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2)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梳理本章所学知识,弄清本章知识的框架结构,巩固所学概念,明确统计的基本思想,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绘制方法、掌握调查方式的特点.过程与方法:先复习本章全部知识点,特别要回顾用表格整理数据和用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描述数据的的技能技巧,再通过典题剖析拓展练习等手段培养学生综合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例题讲解、练习迁移应用的活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设计合适的调查方案,根据样本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三、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哪些情况下宜用全面调查?哪些情况下宜用抽样调查?2. 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在表示数据方面各有什么特点?(二)专题讲解专题一调查方式及其相关概念【例1】下列调查需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环保部门对海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D.超市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应用迁移1】为了观察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了10台进行实验,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A.抽取的10台电视机B.这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C.10D.抽取的10台电视机使用寿命【例2】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A.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选择抽样调查B.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全面调查C.为了了解某100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D.为了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有防腐剂,选择全面调查【应用迁移2】为了了解某县初中二年级98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查了1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9800名学生是总体B.每个学生是个体C.100名学生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是100专题二统计图及其应用【例3】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B.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额车费25%其他20%15%文具午餐40%C.可以直接看出各面消费额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D.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情况【迁移应用2】新华中学制作了300名学生选择棋类、武术、摄影、刺绣四门本校课程情况的扇形统计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选择刺绣的学生为人.【例4】为了解某校学生今年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100名学生进行统计,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直方图,已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据此估计,该校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大约是()A. 280B. 240C. 300D. 260例4 迁移应用4【迁移应用4】对某校九年级随机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成绩记为1分,2分,3分,4分共4个等级,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条形统计图(图1)和扇形统计图(图2).根据图中信息,这些学生的平均分数是______分.专题三频数分布直方图及其应用【例5】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为116,最小值之为36,若取组距为9,则分成的组数比较合适的是().A.7B.8C.9D.10【迁移应用5】一个有80个样本的数据组中,样本的最大值是145,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那么可以分成()A. 7组B. 8组C.9组 D. 10组【例6】对某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各分数段人数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填空:(1)该班有学生人;(2)成绩在69.5~79.5范围内的人数为 .(3)如果以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良,那么该班的优良率约为.(三)课堂训练1.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的普查方式的是( )A.环保部门对淮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2.要反映某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A.条形统计图B.扇形统计图C.折线统计图D.频数分布直方图3.要了解一批电视机的使用寿命,从中任意抽取60台电视机进行试验,在这个问题中60是().A.个体B.总体C.样本容量D.总体的一个样本4.四大名著知识竞赛成绩结果统计如下表:成绩在91-100 分的为优胜者,则优胜者的频率是()A.35%B.30%C.20%D.10%5.为了了解本校八年级学生的体能情况,随机抽查了其中30名学生,测试了1分钟仰卧起坐次数,并给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仰卧起坐次数在25~30次的频率是()A. 0.4B. 0.3C. 0.2D. 0.16.某校为了解本校学生每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对本校全体学生进行了调查,并绘制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不完整,则图中m的值是 _____。
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复习教案
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2.掌握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整理方法;2.数据的描述方法。
三、教学内容:1.数据的收集方法;2.数据的整理方法;3.数据的描述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教材内容,告诉学生本节课将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方法,提出问题:“什么是数据?为什么需要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描述?”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讲解:1)数据的收集方法:-个别观察法:通过观察个别现象得到数据,适用于小样本的情况;-抽样观察法:通过观察部分现象推断整体情况,适用于大样本的情况;-实验法:通过特定条件的实验得到数据,适用于实验研究的情况;-文献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得到数据,适用于需要详细资料的情况。
2)数据的整理方法:-分类整理法:将数据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分类整理,便于统计和分析;-图表整理法:使用图表形式展示数据,如表格、条形图、折线图等;-统计指标法:使用统计指标描述数据,如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3)数据的描述方法:-数值描述:使用数字进行描述,如平均数为5、最大值为10等;-可视化描述:使用可视化方式展示数据,如图表、图像等;- 文字描述:使用文字进行描述,如“大部分学生的体重在50-70kg之间”等。
3.练习:请学生根据以下情景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情景一:班所有学生的身高数据情景二:地区每个月的降雨量数据情景三:电商平台每天的订单量数据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
4.讲解和总结:教师对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并解释正确答案。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在统计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等。
五、实践应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并对解决结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六、课堂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并写一篇小结,归纳所学知识和体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0.1 统计调查(一)1.学习目标:了解全面调查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会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直观地描述数据。
2.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及描述3.难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4.教学内容一、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个学科的喜爱情况,你会怎样做?(一)设计调查问题的问卷1、确定调查目的;2、选择调查对象;3、设计调查问题。
需要注意:(1)调查目的要明确;(2)选择调查对象要合理;(3)设计调查问题要科学。
调查问卷在下面七个学科中,你最喜欢的是()(只选一个)A.语文 B.数学 C.外语 D.政治E.历史 F.地理 G.生物(二)实施调查,收集数据收集全班同学在上面的问卷调查中的数据。
