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之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之路
教师博览2012年第10期
一种职业的尊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职业的独特意义和不可取代性。

教师如此,班主任更是如此。

“学校可以一周没有校长,但不能一天没有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之于学校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对教师而言,完整的教育生活,应当包含有班主任经历和体验。

有人说:“当一届班主任后悔几年,一届班主任都不当后悔一辈子。

”因为只有班主任才能真正体会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的痛苦与快乐,辛酸与甜蜜,才能真正参与和感受生命成长的艰辛和喜悦,才能真正体验教育的奥秘和乐趣。

没有人是天生的班主任,更没有人能够轻轻松松成为优秀班主任。

但是我们相信,每个教师有成为班主任的可能,每个班主任也都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让自己更加优秀——如何努力?如何成功?本期我们邀请几位优秀的一线班主任现身说法。

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之路(1)
你的呼唤,我的希望
■山东郑立平
做好班主任工作非常不容易,并非所有老师都适合做班主任。

班主任工作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说其是科学,是因为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借重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而且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支撑和学科建构。

如果离开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觉的学科意识,班主任工作只能是一种低层次、重复性的事务性劳动,很容易使班主任滑落到班级保姆或班级警察的角色误区中。

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大师的研究和实践都向我们证明,教育需要情感的关注,也需要高超的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直接基于心灵沟通的教育活动,失去创新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止步于亦步亦趋地因袭和刻板呆滞地复制。

如何把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落实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如何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科任教师相互配合,如何利用各种班会、时机、场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如何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进步和失误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批评教育;如何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操行,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一个积极的指导;如何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团支部开展工作;如何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团队活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如何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如何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的问题;如何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如何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表现,做好与家长和社会相互配合的工作……这一切,都需要班主任老师深入地学习、思考、实践,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在思考中不断深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当前,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着四个明显的误区:
一是高消耗——班主任和学生时间投入量极大。

从白天到黑夜,从校内到校外,班级管理成为拼体力、拼消耗的一种体力型劳动。

教育本来是一个智慧型行业,班主任本来要做学生的精神领袖、人生导师,本来人的经验越丰富、智慧越成熟,在班级工作中才越有风采、越优秀。

可是,试看今天站在班主任岗位上的老师们,还有多少40岁的、50岁的?更不要谈什么60岁的老师!这不仅是班主任的痛苦,更是教育的悲哀!
二是低产出——班主任和学生发展不全面、不健康。

畸形发展成为不少地方学校教育的一种常态,许多班主任至今仍以教出几个竞赛尖子、几个清华北大学生为骄傲,却轻视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班级学生整体文明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完善、创新精神的锤炼,机械地送走一茬又一茬,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三是粗放式——对学生的管理、班级文化的培育、班级发展目标的达成,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

班集体建设工作不讲究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从目标上讲,往往只管平日考核和学习成绩;从方法上讲,大都不管过程,只注重结果;从实质上讲,只教不育,教育和管理大多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四是鄙视科学——班级教育的科学精神极其匮乏,对班集体和学生的发展规划缺乏辩证思维、科学思维。

现在依然有很多班主任顽固地相信时间加汗水,不尊重规律,不相信科学。

殊不知,不尊重规律,不调查研究,不规划思考,不追求效益的“管”,只能导致班主任的忙乱、疲惫和班级管理的机械、武断。

同时,许多班主任依然存在着四种不健康的状态:不重视理论指导,工作处于经验状态;不重视预测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忽视科学组织教育活动,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忽视人格培养的长远意义,工作处于短视状态。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班主任要在专业道德上,完成从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到教师生命的提升者的转变;在专业知识上,完成从知识体系的完善者到知识体系的拓宽者的转变;在专业能力上,完成从教育研究的跟随者到教育研究的先行者的转变;在专业文化上,完成从教育理论的消费者到教育理论的创生者的转变;在专业智慧上,完成从教育智慧的守望者到教育智慧的生发者的转变。

而要完成这种生命的提升、质的飞跃,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经常性地接受别人新鲜的血液,增强自己的能力。

因此,我也希望,每一个学校应尽快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关注班主任的业务学习与能力提升;尽快建立班主任工作研究或成长团队,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切实促进年轻班主任的成长。

许多班主任尽管付出了许许多多辛勤的汗水,可是很少品尝到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它不仅反映出这些班主任思维方式的问题,也反映出他们在工作方式也存在许多问题。

跟跑操、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查晚睡……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以至于班主任这个本来以做思想工作、塑造灵魂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变成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事务、靠体力打拼的舞台。

他们在自己的班级管理生涯中很少能够体验到快乐轻松和职业幸福感。

现在许多班主任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以知识、以头脑生活的人,从不或很少去“理”,他们感到身心疲惫的原因正是因为只想“管”,只会去“管”,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个整天忙忙碌碌的体力劳动者。

