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病理学死后变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尸斑浓、淡能指出尸体的血流量和性 状。
(6)尸斑能指出外界环境条件对尸体的影 响。
(7)尸斑应与皮下出血相区别。皮下出血 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范围常较小,边
第33页/共74页
七、内脏器官血液坠积
死后血坠积,可使同一器官内血液 量分布不均,上部位少而下部位多。
第34页/共74页
(七)尸僵
第31页/共74页
✓影响尸斑的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与死因有关。 外在因素:低下受压迫处呈苍白色,压迫物形态
第32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1)尸斑是最早出现的死亡指征之一。
(2)尸斑可推测死亡时尸体位置和以后位 置有无变更。
(3)根据尸斑发展的程度可大致推测死亡 时间。
(4)尸斑的颜色能提示某些中毒。
第58页/共74页
1、木乃伊
定义:尸体因水分迅速蒸发而 不发生腐败,以干枯状态保存 下来,称木乃伊(mummy)或 称干尸。
第59页/共74页
木 乃 伊
第60页/共74页
形成机理和条件 1)环境条件:干燥、通风和
高温环境是形成木乃伊的首要 条件。
2)尸体条件:消瘦、脱水; 婴幼儿、老人;砷中毒。
第55页/共74页
白骨化尸体
第56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1)尸骨上可长久保存损伤痕迹。 2)某些金属毒物中毒,可取骨质
作为化验检材。 3)可判定死者年龄、性别和种族
等。
第57页/共74页
尸体受某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使腐败过程中断,软
(二)保存型尸体现象
组织免于崩解液化,并将尸体部分或全部保留下 来,称为保存型尸体(preserved corpse)。
定义 死后各肌群发生僵硬将关节 固定,而使尸体呈强直状态,称为 尸僵(rigor mortis,cadaveric rigidity)。 尸僵形成的机制:与肌肉内ATP耗 竭有关 尸僵形成的顺序 分为上行型和下行型两种。
第35页/共74页
第36页/共74页
•尸僵发生和缓解的时间
一般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尸僵, 经4-6小时全身大关节也可检出, 24小时最坚硬。
切开尸斑部位的皮肤,见血管中流出血滴,用纱布易擦去,擦掉后还能再流 出。
第28页/共74页
浸润期尸斑
死后12-24小时,尸斑多呈暗紫红色大片状;指压不能完全消退,翻 动尸体,在新的低下部位尚可能形成隐约不清的新尸斑,原尸斑不能完全 消失。
切开尸斑部位皮肤时,用手挤压血管内流出少量血滴,同时组织中可有 淡红色血水样液体流出。组织染成的红色不能被擦掉。
第39页/共74页
九、尸体痉挛(cadaveric spasm)
是一种特殊的尸体现 象。死亡发生瞬间,肌 肉未经松弛阶段直接进 入僵硬状态,保持着死 亡时刻的姿态和动作, 称为尸体痉挛。多为局 部性,全身性罕见。
第40页/共74页

