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第八章社区80(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a. 商业中心区,包括零售商店、银行、旅馆、剧院、商行 和专门的事务所、铁路、汽车总站以及市政府大楼。 b. 过渡区。过渡是因为商业和企业稳步蚕食原来的居民区 而引起的,这一过程是贫民窟发展的传统形式。 c. 工人居住区,它包括那些年代久远、价格相对便宜的家 庭住宅和公寓大楼。 d. 住宅区,其居民主要是小商人和知识分子。 e. 车月票区,由小镇组成,有钱人从这里乘车到市内办公, 这一街区已超过了城市地区的边界,但这里的大多数居民 都在城区工作。

(3)流网


即人流、物流、信息流、交通流等交织起来的状态,是 处于运动变化的网络。
 




人流,包括人口的自然增减与机械增减,包括人口的早出晚归等 常规流动以及探亲、出差旅游等临时的流动。 物流,包括粮食、日用品等物质资料的输入与输出,包括废物排 放或输出。 信息流,包括接受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以及输出经过 加工的有关信息,包括各种消息在域面内的传播。 交通流,即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载与担负过程。

C. 多核心城市


这一理论是哈里斯(C. D. Harris)和乌尔 曼(E. L. Ullman)1945年提出的。他们认 为每个城市都有一系列核心,每一个又都 是一个专业的中心。例如,除了商业区外, 还可能有轻工业制造和重工业制造区,或 政府管理机构中心等。这些核心影响周围 区域的特性与发展。多核心论比其它模式 更符合某些城市的特征,如在汽车出现后 发展起来的城市,各种设施比较分散。
第八章 社区
  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节 我国社区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什么是社区
一、社区的概念  二、社区和社会  三、社区的类型  四、西方社区研究的主要理论


一、社区的概念
1、社区概念的来源  2、我国的社区定义  3、国家民政部的界定 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 5、社区的三维立体结构









(3)以城市在自然空间的分布 形式来进行划分


  

这种划分是在理论层面上进行的,将 城市划分为同心圆型城市、扇型城市、 多核心城市等。 A.同心圆型城市 B.扇形城市 C.多核心城市

A. 同心圆型城市


帕克(Robert Ezra Park)等以芝加哥为例提出,典型的 现代城市由一系列的同心圆区域构成,这些区域都 从市中心向外辐射,以下的每个区域都包括一种不 同的土地利用形式。




(1)古典区位理论 (2)新正统区位理论

(1)古典区位理论








古典区位理论,即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芝加哥学派所 提出来的人文区位学理论。这个理论借助于生物进化论 的原理,强调研究城市的空间格局。 所谓区位,是指人类群体及其活动的空间,也可以说是 人类聚合的区域位置,而区位分布就是人类群体及其活 动空间的分布。 从社区的区位结构来看,大都市社区就是许多类别不同 而相互依存的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文化区等整合 而成的区位结构。 之所以称为人文社区理论,是因为这种区位学理论虽然 借用了一般生态学的概念,但它所论述的是人类社区的 生活现象而非动植物群落的生态学。

(2)以城市建筑为主的综合性分法


A. 欧洲型 是一种以工商业市民为主体的城市。从城市的建 筑来看,是城墙包围着街市,在市中心有市民广场、大教堂,城 市由工商市民管理。 B. 美国型 是现代化的产业城市,形成合理整齐的布局。城 市中常见的是摩天大楼和商业中心,有整齐的道路,没有城墙。 C. 亚洲型 一般历史较长,有很强的政治和军事功能,城市 的中心部分几乎全部被皇帝、官僚的宫殿和住宅占据,城市的设 计是确保统治者的安全,少有欧洲城市中那种方便的商业和工业 场所。 D. 中东型 城里一般有伊斯兰教的大清真寺, 以及为游牧 民商队设置的集市和商场,还有迷宫式的道路。 E. 苏联型 很少有组合式的建筑林立的商业区。引人注目的 是宏大的广场,重视以小区为空间单位的公寓式住宅建设。