只能偶尔体验完成任务的放松,而很少享受思考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让教师品尝教育的乐趣,就要把他们引入教育科研;而班主任比其他教师有着天然的优势。

相处的乐趣、思考的乐趣、写作的乐趣、实验的乐趣……教师和学生不是拼体力,而是斗智斗勇。

现代教育观明确指出:班主任的
工作核心应是精神关怀,班主任应做学生的精神领袖。

如何做学生的精神领袖,怎样引领和关怀学生的精神……这些崭新的、层次更高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班主任必须设计好班级的长期发展规划,努力塑造班级的精神和灵魂,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他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当你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你来做他们的精神领袖,只和心灵对话的时候,岂不轻松而快乐?必须规划好自己的教育人生,要坚定一种信念——管理班级的最好方法是管理好自己,教育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成长,为学生树立标杆;用自己的人格,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仰望的身影!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在这种大势和必然之下,作为骨干教师的班主任该走向何处?是拿着所谓管理经验用了一年又一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吗?是拖着疲惫的身子依然应付着这样那样的要求吗?现实告诉我们,最大限度地牺牲时间、牺牲家人、牺牲健康地去投身,是不值得提倡的。

因为你忽视了自身生命的价值,而且当你满足于这种牺牲的时候,你同样失去了对科学教育方法的探索,这也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缺乏对智慧人生的追寻。

勤奋固然是一种美德,然而智慧亦是人类的一种美德。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班主任要多读些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教育专家们面对和处理问题时的那种大气、勇气和灵气,明确自己存在的成长障碍:是不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不是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式还不健全?是不是自己的理论素养还很缺乏、文化底蕴还很肤浅?是不是自己的工作习惯还很不科学……坚守梦想,通过持续不断地读书、学习或培训努力去消除或减少这些障碍,从而实现更快更好的成长,打造幸福而完满的教育人生。

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

教育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灯塔,如果教师心中没有梦,那灯塔也就失去了光华。

“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

”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班主任教师身上要有一种亘古不变的圣洁气质,要有一种宗教般的炽热情怀,要有一种勇士般的承担精神。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班主任永远不要停止对自我的完善,对幸福的追逐;立足平凡却不能甘于平庸,在现实中扎根却不能倦怠消极,要努力让自己在教育的土地上展示才华,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理想的班主任、成功的班主任。

一尊佛,有光才能令人敬仰。

一个优秀班主任的身上,就应该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行云流水“班主任”
■广东瓜瓜
工作16年,当了13年班主任,时间不算太短,可回头一看,似乎啥收益都没有。

平日里常听人夸奖某某老师擅长当班主任,都说“很有一套”。

我却突然发现,这十几年我的班主任当得颇像农民,“一套也没有”,没有绝招,没有章法,没有体系,甚至连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班主任秘诀——和学生斗智斗勇的本事,都没有。

显然,这活儿我是做得太随意了。

新学校有个有趣的规定,每个班主任都要为自己的班级写一条类似班训的标语以激励莘莘学子,我想都没想就把“快乐每一天”发了出去。

过后值日时,逐一看过别人的标语,才发觉自己果然不是传说中的“有个性”,而是太有个性了
——大家都日日牢记勤学苦练,我却没头没脑地要“每天快乐”,如此不务正业,让自己的老脸忍不住就微微地红了。

不过,我倒是比较守信的,为了保证“快乐每一天”不是空洞的口号,每周两次的课外活动时间,我一定保证按时执行,即使雨天无法做户外活动,也不会因为是语文老师就趁机布置多多的作业来占用时间。

若是学校没有安排户外活动时间,我甚至会抽出语文课,让学生适时地去“放纵”一下。

这样的活动不需要用什么条件来交换,我只要求他们:“流一身臭汗来交差吧!”于是,到了下课,学生就会跑过来让我检查:“老师,你看我流汗了!”“出汗了,出汗了,衣服都湿了呢!”“啊,你没有出汗?”“什么?有啊,你看你看!”我一摸后背的衣服,果真是潮潮的。

如此,也就过关了——下节课,我们继续活动吧!
我大概算得上是一个很好哄骗的班主任。

学生喜欢什么事情,一般都会尽力帮助他们实现满足。

他们喜欢活动,“疯狂”,我就让他们活动,“疯狂”,允许他们在课外活动时间带球或其他的体育器材来,并告诉他们,球可以放在电脑平台下的柜子里,这样便没有哪个同学边上课边用脚踢球了。

他们喜欢换座位,我就让座位每星期轮流,前后左右。

看似复杂,可他们忙得不亦乐乎,搬桌挪椅,井然有序,完全不需要我插手插嘴,也没有哪个孩子在此中闹出什么乱子来。

他们喜欢自由选择同桌,想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学习,那就一起吧。

(第一次自由选择的时候,有个同学去了舞蹈队,没有选上,结果她只能和男生坐在一起,她为此在日记里把我臭骂了一通,我提出反驳,并选择在全班都在的时候进行了第二次的自由选择)。