定义(十)人自死溶亡(后a,ut组oly织sis细)胞因受细胞内固有的 各种酶的作用而发生细胞结构的破坏,因而各器 官软化甚至液化,称为自溶。
第51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1)可以粗略估计死后经过的时间。
2)认识尸体的各种腐败现象,可避免疑为机械性窒息或中毒死亡。 3)尸体高度腐败可使沉入水中的尸体浮起而有利于揭露犯罪。 4)应及早进行尸体检验。
第52页/共74页
2、霉尸(molded cadaver) 定义:尸体被置于潮湿的环
境中,在适宜真菌生长的温度 条件下,在尸体裸露部位或裸 体的全身表面孽生一层白色霉 斑和霉丝,称为霉尸。
第61页/共74页
木乃伊的征象 干瘪、质脆或柔韧、较硬,
体积缩小,重量减轻,可比 生前减轻70%
第62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1)可保留生前某些病变 2)可保留生前个人某些特
征和损伤形态。
第63页/共74页
2、尸蜡(adipocere) 定义:尸体长期浸在空气不足
的湿土里,腐败进行缓慢而停 止,尸体的脂肪组织因皂化或 氢化作用,形成污黄白色的蜡 样物质,使部分或全部尸体得 以保存,称为尸蜡。
•法医学意义
可根据各种超生反应表现的有无 可进行死亡时间的推测。
第14页/共74页
(二)肌肉松弛(muscular flaccidity) 定义 躯体死亡后,肌肉张力消 失,肢体变软,称肌肉松弛。 法医学意义:压痕可判断死后停放 姿势、是否移尸及移尸时间等。
第15页/共74页
(三)皮革样化(parchment-like transformation)
第53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 可进行个人识别。 • 可发现某些病变
可进行毒物分析
第54页/共74页
3、白骨化
定义:尸体软组织经腐败而逐 渐软化、液化,直至完全溶解 消失,毛发和指(趾)甲脱落, 最后仅剩下骨骼,称为白骨化 (skeletonized remains)。 动物对尸体的破坏将加速白骨 化。一般埋于土中的尸体,经23年,软组织变为灰污色,似泥 浆状。
第22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尸冷是推断死亡时间的重要依据 之一。 以前认为尸温下降到20℃时死亡 的确证。
第23页/共74页
(六)尸斑(hypostasis)
✓ 定义 尸体血管内血液因循环停 止,由于自身的重力,下沉至尸体 的低下部位,坠积在未受压迫部位 的血管中,并透过皮肤显示出边缘 不清的有色斑痕,成为尸斑。
第11页/共74页
• 超生反应的表现
• 断头反应 • 心肌收缩 • 肌肉的超生反应 • 电刺激所致肌肉收缩 • 瞳孔反应 • 肠蠕动 • 排泄
第12页/共74页
• 血管平滑肌死后收缩反应 • 死后分娩 • 汗腺发汗反应 • 纤毛运动 • 精细胞活动 • 白细胞的吞噬功能 • 死后细胞分裂
第13页/共74页
在死后4-6小时内,人为地将 已形成的尸僵破坏,不久可重新发 生,这种现象称为再僵直。但强度 较原尸僵为弱。死后超过6-8小时,
第37页/共74页
•影响尸僵发生的因素 ✓个体因素 ✓死亡原因 ✓环境温度
第38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尸僵是死亡的确证。 可推测死亡时间。 有助于判断死亡时的状态,尸体 曾被移动。
第一节 概述
第1页/共74页
一、概念
死后变化(postmortem changes):人体
死后受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各种内外因素 的作用,在尸体上发生的各种变化。
尸体现象(postmortem phenomena):死
后变化使尸体表面和内部器官组织呈现与活体 不同的征象。
第2页/共74页
二、死后变化的影响因素
第29页/共74页
扩散期尸斑
死亡后24小时以后,尸斑固定。无论直接压迫或翻转尸体,原尸斑不再 消失。
切开尸斑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切面呈暗紫色或紫红色,无血液自血管内 滴出。
第30页/共74页
✓尸斑的颜色
死后经历时间越长,颜色越深。但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颜 色。 ➢ CO中毒:呈樱红色 ➢ 氰化物中毒:呈鲜红色 ➢ 氯酸钾、亚硝酸盐、铅中毒:呈灰褐色 ➢ 硝基苯中毒:呈蓝绿色
✓ 在剖验时不可将胃肠的自家消化误认为中毒或其他病变。
第45页/共74页
第三节 晚期尸体现象第46页/共74页晚保存型尸体现象





毁坏型尸体现象
第47页/共74页
(一)毁坏型尸体现象
1、尸体腐败 定义:是人死后腐败细菌在尸体内大量 生长繁殖,使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 物分解为简单有机物、无机物和腐败气 体,使尸体软组织逐渐分解和消失的过 程。
定义 死后水分从皮肤较薄部位迅速蒸发,局部干燥变硬,呈黄褐色或深褐 色,称为皮革样化。 在空气干燥、温度较高、空气流动较快的条件下,易形成皮革样化。
法医学意义:可使擦伤更明显;易被误认为损伤或腐蚀性毒物所致。
第16页/共74页
会阴部皮革样化
口唇部皮革样化
第17页/共74页
四)角膜混浊(postmortem turbidity of cornea) 定义 人死后角膜透明度降低,混 浊,呈灰白色,最后完全不能透视瞳 孔,称角膜混浊 。
定义 人死后,新陈代谢停止,热 量不再产生而体表散热不断进行, 体内的热量先传导至体表,继而经 辐射及因周围空气对流而逐渐放散, 尸体温度逐渐下降至环境温度,或 低于环境温度,称为尸冷
法医学尸体检验,通常测定直肠温
第21页/共74页
影响尸冷的因素 环境因素:不同地区、不同季节、 每日的不同时刻,气温不同。 尸体本身的因素:尸体的胖瘦、年 龄和死因。 其他环境因素:衣着、冷水中、土 中、空气湿度、通风。
第67页/共74页
(2)法医学意义:可保存生前损伤。
第68页/共74页
4、浸软(maceration) (1)定义:8周以上的胎儿,在
子宫内死亡后,不能完全被溶解吸 收,浸泡于无菌的羊水中,发生自 溶性改变,称为浸软。 (2)浸软程度:一度,二度,三度。
第69页/共74页
浸 软 尸 体
第70页/共74页
第64页/共74页
尸蜡的外观:腊样物,有油腻感,可压陷,但脆而易碎。 第65页/共74页
形成机理: 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和化学过 程。
法医学意义: 保存生前伤痕。
第66页/共74页
3、泥炭鞣尸(tanned cadaver in peat bog)
定义:浸于富含多种腐植酸和单宁 物质的酸性泥炭沼泽中的尸体,因 酸性物质的作用,腐败停止发展, 皮肤鞣化,肌肉与其他组织蛋白逐 渐溶解,骨骼和牙齿脱钙,而使尸 体显著缩小,重量减轻,变软易曲,







