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十二五_上海的发展阶段_主线和思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是社会发展进入协调推进期。 上海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社会发 展相对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城乡之 间在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医疗等公共 服务配置上存在较大差距,亟待在新 的发展时期进行改善。“十二五”时
期,上海的社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的 协调推进期。
五是世博后续效应进入持续释放 期。世博会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 引擎,将对上海的服务经济、产业结 构、技术创新、城市管理等带来全方 位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后世博,将 其融入“十二五”发展的全过程。
PARTY&GOVERNMENT
FORUM
中心组学习
DIRECTED BY 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CP &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十二五”上海的 发展阶段、主线和思路
○肖 林
一、“十二五”上海发展将呈现 新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主线 一是经济进入平稳适度增长 期。历经16年的两位数增长,前期支 撑上海高速增长的投资、出口等因素 开始弱化。“十二五”时期,无论是 从上海自身发展的周期来看,还是从 国际大都市的规律性特征来看,上海 经济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适度增长 时期。
关于经济增长速度。“十二 五”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 预测“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 长可以达到8-9%。建议“十二五”经 济增长率设定在8%以上,适当调低经 济增长速度是为结构调整留足空间。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 10%以上。关于产业结构。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 高,预期到2015年达到65%以上。关 于投资强度。为支撑8%以上的经济增 长,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总额大约为3万亿元左右。
加快需求结构调整。总方向就是 要把扩外需和稳外需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投资、出口、消费协调发展。具 体来讲,在消费上,变以扩大即期消 费为核心的消费刺激政策为系统性制 度安排,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扩大消费 需求。一是扩大就业,夯实居民消费 基础。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 居民消费能力。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 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四是改善消 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投 资上,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强度的 同时,要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加 强对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功 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投资,加强对社会民生事 业的投入,加强对郊区新城建设的投 入。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拓宽投资 思路。一是以“软”补“硬”。引导 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人力资源 培训和品牌建设等投入。二是以三产 补二产。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总方向 就是要把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和增强市 场内生动力紧密结合起来,把多元所 有制企业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 来,更加注重发挥国资、外资、民资 多元市场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经济发 展的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利用外资重 点导向,着力引进功能性大项目和产 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更多地将外资发 挥在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总部经济、重点区域(大浦东、 大虹桥、中心城区、临港装备集聚区 等)的发展上。二是大力推动上海国 有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吸 引中央企业、全国地方企业及外资企 业、民营企业参与上海国资调整和国 有企业重组,为上海产业发展注入更 多活力。推动国企整体上市或核心资 产上市,不断提高上海国资证券化比 率和资本化率(2008年上海国有权益 约1.1万亿,国资的总资产收益率仅 为1.64%,净资产收益率为4.6%,低 于全国近6%的平均水平。其中经营 性国有资产7000亿,证券化资本率为 15%,资本效益偏低)。三是大力发 展非公经济,优化“草根经济”发展 化境。坚持一视同仁的产业政策,平 等对待市场主体,使不同所有制企业 都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放松 进入管制,完善市场准入,降低民营 企业负担。
14
党政论坛 2010年5月号
PARTY&GOVERNMENT
FORUM
中心组学习
DIRECTED BY 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CP &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入(服务经济发展一样需要大项目支 撑带动)。三是以郊区补城区。结合 郊区新城建设,启动一批统筹城乡的 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商业设 施等项目。四是以民资补国资。积极 开放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创新政府与 民间资本的合作机制,切实增强全市 投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在出口 上,要在继续稳定外贸出口,保市 场、保份额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口 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 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二、“十二五”上海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线
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转型,率先 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 布局转型,从以中心城区为主转为依 托重点区域的中心城区和郊区并重发 展,并在长三角及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拓 展发展空间;社会发展转型,适应多元 化的特征,凸显文化软实力,加快社会 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转型,转变过多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经 济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发展。
加快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总的 方向就是整合市域空间资源,完善调 整城镇体系,优化功能和产业的空间 布局,构筑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 应的城市空间形态。一是深化“四个 中心”空间载体战略布局。国际金融 中心的空间载体重点要依托陆家嘴金 融城、外滩金融集聚带等,同时把静 安、卢湾、长宁、徐汇等中心城区作 为金融服务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承载 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空间载体重点 要依托以虹桥综合商务区为核心的大 虹桥地区和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以及 黄浦、静安、卢湾、徐汇等打造“购 物天堂”为功能的城区。国际航运中 心的空间载体重点要依托大浦东地区 的“三港三区”(外高桥港区、浦东 机场空港、洋山深水港、外高桥保税 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 税区)。二是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健 全新城开发建设机制,在规划、土 地、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政策扶 持,推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 础设施、优质社会事业资源向新城布 局配置,优化新城创业生活环境,不 断增强新城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加强 与长三角的联动。只有长三角真正实 现一体化和同城化,上海“四个中 心”建设才能实现大跨越,要将长三 角一体化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的战略抓手,更大的范围内发挥辐射 和服务功能。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思 路。