他们选择同桌,我不参与,也不指导,只负责给出足够的时间,再站在一边看他们搞交际。

最后调皮的和调皮的一起坐,内向的和内向的一起坐,我也不表达担心——我想要的是他们能有这样一段经历。

他们喜欢“表扬信”,我就经常往他们爸爸妈妈的手机上发表扬信,告诉爸爸妈妈:“您的孩子写字漂亮了!”“您的孩子上课发言了!”“您的孩子学会跳绳了,我真高兴啊!”
他们喜欢做事,我就让他们做事,人人都来做,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

我的班级一直都没有“班长”,若学校规定要填写表格,我就随便写下班级任意一个学生的名字,纸面上,他就是班长了。

而事实上,“班长”很多,一天两个,轮值,而且,谁都可以当——只要你认为自己可以试试,有兴趣体验体验,那就来吧。

不过,无论是轮值班长、组长、科代表,还是分管其他日常事务的职务,都不代表“权力”,任何职务都是一种做事的经历,而且“你是在提供服务,维护日常的秩序”。

值日班长不可以对任何一个同学发号施令,不可以斥责任何一个同学,即使是犯错的同学,你也只能是提醒他,因为你和他,是平等的;如果发现组长发作业本时用扔的动作,或者啪的一声甩出本子,我会立即提醒他:“要善待我们的同学,你是在服务他人,他人也将服务于你。

”所有的班务负责人都是自愿选择的,我把他们每人负责的内容列在表上,贴在教室的公布栏里,以便他们“搞不清楚”时,可以及时地查证。

他们多数人做事做得很不专业——可是,这本来就是副业,所以我基本不对他们的不专业表示“不能理解”或者“愤怒”。

我接纳他们的选择,信任他们的热情,对每一个孩子的付出心存感恩。

因为我们烦琐的日常几乎全部仰仗孩子们的热情与纯真。

依着他们积极努力的天性,只要我把该做的事情清楚明白地告诉他们,他们必定会尽力地“为我”做好:我说,我们布置教室吧,他们就会剪出好看的花来贴上;我说,我们洗窗帘吧,他们就会把窗帘带回去,洗净晾干,装好钩子带来,挂上;我说,我希望我们有很
多课外书,他们就出钱出力,把书买回来了;我说,黑板报是你们的了,他们就竭尽全力地把黑板报画得“让人骄傲”;他们会让垃圾房每天都是有序的;垃圾桶脏了,有人会去清洗;地板脏了,有人会在课间提醒同学打扫;花儿缺水了,有人会给它添上;书柜里的书乱了,有人会把它整理好;订阅的报刊到了,有人会准确无误地发下去;同学捣乱了,有人会出来讲道理;打架了,有人来劝架;不公了,有人会呼吁……没有名气,无须任何噱头,我的班级从来都是平民而平淡的,你看不到任何荣誉,看不到任何可以浩浩荡荡推广的经验模式,看不到借此形成的高深的理论体系。

可是,我觉得挺好,孩子们每天欢天喜地地来,又欢天喜地地回去,看着很舒坦。

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用心学习过任何一本专门讲“班主任”的书,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性的“班主任”培训,我缺乏技巧,缺乏理论,缺乏专业知识。

但我尚葆有一颗心,我用心感受日常,用心感受孩子们的心,更多地从一个孩子本然的需求出发,考虑如何更为妥善地安置一个孩子天然的喜好与担忧。

与任何立意新颖、高瞻远瞩的标语相比,我更信赖“身体力行”。

我把“身体力行”看做是一个班主任老师最最重要的品质和所有教育机智施行的基础。

我忘了我上的师范校训是什么了,但一直记得食堂正对面男生宿舍楼墙上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它告诉我:一个教师,是一个走在前面的人。

这是无言的承诺与示范。

当上老师,就意味着是学生的带路人,学生将望着老师的背影,时刻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

我谨记这样的戒律,不任意对学生发号施令,也不随意指使学生做什么,总是自己先做,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来做。

窗帘脏了,是我爬上窗台拆下来的;地上有纸,进教室,我就会拿过扫把和铲子,安静而仔细地打扫;我提倡阅读,就尽可能地抽时间保持阅读,不仅读自己喜欢的书,也读孩子们喜欢的书;我应邀参加他们的周末聚会,品尝他们带去的食品,看他们在树丛中扮演各种莫名的角色,听任时间缓缓地流走……
行云流水,一年,胜似一年。

快快乐乐当“老班”
■四川廖学军
1997年,带着“省优大学生”的荣誉毕业时,我对即将开始的教育生活特别激动而向往。

但是,当我面对上课动个不停、下课闹个不停的一年级孩子,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保姆;再加上自己年轻,无经验无业绩,家长对我很不信任,我感觉非常苦恼、迷惘。