科目划记人数百分比A.语文(三)整理数据(用表格) 填完后交数学科代表,由科代表唱票,全班同学在表格中进行统计。
(四)描述数据(用统计图)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是:(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作为纵轴和横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
(4)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
并标上标题。
(5)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
作用:可以清楚的反应数量,便于比较做一做:请根据你所得到的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B .数学C .外语D .政治E .历史F .地理G .生物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小结 构建知识体系》教案_14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 经历对本章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思考的过程,将本章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梳理本章的知识结构。
2. 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概括、总结,明确统计的基本思想,会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
3. 通过整理数据,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知识框架的建立和各个知识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用合适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点回顾总结(1)什么是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2)哪些情况下宜用全面调查?哪些情况下宜用抽样调查?(3)为什么抽样调查可以作为了解总体的方法?为了使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抽样时要注意什么?(4)简单随机抽样有什么特点?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出的样本是否一定具有代表性,请举例说明.(5)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在表示数据方面各有什么特点?(二)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三)典型例题解析近日,某市一消费者质疑某品牌矿泉水“pH不达标”,而国家于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生活饮用水的pH值范围为6.5~8.5.如果我们想了解在本地销售的矿泉水pH是否达标,就可以利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做一些尝试.问题一某市每天在售的矿泉水不计其数,我们应采用什么调查方法收集所需要的PH值相关信息呢?(答:抽样调查)问题二我们该如何对上市销售的矿泉水进行抽样呢?(答:选取样本时要考虑样本数量、矿泉水品牌、生产日期、产地等多个因素,使样本对总体有较好的代表性。
)问题三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我们收集到一些数据.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通常采用什么方法来整理数据?(答:制表,通过划记或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整理.)各种矿泉水pH的频数分布直方图12108642观察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被检测的矿泉水总数有多少种?(答:32种)(2)被检测的矿泉水的最低PH值是多少?(答: 5.7)(3)pH在6.9~7.3的频数、频率分别是多少?(包括6.9,不包括7.3)(答:频数为10,频率为31.25% .)(四)课堂小结1.各统计图的识图方法、特点和画法2.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及选用3.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4.统计图的信息的获取和应用(五)课外作业教科书复习题10 第1、2、5、9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直方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以及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8.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们的日常活动为切入点,提出一个与数据相关的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直观地展示这些数据。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之前学过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并指出直方图作为一种新的统计工具,能够更有效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够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人。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份数据表格,表格中包含了不同组别的数据。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数据表格,选择合适的数据范围和组距,将数据分组。
2.计算每组的频数和频率,并记录在表格中。
3.根据频数和频率,绘新课之后,我会正式介绍直方图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我会详细讲解直方图的构成要素,如横轴、纵轴、矩形条等,并解释每个元素的含义。接着,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直方图的绘制步骤,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一组数据转化为直方图。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强调直方图在数据分析中的优势,如能够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分布形态、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授课教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小结”。
主要的内容是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回顾,复习整个一章的知识。
内容解析:本章第一节的内容就是统计调查,已经对数据的处理经历的四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介绍了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方式---调查问卷。
也学习了如何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且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通过绘制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体会了不同统计图的优缺点。
本课是对这节内容的提高和升华,通过解决一个实际生活问题(要了解七年四班同学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情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统计调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内容分析,本节课的重点是:处理数据的四个过程以及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体会数据处理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据意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合作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目标解析:目标1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引导,明确数据处理的过程要经过四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能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目标2达成的标志是:学生参与并绘制完成条形图和扇形图,并且根据条形图和扇形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而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目标3达成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参与小组讨论,交流活动,表现出求知的欲望、主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调查问题,设计数据收集方案。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开展数据收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小组之间分享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讨论如何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午餐偏好调查数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收集的意义,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2.学会整理和描述数据,掌握基本的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如制作表格、绘制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2)定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的掌握。
2.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3.教学实施: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5. **反思与总结**:
