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教学设计科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小学科学课《观察手》教学设计(韦纯兵)
《我的手》教学设计
丁家嘴小学韦纯兵
设计理念:
学生在学习《我的手》这一课之前,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已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看、摸、闻等等方法。

但观察的内容基本还是物体外在的比较显而易见的特点,而且根据课堂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观察静止的物体兴趣不是很高。

《我的手》这一课不仅只是让学生观察手的外形,还让学生推测手这样灵活与什么有关,观察活动已不仅只停留于物体的外在形态,已由表及里与学生的思维训练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了。

基于上述原因,我在设计这一堂课时,就主要从孩子爱玩的特点出发,通过做剪刀、石头、布游戏活动先激发起孩子探究的兴趣,再引导孩子进行观察自己的手的结构,最后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多种方法体验手的灵活性与什么有关。

整堂课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玩中体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究”。

教学任务分析:
《我的手》一课是三年级上册《我们自己》这单元中的一部分。

这一课是在“观察我们的身体”及“我们在生长”等整体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较深入的观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讨论手的用途,体验手的灵活性主要与手的结构及手指关节处皮肤上的皱褶有关,认识手的感觉方面的功能,训练学生手的感觉等几个活动构成。

其中体验手的灵活性与手的结构、手指上的皱褶有关,这个活动设计比较符合孩子的探究心理。

教材的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引导孩子亲历观察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平时司空见惯的自己的身体产生认识研究的兴趣,产生珍爱生命,珍惜健康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

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时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

一、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与实验中,知道手的一些基本构造,认识手的灵巧与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密不可分,认识手具有感觉功能。

2、用各种方式获取有关手的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会合作学习,注重与同学的交流以及分享成果。

3、关注体验活动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自身的探索。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认识手的基本知识,了解手的构造和手的灵巧有关。

难点:小组的合作学习,自选实验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教学准备:
创可贴、吸管、胶带、空管、信封、橡皮筋、记录卡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剪子、石头、布”的游戏。

你们会玩吗?说明规则。

2、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形式选出组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缓解了学生紧张的情绪,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剪刀、石头、布”的游戏是一个以手为主的游戏,从而比较顺利的引出了观察的对象。


(二)、探究手的用途:
1、教师:我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身体的哪一部分?(手)
平时,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2、学生汇报交流。

(写字、打乒乓球、制作模型……)
3、教师:我们的手真灵巧啊!
(通过询问手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手的兴趣。

老师着重表扬了手的灵巧性,为学生生成“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作一个铺垫。

因为整个科学探索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开展的,学生有了“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的困惑,才能形成对手的关节、褶皱、大拇指等构造的探索研究。

引导出有价值、有探索意义、有利于课堂开展的问题,对后面教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往往生成的问题较多,但符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很少,所以设计了一些隐藏的铺垫。


4、谁能用灵巧的手模仿几只小动物的样子。

(利用投影仪)
5、你们对自己这双灵巧的手能不能提几个问题?(手为什么这么灵巧?)
6、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手,研究我们的手为什么这样灵巧。

(三)、观察猜想:
1、既然要观察“手为什么这样灵巧”,是不是我们先要仔细观察认识自己的手有什么特点?
2、谁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观察手的什么?
出示友情提示:手上有什么?手是什么样的?五个手指是怎样长的?动动你的手?想想
手为什么会这样灵巧?……
3、分组活动:下面我们就带着(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和刚才大家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自己的一只手,然后小组合作把观察到特点简要的记录下来。

(由于手为什么这么灵巧?这个问题对于十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比较大无从入手,冷却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他们的参与性不高。

因此我设置了一个小的问题提示给学生,学生观察的目的就更加明确了,兴趣也有了。


4、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资源并来共享:
5、学生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主要的几个内容:褶皱、关节、特殊的大拇指、手指骨头……)(三年级的孩子刚接触科学课不久,对于选择有价值的、自己有能力进行研究的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记录其中的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其实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怎样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6、(1)小结,激励:
(2)既然我们的手这么灵巧,你们觉的灵巧的手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学生根据刚才观察的内容进行猜测)
(四)、体验验证手指的关节、褶皱及大拇指的作用:
1、我们怎样能证明刚才的设想是正确的呢?
2、小组讨论确定研究内容。