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推进科学发 展,要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 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二是坚持推进“四个中心”建 设,要在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 心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城 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三是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要在率先形成科 学发展、服务经济的体制机制和科技 创新的制度环境上取得重大突破,进 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四是坚 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城乡一体 化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重大突 破,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五是坚持 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在文化大发 展、文化大繁荣上取得重大突破,全 面提升社会文明和市民素质;六是坚 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在推进长三 角一体化和长三角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区域协 调发展战略做出新贡献。
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形态向服 务经济转变,服务经济是“四个中 心”的本质特征,也是结构调整的 必然要求,四个中心建设与服务经济 发展一脉相承,四个中心本身就是服 务经济,目标就是发展服务经济。二 是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是 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突破发 展瓶颈约束、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 展模式,必须依赖科技创新、自主创 新,从依赖要素投入向依赖技术和人 力资本投入转变。
两个突出:一是突出社会管理,
2010年5月号 党政论坛 13
PARTY&GOVERNMENT
FORUM
中心组学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与国 际大都市定位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 局,探索运用综合性的社会管理手 段,妥善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建立健 全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 效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 力,维护城市安全和稳定发展,要加 快推进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治 安、社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二是突出公共服务,按照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的要求,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 策支持的重点、财力投入的重点进一步 向民生保障上倾斜。这是经济社会发展 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四、“十二五”上海发展目标 和主要指标
根据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 位,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其中“十二五”发展的 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形成:
一是形成“四个中心”功能。到 2015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 结构,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 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功能。 从长计议,逐步把上海建设成为科 学研究中心。
二是发展模式进入加速转型期。 金融危机冲击使上海自身的深层次结 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原有大合资、大 投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 主、过多依赖土地批租、出口导向的 发展模式在新阶段已难以为继,支持 新一轮增长必须更加注重内需市场, 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三是城市功能进入突破提升 期。“十二五”时期,将是上海全面 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 功能突破与提升是重中之重。“两个 中心”意见为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 功能提升带来国家层面的重大政策突 破。在后危机的大背景中,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等格局将出现深刻调 整,为上海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 心的功能提升带来机遇。
“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设计要 淡化规模总量指标、强化质量结构效 益指标,突出结构指标、突出民生指 标,突出软件指标,突出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指标。主要关 注四类指标:服务经济(服务业、四 个中心规模、层次能级以及复杂化程 度的指标)、创新经济(科技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等等)、绿色经济(碳 排放等)和共享发展(衡量百姓的收 入水平、保障水平、幸福指数等)。
二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和 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基本形成 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和 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公益性、均衡 化、内涵式、可持续”要求,构建以 人为本社会管理新模式,按照“保基 本、全覆盖、可持续”要求,进一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形成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 城市管理体系。到2015年,基本形成 与“四个中心”功能相适应的“四港 三网三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现 代化城市管理模式。按照“枢纽型、 功能性、网络化”的要求,进一步完 善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轨 道交通网、内河航道网、高速公路
五、“十二五”上海发展的主 要任务
“十二五”发展要突出重点,要 在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制度环境、
社会民生、服务全国方面取得突破, 具体包括六大任务。
1.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方式转变
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解决结构矛 盾,主要包括四大结构调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总方向就是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服务经 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一是围绕落实国 发19号文,提升发展金融业、航运服 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和生产性服 务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二是围绕高 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 育,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提升先进 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九 大重点领域的发展,完善专业创投基 金、风险投资、专利质押等多元化融 资机制,形成规模化产能。产业导向 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劣 势产业、企业、产品和工艺。
网;能源保障体系、环境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按照“高效、安全、 便捷”的要求,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管 理现代化,构建高效运行、管理先 进、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体系。
四是形成宜商、宜居的城市发展 环境。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纳百 川、兼容并蓄的创业环境,成为人才 高地。从长计议,逐步把上海建设成 为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体现东西文明 交融的文化中心。按照“诚信规范、 竞争有序、公正公平”的要求,构建 宜商创业发展环境,按照“安全、安 居、安康”的要求,构建宜居和谐生 活环境。
