、悬挂系统、锚固系统和行走系统组成。
3.4 吊篮安装就位
根据桥梁的特点,参考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吊篮,采用三角桁架吊篮。
具体安装步骤如下:(1)拼装准备:把加工好的主构架的三角桁架拼装成形,拼装后运至现场吊装(或是把各杆件运至现场拼装,拼装后直接吊装),编写拼装工艺流程及验收流程。
准备装配过程中并准备装配工具、各种连接螺栓和螺母的支持。
(2)铺枕:将梁段顶面清理干净,用1:2水泥砂浆找平梁顶面铺枕部位,在找平
层上放出轨道放样定位线,然后铺设钢枕。
钢枕间距50cm,在前支点处加密。
考
虑到桥面2%横坡,两侧的钢枕主材可采用不同尺寸,线路左侧用Ⅰ18,而线路右
侧用Ⅰ25。
(3)安装轨道:从0号段中心向两侧安装轨道,轨道穿入竖向预应力筋,抄平轨道顶面,量测轨道中心距无误后,用螺母把轨道锁定。
(4)安装前后
支座:先从轨道前端穿入后支座,后支座就位后安放前支座,前支座安放前,在
相应位置轨道顶面置放一块四氟乙烯滑板,然后安放前支座。
(5)吊装主桁架:
主桁架单片吊装,放至前后支座上,并旋紧连结螺栓,在桁架两侧用3-5t倒链
和型钢控制其空间位置。
(6)调整间距:调整两片主桁架间的水平间距和位置,
安装主构架之间的横向连接系,拧紧连接螺栓。
(7)锚固主桁架:用Φ25精轧螺
纹钢和扁担梁将主桁架后端锚固在已成梁段上,前支点处用扁担梁将主桁架下弦
杆与轨道固定。
(8)吊装前顶横梁:将前上横梁吊装到位,使之与两片主桁架连
接在一起。
同时前上横梁上要用的8个千斤顶、扁担(一)和扁担(二)及4根
钢吊带都安装到位。
(9)安装后吊带(杆):在0号梁段底板预留孔内,安装后
吊带,先安放垫块,千斤顶和扁担梁,后吊带从底板穿出,以便与底模系统相连接。
(10)前底横梁和后底横梁:底前横梁和底后横梁分别与前吊带和后吊带在吊
耳处通过销子连接,并通过调整保证横向水平,并在后横梁靠近墩身预埋件的位
置用型钢焊接支撑,以加强其稳定性。
(11)吊装底模系统:底模系统为桁架式结构,在底前横梁和底后横梁上等间距均匀布置桁架,并与横梁焊接成整体。
横向
用粗钢筋或钢管连接,加强稳定性。
然后在上面放置分配梁,材料为[12,背靠背,间距最多50cm。
最后在分配梁上面铺设钢模板。
(12)吊装内、外模架走行梁:吊杆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通过事先预留好的吊杆孔,下段连接好滚轮,走
行梁穿过滚轮,并在外模架上面焊接小块槽钢或钢板,用以限制滑梁的位置。
(13)安装外部模板侧模:将外模走行梁先放至外模框架上,后端插入后吊架上。
两走行梁前端用吊杆吊在前上横梁上。
用倒链将外侧模拖至1号(1'号)块梁
段位置,在0号梁段中部两侧安装外侧模走行梁后吊杆。
3.5 连续梁边跨梁段施工方案
侧跨现浇梁段长度为9.75 m,整桥有两个。
连续梁边跨梁段采用碗扣型钢管
支架进行施工,按“搭设碗扣型钢管支架→安装底模、侧模→绑扎底板及腹板钢
筋→安装内模板→绑扎顶板钢筋及安装预应力孔道→各部位检查测量→直线段混
凝土灌筑→养护”的施工顺序组织施工。
由于支架本身压缩引起的非弹性变形及
支架的弹性变形与基础沉降,以及温差变化和风力影响,这些均会对新浇混凝土
产生不良影响。
为防止现浇段新浇混凝土受到损害,保证合拢段的合拢精度满足
设计要求,拟采取下列措施:(1) 为适应现浇段梁体随温度纵向位移和混凝土的
收缩变形,支架安装中除支架顶部允许有一定的位移外,底模板与支架间也应允
许有微量的水平位移,以减小对合龙段的约束力。
在支架下的混凝土基础顶面设
置钢滚筒使整个支架、模板、新浇混凝土能够随着已成的箱梁作顺桥轴方向的轻
微水平移动。
(2) 在主垮T构悬浇施工即将完成前1个星期左右,完成边跨现浇