3、老师准备了几种材料,看看是不是对大家有帮助。

出示材料简介。

4、出示友情提示:如果五个手指都是长在一边的,有那么灵巧吗?如果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如果没有大拇指,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 ……
5、学生选择材料验证设想,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实验操作有困难的学生。

6、汇报表演,说说感受。

7、没有了大拇指,的确很不方便。

但是有的残疾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大拇指,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
(给学生自由的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体验活动小结:
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游戏,老师觉得大家有点累了,现在休息一下,并把桌上的材料整理好,顺便想一想“手为什么这么灵巧?”其实,手的灵巧除了与关节、褶皱、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等有关,还与脑、神经、血管、肌肉也有密切的关系。

请同学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资料,比一比,哪些小组收集的好。

(给学生自由的时间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有了这些时间、空间的保证,学生就会玩得尽情尽兴,探究也就更加深入有效了。


(五)体验手的感觉功能:
手不仅灵巧,它还有其他的本领你们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人请坐好。

1、老师袋子里有些好东西?谁能不用眼睛看就能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2、学生先把材料袋放到指定地点,再上台尝试。

你感觉它像什么?为什么?把物品送给学生以作奖励。

(以实物作为奖励,可以使学生在内心形成对科学活动课的另一个推动力,并给他美好的童年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


3、手能感觉物体的什么?
4、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手的本领。

每个人从组长那里拿出一个信封,闭上眼睛摸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开始。

5、请打开信封看一看,猜对得请举手
(六)、小结
课外延伸:
出示小制作,老师希望同学们回去后用灵巧的手也做个小制作,好不好?
板书:
观察手
关节
手的灵巧褶皱
大拇指
篇二:小学科学我的手
小学科学我的手
教材分析
《我的手》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在学生观察了生机勃勃的大树、多姿多彩的叶片,寻访了蜗牛、蝗虫等小动物后,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

本课就是(我的身体)这一单元的第一课。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

他们上课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把他们的关注对象引导到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体上来,对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科学是很有益的。

设计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和谐、安全的情境,让学生能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敢想、敢说、敢做,在师生共建的科学氛围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败的教训、成功的乐趣。

教师适时地点拨学生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手的形状,了解手的结构,探究手的灵巧性。

2.能用文字、图画呈现观察结果和相互交流、评价。

3.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4.愿意关注生命现象,乐意探索自身的秘密。

教学流程
一、游戏引入。

1.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投影)你们会做吗?邻近的两个人一起,大胆地做。

2.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游戏。

3.教师:你们刚才做游戏时用到了什么?(手)我们用手还可以做哪些事情?
4.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我们的手能做那么多事,真了不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的手”。

二、探究问题。

1.探究手的结构。

(1)教师:首先我们来看看我们这双了不起的手。

先看看它的形状,再捏一捏,看里面有什么?有几节?是怎样的?也可以看看、捏捏其他同学的手。

然后把你看到的、捏到的和想到的画在白纸上。

最后把它展示到黑板上来.
(2)学生活动:学生对手进行观察,并用手摸,探究手的结构。

然后把手的结构画在纸上。

(3)教师:分组说出自己的手是怎样长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到五个手指是怎样长在手掌上的,手指上有多少个关节和骨头等这些问题上来。

)
(4)学生活动;有选择地让学生分别到投影仪上讲自己画的手。

(5)教师:用我们的肉眼还不能看到手里面的样子,现在我们来看看手在x光下的形状并投影画的手。

2.探究手的灵活性。

(1)教师:汇报中知道我们的手有四个手指长在一边,另一个大拇指离得远一点;
每个手指都由几节骨头组成。

有的同学还想知道,如果五个手指都是长在一边的,有那么灵巧吗?如果每个手指都是由一根骨头组成的,拿东西有那么方便吗?请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来说明。