创新。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形 成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形成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 境,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的制度环境,形成有利于市场配置资 源的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为发展转 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富民。就是将改革发展的成果 真正惠及百姓,分配结构要调整,城 乡居民收入要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要 完善;城乡二元结构要破除。
期,上海的社会发展将进入新一轮的 协调推进期。
五是世博后续效应进入持续释放 期。世博会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 引擎,将对上海的服务经济、产业结 构、技术创新、城市管理等带来全方 位的影响,必须高度重视后世博,将 其融入“十二五”发展的全过程。
PARTY&GOVERNMENT
FORUM
中心组学习
DIRECTED BY 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CP &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十二五”上海的 发展阶段、主线和思路
○肖 林
一、“十二五”上海发展将呈现 新的阶段性特征与发展主线 一是经济进入平稳适度增长 期。历经16年的两位数增长,前期支 撑上海高速增长的投资、出口等因素 开始弱化。“十二五”时期,无论是 从上海自身发展的周期来看,还是从 国际大都市的规律性特征来看,上海 经济将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适度增长 时期。
关于经济增长速度。“十二 五”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 预测“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平均增 长可以达到8-9%。建议“十二五”经 济增长率设定在8%以上,适当调低经 济增长速度是为结构调整留足空间。 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达到 10%以上。关于产业结构。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 高,预期到2015年达到65%以上。关 于投资强度。为支撑8%以上的经济增 长,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总额大约为3万亿元左右。
加快需求结构调整。总方向就是 要把扩外需和稳外需紧密结合起来, 促进投资、出口、消费协调发展。具 体来讲,在消费上,变以扩大即期消 费为核心的消费刺激政策为系统性制 度安排,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扩大消费 需求。一是扩大就业,夯实居民消费 基础。二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 居民消费能力。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 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四是改善消 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在投 资上,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强度的 同时,要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加 强对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功 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战略性新 兴产业的投资,加强对社会民生事 业的投入,加强对郊区新城建设的投 入。要适应新形势,进一步拓宽投资 思路。一是以“软”补“硬”。引导 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人力资源 培训和品牌建设等投入。二是以三产 补二产。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投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总方向 就是要把发挥政府推动作用和增强市 场内生动力紧密结合起来,把多元所 有制企业重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 来,更加注重发挥国资、外资、民资 多元市场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经济发 展的内生动力。一是深化利用外资重 点导向,着力引进功能性大项目和产 业价值链高端环节,更多地将外资发 挥在高端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总部经济、重点区域(大浦东、 大虹桥、中心城区、临港装备集聚区 等)的发展上。二是大力推动上海国 有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吸 引中央企业、全国地方企业及外资企 业、民营企业参与上海国资调整和国 有企业重组,为上海产业发展注入更 多活力。推动国企整体上市或核心资 产上市,不断提高上海国资证券化比 率和资本化率(2008年上海国有权益 约1.1万亿,国资的总资产收益率仅 为1.64%,净资产收益率为4.6%,低 于全国近6%的平均水平。其中经营 性国有资产7000亿,证券化资本率为 15%,资本效益偏低)。三是大力发 展非公经济,优化“草根经济”发展 化境。坚持一视同仁的产业政策,平 等对待市场主体,使不同所有制企业 都能够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放松 进入管制,完善市场准入,降低民营 企业负担。
14
党政论坛 2010年5月号
PARTY&GOVERNMENT
FORUM
中心组学习
DIRECTED BY SHANGHAI PARTY INSTITUTE OF CCP & 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入(服务经济发展一样需要大项目支 撑带动)。三是以郊区补城区。结合 郊区新城建设,启动一批统筹城乡的 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商业设 施等项目。四是以民资补国资。积极 开放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创新政府与 民间资本的合作机制,切实增强全市 投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劲。在出口 上,要在继续稳定外贸出口,保市 场、保份额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口 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 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二、“十二五”上海经济社会发 展的主线
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转型,率先 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发展 布局转型,从以中心城区为主转为依 托重点区域的中心城区和郊区并重发 展,并在长三角及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拓 展发展空间;社会发展转型,适应多元 化的特征,凸显文化软实力,加快社会 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径 转型,转变过多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经 济发展方式,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 推动经济发展。
加快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总的 方向就是整合市域空间资源,完善调 整城镇体系,优化功能和产业的空间 布局,构筑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 应的城市空间形态。一是深化“四个 中心”空间载体战略布局。国际金融 中心的空间载体重点要依托陆家嘴金 融城、外滩金融集聚带等,同时把静 安、卢湾、长宁、徐汇等中心城区作 为金融服务业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承载 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的空间载体重点 要依托以虹桥综合商务区为核心的大 虹桥地区和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以及 黄浦、静安、卢湾、徐汇等打造“购 物天堂”为功能的城区。国际航运中 心的空间载体重点要依托大浦东地区 的“三港三区”(外高桥港区、浦东 机场空港、洋山深水港、外高桥保税 区、洋山保税港区、浦东机场综合保 税区)。二是加快郊区新城建设。健 全新城开发建设机制,在规划、土 地、项目、资金等方面加大政策扶 持,推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 础设施、优质社会事业资源向新城布 局配置,优化新城创业生活环境,不 断增强新城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加强 与长三角的联动。只有长三角真正实 现一体化和同城化,上海“四个中 心”建设才能实现大跨越,要将长三 角一体化作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 的战略抓手,更大的范围内发挥辐射 和服务功能。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思 路。