段的施工,其中在边跨现浇段支架安装后,要以不小于施工重量的1.2倍预压重
量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确定弹性变形。
⑶边跨现浇段的支架进
行预压,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测定弹性变形,在浇筑混凝土前按照梁段重
梁加施工荷载的10%、20%、30%、50%、80%、100%、120%逐级加载预压,并且
每级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最后两级应间相隔1h。
预压拟采取砂袋加载法进行。
边跨现浇段采用支架整体浇筑。
根据桥墩处的地形及地质情况,支架拟采用
满堂脚手架,其施工要点为:⑴基底处理:在清除表面浮土后,对地基进行机械
碾压,使之承载力达到0.2MPa以上后,浇筑5cm以上的混凝土硬化层,之后在
硬化层上铺设下卧木,卧木最好铁路旧枕木,铺设时必须大面朝下,相邻卧木之
间用扒钉钉牢,以增大接触面积和钢支撑的整体稳定性。
⑵碗扣型钢管支架的搭设:安装脚手架之前,先在卧木上安放铁鞋,铁鞋用10cm ×10cm×2cm的钢板
制成,钢板上焊长5cm、直径Φ12的钢筋头。
钢管置于铁鞋之上,支架总宽度不
小于桥梁在水平面土的投影宽度,与桥墩连接处要与桥墩连接。
钢管之间要用水
平横杆和斜杆加强连接,以增加其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施工安全。
⑶在
钢管架铺20× 20cm的方木,然后在其上铺底模、立外模。
底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外模采用定型钢模板,整体吊装。
在底模与支架之间设置钢楔,以便调整模板标
高和模板拆除。
⑷绑扎钢筋,安装波纹管和预埋件,立内模。
内模采用钢木组合
模板拼装,方木和钢管加固。
⑸经检查合格后即可浇筑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时要
尽量对称均匀,卸料时要尽量减小冲击。
灌注混凝土中还要加强对支架的观测和
检查,发现变形及时处理。
在边跨合拢梁段施工完毕之后,才能拆除支架。
3.6 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方案
合拢施工是连续梁体系转换的重要环节,它对保证成桥质量至关重要。
刚构合拢原则是低温灌注,又拉又撑又抗剪。
合拢前使两悬臂端临时连接,保持相对固定,以防止合拢混凝土在早期因为梁体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开裂。
同时选择在一天中的低温(不超过20℃)、变化较小时进行混凝土施工,保证混凝土处于温升、在受压的情况下达到终凝,避免受拉开裂。
按照设计的合拢顺序为先两个边跨对称合拢再中跨合拢,而后完成体系转换,形成连续刚构。
3.7 边跨合拢
边跨合拢长度2.0m。
边跨合拢段施工时,保留合拢用的挂篮外侧模后拆挂篮的其余部分。
安装但不固定合龙段底板和外侧模板,将其对称支在悬臂端和边跨现浇段上。
然后将现浇段和T构梁面上的杂物清理干净,T构施工必须的施工机具放置在指定位置(0号段上)。
接着将T构及现浇段上的所有观测点高程精确测量一遍。
比较边跨合拢段两侧两个梁段的顶面高程,如果其高差Δ<15mm则继续下步施工,若高差Δ>15mm则根据计算软件计算确定使Δ<15mm的办法,按照计算使用配重,将水箱或砂袋放置在梁上的指定位置,再进行合拢施工。