-学生需要在本章节学习结束后,写一份学习反思,内容包括自己在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方面的收获、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业布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应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方法运用,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互动问答,课后练习。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项目研究,成果展示。
5.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策略:个性化指导,课后辅导,小组互助。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享数据收集的方法和经验。
2.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讲解数据整理与描述的方法。以图表、统计图为载体,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整理方式的优缺点,并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
-教学活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完成数据整理任务。
3.强化统计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频数、频率、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等概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同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0.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10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教学目标】1、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有关概念;2、会整理抽样调查的有关数据,并学会用统计图表示;3、会分析统计图,会根据样本的情况估计出总体的情况.【教学重点】1、数据的整理;2、用统计图来表示数据,分析数据.【教学难点】分析和用语言来描述统计图表示的内容.【知识点梳理】一、统计调查1、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的定义及特点调查的方式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全面调查定义: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特点:收集的数据全面、准确,但花费多,耗时长.抽样调查定义:只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特点:花费少、省时省力.简单随机抽样定义: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随意抽取,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2、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个体: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样本:由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后面不带单位).3、数据的收集步骤:(1)确定调查的问题;(2)确定调查的对象;(3)选择调查的范围;(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4、数据处理一般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二、直方图1、整理数据主要是采用划计法来分组统计.根据不同情况制出不同形式的表格,来反映各组的状况.2、描述数据主要采取绘制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表示数据.3、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图能够直观地显示每组数量多少.折线图不仅能够显示各组数据的多少,也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图能够显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直方图能够显示各组数据的分布情况.4、直方图频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频率:频数占数据总数的比.各组频率之和为1.5、扇形统计图圆心角度数的求法圆心角的度数=360°×各部分所占百分比【典型例题】题型一、统计调查的相关概念例题1: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全面调查)方法的是().A、电视机厂要了解一批显像管的使用寿命;B、要了解我市居民的环保意识;C、要了解我市“阳山水蜜桃”的甜度和含水量;D、要了解某校数学教师的年龄状况.变式1:下列调查适合作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B、了解某甲型H1N1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C、了解某班每个同学家庭电脑的数量;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例题2:为了了解2019年广东省中考数学考试情况,从所有考生中抽取6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考查.该考查中的总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__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_____.变式2:为了了解广东东莞市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在以下的抽样中,你认为样本选择较好的是______________.A、100名女性老人B、公园内100名老人C、在城市和乡镇选10个点,每个点任选10位老人题型二、统计图的数据分析例题3:图中所示的是2019年南宁市年鉴记载的本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图中的数据,并回答下面问题:(1)图中所列的6年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是多少亿元?(2)求1990年、2019年和2019年这三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平均数(精确到0.01).(3)从图中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请说出其中两个.变式3:某厂生产一种产品,图一是该厂第一季度三个月产量的统计图,图二是这三个月的产量占第一季度总量的比例分布统计图,统计员在制作图一、图二时漏填了部分数据.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该厂第一季度哪一个月的产量最高?__________月.(2)该厂一月份产量占第一季度总产量的__________%.(3)该厂质检科从第一季度的产品中随机抽样,抽检结果发现样品的合格率为98%.请你估计:该厂第一季度大约生产了多少件合格的产品?(写出解答过程)例题4:一超市为了制定某个时间段收银台开放方案,统计了这个时间段本超市顾客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等待时间,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下左图)(图中等待时间6分钟到7分钟表示大于或等于6分钟而小于7分钟,其他类同).这个时间段内顾客等待时间不少于6分钟的人数为().A.5;B.7;C.16;D.33变式4:小龙在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活动中负责了解他所居住的小区450户居民的家庭收入情况.他从中随机调查了40户居民家庭收入情况(收入取整数,单位:元),并绘制了如下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Array(1)补全频数分布表.(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3)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折线图.(4)请你估计该居民小区家庭属于中等收入(大于1000不足1600元)的大约有多少户?【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以下调查中适合做全面调查的是().A.值日老师调查各班学生的出勤情况B.调查长江水的污染情况C.调查某种钢笔的使用情况D.中央电视台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2、学校为了考察我校七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从七年级的10个班共540名学生中,每班抽取了5名进行分析,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个体是,样本是,样本的容量是.3、为了了解某厂1000台冰箱编上序号,然后用抽签的方法抽取10台.这种抽样 台冰箱的质量,把这1000方法是____________,这种抽样方法代表性(填“具有”或“不具有”).4、下列抽样调查选取样本合适的是().①为调查江苏省的环境污染情况,调查了长江以南的南京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无锡市的环境污染情况;②从1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测量他们的身高来估算这100名学生的平均身高;③从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50个进行试验,估算这批灯泡的使用寿命;④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的收视率,对所有上网的家庭进行在线调查.5、在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A.组距B.组数C.每个组频数D.每个组频率6、有关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 .频数分布表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B .频数分布直方图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C .频数分布直方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D .