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
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硕士生:白瀚生
指导教师:全锐副教授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们在享受优越舒适的同时,也在忍受着科技带来的负面效应。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需要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生命健康遭受着无形的摧残。

在这种背景下,从社会到个人逐步开始重视人性,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

在学术界,生命观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也逐渐兴起,但是道教的生命观及其现代价值的研究仍然处于起初阶段,本文采取历史追溯、文本分析、史论结合等研究方法辩证分析,去伪存真进行写作,试图系统阐述这个问题。

本文按照以下思路框架进行写作。

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以及本文的逻辑框架。

其次系统阐释了道教生命观的内涵,其具体表现为贵人重生的生命价值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生命超越观和性命双修的生命修养观。

系统梳理了道教生命观的理论渊源,认为生命观是继承了中国神话中的生命观念,《周易》的生命解说和道儒佛三家生命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

接着对道教生命观进行哲学审视。

最后一章着重从促进养生,引导人们珍爱生命,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推动医药学与科技的发展和有助于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五大方面介绍了道教生命观的现代价值。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典型代表,道教生命观对我们安身立命、养生健身、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道教;生命观;长生不死;价值
On the Taoist view of life and its modern value
Specialty: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me:Bai Hansheng
Instructor:Quan Rui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brings great material wealth,people in the enjoyment of superior and comfortable at the same times,also endured the technology brings negative effect.The people’s life and health is suffering invisible destruction in daily life,in need under enormous pressure.In this context,from society to individual and gradually started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humanity,re-examine the value of life.In the academic world,view of life as a research topic has gradually rise,but the Taoist View of life and its modern value research is still in its initial stage, this article take the history,text analysis,the combination of the history of dialectical analysis,discard the false and retain the true writing system,attempts to elaborate on this issue.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ideas framework are writing in this paper.Firstly,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value,domestics,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level as well as the logical framework.The second system explains the Taoist View of life connotation,its specific performance for the noble life values,"my life is not in my day"life since subjective,live forever and never die,die life view and the dual cultivation view.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Taoist View of life theory origin,think life is inherited from the Chinese myth of the sense of life,"book of changes"life narration and Confucianism Buddhism three life philosophy though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Then the Taoist View of life of philosophy.The final chapter focuses on promoting health,guide people to cherish life,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social harmon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omote the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n's subjective five aspects introduced the Taoist View of life and the modern value.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digenous religion of China,the Taoist view of
life,we settle down,health fitness,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lightening.
Keywords:Taoism;view of life;immortality;value
目录
1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 (2)
1.2.2国外研究现状 (4)
1.3本文的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 (4)
2道教生命观的内涵 (5)
2.1生命观的内涵 (5)
2.2贵人重生的生命价值观 (6)
2.2.1生为第一 (6)
2.2.2贵人 (7)
2.3“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 (8)
2.3.1和谐自主 (9)
2.3.2自主超越 (10)
2.3.3道性自由 (11)
2.4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生命超越观 (12)
2.4.1人的长生 (13)
2.4.2摄生与养生 (13)
2.4.3长生久视的修炼方法 (14)
2.5性命双修的生命修养观 (17)
2.5.1形神相须 (17)
2.5.2性命双修 (18)
3.道教生命观的理论渊源 (19)
3.1中国神话中的生命观念 (19)
3.2《周易》的生命解说 (21)
3.2.1太极下的生命意识 (22)
3.2.2据时而变 (22)
3.2.3乐天知命 (23)
3.3道家生命哲学思想 (24)
3.3.1老子的生命思想 (24)
3.3.2.庄子的生命思想 (25)
3.4儒家生命思想 (27)
3.4.1生生之德 (27)
3.4.2生命的意义 (28)
3.5佛学生命哲学思想 (29)
3.5.1佛教生死轮回 (29)
3.5.2生死超越 (30)
4道教生命观的哲学审视 (31)
5道教生命观的现代价值 (33)
5.1促进养生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33)
5.2引导人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34)
5.3有利于推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35)
5.3.1人与社会和谐相处 (35)
5.3.2尊重自然规律与可持续发展 (35)
5.4推动医药学和科技的发展 (36)
5.4.1对医药学的贡献 (36)
5.4.2对科技发展的促进 (37)
5.5有益于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 (38)
6结论 (39)
致谢 (40)
参考文献 (41)
附录 (43)
1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世界上自从生命诞生以来,人类自身的生命问题就备受关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命问题已经紧密的和人类文明发展融为一体,同时人类生命问题自始至终也是中西方哲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生”是人生命存在的象征,是一个发生的过程;“死”才是人生的结果,是生命的最终归宿。