具体为:(1) 为防止T构因热膨冷缩而对合拢段混凝土造成不利影响,在边跨合拢段箱体内模和顶板钢筋安装前,选择气温最低的时间,按设计的位置和数量焊接型钢支撑(包括水平支撑与剪力撑)并张拉顶板部分与底板部分合拢束,从而将边跨合拢段临时锁定,联成一体。
(2) 为防止温差影响,2m段混凝土浇筑后受到挤压或拉伸,在其余段混凝土浇筑后拆除端模,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强度的60%后,在9号梁段悬臂端面设置预埋件,于气温较低时加焊四根净长2m的I25型钢支撑,并在上下各设置一个斜撑,以抵抗因升温而产生对2m段的压力,使合拢混凝土在受压状态下强度增长。
(3) 为防止箱梁顶面及底面温差,使箱梁悬臂端在降温时上翘,升温时下挠,在T构箱梁施工到13号梁段时在底板下悬挂压重,使箱梁底板与支架紧密接触,以限制箱梁悬臂端上下变形及扭曲。
混凝土浇筑施工在低温时进行,使混凝土在气温增长的过程中强度增长,使混凝土保持受压状态。
(4) 合拢状态时的施工荷载及其他情况应符合设计要求,此时除加压等物体外应将施工机具等全部清除或移至0#块顶部,保证应力状态与设计相符。
(5) 固定合龙段底模板和外侧模板、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底腹板波纹管,立合拢段内模,绑扎顶板钢和波纹管等,做好浇筑混凝土前的一切准备工作。
边跨合拢段的混凝
土浇筑时间选在一天中气温较低(20℃左右)、差变化比较小的午夜前后。
混凝土
灌注过程中,要安排专人不断地吊走放置在T构合龙侧的配重。
施工结束时,吊
走两侧的全部配重。
卸除平衡重与灌注混凝土同步等量地进行。
合拢段混凝土的
配合比设计要比普通段高一个等级,加强振捣,以免新老混凝土的连接处产生裂缝。
混凝土作业的结束时间根据天气情况,安排在气温回升之前。
混凝土注完毕后,在顶面覆盖厚层草袋;在合龙段箱体内外及前后1m范围内,由专人不停地
洒水养护。
浇注完混凝土后及时养生。
低温时(低于+5℃)需要采取保温措施,当温度高于+5℃时需要采取降温措施,专人在梁顶、梁侧面及梁内洒水降温,
减少非线性温差引起的梁体收缩及次内力。
待合龙段混凝土龄期达到3天且强度
达到90%的设计强度后,按要求张拉顶底板纵向合龙束和竖向预应力筋并压浆,
张拉前,先解除体外的水平支撑,以消除体外水平支撑对预应力张拉效果的影响。
张拉的一般顺序为:先底板束后顶板,先长束后短束,顶底板交错进行将合龙束
补拉到设计吨位。
将边跨合龙段预应力束张拉前后各测量一次该合龙段T构上各
观测点标高,留待中跨合龙段施工时使用。
3.8 中跨合拢
中跨合龙段2m采用T构两端的挂篮作为吊架现浇施工。
合龙段施工时,不
要引起该段施工的附加应力。
施工步骤为:制作吊架后,设置平衡重和刚性骨架,支模,绑扎钢筋,安放预应力管道,然后选择时间浇筑混凝土,同时分级卸掉平
衡重,最后张拉预应力束、压浆封锚。
为保证合拢段混凝土的质量,采取下列措施:⑴为防止浇筑跨中2m合拢段混凝土时,箱梁两悬臂端的错动变形破坏新老
混凝土的结合,采取在两悬臂端分别临时压重的措施,在浇筑合拢段时根据混凝
土施工速度分次卸除。
⑵为防止混凝土浇筑前后,混凝土从初凝至达设计强度80%期间,梁体受温度反复变化和日照不均等因素影响,在结构中引起变形和次内力,为使两悬臂端在施工时即为设计时的应力及应变状态,予以临时固定。
此时设置
固定悬臂端的内外刚性支撑,以减小这些影响,在浇筑合拢段前夕的较低气温下,在两合拢悬臂端的预埋钢件上加焊4组钢构件,临时锁住,并张拉一组临时钢束
形成能够抗拉压的临时刚性连接,临时锁定相邻段的混凝土,以保护合拢段混凝
土的浇筑和结硬。
⑶合拢状态时的施工荷载及其他情况符合设计要求,此时除加
压等物体外应将施工机具等全部清除或移至0#块顶部,保证应力状态与设计相符。
