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皖西学院中文系卢佑诚编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
第一章
一、填空题:
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和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的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
以前——————————————,从孔子开始———————————————————
———————。
2、人类早期的文艺观总是和——————————相联系的。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看作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把它作为
————————————————————。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是我国历代诗论的——————————。
二、解释概念:
1、文学观念
2、文艺观念
三、简答题:
1、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
2、先秦时期所讲的“文学”和今天所讲的“文学”含义相同吗?
3、试述“诗言志”提出的大概时间和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的认识是怎样的,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孔子的文学思想以————为核心,强调文学——————
——,认为文学是—————
—————————————————。
2、孔子在美学思想上的主要特征是强调——————的结合。
3、孟子提出了——————和————————的文学批评方法。
4、荀子的《》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作了全面的理论总结。
二、解释概念:
1、“兴、观、群、怨”
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
4、“温柔敦厚”
三、翻译: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
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3、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
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
《荀子?乐论》
4、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
则
民齐而不乱。
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荀子?乐论》
四、论述题:
1、试述孔子的文学思想。
2、试述荀子的文学思想。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儒家比较注重文艺的————————,道家比较注重文艺的————————。
2、老子对文艺和美学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二是————
————————。
3、庄子的“自然无为”哲学观反映在文艺美学方面,就形成为——————、——————
—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造原则。
4、荀子《解蔽》批评庄子——————————————————。
5、《庄子?秋水》云:“可以言论者,物之————也。
可以意致者,物之————也。
”
6、——————,方能创造出化工造物般的艺术珍品。
这是庄子艺术创作论的要害之所在。
二、解释概念: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坐忘”“心斋”
3、“指与物化”
4、“得意忘言”
三、翻译:
1、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心。
齐三日,而不?一城焐途袈唬黄胛迦眨桓一撤怯勺荆黄肫呷眨煌嵊兴闹π翁逡病5笔遣皇币玻薰淝勺ǘ夤窍蝗缓笕肷搅郑厶煨裕恍吻烈樱缓蟪杉L,然后加手焉;不然则
已。
则以天合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与!”《庄子?达生》
2、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
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
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
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
适也。
《庄子?达生》
3、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
有一史后至者,亹亹然不趋
,受揖不立,因之舍。
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蠃。
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庄子?田子方》
4、桓公读书于堂上。
轮扁斵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耶
”公曰:“圣人之言也。
”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
”曰:“然则君之所读者,
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
”轮扁曰:
“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斵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
斲轮。
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庄子?天道》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为中国古代艺术意境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和美
学基础?
2、试以庄子的寓言故事为例,谈谈庄子的文艺美学思想。
3、为什么说先秦道家思想具有艺术精神?
第四章
一、填空题:
1、如果说先秦时期主要是为文学理论批评奠定了————————基础的话,那么汉魏六朝
则是在这种——————————基础上,发展成为————————————。
2、儒家的文艺思想,其基本纲领是————————————。
3、魏晋南北朝时代由于儒家思想的衰落,玄学和佛学的兴起,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特点是—
———————————————。
4、汉代儒家文艺思想有代表性的纲领性著作是——————和——————。
5、扬雄说:“诗人之赋——————,词人之赋————————。
”
6、东汉前期在儒家文艺思想进一步深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的文艺思潮,它以—
—————、——————为最杰出的代表。
7、王充《论衡》一书突出地体现了————————的文艺观和美学观。
二、解释概念:
1、“发愤著书”
2、“风、雅、颂”“赋、比、兴”
3、“真美”
4、“发乎情,止乎礼义”
三、翻译:
1、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
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
之感于物也。
(《乐记》)
2、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
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论》)
3、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
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
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
,故文见而实露也。
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
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是则五
色之禽,毛妄生也。
……岂徒雕文饰辞,苟为华叶之言哉?精诚由
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
《论衡?超奇篇》)
4\《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
《离骚经序》)
四、简答题:
1、汉代儒家文艺观相对先秦儒家文艺观有何特点?
2、试述《乐记》、《毛诗序》的诗乐思想。
3、谈谈王充的文艺美学观。
4、为什么说王逸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表面上看和刘安、司马迁比较一致,而实际上倒是
和扬雄、班固比较一致?