二者均不能清楚地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能反映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二、填空题7、某班学生的期中成绩(成绩为整数)的频数分布表如下,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m = ,n = ,p = ,q = ; (2)在表内,频率最小的一组的成绩范围是(3)成绩优秀的学生有 人(成绩大于或等于80分为优秀).8、有一个样本分成5个组,第一、二、三组中共有38个数据,第三、四、五组中共有46个数据;又第三组的频率为0.40,则样本的容量是,第三组中的频数为 .9、如图所示的是某中学初三(8)班上学期体育成绩统计图.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初三(8)班共有 人;(2)优良人数为 人;(3)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约为 ;(4)优秀人数的频率约是 ,频数最高的是 (成绩). 三、解答题10、我国从2019年6月1日起执行“限塑令”.“限塑令”执行前,某校为了了解本校学生所在家庭使用塑料袋的数量情况,随机调查了10名学生所在家庭月使用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只) 65,70,85,75,85,79,74,91,81,95.(1)计算这10名学生所在家庭平均月使用塑料袋多少只?(2)“限塑令”执行后,家庭月使用塑料袋数量预计将减少50%.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估计该校1 000名学生所在家庭月使用塑料袋可减少多少只?11、某校七年级共500名学生参加法律知识测试,从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试卷成绩,作统计分析,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并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请你结合直方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随机抽取了多少名学生的测试成绩? (2)70.5-80.5分这一分数段的频率是多少?(3)若90分以上(不含90分)定为优秀,则样本的优秀率是多少? (4)请你估计该校七年级这次法律知识测试获得优秀大约有多少人?12、如图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电话最多,共7 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多少个? (2)有关道路交通问题的电话多少个? (3)根据图中数据绘成扇形统计图.13、当今,青少年视力水平的下降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了解某初中毕业年级3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出了一部分学生的视力作为样本,进行数据处理,可得到如表所列的频率分表和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1)填写频率分布表中未完成部分的数据.(2)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所抽取的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_. (3)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梯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4)若视力在4.85以上属于正常,不需矫正,试估计毕业年级300名学生中约有多少名学生的视力不需要矫正?【训练题组B 】一、填空题1、某校八年级(1)班为了了解同学们一天零花钱的消费情况,对本班同学开展了调查,将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以2元为组距,绘制如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到右各组的频数之比为2∶3∶4∶2∶1. (1)若该班有48人,则零花钱用最多的是第 组,有 人; (2)零花钱在8元以上的共有 人;(3)若每组的平均消费按最大值计算,则该班同学的日平均消费额是 元(精确到0.1元)2、某校某班共有40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分别取得A 级、B 级和C 级,根据以下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3、右图是根据某2019年工业生产总值的折线统计图.观增长幅度最大年,比它的前一年增加 亿元. 二、选择题4、在一个样本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1,2,3,5小组数据的个数分别是:2,8,15,5,则第4小组的频数是( ).A 、15B 、20C 、25D 、305、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大值是143,最小值是50,取组距为10,则可以分成( ).A 、10组B 、9组C 、8组D 、7组6、初二(1)班有48位学生,春游前,班长把全班学生对春游地点的意向绘制成了扇形统计图,其中“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数”的扇形圆心角6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60% B 、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有12人 C 、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肯定最多 D 、想去珍珠乐园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1/67、某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随机调查 了50名学生,得到他们在某一天各自课外阅读所用钱数(元)人数12108642年份/年2019 2019 20192019 2019时间的数据,结果见上图.根据此条形图估计这一天该校学生平均课外阅读时为().A、0.96时B、1.07时C、1.15时D、1.50时8、小明调查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情况,并作出了如图的统计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全班总人数.B.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最多.C.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喜欢各种球类运动的具体人数.D.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喜欢各种球类运动的人数的百分比.9、下列几种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A.调查全省的初中生每人一周的零花钱数;B.调查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C.调查你所在班级全体学生的体重;D.调查全市食品市场上某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10、某校九年级学生总人数为500,其男女生所占比例如图所示,则该校九年级男生人数为().A.48;B.52;C.240;D.260三、解答和操作题11、下图是明明作的一周的零用钱开支的统计图(单位:元)分析上图,试回答以下问题:(1)周几明明花的零用钱最少?是多少?他零用钱花得最多的一天用了多少?(2)哪几天他花的零用钱是一样的?分别为多少?(3)他一周平均每天花的零用钱?12、某中学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分段统计参赛各题:同学的成绩,结果如下表:(分数均为整数,满分为100分)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这次讲比赛的同有人;(2(3答:;)28%19%25%15%13%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网球(4)将成绩频率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13、为迎接2019年高中招生考试,某中学对全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摸底考试,并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绘制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2表示成绩类别为“优”的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度;(3)到优秀?优良差中。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教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1课时统计调查(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统计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意义.2.掌握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的方法.3.掌握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的方法.4.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5.能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过程与方法】由问题引入统计调查,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概念和方法,然后布置学生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做一次简单的统计调查.【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用统计表整理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扇形统计图的画法.一、情景导入,初步认识问题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________.首先设计问卷,用问卷调查法_____数据.为了使被调查的人易于答卷,也为了收集数据便于操作,所以最好将问卷的题目设计成______题,请设计问卷.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提前提出问题,出示设计、制出的调查问卷,然后下发调查问卷,3分钟后收集数据.用表格统计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思考:1.条形图和扇形图各自的特点是怎样的?2.怎样画扇形统计图?【归纳结论】1.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但不能直接判断出每组数的绝对大小.2.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画扇形图时,用圆代表总体,每一个扇形代表总体的一部分,画扇形时,先确定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果某部分占20%,则它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360°×20%=72°.