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诗味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二十诗品》诗歌意境审美特征 1、意境创造必须虚实相生
• 《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含蓄》“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前者符合“象外之象”说,后者符合“味 外之旨”说。 • 清代神韵说的代表王士祯最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一句,他说这八个字,道出了詩歌創作的“個中三昧”。 • 清代赵执信在《谈龙录》中说 : “ 觀 其所第二十四
5、诗境的创造必须从生活中汲取经验、加工、提 炼方能进入佳境 • 《洗炼》“如礦出金,如鉛出銀”,《含蓄》 “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 清孙联奎《诗品臆说》中指出:“萬取,取一於 萬,即‘不著一字’;一收,收萬於一,即‘盡 得風合具体诗歌作品谈谈司空图“四外”说的理论内涵。 2、论述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诗歌意境的审美特征。 延伸阅读书: 1、郭绍虞:《诗品集解》,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张少康:《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学苑出版社2004 年版。 3、张国庆:《<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中央编译出版 社2008年版。
一、司空图的生平及思想 二、“四外说”:诗歌艺术创作的 核心 三、《二十诗品》及诗歌境界论
一、司空图生平及其思想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 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 乡(今山西永济县)人,晚唐 著名诗人、诗论家。主要诗论 作品及著作有《与李生论诗 书》、《与王驾评诗书》、 《与极浦书》、《题柳柳州集 合序》、《诗赋》和《二十四 诗品》。
三、《二十四诗品》诗歌意境论 (一)、关于《二十四诗品》作者问题 • 1995年3月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和汪涌豪分别在 《文汇报》、《中国古籍研究》等刊物撰文质 疑其非司空图所作,为明人怀悦假托司空图所 作。 • 后有北京大学教授张少康和张健,又反驳了上 述说法,但也没有切证据说《二十四诗品》为 司空图所作,关于作者问题一直存疑。 • 但综合观察司空图诗歌风格,其美学风貌与 《诗品》比较相似。
3、强调诗歌重在传神而不落行迹 《形容》:“離形得似,庶幾斯人”《沖淡》: “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中国诗论历来重视神似,不重形似。早在齐梁 时画家顾凯之就提出“以形写神”的主张。如他 说:“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 后来苏轼也说“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作詩 必此詩,定非知詩人。”
4、强调诗歌贵在自然真实,而无人工矫揉造作之 弊 • 《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諸鄰”“真予不 奪,強得易貧”;《精神》:“妙造自然,伊 誰與裁”。 • 这和钟嵘所说的“自然英旨”“真美”的思想是 一致的。 • 唐代李白早就提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三)、诗歌意境的美学风格:“象外之象、景 外之景” • 戴容州雲:“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 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豈容易可譚哉?(《与极浦书》) 诗歌的境界在具体实境描写之下,还可以借助 于象征、暗示、联想的方法把人们带入一个广 阔的艺术空间中去,从而使诗歌的艺术空间更 加的充实和丰富。
2、强调诗歌要表现生命活力和具有动态美 《精神》“生氣遠出,不著死灰”,《流動》“若 納水輨,若轉丸珠”指诗境要表现生命活力和具 有动态美。这一审美特征也是中国优秀诗歌共同 的审美特点,可以上溯到《诗经》中的某些篇章。 刘勰《诠赋》中说“延寿《灵光》,状飞动之 势”。 皎然《詩式· 明勢》中說:“高手述作,如登荊、 巫,覿三湘,鄢郢山川之盛,縈回盤礴,千變萬 態。或極天高峙,崒焉不群,氣騰勢飛,合遝相 屬。或修江耿耿,萬里無波,欻出高深重複之狀。 古今逸格,皆造其極矣。”
二、“四外说”:诗歌艺术创作的核心 (一)诗歌创作的审美追求:“味外之旨” 与“韵外之致” • “文之難,而詩尤難。古今之喻多矣,愚 以為辨於味而後可以言詩矣。” • “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可以言韻外 之致耳。” • “倘複以全美為工,即知味外之旨矣。” 《與李生論詩書》
• 诗歌创中具有“味外之味”的诗的二十四联: “草嫩侵沙短,冰輕著雨銷。” “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時天。” “日帶潮聲晚,煙和楚色秋。” 从二十四联可以看出,“味外之旨”、“韵外之 致”正是诗歌艺术意境所具有的含蓄不尽、意 在言外的审美特点。
• 司空图生活在晚唐动荡时代,早年受儒家思想影响, 颇有济世安民之理想,择贤主而达志,希望有“忧天 而访于我者”重用他。 • 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中进士,随王凝为幕僚,恰 逢王仙芝起义,王凝病死;唐僖宗广明元年,官至礼 部郞中,又遇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扈从不及,流于 乱军,后转辗归于河中中条山王官谷祖宅。 • 光启元年 (885年)再次被僖宗召入朝中,官至中书 舍人。然又遇李克兵变,司空图又跟从不及,心情极 度悲凉,再次隐居王官谷。
身病时亦危,逢秋多恸哭。风波一摇荡,天 地几翻覆。(《秋思》) • 唐昭宗龙纪(889年)初年,复召司空图为中 书舍人,不久称病辞官。892年又召为谏议大 夫,终觉唐王朝颓势难返,再次称病,隐居 致终。 • 隐居后,心向佛老。吟诗作赋,潜心学问。
三十年來往,中間京洛塵。倦行今白首,歸臥已清神。 坡暖冬抽筍,松涼夏健人。更慚征詔起,避世跡非真。 《下方》 郊居謝名利,何事最相親。漸與論詩久,皆知得句新。 川明虹照雨,樹密鳥沖人。 應念從今去,還來嶽下頻。 《華下送文浦》
品,設格甚寬,後人得以各從其所近,非第以不 著一字,盡得風流為極則也。”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雄浑》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己,若不堪憂。 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如滿綠酒,花時反秋。 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 《含蓄》
第三节、司空图诗味说及诗歌意境论
中国文学思潮和文论发展到了晚唐,大 体有以下几派:一是主张缘情绮丽文学, 寓感伤风情之中,寄性灵于华艳之间, 主要以杜牧和李商隐为代表;二是提倡 隐逸冲澹文学,系忧情于山水之间,可 以皮日休和陆龟蒙为代表;三是追求超 逸的诗味诗美,潜心艺术意境创造,可 以司空图为代表;四是宣扬闺阁香艳文 学,以韩偓、欧阳炯为代表。
(二)、诗歌意境的创作原则:“思与境偕”、 “直致所得” • 國初主上好文雅,風流特盛。沈宋始興之後, 傑出於江寧,宏肆於李杜極矣。左丞蘇州,趣 味澄 ,若清風之出岫。大曆十數公,抑又其次 焉。元白力勍而氣孱,乃都市豪估耳。劉公夢 得、楊公巨源,亦各有勝會。閬仙東野、劉得 仁輩,時得佳致,亦足滌煩。厥後所聞,逾褊 淺矣。然河汾蟠鬱之氣,宜繼有人。今王生者, 寓居其間,浸漬益久,五言所得,長於思與境 偕,乃詩家之所尚者。(《與王駕評詩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