对于生命与死亡问题的理解如同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去开启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不同的生命理念就会导致人们彼此大相径庭的人生态度、人生历程以及不同的人生意义。

浩瀚的中华文明在其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拥有完整体系,具有民族特殊印记的生命观理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问题,古人大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实际生命的价值,实际人生的意义和客观世界的美好上,强调一种对社会人生以及人性的深远关怀。

他们把人的死亡诠释为另一种形式的生,人并没有因为停止呼吸而幻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生命死亡给人带来的恐惧感,消除了生命死亡给人带来的巨大悲痛,使人对生命永恒产生了憧憬与渴望。

具体到中国的道教生命文化领域,道教经过漫长发展也形成了一套奇特的生命理论。

生命观问题是道教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一切的道教宗教活动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围绕人应该如何“生”,如何超越“死”这个问题而展开的。

道教以修道成仙为思想核心,将自然和一切生命视为父母和兄弟,提倡和自然和谐相处。

并且强调,对待自然以及其他生命要如同爱惜自己的生命一般。

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社会关系上,道教吸收借鉴了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以达到和谐、理想的人生生命状态。

在人自身问题上,道教认为人身本身就是一个时刻不停运转的小宇宙,并且提出了很多养生的方法,警示人们过于追求欲望无益于身心健康,鼓励人们清心寡欲。

道教认为,外在的物欲会造成各种疾病缠身,最终导致身心失去平衡,此外,道教教理还要求修道者通过清修苦修,得道获得生命的升华,从而达到永享生活的最终目的。

道教在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中,发明了诸如内丹和外丹修炼为主的多种修炼方法,试图达到超越生命的长生境界。

尽管在今天看来道教的很多修炼技术有些荒诞,甚至部分会给生命带来危害,比如所炼丹药铅超标等导致很多服用的人生命走向终结,但是这些却也从侧面反映着道教探索自然规律的信心和勇气,表现出道教徒对生命的深深挚爱和眷恋。

本文认为,系统研究道教生命观,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着较大的社会
现实作用和意义。

首先,我们看道教生命观研究的理论意义:道教生命观是中国传统生命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且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此问题的系统研究,能够使我们对道教甚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问题有一个正确、系统的认识。

同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归纳总结和扬弃中华传统生命文化的精髓。

对于道教生命观的全面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界进一步对生命问题的研究,拓宽人们对生命哲学研究的思路。

另外,这一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对道教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本质认识,使我们能够精确的掌握道教宗教活动的现象和本质,有利于生命观及其相关问题的深入系统研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生命观的视角去研究道教,很多疑难学术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次,我们看道教生命观研究的社会现实作用和意义:众所周知,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斥着矛盾,比如个人与群体、自由与规则、责任感与漠视等等,正是无处不在的矛盾构成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导致了人的生命过程充满了种种痛苦与无奈。

而在人生的所有痛苦无奈中,生命与生死问题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最大的一个痛苦。

如何解决生命观中的生死矛盾,如何能够在人们有限的生命中融入无限的内容,使生命产生出永恒的价值与意义,是每一个哲人和知识分子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

通过对中国传统生命文化包括道教生命观问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清除思想认识上的各种迷惘障碍,帮助我们树立坚毅而真挚的人生信条,去探寻有真正价值和意义的人生,从而令每个生命在个体生命历程中能够映衬出人生的美丽与圣洁。

并且,对道教生命观问题的研究能够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提供有效的启迪,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很大现实意义。

这可能应该是本文对道教生命观进行系统研究归纳的终极意义所在了。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
目前,国内研究道教这一宗教的学者、专家数量庞大,把道教生命观作为独立研究课题的却不多见,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其他道教课题时涉足生命问题。

卿希泰、潘显一、詹石窗、李刚、陈兵、盖建民、李大华等数位知名道教学者在其著作中部分涉及到道教生死观问题,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他们在其专著用部分章节讨论了贵生恶死;道重养生;道教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修仙得道,生命永恒;生命自主观等一些问题,为弘扬祖国传统生命文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学界对道教生命观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学
者少之又少。

四川大学卿希泰教授在《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文出自《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与上海道教协会合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一文中,含蓄的阐述了道教生死观关于人应该如何在世上生活的问题。

在道教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上,卿希泰强调指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的彼此关系的根本出发点,道教文化主张人与自然是平等的,它反对人类是万物的主宰这一思想。