扇形图画好后,要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及相应的百分比.3.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对“天宫一号”空间站的零部件合格性的调查应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2.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小明所在小组的同学与一家玩具生产厂家联系,给该厂组装玩具,该厂同意他们组装240套玩具.这些玩具分为A、B、C三种型号,它们的数量比例以及每人每小时组装各种型号玩具的数量如图所示.若每人组装同一种型号玩具的速度都相同,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填空:(1)从上述统计图可知,A型玩具有套,B型玩具有套,C型玩具有套.(2)若每人组装A型玩具16套与组装C型玩具12套所花的时间相同,那么a的值为____,每人每小时组装C型玩具____套.3.“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市轰轰烈烈开展,为了解同学们最喜爱的“阳光体育”运动项目,小王对本班50名同学进行了跳绳、羽毛球、篮球、乒乓球、踢毽子等运动项目最喜爱人数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下的人数分布直方图,若将其转化为扇形统计图,那么最喜爱打篮球的人数所在扇形区域的圆心角的度数为()A.120°B.144°C.180°D.72°4.为了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学校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其中一问题是“你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是多少?”,共有4个选项:A.1.5小时以上B.1~1.5小时C.0.5~1小时D.0.5小时以下如图是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本次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生?(2)在图①中将选项B的部分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3000名学生,你估计全校可能有多少名学生平均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在0.5小时以下.【教学说明】题1可采用抢答方式练习,题2、3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给出正确答案,并说明理由,题4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给予提示,最后指派学生上台写出解题过程.【答案】1.全面调查2.(1)132 60 48 (2)4 6解析:(1)A型玩具有240×55%=132(套),C型玩具有240×25%=60(套),B型玩具有240-132-60=48(套);(2)由题意得:,解得a=4.故2a-2=6,即每人每小时组装C型玩具6套.3.B解析:喜爱打篮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50×100%=40%,因此所求的圆心角度数为360°×40%=144°.4.解:(1)60÷30%=200(名),即本次一共调查了200名学生;(2)选项B的学生有200-60-30-10=100(名),补图略;(3)3000×5%=150(名)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统计调查,全面调查,条形图,扇形图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0.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通过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例题对教学课堂概念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和整理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建立统计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第2课时统计调查(2)【知识与技能】1.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2.掌握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3.理解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的概念及它们在抽样调查中的合理性,并能设计出简单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调查.4.掌握折线的画法,并能从折线图中获取信息.【过程与方法】由问题入手,理解抽样调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从而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为了使抽样调查能较好地反映总体,我们必须使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了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两种简单的抽样方法.最后学习折线图,知道折线图也是描述数据的一种方法.【情感态度】在了解统计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锻炼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本领,提高数学兴趣.【教学重点】抽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折线统计图.【教学难点】抽样方案的制订,折线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某校有2000名学生,要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分析:如果采用全面调查,那么花费时间长,消耗人力、物力大.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只要调查部分学生就能了解全体学生喜爱各类电视节目的情况的方法.达到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调查方法就是________.这样,就必须引入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总体”的定义:________.“个体”的定义:________.“样本”的定义:________.“样本容量”的定义:________.为了使样本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除了有合适的________外,抽取时还要尽量使每一个个体都有________被抽到,这种抽样方法叫________.问题2 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应怎样调查?分析:由于这500万人个体差异大(如年龄段),所以不适合________抽样,而应当分成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三个层次,在每个层次进行________抽样,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种抽样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先阅读教材,再完成以上自学提纲.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为什么要进行抽样调查?2.什么叫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3.什么叫简单随机抽样?什么叫分层抽样?4.什么情况下适宜简单随机抽样?什么情况下适宜分层抽样?5.折线图的特点是什么?【归纳结论】抽样调查:从全体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抽样调查.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样本: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样本容量.(注意:样本容量是一个数目,不能带单位,样本容量一定要适当,太少,则不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太多,达不到省时省力的目的.)适合抽样调查的情况:(1)总体数目巨大;(2)调查具有破坏性.简单随机抽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叫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一定的要求分成若干层次,在每个层次都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然后汇总调查结果,这种抽样方法叫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适合的情况:个体的差异不大.分层抽样适合的情况:个体的差异大.折线图的特点:能较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一批新型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B.调查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情况C.调查重庆市初中生视力情况D.为保证“神舟8号”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2.要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你认为合适的调查方式是.3.如图是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写出两条正确的信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4.如图是根据我市2007年至2011年财政收入绘制的折线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可得:同上年相比,我市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年份是_______年,比它的前一年增加_______亿元.5.某专业户要出售100只羊,现在市场上羊的价格为每千克11元,为了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该专业户从中随机抽取5只羊,每只羊的重量如下(单位:千克):26 31 32 36 37(1)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指什么?总体是指什么?(2)估计这100只羊能卖多少钱?6.某种电脑在七个月之内销售量增长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2~6月销售量逐月减少B.7月份的销售量开始回升C.