组与组之间也可以交流。

(2)学生活动:探究用胶带粘住手指关节皮肤上的皱褶,握笔去写字。

(3)学生活动:探究用铅笔去把手指靠直,然后去拿东西。

(4)学生活动:探究让大拇指靠拢食指,不分开,去使用筷子和汤勺。

(5)学生活动:探究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贴拢不能分开,去拿东西。

(6)学生活动:探究其他一些与手的灵巧性相关的手的结构。

(7)讨论:手这么灵巧,还和什么有关系?并设计实验来说明。

三、小结。

教师:今天同学们真能干,老师没有告诉你们答案,你们通过自己和小组里的伙伴协作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我们学习科学课的方法。

课后反思
本课采用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像、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在上《我的手》这课时,要求学生不但要用眼看,而且要用手摸一摸,最后把自己的手画下来。

学生有的把手拓印了下来,有的还画出了手的骨骼……然后我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出来供大家交流。

通过这一系列的看、摸、画等探究活动,学生不但知道了自己手的外形,而且还由表及里地知道了自己的手指是由多根骨头和关节组成的。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探究问题更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有趣又丰富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手这个器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手为什么这
么灵巧”这个探究课题,恰恰是一个不为小朋友所关注,但最适合研究的课题。

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准备了透明胶带、双面胶带、小刀等工具,供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时使用。

在开展探究活动时,我没有给学生任何提示,只是要求大家在活动中相互协作,进行交流。

探究过程中,有的学生用透明胶带粘住了手指关节皮肤上的皱褶后,发现写字时不灵活了,由此认为手的灵巧性与手指关节的皱褶有关系;有的学生用铅笔把手指“靠”直了,不能弯曲了,由此认为手的灵巧性与手指上的很多关节有关系;有的学生用双面胶带把大拇指粘住,不让它活动,发现取拿东西不方便了,由此发现大拇指与其他手指的协调配合也与手的灵活性有关系;有的学生把除大拇指外的四个手指用双面胶并排粘起来,从而发现
这四个手指能分开也与手的灵巧性有关系……在探究活动中,由于不受老师的“约束”,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探索的欲望很强,充分发挥了想像力和创造力,通过探究活动找到了“手为什么这么灵巧”等答案,并且超出了教材预先设计的答案,丰富了教材的内容,为今后的教材修订提供了课例。

篇三:科学教案
《我们自己》教学辅导材料
一、单元教学理念
从现在起,我们开始让孩子们认识他们自己,重点是让他们从外部特征去认识。

也许能够识别一些主要的内部器官,简单地了解它们的作用,在这个阶段,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人有不同的外部特征,例如大小、形状、头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等,但人类彼此更为相象,而不象动物。

关于人的成长的早期阶段的电影和故事会使孩子着迷,他们特别热中于将现在的自己和早些时候的自己进行比较,他们会意识到每个人都要经历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这几个阶段。

同其他生物一样,人类是由特殊的细胞聚集而成的,在这个阶段,让孩子们思考每个器官所独有的功能。

眼睛是用来看的,脑子是用来想的,手可以做许多的事情。

观察人体的活动有比观察动植物更为有利的条件,那就是观察对象是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观察。

在本单元中,通过指导孩子们运用观察、比较、体验、测量等方法,亲自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发孩子们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知道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并比以往更理解充分运用及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在认识事物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对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观察和研究自己身体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珍惜健康,关系和善待身体和残障的人的教育。

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

(1)经历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的过程;
(2)经历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过程;
(3)经历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的过程;
(4)经历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的过程;
(5)经历对人体生长过程的比较和测量过程;
(6)经历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7)经历初步对所提出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人体的观察特征、内部器官、生长变化、器官的构造与功能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

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三、单元学习目标
1、可以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在课堂学习中获得以下观察自己身体的活动经历。

(1)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的经历;
(2)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经历;
(3)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的经历;
(4)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的经历;
(5)对人体生长过程的比较和测量的经历;
(6)在观察活动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经历;
(7)初步对所提出的问题设计研究方法的经历。

2、学生能有兴趣在课外维持一段时间观察自己的身体。

能用文字、图画、搜集实物等不同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并能在小组或班级中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