转眼间,我在“老班”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十多年。

回首,往事如风起落。

1
刚分到学校,跟同事都不熟,也不太好意思去请教别人应该咋当班主任。

那一阵,刚巧读到《窗边的小豆豆》,里面的小林校长让我佩服得不得了,他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需要。

他能用四个小时倾听孩子说话,他知道孩子需要被重视;他能带孩子夜宿学校以弄明白电车是如何到达的,他理解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能精心为特殊学生设计比赛项目,他清楚如何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在那些文字里,我好像懂得了些什么。

于是课余我花更多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跟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听他们絮絮地念叨自己的小秘密,就这样,我和孩子们相处融洽而快乐。

下雨天的课间,我跟孩子们在走廊上聊天。

岑告诉我他周末和妈妈去参加了一个阿姨的婚礼,还带了喜糖回家。

“真的吗?”我顿生羡慕之情。

岑很豪爽地
答应我要把喜糖带给我。

但又担心地问我:“你喜欢吃什么糖啊?”“只要是好吃的糖,我都喜欢。

”我是贪吃的老师。

下午岑到校,朝我飞奔过来,小心地拉开裤袋上的扣袢,拿出一粒奶糖,大声说:“来,给你的。

”我立刻笑眯了眼,抱住她,“哎呀,你真好啊!”
我们学校的操场比较宽敞,那是课间我和孩子们游戏的场所,什么“木头人”“丢手绢”“踩影子”,都是我和孩子们最爱的游戏。

老师参与到游戏中,孩子们会特别兴奋,他们会故意在我身边蹦来跳去地逗引。

哪怕我耍赖说:谁再那样“欺负”我,我只好给他多布置作业来感谢了。

可那些话只会惹来他们更开心的笑声。

我跟孩子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那些极有意蕴的绘本故事。

我总是不能忘记和孩子们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他们眼中渐渐生发的柔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时,他们那开心灿烂的笑容。

当然还有《凯能行》《我爸爸》《我妈妈》《小绵羊生气了》《袋鼠宝宝小羊羔》《你别想让河马走开》《幸福到了鼻子尖》等等。

我一次次告诉自己:不要忘记我也做过孩子,我得用“孩子的眼光”来了解和认识我的孩子们。

在孩子的世界里,太阳不一定是金色的、圆的,月亮可能会睡着,草不一定是绿的,只要愿意,我们可以让它像鲜花一样微笑——就这样,和孩子在一起,享受那些干净、自然、简单、澄澈的时光,我感觉非常快乐。

2
老师的生活紧张、辛苦、忙碌。

往好里说,是充实,但往实际里想,又脱不了“疲累”二字。

加之在小学里当班主任,基本上一带学生就是六年,在六年的漫长时光里,成长中的孩子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曾有一阵,班里的情况让我焦头烂额,心急火燎。

孩子们很散漫,老有忘记戴红领巾的,上学迟到的,扫地不认真的,课前准备做得不好的,作业不能按时交的……一系列层出不穷的状况,让我有深深的挫败感。

不经意间,看到湖南台那个名叫《洞穴之光》的节目,那“以孩子影响孩子”几个字,一下子抓住我的心。

后来的班会课,我让他们观看我从网上下载的《洞穴之光》:6个城市里的网瘾少年,到贵州一处偏远的名叫“中洞苗寨”的地方,和当地孩子同吃同住,体验不同的生活来戒除网瘾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那个小男孩每天上学要走两个多小时山路,却从来没有迟到过;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一年只能吃几回肉;他穿的是妈妈手工织的衣服,甚至从来没有用过香皂、洗发水……同样的天空,相似的年纪,迥异的生活,同龄人的经历打动和感染着孩子们,他们从中受到的震动,远比我的重复说教效果更好。

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爱看电影的特点,不断地向他们推荐好片子,寓教于乐,我们一起看《赛虎》《小鞋子》《上学路上》《天堂来信》《一个也不能少》《小孩不笨》《别惹蚂蚁》等等——因为有电影,我不再婆婆妈妈地说教,也不再凶眉恶脸地批评,眼见着孩子们在光影之中渐渐长大,渐渐懂事,我感觉非常快乐。

3
作为班主任,经常要跟家长打交道。

每次接手新班,我都会在第一次家长会上说:“感谢家长的信任,把孩子送到学校,让我有机会结识这些可爱的小天使。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全心全意为着孩子共同努力。

”人海之中,相遇就是一种幸福,而六年的相处,更会凸显我们与孩子、与家长相遇的重要。

电话还不是很普及的时候,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我使用过家校联系本。

孩子在学校有了进步,我就在第一时间告知父母,让他们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