这7个月中,每月的销售量不断上涨D.这7个月中销售量有涨有跌【教学说明】题1、2、5考查的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样本、总体、个体等概念;题3、4、6考查的是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答案】1.D2.抽样调查3.(1)2011年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9.6亿元(2)我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逐年增长(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4. 2011 505.解:(1)样本是5只羊的重量;总体是100只羊的重量.(2)5只羊的平均重量是:(26+31+32+36+37)÷5=32.4(千克),故100只羊的重量约为100×32.4=3240(千克),可卖3240×11=35640(元)6.C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点学生口答,老师将小结内容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10.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主要讲解抽样调查问题,抽样调查要注意选取的样本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由样本估计总体时,要搞清总体和样本的比例及样本容量的大小.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2024年人教版七年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直方图
课时目标1.通过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能了解频数分布表的相关概念,会利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数据,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树立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2.通过分组合作,动手绘图,尝试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统计的作用,培养学生思考、操作、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数据观念的核心素养.3.通过分析、解决问题,能利用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在数据中所起的作用,反映数据中蕴含的规律,感受和体会统计结果对决策的意义和作用,培养数学的模型意识.学习重点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学习难点如何确定组数和组距.课时活动设计知识回顾问题1: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预设1:用统计表整理数据,准确但不形象直观.预设2:条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各类数据的多少.预设3:我们还可以用扇形图表示出各类数据的百分比.预设4:我们还学习过折线图.折线统计图主要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或数据的波动情况.用统计图表示数据资料,形象直观,各有特点.问题2:在统计中,我们关心总体中所有个体某个数量指标的分布情况.当这个数量指标取连续变化的值时,应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呢?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以问题形式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选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158160168159159151158159168158154158154169158158158159167170153160160159159160149163163162172161153156162162163157162162161157157164155156165166156154166164165156157153165159157155164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同学参加呢?请学生自由讨论,寻求可行的方法.设计意图:以学生身边的实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实践探究,交流新知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身高)的分布情况,即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同学多,哪个范围内的同学少,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地分组整理.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这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2.决定组距和组数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组数,令各组的组距相同,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最大值-最小值组距=172-1493=233=723,例如:最大值-最小值组距所以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149≤x<152,152≤x<155,…,170≤x<173.这里组数和组距分别为8和3.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将一批数据分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组的组数也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3.列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整理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身高分组划记频数149≤x<1522152≤x<155正6155≤x<158正正12158≤x<161正正正19161≤x<164正正10164≤x<167正8167≤x<1704170≤x<1732从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cm至164cm(不含164cm)的同学中挑选参加比赛的同学.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在图中,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容易看出,=频数.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可见,频数分布直方图是以小长方形的面积来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等距分组时,各小长方形的面积(频数)与高的比值是常数(组距),因此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例如,上图表示的等距分组问题通常用下图的形式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讨,了解用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意义和作用.在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频数分布描述数据的方法,掌握列频数分布表和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一般步骤.典例训练,实例应用例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根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6.56.46.75.85.95.95.24.05.44.65.85.56.06.55.16.55.35.95.55.86.25.45.05.06.86.05.05.76.05.56.86.06.35.55.06.35.26.07.06.46.45.85.95.76.86.66.06.45.77.46.05.46.56.06.85.86.36.06.35.65.36.45.76.76.25.66.06.76.76.05.56.26.15.36.26.86.64.75.75.75.85.37.06.06.05.95.46.05.26.06.35.76.86.14.55.66.36.05.86.3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图表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分组合作,按步进行.解:(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7.4,最小值是4.0,它们的差是7.4-4.0=3.4.(2)决定组距和组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3.4,如果取组距为0.3,3.40.3=1113,可分成12组,组数适合.于是取组距为0.3,组数为12.(3)列频数分布表.分组划记频数4.0≤x<4.3一14.3≤x<4.6一14.6≤x<4.924.9≤x<5.2正55.2≤x<5.5正正一115.5≤x<5.8正正正155.8≤x<6.1正正正正正286.1≤x<6.4正正136.4≤x<6.7正正一116.7≤x<7.0正正107.0≤x<7.327.3≤x<7.6一1合计100(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从图表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2cm至7.0cm之间,其他范围较少.长度在5.8≤x<6.1范围内的麦穗根数最多,有28根,而长度4.0≤x<4.3,4.3≤x<4.6,4.6≤x<4.9,7.0≤x<7.3,7.3≤x<7.6范围内的麦穗根数很少,总共只有7根.变式:为了进一步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体育老师对七(1)班50名学生进行了一分钟跳绳次数测试,以测试数据为样本,绘制出了部分频数分布表和部分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所示.组别次数x频数第1组80≤x<1006第2组100≤x<1208第3组120≤x<140a第4组140≤x<16018第5组160≤x<1806请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a=12;(2)请把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3)若七年级学生一分钟跳绳次数x的评分标准是x<120为不合格;120≤x<140为合格;140≤x<160为良好;x≥160为优秀,根据以上信息,请你给学校或七年级学生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解:(2)补充完整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3)不合格人数占比为6+850=28%.