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2018.04
基础研究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朱淳彦
安吉县人民医院血液科 浙江省安吉县 313399
【摘 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采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纳入的108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4例,研究组采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照组采取复方丹参,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81.48%(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采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关键词】疗效观察;糖尿病;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脑梗死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高血糖为主要特征,若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极易牵连各组织器官受损,因此糖尿病患者通常合并脑梗死,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临床上治疗方式较多,在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的基础上联合抗凝、神经营养或者调节微循环类药物,虽然能够快速缓解病情,但效果并不显著,治疗方式较为繁琐,降低患者依从性,导致预后较差[1]。
因此我院展开研究,探讨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纳入的108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4例。
研究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5.4±3.2)岁;对照组男25例,女29例,年龄58-83岁,平均年龄(66.1±3.3)岁。
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别(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根据所有患者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降血糖治疗,其中研究组:采取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2ml ,国药准字H22026572),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250ml ),10ml/日。
对照组:采取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丹参注射液(10ml ,国药准字Z22022558),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10-20ml/日。
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20日。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
二十日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并观察用药后病情变化,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2]:
(1)显效:患者经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结果显示评分降减少80%以上。
(2)有效:患者经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结果显示评分减少40%以上。
(3)无效:患者经神经缺损评价,结果显示评分减少不足40%,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
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
分比表示,采用X 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48%(P<0.05)。
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压积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3 讨论
近几年,我国糖尿病脑梗死发生率日趋增长,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
<<下转36页
表1: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研究组(n=54)27234(7.41%)50(92.59%)对照组(n=54)
232110(18.52%)
44(81.48%)
X 2--- 5.469P ---0.019
表2:对比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组别全血高切黏度(mPa•s )全血低切黏度(mPa•s )
纤维蛋白原(g/L )
红细胞压积(%)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54) 5.3±1.7 4.6±1.211.2±3.67.9±2.8 4.1±1.3 3.1±0.947.6±5.241.3±4.6对照组(n=54) 5.5±1.8 5.2±1.4
10.8±3.59.1±3.1 4.2±1.3 3.9±1.248.0±5.445.9±5.1t 0.594 2.3910.585 2.1110.400 3.9190.392 4.922P 0.5540.019
0.5600.0370.6900.0000.6960.00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36
2018.04
基础研究
CT 增强扫描中碘海醇(欧苏)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聂瑞霞
凉州医院影像科 甘肃省武威市 733000
【摘 要】目的:采取措施将在CT 增强扫描中造影剂碘海醇所引起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与护理。
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CT 增强扫描的300例患者,记录在CT 增强扫描过程中碘海醇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回顾性统计分析并研究出预防及护理对策。
结果:在所选的3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患者8例(2.67%),其中有5例症状较轻,2例中度不适,1例严重不适。
结论:CT 增强扫描中碘海醇造影剂易引起不良反应,在扫描前采取一定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并密切关注监护患者,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CT 增强扫描;碘海醇造影剂;不良反应;护理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CT 检查作为常用的检测手段,也是临床有效诊断的方式之一。
CT 增强是CT 检测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指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大,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
[1]。
普通CT 是指不用造影增强或造影的普
通扫描。
增强CT 是指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大,从而提高病变
疾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内血液黏度较高,明显加快红细胞沉降速度,增加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性。
同时血糖过高可能提高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氧气的亲和能力,使红细胞转运过程出现异常,加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较低,极易造成微血管闭塞,产生血栓,从而引起脑神经缺血缺氧,增加脑梗死风险[3]。
临床上首先应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将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防止低血糖或者低血压,从而降低对脑组织造成的伤害,减少或延缓脑梗死发生。
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完善,李欣认为采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改善血液黏度,防止血栓形成,促进神经功能康复[4]。
本文研究结论中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81.48%(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压积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研究
显示率[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有因过敏或者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而造成的死亡病例,故而在实际临床操作过程中应掌握急救、护理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CT 增强扫描的300例患者,记录在
组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恢复,避免脑梗死发作。
其中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能够与血小板细胞膜上的腺苷载体蛋白发生可逆结合,提高血小板内cAMP 水平,从而避免血小板堆积,避免血栓形成。
同时防止血管受损,增强毛细血管抵抗能力,降低其通透能力。
另外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神经细胞及血管,能够促进细胞能力康复,并缓解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减少血小板粘附能力,降低血液黏度,对血管进行扩张,从而改善微循环。
加之脑蛋白水解物中具有较多活性多肽以及氨基酸,有效促进神经元代谢,发挥出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综上所述,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在糖尿病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改善血液黏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CT 增强扫描过程中碘海醇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1.2 方法
造影剂碘海醇的使用量与患者的身体
参数相关,成人的注射量为65~95ml ,注射速度为3~4ml/s ,各量可以根据患者的体重适量增减,小儿的使用量根据1.6~1.8ml/kg 计算,注射速度按1.5ml/s 推注,扫描区可分为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
参考文献
[1]邓志雄.长春西汀联合曲克芦丁脑蛋
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死[J].广东医学,2016,37(z1):230-231,232.[2]陈海波,梁克山,周绍新等.曲克
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随机、单盲和安慰剂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6,23(04):251-255.
[3]郝静.尤瑞克林联合曲克芦丁对
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2):99-100.
[4]李欣,杨鸿英.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
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11):48-49.
作者简介
朱淳彦(1989-),女,江苏省常熟市人。
大学本科学历。
住院医师。
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并发症。
<<上接35页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