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推进科学发 展,要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上 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二是坚持推进“四个中心”建 设,要在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 心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升城 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三是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要在率先形成科 学发展、服务经济的体制机制和科技 创新的制度环境上取得重大突破,进 一步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四是坚 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城乡一体 化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重大突 破,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五是坚持 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要在文化大发 展、文化大繁荣上取得重大突破,全 面提升社会文明和市民素质;六是坚 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在推进长三 角一体化和长三角世界第六大都市圈 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国家区域协 调发展战略做出新贡献。
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形态向服 务经济转变,服务经济是“四个中 心”的本质特征,也是结构调整的 必然要求,四个中心建设与服务经济 发展一脉相承,四个中心本身就是服 务经济,目标就是发展服务经济。二 是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是 服务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突破发 展瓶颈约束、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 展模式,必须依赖科技创新、自主创 新,从依赖要素投入向依赖技术和人 力资本投入转变。
两个突出:一是突出社会管理,
2010年5月号 党政论坛 13
PARTY&GOVERNMENT
FORUM
中心组学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完善与国 际大都市定位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格 局,探索运用综合性的社会管理手 段,妥善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建立健 全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有 效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 力,维护城市安全和稳定发展,要加 快推进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治 安、社区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 二是突出公共服务,按照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的要求,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 策支持的重点、财力投入的重点进一步 向民生保障上倾斜。这是经济社会发展 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
四、“十二五”上海发展目标 和主要指标
根据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 位,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 国际大都市。其中“十二五”发展的 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形成:
一是形成“四个中心”功能。到 2015年,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 结构,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 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功能。 从长计议,逐步把上海建设成为科 学研究中心。
二是发展模式进入加速转型期。 金融危机冲击使上海自身的深层次结 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原有大合资、大 投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为 主、过多依赖土地批租、出口导向的 发展模式在新阶段已难以为继,支持 新一轮增长必须更加注重内需市场, 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三是城市功能进入突破提升 期。“十二五”时期,将是上海全面 推进“四个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 功能突破与提升是重中之重。“两个 中心”意见为国际金融、航运中心的 功能提升带来国家层面的重大政策突 破。在后危机的大背景中,国际经 济、金融、贸易等格局将出现深刻调 整,为上海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 心的功能提升带来机遇。
“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设计要 淡化规模总量指标、强化质量结构效 益指标,突出结构指标、突出民生指 标,突出软件指标,突出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指标。主要关 注四类指标:服务经济(服务业、四 个中心规模、层次能级以及复杂化程 度的指标)、创新经济(科技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等等)、绿色经济(碳 排放等)和共享发展(衡量百姓的收 入水平、保障水平、幸福指数等)。
二是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和 社会保障体系。到2015年,基本形成 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管理和 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公益性、均衡 化、内涵式、可持续”要求,构建以 人为本社会管理新模式,按照“保基 本、全覆盖、可持续”要求,进一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三是形成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 城市管理体系。到2015年,基本形成 与“四个中心”功能相适应的“四港 三网三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和现 代化城市管理模式。按照“枢纽型、 功能性、网络化”的要求,进一步完 善海港、空港、铁路港、信息港;轨 道交通网、内河航道网、高速公路
五、“十二五”上海发展的主 要任务
“十二五”发展要突出重点,要 在结构调整、改革创新、制度环境、
社会民生、服务全国方面取得突破, 具体包括六大任务。
1.全面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 方式转变
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解决结构矛 盾,主要包括四大结构调整。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总方向就是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服务经 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一是围绕落实国 发19号文,提升发展金融业、航运服 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和生产性服 务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二是围绕高 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 育,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提升先进 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九 大重点领域的发展,完善专业创投基 金、风险投资、专利质押等多元化融 资机制,形成规模化产能。产业导向 方面,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劣 势产业、企业、产品和工艺。
网;能源保障体系、环境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按照“高效、安全、 便捷”的要求,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管 理现代化,构建高效运行、管理先 进、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体系。
四是形成宜商、宜居的城市发展 环境。到2015年,基本形成海纳百 川、兼容并蓄的创业环境,成为人才 高地。从长计议,逐步把上海建设成 为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体现东西文明 交融的文化中心。按照“诚信规范、 竞争有序、公正公平”的要求,构建 宜商创业发展环境,按照“安全、安 居、安康”的要求,构建宜居和谐生 活环境。
创新。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形 成有利于推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形成有利于服务经济发展的制度环 境,形成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的制度环境,形成有利于市场配置资 源的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为发展转 型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富民。就是将改革发展的成果 真正惠及百姓,分配结构要调整,城 乡居民收入要提高;社会保障制度要 完善;城乡二元结构要破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