2、城市出现的主要因素
 



城市出现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A.一是食物和其它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有剩余 现象,足以供应一群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B.二是某种超越家族的社会组织必须建立, 以运输和分配剩余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3、人们集中生活在城市的主要原因
 







(1)城市里各种公共设施齐全,生活上比较舒适。 (2)居住在城市里,人们对外界的来往,要比农村 社区来得便捷。 (3)城市里的就业机会多。 (4)在许多未开发和发展中的国家里,居住在城市 常常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5)整体而言, 城市的生活水平要高于农村,生活 方式要比农村更现代化,精神文化比农村丰富得多, 因此,城市比农村更有吸引力。


1、社区概念的来源


德国社会学家F· 滕尼斯(Ferdinand Tönnies)于 1881年首先使用Gemeinschaft(一般译为共同体、 团体、集体、公社、社区等),指的是「一种持 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 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血缘共同体、 地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等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形 式,它们不仅仅是各个组成部分加起来的总和, 而是有机地浑然生长在一起的整体」。



 

(二)城市社区



  

1、什么是城市? 2、城市出现的主要因素 3、人们集中生活在城市的主要原因 4、城市的规模 5、城市的分类

1、什么是城市?




城市又称都市,是指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 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都市中有较多的、集中居住的、不同职业身份 的居民,大部分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某些居 民具有专业技能。 在我国古代,城是指帝王或一地之主居住的地 方,一般要用起防御作用的墙围起来;而市则 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的场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流网反映一定地域内各种社会关系的发展水平的持续程 度,体现社区各个发展阶段的动态面貌,以及多种变量。

二、社区和社会的区别




1、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虽然纷繁复杂,但并不 强调“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行 为规范、生活方式和共同的社区意识。 2、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所谓社会空间, 通常是指人们活动的范围以及活动在其中的 社会的组织和团体;社区空间则不同,它是 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两者的结合,它既为社 区中的人们的活动提供了组织空间网和生活 空间网,也提供了地理的活动区域。

(2)域面


即结点的各种作用力所能达到的地域,以及结点所吸引的 全体人口及其日常活动。




人迹不到的地域是旷野而不是社区;几个人或几十个人,一般也 不构成社区。当人们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最大多数日常活动时,这 时的人口规模及其活动的地理范围,就是社区存在的人口与地域 界限。 域面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结合,其中人口特质、生态特质、 地理特征与人工设施,为人们的日常活动提供环境条件。地理、 生态的状况与变化属于社区的原生环境(或第一环境);被人类 活动改变或破坏了的生态与地理状况,属于社区的次生环境(或 第二环境);由人工建造的房屋等设施,构成人工环境(或第三 环境);由交往、文化等因素,构成公共生活环境(或第四环 境)。

四、西方社区研究的主要理论
1、区位理论  2、社会体系理论  3、社会冲突理论  4、社区变迁理论  5、新城市社会学理论  6、空间社会属性理论


1、区位理论


芝加哥学派是区位理论的 创始者,着眼于把社区作 为一种空间现象或区位单 位来研究。在这一理论的 发展中又有古典区位理论 和新正统区位理论之分。

5、社区的三维立体结构
(1)结点  (2)域面  (3)流网


(1)结点


即人口、住所等聚集点, 是社会关系交叉与 汇合的地方。
 

根据交织在一起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的性质, 可以分为服务性结点、文化性结点等。 只有个别结点的社区是初级社区,例如村庄、集镇、 城市中的新建居民区等。具有多个结点并且自成系 统的社区,是二级社区,例如,一个城市。具有相 互联系的多个结点系统的社区,叫三级社区。例如, 几个边缘已经连结起来的城市所形成的城市聚集区。 在现代社会,还可以把若干个国家的地理范围内的 人口及其共同生活的现象叫做四级社区,也可以把 若干个国家的地理范围内的人口与共同生活现象, 叫做五级社区,例如“欧洲共同体”。