道教坚决反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分出等级,列出高低贵贱,人类应该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态,提倡人与万物生灵和谐相处,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

文章在如何看待道教关于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问题上,卿希泰指出,在处理这个关系问题上,道教文化提倡人与万物相生相养,即人的行为准则应该遵循“人道”和“天道”。

潘显一教授在其专著《大美不言: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中,系统的对道教美学思想进行了范畴性的研究。

该书从道教美学的视角切入,探索了道教道在养生及其生命观以生为美的思想,着重强调了道教的贵人重生思想。

李刚教授对道教研究也颇有造诣,发表多篇文章,如《道教生命哲学的特性》(《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9月)、《葛洪及其人生哲学》(《文史哲》,2000年刊于第5期)等,这些文章以生命哲学为切入点,多次阐释了道教生命思想的生命超越问题。

在文章《道教生命哲学的特性》中,李刚强调指出,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的诸多元素,由此发展成为拥有一套完整生命理论的宗教,道教生命论的核心就是神仙长生学说。

詹石窗教授著有《论生活道教》一文,在生活道教的思想品格部分中,作者通过阐释生活道教,间接的探讨了道教生死思想的人生生活论。

盖建民教授在《科学之道:人类基因工程与“我命在我不在天”》(文刊于《道教教义的现代阐释—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论文集》,中国道教协会道教文化研究所和上海市道教协会合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版)一文中,对当今的人类基因工程与道教的生命超越思想进行了科学比较,间接的谈及了道教生命观中人类应当怎样自觉的去把握自己生命主宰自己生命的问题。

长生久视是道教生命思想永恒的追求。

自然生命的羽化登仙是道教处理应对生命问题的最终方法,这在道教中具体表现为“神仙长生久视”。

道教神仙思想从人类生命起源为始点,试图超越自然生死,将生命从生老病死中得到解脱,实现升华,把生命上升到“道”的地位,从天人合一的模式中把握生命的永恒。

不难看出,道教把求仙当作基础信仰,以此去寻求宇宙本体的证解。

陈兵教授在《道教生死观及其与佛教的关系》
(刊登于《宗教学研究》,1997年第4期)一文中,着重指出,生死观问题是各种宗教思想的核心所在。

道教文化兼容并蓄,综合吸收儒释各家思想丰满自己的理论体系,其生死观就深受佛家的影响。

如形神双修,涅槃式的生命超越等。

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学界,对道教生命观的研究大多是从整体笼统介绍或仅是其专著的部分章节涉及,全面系统论述关于道教生命观的专著仍未出版。

1.2.2国外研究现状
中国的道教很早就传入了古朝鲜,日本和东南亚等国。

通过译本传播,韩国和日本在道教生命观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绝大部分沿袭中国学界的成果。

车柱环在《韩国道教思想》一书中,主要阐述了道教思想在韩国的传播发展过程,同时也简略地介绍了道家思想及其相关问题。

道教思想与道家思想,两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在它们发展的过程中,彼此朝不同的方向前进,各自经历了明显反复的变迁过程。

1998年日本学者小林正美教授推出了力作《中国的道教》,从新的视角对中国道教的教义教理和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论述。

另外,小林还著了《六朝道教史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出版,对葛洪神仙思想以及天师道做了详细的剖析,并且对道教教理的形成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日本学者洼德忠1977年出版了《道教史》,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道教的信仰、神仙、组织形态以及修炼方式,同时记载了日本人对中国道教的看法,并且作者对此进行了实地调研。

近20多年来,道教传入了欧美,但西方文化产生了一种自然抗体,排斥道教思想的广泛传播。

不过,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一些国家也成立了道教协会,道教的生命思想给技术异化的人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西方如今不仅对道教生命修炼中的养生气功感兴趣,道教深刻的生命哲学也日益引起外国学者的研究热潮。

1.3本文的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提出了问题,说明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水平,并且介绍论文的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道教生命观的内涵,首先对生命观这一概念进行界定,然后着重介绍了道教的四种具体生命观。

即:贵人重生的生命价值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生命超越观和性命双修的生命修养观。

第三章介绍了道教生命观的渊源,道教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汲取了古代神话、《周易》生命意识、老庄
生命哲学以及儒家和佛教的生命思想,经过长期的演化发展,形成了拥有完整体系的道教生命思想。

第四章对道教生命观进行哲学审视,结合道教的生命观的观点,透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第五章主要讲述道教生命观的现代价值。

道教的生命观对当今社会的养生、珍视生命、充分发展主观能动性、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另外对于医药学和科技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