5、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是从汉代开始,还是从曹丕的时代开始?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魏晋时期,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动摇,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
—解放带来了————的解放,文学创作获得较为自由的发展,文学观念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2、曹丕的《》乃是由经学时代转向玄学时代,在文艺思想发展和文艺理论批评
方面,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篇纲领性文献。
3、陆机的《》,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的基本理论。
4、“诗————而绮靡,赋————而浏亮。
”
5、晋葛洪《抱朴子》的文艺见解主要表现为————、————、——————等。
6、南朝文学思想发展中有两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即是————
和——————。
7、永明声律论的代表人物有————、————、————等。
8、“四声八病”具体是指——————————————————————————。
9、南朝时提出区分文笔,正是为了进一步分清————————————。
10、萧统在《文选序》中提出的选文标准是————————————。
二、解释概念:
1、魏晋玄学
2、“文气”说
3、“诗缘情”说
4、永明声律论
5、南朝文笔之争
三、翻译:
1、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
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
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
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2、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
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曹丕《典论?论文》)
3、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
ソG闳貉灾ひ海罩既蟆8√煸ㄒ园擦鳎氯苯S谑浅链氢鲈茫粲
斡阆喂扯鲋卦ㄖ睿桓≡辶妫艉材裼Ы啥乖浦J瞻偈乐谖模汕г刂
旁稀
P怀谝雅粝π阌谖凑瘛9酃沤裼谛媵В暮S谝凰病#交段母场
罚?4、古之学者有二,今之学者有四。
夫子门徒,转相师受,通圣人之经者,谓之儒。
屈原、宋玉、枚乘、长卿之徒,止于辞赋,则谓之文。
今之儒,博穷子史,但能识其事,不能通其理者
,谓之学。
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谓之笔。
吟咏风谣,流连哀
思者,谓之文。
而学者率多不便属辞,守其章句,迟于通变,质于心用。
学者不能定礼乐之是
非,辩经教之宗旨,徒能扬榷前言,抵掌多识,然而挹源之流,亦足可贵。
笔退则非谓成篇,进则不云取义,神其巧惠,笔端而已。
至如文者,唯须绮觳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
摇荡。
而古之文笔,其源又异。
(萧绎《金楼子?~立言》)
四、问答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的变迁表现在那些方面?
2、试述魏晋玄学中言意之辩与文艺美学的联系。
3、为什么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学的“自觉时代”从曹丕开始?
4、谈谈陆机的文艺思想。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刘勰的《》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全书共——
——篇,可分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包括——————————————————————
————————————————,下篇包括————————————————————
——————————————。
2、刘勰的思想特点是————————————————————————。
3、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
4、“情在词外曰——,状溢目前曰——。
”“——也者,文外
之重旨也;——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
”
5、《体性》篇中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即“八体”,是指——、——、——、——、——、——、——、——。
6、刘勰认为作家个性形成有四个方面的因素,这四个因素又可分成先天和后天两类,先天
因素是————,后天因素是————。
7、《熔裁》篇中说“草创鸿笔,先标三准”,“三准”是指:————————、————————、——————————。
8、刘勰的文体论各篇都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即——————————,————
—
—————,——————————,——————————。
9、《时序》篇提出文学发展与时代关系的著名论断:“文变染乎————,兴废系乎————。
”
10、《文心雕龙》论述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的发展规律的,集中体现在《》篇,论
述文学发展与社会生活关系的集中体现在《》篇。
11、关于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刘勰提出著名的“六观”说:一观————,二观————
,三观————,四观————,五观————,六观————。
12、《知音》篇提出三种不正确的批评态度,它们是——————,————————,—
———————。
二、解释概念:
1、原道
2、神思
3、隐秀
4、风骨
5、通变
三、翻译:
1、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
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
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盾心。
《神思》
2、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
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
成心,其异如面。
《体性》
3、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
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锤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
,则无骨之征也。
思不环周,牵课乏气,则无风之验也。
《风骨》
4、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
;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
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
;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
然绠短者衔渴,足疲者辍途,非文理之数尽,乃通变之术疏
耳。
故论文之方,譬诸草木,根干丽土而同性,臭味晞阳而异品矣。
《通变》
5、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阅乔岳以形培塿,酌沧?ㄒ杂黝颁N匏接谇嶂兀黄谠靼缓竽芷嚼砣艉猓
沾侨缇狄印!蜃何恼咔槎
欠ⅲ畚恼吲囊匀肭椋夭ㄌ衷矗溆谋叵浴J涝赌涿妫栉拈湫摹F癯善
闵
睿炕际墩罩郧扯!吨簟?四、论述题:
1、简述刘勰的文学创作理论。
2、试述刘勰的文学发展观。
3、谈谈刘勰的文学批评观。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清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称赞刘勰的《文心雕龙》“体大而虑周”,钟嵘的《》“思深而意远”。
该书对自汉迄梁————位五言诗作家,分为——、——、——三品进行评
价。
2、钟嵘的思想——————————————————————————。
3、钟嵘的诗学理论可概括为————、————、————、————等。
4、评阮籍诗曰:“言在————————,情寄——————————。
”
5、评颜延之诗时曾引汤惠休的话:“————如芙蓉出水,————如错彩镂金。
”
6、钟嵘说:“故知———-为建安之杰,————、————为辅;————为太康之英,—
———、————为辅;————为元嘉之雄,————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
也。
”
7、钟嵘说:“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是诗之至也。
”
8、钟嵘认为五言诗受《诗经》影响的,其特点是——————;
受《楚辞》影响的,其特点
是————————。
9、评任昉诗曰:“故世称——诗——笔,昉深恨之。
”
10、《诗品序》曰:“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最为详切者耶!”