使用计算机计算应力及挠度,比较中跨合龙段两侧两个梁段的顶面高程,如果其
高差△≤15mm,则继续进行下步施工;如果△>15mm,则运行线形控制软件,计
算使△≤15mm的配重方法和要求。
然后把水箱或砂袋按要求重量放在梁上指定位置,达到要求后,再进行合龙段施工。
在应力与设计相近的情况下临时锁定梁端,若变形与设计有偏差将运行计算软件,确定纠偏值,采取措施达到上述目标。
⑷
合拢段混凝土宜在处于年平均气温状态下的日期中的较低温度时浇筑,一般在凌
晨进行,使混凝土在强度增长时刚好处于气温回升时为宜。
同时该合拢段混凝土
的标号应高于设计一个标号以便于及早张拉。
预应力束张拉完成后采取真空辅助
压浆的施工工艺确保压浆质量,使其密实。
⑸第二合龙段(中跨合龙段)施工时,
保留合龙用的一套挂篮底模和侧模后,拆除两套挂篮的其余部分。
安装但不固定
合龙段底模板和外侧模板,将其对称支撑在两边T构的悬臂端上。
然后将T构梁
面上的杂物清除干净,将梁上施工必须的施工机具放置在指定位置(0号段土)。
接着将T构所有观测点的高程精确测量一遍。
在两个T构靠中跨的悬臂端分别吊
装平衡重(每端重量为合龙段重量的一半)。
全桥合龙后,梁体从静定结构转变为
超静定结构,由于张拉钢绞线张拉和混凝土长期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墩顶
将发生纵向水平位移,从而产生对桥梁结构不利的附加内力。
为减小和避免这种
附加内力的影响,在活动支座处通过设置预偏量来平衡;在墩梁固结处,在合龙
段钢筋和合拢支架与模板锁定前在合龙段梁端间施加水平推力使墩顶预偏,以抵
消墩顶以后将要发生的纵向水平位移。
鉴于该原因,在吊装完平衡重、安装临时
支撑前,首先在中跨合拢段处用千斤顶对两侧的T构进行对顶,顶粱时也需选在
日最低气温时进行。
顶梁的顶力将由设计方提供,经计算后提供设计方审核。
⑹
待合龙段混凝土龄期达到5天且强度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按图纸要求张拉
顶底板纵向合龙束和竖向预应力筋并压浆,张拉前,先解除体外临时水平支撑,
以消除体外水平支撑对预应力张拉效果的影响。
张拉的一般顺序为:先底板束后
顶板东,先长束后短束,顶底板交错进行,将合龙束补拉到设计吨位。
拆除合拢
段内外模板和中跨合拢段体外临时支撑。
合龙后,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筋
的张拉和将临时支座换成永久支座,从而完成梁体受力体系的转换(见悬臂梁受
力体系转换图)。
体系转换中连续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按照设计的规定,先顶
板后底板再腹板,先短力筋后长力筋的顺序,并对称实施张拉;正弯矩力筋张拉
过程中,有专人观察记录锯齿板后端梁断面的变化,检查是否出现裂纹。
临时支
座浇筑时,设有5cm厚的硫磺砂浆夹层,布置电阻丝,等合龙后,拆除砂底模,
电阻丝通电,烧除硫磺砂浆,使梁体落于永久支座上,割断钢筋,人工凿除临时
支座混凝土,完成体系转换,在解除临时支座后,注意观察永久支座的下沉量并
做好记录,以校核转换效果。
3.9 桥面接口工程
(1)桥面界面工程施工包括:排水孔安装、防水层铺设、保护层涂布、防撞墙、电缆沟竖墙施工、模板及铺装路板、悬链线支柱、伸缩缝预制安装等。
桥面体系
施工过程如下:垂直排水管安装、防撞墙施工、水平排水孔安装、盖板预制安装、侧、竖墙、悬链线柱施工、防水层铺设、保护层施工、伸缩缝安装、栏杆的预制
安装,铺路板的预制和铺设。
根据设计要求,为减少梁体的起吊重量,保证结构
的完整性,桥面工程应在桥梁建成后进行现场施工。
电缆沟盖板、卷帘板、人行
道挡板在梁场中预制。