能说出人体的基本组成以及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能提出有关人体的5个以上的问题。

能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四、单元教学资源
1、教师资源:人体外部特征挂图、体检表、尺、体重秤、x光片、学生资源1套
2、学生资源:人体观察记录纸、指纹记录纸、自己的照片若干、体检记录表、软尺、大可乐瓶、胶带、供辨认的不同物体、水盆等等
五、单元主要活动内容框图
六、单元主要探究方法框图
七、课时教学目标设计
(一)观察我们的身体
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自己身体的兴趣;指导学生观察自己身体的基本组成;启发和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感知事物的方法;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便,进行爱护自己身体、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教育。

(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
·经历有顺序、有目的、细致地观察身体外形特征的过程;
·经历体验身体对称及平衡的优越性的过程;
·经历用多种方法观察自己身体内部特征的过程;
·经历用多种方法表达观察成果的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取关于人体构造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使学生知道“身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每个部分都由许多器官组成”等。

2、学习目标
(1)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
·有顺序、有目的、细致地观察身体外形特征的经历;
·体验身体对称及平衡的优越性的经历;
·用多种方法观察自己身体内部特征的经历;
·用多种方法表达观察成果的经历。

(2)能在观察人体的活动中,描述人体外形的基本组成及共同特点;能完成观察记录表。

(二)我们在生长
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自己身体变化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学习如何准确地知道身体的生长变化;鼓励学生在课外观测和搜集有关身体生长的资料和数据;进行身体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
·经历从多角度感受自己身体变化的过程;
·经历设计观察和测量记录表的过程;
·经历测量身体某部分数据的过程;
·经历用统计表格的形式整理数据的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与测量活动中,获取关于人体生长等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使学生了解到“生长发育时期,要注意饮食、锻炼、睡眠和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

2、学习目标
(1)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
·从多角度感受自己身体变化的经历;
·设计观察和测量记录表的经历;
·测量身体某部分数据的经历;
·用统计表格的形式整理数据的经历。

(2)能在课外搜集有关自己身体变化的资料;能设计一份身体生长的记录表;能从体验表的各种数据中按自己的需要选择整理数据;能说出在生长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对人体生长的认识。

(三)猜猜我是谁
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自己身体特征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对自己作较细致地观察,找出自己身体外貌与众不同的特点;鼓励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多动脑,想出自己的描述方法;培养学生倾听和评议他们意见的习惯。

(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
·经历观察自己体形及外貌的特征的过程;
·经历制作描述自己特征的文字卡片的过程;
·经历根据自己的特征画一张自画像的过程;
·经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活动的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有结构的观察;培养学生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

2、学习目标
(1)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
·观察自己体形及外貌的特征的经历;
·制作描述自己特征的文字卡片的经历;
·根据自己的特征画一张自画像的经历;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经历;
·寻求更多观察和描述方法的经历。

(2)能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和倾听;能完成自己特征的文字描述和自画像。

(四)我的手
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己的双手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对人体的局部进行比较深入细致的观察;指导学生经历在局部观察过程中产生问题、提出假设、设计验证方案、得出结论的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手的功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指导学生经历下列过程
·经历深入而细致地观察手的构造的过程;
·经历对观察结果提出问题的过程;
·经历对所提问题进行假设与验证的过程;
·经历为解决问题而寻求更多验证方法的过程;
·经历手在感觉方面的功能的游戏活动过程。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深入而细致地观察研究活动中,获取关于手的观察特征、功能等方
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

2、学习目标
(1)能以小组参与或个人参与的形式,获取以下经历
·深入而细致地观察手的构造的经历;
·对观察结果提出问题的经历;
·对所提问题进行假设与验证的经历;
·为解决问题而寻求更多验证方法的经历;
·手在感觉方面的功能的游戏活动经历。

(2)能在观察手的活动中发现10个以上的观察特征;能从获得的观察特征中提出5个以上的问题;能积极地与同学合作和交流。

(五)奇妙的指纹
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与研究指纹的兴趣;引导和推动学生对指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在观察指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查阅资料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