二、解释概念:
1、直寻
2、滋味
3、建安风力
4、赋、比、兴
三、翻译:
1、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嗟乎!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黻黼。
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晖以自烛。
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
,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
(评“魏陈思王植”诗)
2、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叹其质直。
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评“宋徵士陶潜”诗)
3、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
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
至乎吟咏情性
,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
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
颜延、谢庄,尤为繁密
,于时化之。
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
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競须新事,?
醋髡撸瑢円猿伤住K炷司湮扌橛铮镂扌樽郑新尾柜模嘉囊焉酢5
匀挥⒅迹敝
灯淙
恕4始仁Ц撸蛞思邮乱澹湫惶觳牛冶硌剩嘁焕砗酰。
ā妒沸颉罚?
四、论述题:
1、试论钟嵘的“直寻”说。
2、试论钟嵘的“滋味”说。
第八章
一、填空题:
1、隋唐时期,对齐梁文学主要有两种态度,一是全盘否定,一是基本肯定。
前者以———
—、————、————为代表;后者以————、————为代表。
2、“——————————,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戏为六绝句》)
4、在唐人选唐诗中,殷璠的——————是很重要的一个选本,它不但选诗,而且附以评?铮美砺劢岷涎∈姆椒ǎ泶锪怂约旱氖杓狻?
5、相传为王昌龄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一曰————;二曰————;三曰——
——。
6、皎然的《》中有关诗境的论述是对殷璠、王昌龄诗境论的进一步发展。
7、刘禹锡对诗歌意境的美学特征作了非常深刻,非常确切的理论概括:—“”。
二、解释概念:
1、兴寄
2、兴象
3、意象
4、意境
三、翻译:
1、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
观齐、梁间诗,彩丽竟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
也。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璠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復晓古体。
文质半取,风骚两挾。
言气骨则建安为传?酃淘蛱挡淮葱闶浚拗律罨蟆#ㄒ蟓[《河岳英灵集集论》)
3、或云:诗不假修饰,任其丑朴;但风韵正,天真全,即名上等。
予曰:不然。
无盐缺容
而有德,曷若文王太姒有容而有德乎?又云:不要苦思,苦思则丧自然之质。
此亦不然。
夫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
思而得:此高手也。
有时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
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皎然《诗式》“取境”条)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评价齐梁文学。
2、试述唐初陈子昂的诗文主张。
3、试述皎然的诗学思想。
4、谈谈你对意境理论的认识。
第九章
一、填空题:
1、“文章合为——而著,歌诗合为——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2、唐代古文提倡者所说的古文,是指————————————————。
3、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称韩愈“——起八代之衰,—
—济天下之溺。
”
4、以古文代替骈文而成为文章写作主要语体形式,并且在文风上发生重大转折的这场历史性
变化,是由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和————来完成的。
5、“欢愉之辞————,而穷苦之言————。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6、柳宗元“文以明道”的“道”不同于韩愈的“道”:一是——————————;二是——————————————————。
7、柳宗元在《杨评事文集后序》中说“文有二道”:一是“箸述者流”,二是“比兴者流”,表现出柳宗元对——————————的区分。
8、司空图的————————理论是对王昌龄的诗境论、皎然的情境论、刘禹锡的境生象外
论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对唐代诗歌意境论的一个总结。
9、《二十四诗品》的“品”与谢赫的《画品》,钟嵘的《诗品》的“品”字的含义不尽相同,是指——————————————————。
10、“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出自《二十四诗品》中的——————一品。
二、解释概念:
1、“救济人病,裨补时阙”
2、“气盛言宜”
3、“不平则鸣”
4、“象外之象”
5、“味外之旨”
三、翻译:
1、自登朝以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
文章合为时而箸,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
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
当此日,擢在翰林,身为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
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
(白居易《与元九书》)
2、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
;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
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送孟东野序
》)
3、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
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
抑之欲其
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
此吾所以羽
翼夫道也。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