所有钢筋和混凝土均按设计和现行规范施工。
所有预埋件
应定位准确,外露件应进行锌铬涂层处理。
预埋钢筋系牢。
排水管及梁端封锚现
浇处应注意防水及封边处理。
(1)防撞墙:防撞墙在梁施工后就地建造。
在梁的
施工过程中将防撞墙钢筋预埋在防撞墙的相应部位,保证防撞墙与梁的完整性。
防撞墙每隔2m设置10mm防撞墙断缝,并填满油毡。
在该处防撞墙下端设泄水孔
并进行防水处理,即在泄水孔周围涂刷防水涂料,泄水孔底部将电缆槽内保护层
顺坡过渡到防撞墙内侧。
(2)电缆槽:根据通信、信号、电力等专业需要,在防
撞墙外侧分别设置信号槽、通信槽、电力电缆槽。
电缆槽有竖墙和盖板组成。
电
缆槽盖板为预制结构,竖墙在梁体施工完成后现场灌筑。
浇筑梁体时在电缆槽竖
墙相应部位预埋钢筋,使竖墙与梁体连接为一体,以保证电缆槽竖墙在桥面上的
稳定性。
详见通桥(2006)8388图。
⑶接触网支柱:接触网支柱实际设置根据施
工图布置设置。
根据《武广客运专线桥梁接触网支柱基础预留要求》四设电处[2006]44号文,垂直线路方向柱底中心最大弯矩为350KN·m,同时顺桥向最大
弯矩为200 KN·m。
浇筑梁体时在相应位置预埋接触网锚固螺栓及加强钢筋,支
柱基础混凝土可与电缆槽竖墙一同浇筑。
在桥面设置接触网支柱及下锚拉线基础时,为保证通信电缆的通过,注意在基础相应部位留置通信电缆通过的孔道,详
见通桥(2006)8388图。
⑷人行道栏杆(挡板)或声屏障:人行道外侧设置人行
道栏杆(挡板)或声屏障,人行道设置栏杆形式或声屏障的范围由总体单位根据
桥梁所处位置确定。
人行道栏杆所需遮板、人行道挡板和声屏障所需遮板均为预制构件,通过预留钢筋与竖墙预埋钢筋绑扎后现浇竖墙混凝土安装于桥面。
详见通桥(2006)8388图。
⑸通风孔的设置:在结构两侧腹板上设置直径为100mm的通风孔两层,上层通风孔距悬臂板根部距离为0.3m左右,下层距上层2m左右,纵向间距2m左右。
若通风孔与预应力筋相碰,适当移动其位置,并保证与预应力钢筋的净保护层大于1倍预应力钢筋管道直径,在通风孔出设置直径170mm的钢筋环。
⑹排水系统:本设计采用三列排水方式,分别在防撞墙与承轨台及两线承轨台间设置泄水管,电缆槽内积水通过防撞墙流到防撞墙内侧泄水孔。
保护层铺设时,设置2%的流水坡,积水通过排水管导管引到桥下。
3.10 连续梁线型控制
3.10.1 控制思路
施工控制按理论计算预测→根据预测进行阶段施工→阶段施工完成后反馈实际测量→参数分析的周期进行。
基于实测反馈的评价与优化→理论计算与下一施工阶段的预测。
因此,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阶段施工前的预测计算、阶段施工中的控制测量、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偏差分析和优化分析。
3.10.2 控制原则
线性平差的基本原理如下:1 .误差小于±15mm的施工控制误差。
(2)误差大于±15mm时,施工控制误差应在以下各段减半调整。
垂直标高的控制应以桥面平整度为目标,而不是单节点的理论标高。
当梁段在施工过程中或浇筑后标高值偏离理论值时,无需在下一梁段立即调整。
在后期对悬臂梁进行截面挠度计算时,应根据挠度的特点找出产生挠度的原因,并予以纠正。
3.10.3 监控计算
监测计算主要从应力和线型两方面进行。
在建模之前,必须掌握闭合方案的设计和施工的具体情况。
采用MIDAS土建对该桥的监测计算进行计算分析,并采用博士3.0对其进行校核。
1)计算模型和假设基于结构的纵向计算模型,计算中采用以下假设:主梁为全预应力构件,不考虑普通配筋的受力;2. 在进行悬臂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