2、我国的社区定义


我国最早由费孝通在20世纪30年代引进这一概 念 。「当初,community这个词介绍到中国来的 时候,那时的译法是‘地方社会’,而不是 ‘社区’。当我们翻译F. 滕尼斯的community和 society两个不同概念时,感到community不是 society,成了互相矛盾的不解之词,因此,我们 有感‘地方社会’一词的不恰当,那时,我还 在燕京大学读书,大家谈到如何找一个确切的 概念。偶然间,我就想到了‘社区’这么两个 字样,最后大家援用了,慢慢流行。这就是 ‘社区’一词的来由」 。

(1)根据城市的功能分
 

    

A. 政治城市——主要是政治活动的中心, 如各国的 首都。 B. 工业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中心的城市,又可分 为重工业城市和轻工业城市。 C. 商业城市——以商业贸易为中心的城市。 D. 宗教城市——一般为宗教圣地。 E. 教育城市——随着大学建立而发展的都市。 F. 科技城市——科技人才与活动高度密集的城市。 G. 旅游城市——主要供人旅游与休息的城市。





3、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在社会中种 种社会关系是抽象的、松散的,而相比之下,同一社区内 的人们互动的频率更高、更具体,各种实际的人际联系交 织在一起,人们之间存在业缘关系、亲缘关系、情缘关系 等,加上地缘关系,社区成员相似的共同生活可以说是社 区关系较社会关系更为紧密的重要原因之一。 4、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的功能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 化的特征。从社会结构上看,社区一般总是作为社会的一 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人们活动的地域系统,社区为人们提 供了工作、学习、生活的设施,社会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 种甚至几种相互交织的社区内。

3、国家民政部的界定


国家民政部2000年《关于在全国推进城 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对社区作出了 界定「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 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 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 区」。

4、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








(1)以一定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为纽带组织 起来的、并达到一定数量规模的、参加共同社会生 活的人群。 (2)人群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有一定界限的地 域。并不是任何地理空间都是社区,社区的地域一 般是指人的活动范围所能达到的地方。 (3)一整套相对完备的、可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基 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社会服务设施。 (4)基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历史传统、 文化、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连的社区成员对所属 社区在情感上和心理上的认同感。

三、社区的类型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最基本 的社区类型,即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一)农村社区 (二)城市社区

(一)农村社区





传统的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是: (1)从社会结构看,农村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 带,或者说血缘关系的结合是农村社会关系的中心。 (2)农村社区的主要劳动者是农民,他们主要以 农业的收入为生。 (3)农村社区的社会关系多为社区型而非社团 型,他们的社会关系是自然形成的,而不像城市居 民的社会关系是社团型或契约型的。 (4)从农民的生活与居住方式来看,均以一家一 户的分散居住为主。 (5)从农民的思想意识来看,往往较为封闭和保 守。

B. 扇形城市
 

霍伊特(Homer Hoyt)认为扇型模式是汽车出 现以来,美国城市发展的最佳模式。 他认为城市是从中心向外发展的,这一扩展 主要是在扇形的土地利用形式中产生的,即 从中心向外缘扩展楔形区域,更像是从排骨 上砍下的薄片的形状。工业区也并不一定形 成一个同心圆地区,它们可能呈楔形,沿河 流、道路和铁路线向外发展。霍伊特的理论 是理想化的模式,但它为一些城市提供了一 个比同心圆区域理论更佳的模式。

4、城市的规模




城市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居住人口的 规模划分。 我国规定:
20万人以下为小城市,  20万人到50万人的为中等城市,  50万人到100万人的为大城市,  100万人以上的为特大城市。




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尽相同。

5、城市的分类
  

(1)根据城市的功能分 (2)以城市建筑为主的综合性分法 (3)以城市在自然空间的分布形式来 进行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