建议:学校可以在体育课上增加跳绳这一项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回答,师生交流心得和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相关知识,形成学生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畅谈收获,分享心得教师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归纳总结出重要知识、思想方法.(1)频数、组距、组数等概念;(2)频数分布表的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制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独立思考,班内汇报.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总结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与表现创造机会,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课堂8分钟.1.教材第150,151页习题10.2第1,2,3,4题.2.七彩作业.10.2直方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1)找最值;(2)定组距与组数;(3)列频数分布表;(4)画图:明确横轴和纵轴.例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统计图的正确应用:学生在绘制和解读统计图时可能会出现错误,如比例不准确、信息解读错误等,教师需提供具体的指导。
举例:
-在数据整理环节,学生可能会对数据进行不恰当的分类,如将不同性质的数据混为一谈。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数据特征进行合理分类,例如根据性别、年龄等属性进行分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数据整理的基本技巧:强调数据分类、排序和汇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数据整理过程中的错误。
-统计图的绘制与解读:详细介绍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从图表中提取和解读信息。
举例:在数据收集环节,教师需强调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避免采样偏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难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需要教师指导如何避免误操作和重复记录。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这说明同学们具备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这是十分宝贵的品质。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同学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他人意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他们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数学活动》教案_10
数学活动:简单随机抽样学习目标:1.历经收集数据的过程,从中体会从事实际问题研究的辛苦与不易,增强实践能力.2.增强对简单随机抽样的认识,明了它的合理性.重点:归纳简单随机抽样优点及其合理性.难点:收集数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们知道当调查的个体数目较多,或者是调查时具有破坏性时,通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然后再分析样本数据,用样本的情况去估计总体的情况.我们通常采用的抽样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这节课我们就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亲身验证一下这种调查方式的合理性.二、探究新知1、活动1: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根据本班人数准备相同数量的小纸片,这些小纸片没有明显差别.步骤一调查并记录全班每个同学的身高,分别写在不同小纸片上,算出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然后把所有的小纸片放在一个纸盒里.步骤二充分搅拌盒中的纸片,随意抽取出15张纸片作为一个样本,计算纸片上数字的平均值,将抽取的纸片放回纸盒步骤三比较样本平均身高和全班平均身高,谈谈你对这个结果的看法.计算纸片上数字的平均值,和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作比较,极可能有误差步骤四重复上述步骤二若干次,把每次求得的样本平均身高和全班平均身高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会发现结果总是在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上下波动,且相差不大.如果求出这些样本的平均身高的平均值,则会非常接近(或等于)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2、活动2:谁的反应快准备一把带刻度的直尺,和一位同学合作来测量第一步:伸出一只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第二步:让同伴把直尺直立,刻度0在下方,拿到你的拇指和四指之间,使刻度0的位置与拇指在同一高度,然后松手,你要以最快的速度抓住直尺;第三步:记录手抓在直尺上的刻度l(单位:cm);第四步:重复试验10次,记录并整理试验所得数据.思考1. 在10次试验中,所得l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各是多少?2. l的平均值是多少?l的值与反应速度有什么关系?与你的同伴对调,并重复上面的过程,看谁的反应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教学反思本课时主要讲了简单随机抽样,要搞清楚简单随机抽样的随机性,弄清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 小结)(第 1 课时)一、 背景与意义分析 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作 出合理的判断,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通过对本 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二、 学习与导学目标1. 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 理的推断的事实。
2. 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3. 智能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4. 情感修炼与提高:积极创设情境,参与调查、整理数据,体会社会调查的艰辛与乐趣。
5. 观念确认与引导: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辨证思想。
三、 障碍与生成关注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根据调查总结的报告给出合理的预测。
四、 学程与导程活动活动一 回顾本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活动二 例题: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时间 ) 同学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
( 抽样调查 ) 活动三 调查观河中学初一学生最喜爱的球类活动设计问卷 ( 全面调查 ) 小组讨论,完善问卷。
活动四 小结 :设计问卷的一般注意点。
习题 : P172 1 、2、 3五、 笔记与板书提纲课题例 1 小结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例 2 习题六、 练习与拓展选题 统计校工会服务部一天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设计问卷。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收—收—— 集 数整理数据 制表图绘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结)(第2 课时)一、背景与意义分析通过上一课的复习,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得以进一步巩固,对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得到进一步加强,本课将对统计图表的选择以及自主完成整个调查过程加以训练。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体会不同统计图表的区别,会正确绘制统计图表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会统计调查,并以此决策的过程3.智能提高与训导: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清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4.情感修炼与开导:创设情景,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艰辛与乐趣。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计算机、投影等,展示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数据可视化的认识。
5.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据的欲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情况”,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讨论。
学生需要共同商讨数据收集方法、整理技巧,并尝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设计丰富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开展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练习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实施多元化评价,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结合实例,说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学指标在生活中的应用。
