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通用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通用3篇)
寒假的一天,我拿起了这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

本以为这是一趟无聊的读书之旅,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

我陷入了深刻的沉思,因为我不光是体会到先辈的英勇无畏,更是因了解而更加地钦佩。

这本书是一本记述红军生活的书,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而写。

作者从中立者的角度,在这本书中记叙了有关红军的重要事件和红军伟人的生活习惯,还记叙了许多我们在书本上找不到的伟人事迹。

这本书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红军的感情变化。

从最开始的害怕,到接受,到喜爱。

可以体现出红军的和蔼可亲。

总之,这本书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红军。

在这本书的开头,埃德加。

斯诺写他对红军不太了解,听了传言甚至怕红军身体里的病毒感染到自己身上,以至于他开始是很惧畏惧红军的。

但是到后来,他看见了红军对自己的真诚和友善,以及红军将士们的大胆。

再后来,他又遇见了许许多多红军的领导人,并细致地记叙了他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了解伟人更多的生活习惯,亲切可感。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
这本书记叙了红军与人民的关系:每一个村子里都有一个红军军委,每一个村子里都有一些小学生愿意给红军通风报信。

告诉红军国民党的动向。

其中最令人深刻的,就是红军领导人的住处都
没有警卫站岗。

反观蒋介石,出门就必须要有几个警卫员跟着他。

并且他并没有被悬赏首级。

红军领导人这么放松是因为人民对他们的信任。

这也体现出了一个哲理。

只有爱戴人民,人民才会爱戴你。

这就是斯诺渐渐喜欢他的原因,也是人民爱戴的原因。

这本书还详细地介绍了红军领导人生活的家常便饭。

有一次就记叙了斯诺在讲话时,一只飞蛾飞来落在油灯上,小心翼翼的把飞蛾给抓住,给旁边的警卫员看,还不时地发出笑声。

这不是正是一个亲切和蔼的领导人的形象吗?
红军不是神,红军也是有血有肉平凡质朴的先辈。

开卷有益,掩卷有味。

这真是一本让人真切地了解红军了解伟人的书啊!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

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
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诺的印象还一向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

斯诺一齐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

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洋鬼子不就是来过几次中国,至于这么大肆报道他吗?等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斯诺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一样。

我觉得,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军的国际友人。

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们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

告诉读者们“土匪”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红又专”,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

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搞笑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

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激一个同志!’”要明白,这些孩子当时仅有大概十二三岁。

能够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
的时间里,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可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我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

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

“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

以前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

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
者90后”不关心政治。

我所说的“关心政治”并不是指关心某领导人最近又亲切接见谁了,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记得我大家在写时,常写到“我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某台某报”。

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政治,是关心宣传。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

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样分摊费用。

在这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政治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

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中国青年与美
国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现不一样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政治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政治带给一个“无形保障”。

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超多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

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终脑袋搬家,葬身荒野。

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生,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

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对周恩来的描述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

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然而,对于毛泽东,斯诺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
人。

当我想象着毛泽东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仅黯然失笑。

我们不对不承认,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

或许毛泽东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

少年的毛泽东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可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十分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

其实想想,我们此刻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我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

青年的毛泽东是一个热血的青年。

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

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

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

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

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

”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

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

我想毛泽东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

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期望透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可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此刻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

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没有把这本书的任何人写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许多个终身为了中国革命而兢兢业业,准备奉献自我一身的人。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能够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可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转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

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在苏区的一点一滴。

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

虽然我们很想拿此刻的和以前的来比较,可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

可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十分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再读《红星照耀中国》在漫长的假期赋予我新的时代意义。

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与书中的伟人为伴,我汲取到前行的力量;在安定中重温历史,我懂得了感激和珍惜。

透过斯诺的文笔,红军彰显了如下三点伟大的人格魅力:一、自律之美
吸鸦片在红军队伍中是禁止的,且吸香烟的战士很少。

作者邀请战士们吸烟时,他们多数谢绝。

有些战士喜欢玩一种叫做“识字牌”的游戏,帮助不识字的人学习基本汉字;此外,有些战士喜爱集体游戏,譬如唱歌;更多的红军战士学习军事战术和人体卫生等。

这就是后方正规红军战士有组织的生活,并不十分刺激但却极其严格自律。

有一幅漫画前些日子在网上流传,画面是一个女子躺在床上玩手机,形如抽鸦片的姿势。

此画描述的情形不无道理,因为玩手机许多亲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变得疏远,因为玩手机沉迷于魔兽世界有些同学性情大变并荒废学业。

只有像红军一样自律,心怀远大目标并持之以恒,我们才能离梦想更近!
二、爱民之美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之”,一大批优秀领导人物为红军赢得民心赢得了天下。

毛泽东等领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亲力亲为,在各大战役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领导作用,其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都以歌曲的形式成为我党我军爱民的见证。

同时,红军在对敌人方式的和态度上,也体现出其爱民之心:“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同我们一起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影响了东北军的全体官员,促成了张学良军队与红军的合作。

正是这种兼容并包的同理心使得红军化敌为友,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如何缓解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拥有一颗同理心,以爱为前提去化解矛盾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三、坚韧之美
“两军相争勇者胜”,强渡大渡河是最能体现红军坚韧的历史事件。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
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就是有名的铁索悬桥——泸定桥。

仓皇的敌人把煤油倒在桥上烧了起来,这是多么骇人的高温!面对处于高温的铁索桥,脚下湍急的河流,敌军的密集轰炸,赤脚的红军没有丝毫胆怯,而是冒着敌军的炮火蜂拥爬上了铁索,扑灭了火焰并铺上新板。

红军团结一致的坚韧在气场上压倒敌人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种坚韧,为我们提供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和砥砺前行的丰厚动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

以红军精神为指引,我们才能明是非,知进退,才不会像乱港分子那样为美英所利用成为历史上的跳梁小丑。

当年,红军苦中作乐,被斯诺称为“最幸福的中国人”;今天,我们沐浴着时代的丽日和风,更该为了理想一往无前,成为“最坚韧的如初人”。

为了新的征程,让我们拥有一颗勇敢的心,一起昂首出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