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
承担学校:东莞市东城第一中学授课者:黄晶指导者:黄崇珍
★教材分析
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进一步了解酸碱性质的作用。

所以教学中我采用引导结合探究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景,融生活入理论,理论入生活为一体,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学情分析
由于这节课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实验,学生此前也只知道单个酸或碱的性质,自然也想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关联,根据这个可以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让他们根据已学知识对此作出疑问,加以思考,然后用实验验证。

★教学法设计
1.本课将采取实验结合设疑的方式,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接近正确答案。

2.从反应原理入手,让学生对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做出
★教具准备
多媒体,各种仪器及药品试管,玻璃棒,滴管,酒精灯,蒸发皿,三角架,试管夹,坩埚钳,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试液,稀盐酸
★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认识酸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

②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掌握利用指示剂表征反应的探究方法。

②培养和强化学生动手实验的操作能力,以及描述现象和分析过程的表达能力。

③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中和反应的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针对实验现象探索其反应事实的兴趣。

②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明确自身的责任,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对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和碱及其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到的化学变化都是伴随有明显现象的,他们习惯了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

但是对于这个实验,酸碱混合是没有明显现象的,学生对反应发生与否存在疑问。

但是在第六单元课题3中我们已经探究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为了看到现象是用石蕊试液来表征反应的。

所以对学生来讲,这是探究活动的突破口。

另外,在课题1中学生已经知道酸碱在水溶液中解离成离子的形式。

这也为本课中所讲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做了铺垫。

所以对于课题2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提示下顺利地完成中和反应的学习。

另外,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到中和反应的地方很多,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可以采取创设情境设疑开头,中间照应,结尾列举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和反应的应用。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对策:1.针对反应现象不明显,通过添加指示剂改变颜色来达到学生理解的目的。

2.将抽象的微观理论知识转化成有趣、直观的动画方式让学生吸收。

3.将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引入其中,使学生理解生活中利用化学的方式。

★教学过程
1、观察到什么现象?
2、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有发生化学反应?现象总是明显的惯
例,使学生形成悬
念,为下面的科学
探究做好准备。

设疑提出问题:
如何证明两种物质确实发生了反
应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
经验,想想怎么用实验来证明你的
猜想。

(可提示学生回忆用石蕊试液检
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例子。


学生思考,讨论,应该用什么样
的实验方案。

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的科
学素养。

验证实验方法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紫
色石蕊,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
盐酸。

观察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
颜色变化不明显。

使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寻找新的解决
方法。

培养学生严
谨学习态度和科学
思维方法。

学生实验追问:用紫色石蕊现象不明显,替
换一种什么合适呢?
(学生实验)方法2:向氢氧化钠
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再用胶头滴
管逐滴加入稀盐酸。

观察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

学生回答:酚酞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
现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
维,激发学生思维
的广阔性,使学生
利用已有的酸碱知
识,选择药品。

探究本质逐层推敲:
1、酸和碱之间有没有反应?
2、反应发生的依据是什么?(提
示学生: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
么?)
学生回答:
1、有反应。

2、碱不存在了。

说明反应生成
了其他物质。

逐步提问,让学生
从易到难,从浅入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溶液,它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加入盐酸之后,溶液变为无色,说明原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不存在了,变化成了其
它物质。

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3、怎样得到这种其他物质?(提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从溶液中得到溶质?)3、蒸发溶剂。

深思考问题,并形
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学生实验(学生实验)将方法二中反应后的
液体吸取少量进行蒸发。

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并要求大家规
范操作,注意安全。

提问:蒸发皿上得到的是一种什么
样的物质?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得到:是一种白色
固体
使学生通过亲自操
作、观察、交流、
分析总结,主动参
与知识的获取过
程。

得出定义追问:这种白色的固体是什么呢?
播放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
微观动画。

进一步通过图示来讲解氢氧化钠
和盐酸之间在溶液环境中发生化
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得到结论。

推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
反应的微观过程是盐酸中的H+
和氢氧化钠中的OHˉ相互结合
生成水分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结
合生成氯化钠。

学生回答:白色固体是氯化钠。

把学生引入思维的
“最近发展区”。

把握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
液发生化学反应的
实质,建立宏观与
微观结合的思维方
式。

分析本质,并学习书写继续分析:实际上反应的实质是离
子之间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

那么模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散难点,及时练
葡萄,海带。

多喝茶或者葡萄酒等
来中和体内酸性环境。

小结
课堂小结:
1、盐的定义。

2、中和反应的定义。

3、中和反应在实际当中的应用。

学生回忆、思考、朗读。

巩固这节课所学习
的内容。

使酸碱性
质体系进一步完
善。

★课堂练习
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____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
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的____________与碱电离的____________生成水。

中和反应是复分
解反应中的一种反应。

大多数酸是可溶的,它跟可溶性碱或不溶性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

2.正常雨水的pH<7,显酸性,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通常把pH<___________的雨水称为酸雨。

土壤的pH范围在pH___________或
pH_________时,农作物难以生长。

3.人被蚊子、昆虫叮咬之后,皮肤红肿疼痛,这是因为被注入了一种叫做蚁酸的物质。


时可以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盐水
B.肥皂水
C.橘子汁
D.米醋
4.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B.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定溶液的pH
C.测定前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D.用胶头滴管滴1小滴待测液到pH试纸上测定溶液的pH
5.下列各种无色溶液,pH大于7的是( )
A.氢氧化钙溶液
B.稀硫酸
C.食盐水
D.蒸馏水
6.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食盐溶液、石灰水、汽水、食醋的pH,请你判断下图中表示石灰
水pH的点是( )
7.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小亮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肥料溶液的pH进行
了测定,结果如下:
你认为小亮最好应选用( )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钾
D.氨水8.据《扬子晚报》报道,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车辆发生事故,导致酸液泄漏闹市,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排除了险情。