3.拓展作业: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以下拓展活动:
(1)了解其他统计学方法,如方差、标准差等,并尝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数据可视化工具,如Excel、Python等,尝试使用这些工具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3)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实践活动,如环保调查、社会调研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能力。
七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案).docx
教学主题: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面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的特点,会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过程:1.导入2.呈现例1镇政府想了解李家庄的经济情况,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130户家庭中抽取20户调查过去一年的收入(单位:万元),结果如下:1.3 1.72.4 1.1 1.4 1.6 1.6 2.7 2.1 1.50.9 3.2 1.3 2.1 2.6 2.1 1.0 1.8 2.2 1.8试估计村中住户的平均年收入、整村的年收入以及村中户年收入超过1.5万元的百分比。
(6分)解: 住户平均年收入为(1.3+1.7+…..+1.8) ÷20=1.82(万元)整村的总收入为1.82×130=236.6(万元)村中户年收入超过1.5万元占百分比为65%.例2某电台“市民热线”对上周内接到的热线电话进行了分类统计,得到的统计信息如图所示,其中有关房产城建的电话有30个,请你根据统计住处图回答以下问题:1)上周“市民热线”接到有关道路交通方面的电话有个;2)上周“市民热线”接到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有个3)据此估计,除环境保护方面的电话外,“市民热线”今年(按52周计算)接到的热线电话约为多少个?4)为了更直观显示各类“市民热线”电话数目,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统计图?×150=45个;(3)(150-45)×52=5460个;(4)由于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故可用条形统计图.例3某班13位同学参加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按学校的卫生要求需要完成总面积为80m 2的三个项目的任务,三个项目的面积比例和每人每分钟完成各项目的工作量如下图所示:(1)从上述统计图中可知:每人每分钟擦课桌椅m 2;擦玻璃、擦课桌椅、扫地拖地的面积分别是 m 2, m 2, m 2;(2)x 人每分钟擦玻璃的面积是 m 2(用x 的式子表示)(3)他们一起完成扫地和拖地的任务后,把这13人分成两组,一组去擦玻璃,一组去擦课桌椅。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构建知识体系◆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七(下)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构建知识体系◆教材内容分析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要求学生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进行简单合理推断。
主要内容包括利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梳理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己经知道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可以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构建本章知识体系,同时结合具体例子,对本章进行全面的复习。
但统计题目信息量大,既有文字信息,又有图表信息,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综合图表文字信息解决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构建全章结构知识体系,了解全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加深对数据处理基本过程的了解,感受统计的思想方法。
2.目标解析目标(1)是让学生能结合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梳理全章知识,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目标(2)是让学生在梳理全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统计的思想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过程(课中--师生交流)1.【课前】学生制作本章思维导图,自主完成对本章知识的归纳,并把制作的思维导图拍照上传到“晓黑板”晓活动开放专区。
设计意图: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对知识进行归纳。
2.【课中】师生交流(1)学情分析本环节分为三个环节:①分享收获(学生通过课前的自主归纳,利用思维导图分享学习收获,升华知识内化能力及自信表达能力)②思辨提升(全班各小组成员倾听、思考、质疑,共享智慧)③联系拓展(老师通过学生的分享和存在的问题,对本章知识进行拓展,和学生一起构建本章知识体系)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课前学生自主归纳知识,分享收获,老师倾听,联系和拓展,让学生深刻理解本章知识体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小结)
(第1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统计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它通过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来帮助人们对事物的发展作出合理的判断,能够利用数据信息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必备的素质。
通过对本章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小结,进一步领悟到现实生活中通过数据处理,对未知的事情作出合理的推断的事实。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会设计调查问卷。
4.情感修炼与提高:积极创设情境,参与调查、整理数据,体会社会调查的艰辛与乐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体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辨证思想。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根据调查总结的报告给出合理的预测。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活动一回顾本章内容,绘制知识结构图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制表
绘图
————
活动二例题:调查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时间)
同学小组讨论,设计调查问卷。
(抽样调查) 活动三调查观河中学初一学生最喜爱的球类活动
设计问卷 (全面调查) 小组讨论,完善问卷。
活动四小结:设计问卷的一般注意点。
习题:P172 1、2、3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课题例1 小结
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例2 习题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统计校工会服务部一天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设计问卷。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小结)
(第2课时)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复习,学生对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得以进一步巩固,对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得到进一步加强,本课将对统计图表的选择以及自主完成整个调查过程加以训练。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通过复习,体会不同统计图表的区别,会正确绘制统计图表
2.技能掌握与指导: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会统计调查,并以此决策的过程
3.智能提高与训导: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清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4.情感修炼与开导:创设情景,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艰辛与乐趣。
5.观念确认与引导:经历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决策的过程,体会科学来源于实践这一事实。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自主完成调查设计有一定困难,为此要调动学生相互协作,师生配合完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活动一对上一课布置的校工会服务部一天内几种食品的销售情况在班上作抽样调查
各小组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各小组间评出一个完善的问卷
活动二收集数据,绘制分布表,利用条形图或扇形图描述数据
活动三分析数据,给服务部提一个建议。
活动四小结: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一般注意点
习题:P172 4、5
五、笔记与板书设计
课题分布表(投影仪)小结
问卷分布图(挂图或投影仪)习题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P173 6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
教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