位 内部器官组织的死后变化
第7页/共74页
根据尸体是否完整
毁坏型
死后变 化
保存型 死后变化
第8页/共74页
第二节 早期尸体变化
第9页/共74页
概念
早期尸体变化(early postmortem changes)
是指人死亡后24小时内所发生的 尸体变化。
第10页/共74页
(一)超生反应(supravital reaction) 定义:躯体死亡后构成人体的组织、 细胞和某些器官仍可保持一定的生 活功能,对刺激能发生一定的反应, 成为超生反应。
自然 气候
一、外界环境因素
尸体上的 衣着服饰

第3页/共74页
年龄
性别
二、尸体本身的 内在因素
体型
疾病及 死亡原因
第4页/共74页

冷藏或冷冻

停尸载体及尸体的体位

尸体搬运

医源性因素
第5页/共74页
三、死后变化的分类
按死后经过时间
早期 死后变化
晚期 死后变化
第6页/共74页
按 死
尸表的死后变化
第48页/共74页
第49页/共74页
腐败过程: 尸臭:死后3-6h 尸绿:死后24-48h 腐败气泡:死后3-4d 腐败静脉网:死后2-4d 腐败巨人观:死后5-7d
腐败菌群: 需氧菌、厌氧菌
第50页/共74页
影响因素
✓ 温度:20-35℃
✓ 湿度:一般尸体组织含70%以上的水分 ✓ 空气:需氧菌 ✓ 尸体本身因素:衰老、瘦弱、脱水、贫血慢,水肿、肥胖快 ✓ 尸体组织器官腐败的顺序:与各器官致密程度、含水量有关
第41页/共74页
肝自溶表面
肝自溶的切面
第42页/共74页
器官组织 的差异
影响自溶的因素
温度
死亡过程
第43页/共74页
自家消化(autodigestion) 人死后,胃肠壁因受消化液的 作用而溶解者称为自家消化。
第44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
✓ 根据自溶发展情况可明确死后已经过相
当时间。
✓ 区别自溶和病理改变。病理改变有生活反应。
第24页/共74页
背部尸斑
第25页/共74页
第26页/共74页
✓尸斑的发展
一般尸斑在死后1-2小时开始出现。 通常分为三期。
第27页/共74页
坠积期
一般死亡后2小时开始出现,呈小块状或条纹状,3-6小时融合呈片,6-12 小时后在身体未受压处,呈紫红色,而受压部位呈苍白色。用手压迫尸斑可消 退,移去手指重新出现。如翻动尸体,则原尸斑部分或完全消失,而在新的低 下部位重新形成尸斑。
影响角膜混浊的因素 包括眼睑是否闭合,周围环境的温
度和湿度。
第18页/共74页
轻度角膜混浊
重度角膜混浊
第19页/共74页
法医学意义:推测死后经过时间。 轻度 6-12h, 中度 15-24h, 重度 >48h
第20页/共74页
(五)尸冷(cooling of the body algor mortis)
案例
某日晚,梁某与朋友共饮白酒1瓶后,被 发现死于宾馆房间内,尸斑呈暗红色,位于 颜面、额头、颈项、前胸、背部等未受压处。 尸僵部分缓解,存在于四肢及小关节。阴囊 皮革样化。球睑结膜淤血,角膜轻度混浊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口唇粘 膜轻度紫绀。
第71页/共74页
请问:
1、该案例中涉及哪些死后现象? 2、这些死后现象有什么法医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