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二十四诗品》)
四、论述题:
1、试论白居易的文学思想。
2、试比较韩愈、柳宗元文学思想的异同。
3、为什么说司空图的诗学理论是唐代意境理论的总结。
第十章
一、填空题:
1、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主要是针对当时——————————————————————
————而发起的,代表人物有————、————等。
2、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次以“诗话”命名的是————的《》。
3、写出下列话语的提出者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4、梅尧臣说“作诗无古今,————————。
”
5、苏东坡说“发纤秾于————,寄至味于——————。
”
6、周敦颐在《周子通书》中提出——————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7、江西诗派所谓“一祖三宗”是指————————————————。
8、江西诗派得名起于——————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9、黄庭坚的诗学思想大致可用——、——、——三字来概括。
10、列出北宋时期主要的诗话著作————————、————————、———————
—等;南宋时期主要诗话著作—————————————、——————————、———
———————等。
二、解释概念:
1、“诗穷而后工”
2、“风水相遭”说
3、“诗眼”
4、“夺胎换骨”“点铁成金”
5、“云门三种语”
三、翻译:
1、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
晚而有作。
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
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
,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
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
者,道未足也。
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
2、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
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
”又曰:“辞达而已矣。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
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
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
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
(苏轼《答谢民师书》)
3、寄诗语意老重,数读过,不能去手,继以叹息,少加意读书,古人不难到也。
诸文亦皆
好,但少古人绳墨耳。
可更熟读司马子长、韩退之文章。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
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人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
4、苏黄用事押韵之为工,至矣尽矣,然究其实,乃诗人中一害,使后生只知用事押韵之
为诗,而不知咏物之为工,言志之为本也,风雅自此扫地矣。
……《国风》《离骚》固不论,自汉魏以来,诗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坏于苏黄。
余之此论,固未易为俗人言也。
子瞻以议
论为诗,鲁直又专以补缀奇字,学者未得其所长,而先得其所短,诗人之意扫地矣。
(张戒《
岁寒堂诗话》)
四、论述题:
1、试述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2、试述苏轼的文学思想。
3、试述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第十一章
一、填空题:
1、江西诗派得名于————的《江西诗社宗派图》,除此之外,他还有《紫微诗话》、《童蒙诗训》等诗学著作。
2、宋理学家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朱熹提出————。
3、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江山岂无意,邀我觅新诗”()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4、————的《》,在宋人诗话中有鹤立鸡群之姿,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诗话形式探讨诗歌艺术理论进入更自觉的阶段。
5、——————的《》一文,是北宋末期最早出现的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词的
创作的专论,提出词“别是一家”。
6、南宋词的创作是以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为主流,对豪放词给以充分肯定或较高评价的
南宋词论家有————、————、————等。
7、“————————,衣钵相传岂是真。
已觉祖师低一著,纷纷法嗣复何人。
”(王若虚)
8、“心画心声总失真,————————。
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元
好问)
9、宋元时期的刘辰翁对《》的评点,被认为是小说评点的滥觞。
10、元代钟嗣成的《》,是一本记载戏曲作家及其作品的著作,其中也反映他的
曲思想。
二、解释概念:
1、别材、别趣
2、妙悟
3、盛唐气象
4、自得
5、词要清空,不要质实
三、翻译:
1、柳耆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
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胡寅《题酒边词》)
2、“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元好问《论诗
绝句》)
3、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
所谓不涉理
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
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4、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
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
土者,则其人虽生,与已死之鬼何异?此曹固未暇论也。
其或稍知义理,口发善言,而于学问
之道,甘于暴弃,临终之后,漠然无闻,则又不若块然之鬼为愈也!予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