对喷水和撒石灰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 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
D.喷水是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9.中性溶液的pH增大,碱性增强;pH减小,酸性增强。

把三氧化硫、氧化钠和氯化钠分别溶于水后,再各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1)__________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石蕊试液显蓝色。

(2)__________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石蕊试液显红色。

(3)__________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pH=7,石蕊试液显紫色。

10.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写出下列应用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熟石灰〔Ca(OH)2〕改良酸性土壤(盐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残余的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1.小良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的花汁作指示剂,将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小良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的________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
A.食醋
B.食盐水
C.蒸馏水
D.草木灰水2.下列各物质能与石灰水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A、一氧化碳
B、稀硫酸
C、石蕊溶液
D、酚酞溶液
3.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方便地区分稀盐酸、蒸馏水、澄清的石灰水的是()
A、酚酞溶液
B、石蕊溶液
C、二氧化碳
D、火碱溶液
4.用稀盐酸跟滴有酚酞指示剂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判断反应完的实验依据是()A、溶液中OH-刚好被加入的H+完全结合B、溶液的颜色刚刚变为无色
C、溶液的颜色刚刚变为蓝色
D、溶液的pH等于7
5.在NaOH溶液中滴入一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为了让红色褪去,不能使用()
A、生石灰
B、活性炭
C、SO3
D、稀硫酸
6.将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其pH随加水质量变化图示为()
7.当碱液溅到皮肤上时,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A、3%-5%的碳酸氢钠溶液
B、醋酸
C、稀盐酸
D、硼酸8.某硫酸溶液的pH=3,当加入下列某种液体混合后,会使pH小于3的是()
A、蒸馏水
B、pH=10的石灰水
C、NaOH溶液
D、pH=0的稀硫酸
9.一些国家正在试用碳酸水浇灌某些植物,这样做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A.改良碱性土壤B.改良酸性土壤C.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D.提高农作物产量
10.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用稀硫酸除铁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烧碱溶液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广东湛江发生一起浓硫酸泄漏事件,防化兵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首先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同时紧急调用10t烧碱与浓硫酸发生_____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pH试纸测定某碱溶液的pH时,若先将pH试纸用水湿润后,再把该碱液滴在pH 试纸上,则测出的pH与该碱液的实际pH相比_______(填“偏大”、“一样”或“偏小”)。

13.将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质量会__________,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溶液的pH会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应将此混合气体先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精密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间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1)所降雨水是否属于酸雨?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测定的期间内,雨水的酸性是增强还是减弱?____________。

(3)经调查,这一地区有一个硫酸厂(生产过程中产生SO2)和一个电镀厂,这些工厂使用的燃料主要是煤。

另外,这一地区的生活燃料也主要是煤,还有液化石油气。

请分析造成这一地区降酸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
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
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
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
17.某课外兴趣小组,确立了“酸碱中和生成的正盐溶液的性质”作为研究课题,在研究中他们发现,正盐虽然不能电离出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但是其溶液却不一定呈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

为什么呢?盐溶液的酸碱性与什么有关呢?由“组成、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出发,他们又进一步从组成特征上去找原因, 发现正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关。

他们将实验结果统计如下:
酸碱相应的正盐溶液的pH
HCl (强酸)NaOH (强碱)NaCl 7
H2SO4(强酸)KOH (强碱)K2SO4 7
⑴请你根据上表归纳出正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对应酸、碱的强弱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他们的发现,请你判断硝酸钠、硝酸铁、硫酸铜、氯化钾、磷酸钠、碳酸钾六种溶液的酸碱性,其中溶液呈酸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碱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呈中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按以下步骤探究某一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 猜想或假设] 溶液的pH可能为(请将你的假设填入空格中):
①pH < 7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

[设计和实验] 要测定该溶液的酸碱度,除有正确的操作步骤外,其中不能采用下列
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来进行实验。

①pH试纸②紫色石蕊试液③酚酞试液
组内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乙同学: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用玻璃棒蘸取氯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丙同学: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测得pH=7。

[评价] 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_____同学。

指出其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和分析] 丙同学得出:“凡是盐溶液的pH都等于7”,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如不正确请举一例说明(如正确,此空不用填)。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⑴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教学反思
1.我采取播放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在欣赏有趣的动画之余,对抽象的微观过程产生感性的认识,从而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

另外,我逐步的引导他们从我希望他们理解的方向前进,最终到达我希望的终点。

2.我在教学过程中多次用到了以师生互动式双向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

3.适应“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是最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较高水平的发展。

在讲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时,由于学生刚刚学习了中和反应的定义,知道酸碱之间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我就紧紧抓住这个“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各种例子,达到我想要的目标。

4.虽说全程都贯穿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理念。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

★专家点评
1.在课题引入上,选取了大家都熟悉的益达口香糖,播放其广告视频。

利用其广告语——“咀嚼益达口香糖,平衡牙齿酸碱度”,来激起学生对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疑问。

2.从复习常见的酸和碱以及它们能使指示剂变色的性质入手,不着痕迹的过渡到选取其中任意一种酸和碱来反应——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混合后发现没有明显的现象,由此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出疑问。

这样设计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还为这节课做了后续铺垫,又避免了繁琐、复杂的引入工作。

3.得出概念之后,马上加以习题进行巩固。

让学生将头脑中本来模糊的概念,慢慢立体清晰起来。

4.添加了“化学与社会”这个栏目,通过分析酸性体质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引导大家分析应该如何改善酸性体质?不仅将化学知识融入生活,还与社会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主人翁的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