本文采取历史追溯、文本分析、史论结合等研究方法辩证分析,去伪存真进行写作。

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分析研究对象,从繁杂的材料中归纳出研究对象,从归纳出的对象中寻找史料的论证。

2道教生命观的内涵
2.1生命观的内涵
关于生命观的定义,学术界一直颇有争议。

张进峰认为,生命观是指对于生命的最根本的、最一般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对生命现象的各种日常认识的基础上,是对日常认识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得出来的理性认识,因此,生命观是一个哲学范畴。

(出自《两种现代生命观批判和人的生命观重建》,太原师范学院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关于生命观另外一种较为认可的定义,是钱志熙对生命观的界定。

他认为所谓生命观,是指那种上升到哲学层次的生命思想,它主要包括生命本体观和生命价值观两个部分。

前者是对生命本身的性质的认识,后者是对生命应有价值的把握和判断。

后者往往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之上。

(出自《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版)
本文所讲的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待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观念,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

从人类历史发展整体看,生命观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

各种宗教教义就包括生命观,生命观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宗教是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关系的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学问,是帮助信教民众建立一种宗教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的意识形态理论体系,是指引人们从物质领域迈向精神领域的灯塔,是传播信仰,净化心灵的一种手段。

宗教生命观是用禅定的方式让人开发内心去了解生命起源,中国宗教对于宇宙生命的认识,是建立在宇宙是一个整体这样一个主观与客观不可分离的观念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在宗教家看来,人只是宇宙中的一部分,人与整个宇宙是不可分割、息息相关的。

基于这种认识,宗教家探求生命起源的方法就是“内证法”,即通过止息妄念,与宇宙融为一体,
从而去体证生命的本质,达到“万物与我同体、天地与我同根”的内证最高境界。

宗教家的慈悲与智慧是同步发展的,他们不会像科学那样把生命物化,从而避免了人类异化引发的道德堕落。

同体大悲的智慧与慈悲,只有通过内证的方法,即通常所说的禅定的方法才能达到。

宗教生命观的本质是为了人内心的平静和世界的和平,为了使生命从此岸到达彼岸,宗教的出发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善良的一面。

道教是东汉晚期由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与黄老思想融合形成的有组织的宗教形式,此时主要有两大流派,张道陵创办的五斗米道(即后来的正一道)和张角创办的太平道(黄巾起义后衰败)。

魏晋以后,道教由于得到统治阶级的扶持,所以和上层社会联系紧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隋唐到北宋,道教的发展进入了鼎盛时期,道教很多时候被定为国教,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宫观遍布全国名山大川,且规模宏伟庞大,道教人才辈出,道教经书剧增且汇集成藏。

从南宋至明中期,道教在王公贵族的支持下仍得以继续向前发展,但是由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金、元南北征战对峙,导致道教内部宗派纷争云起,全真道就在这一时期形成。

明中期后,宦官专权,国家内忧外患,已经没有财力对道教进行扶持。

满清时期,统治阶级对道教兴趣不足,道教失去了政治和财政上的扶持,转入成为了民间团体,后逐渐演变了秘密的宗教组织。

道教经过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教理教义,尊重珍惜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力求通过修道使人的自我生命完全解放,得到质的升华,这种人生信念和独特的修炼方式,决定了道教对生命观的理解必然有着十分突出的个性。

道教作为一个十分重视生命存在的宗教,其生命观博大精深,作为一个课题研究,本文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

即:贵人重生的生命价值观;“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生命超越观和性命双修的生命修养观。

2.2贵人重生的生命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哲学本质上讲的就是人生哲学,而传统的人生哲学的核心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不仅在中国古代各学术思想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样就道教的生命观而言,其生命价值观的构成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占有关键性的一环,在道教成长发展过程中,其一直就是一个贵人重生的宗教。

2.2.1生为第一
道教早期主要流派“太平道”的经典《太平经》中提出了“生为第一”的说
法。

葛洪《抱朴子·内篇·勤求》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

是以道家之所至祕而重者,莫过于长生之方也。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序云:“夫禀气含灵,惟人为贵。

人所贵者,盖贵于生。

”,从上述罗列的文献,我们可以知道道教生为第一、贵人重生的论述在其经书中随处可见。

在道教看来,人的生命存在是“道”的一种转化表现形式,对宇宙万物的探索最终还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甚至是超越生命的价值。

离开了个体生命和整体生命的存在,那么宇宙世界的存在意义就不大了。

对人而言生命是第一位的,南北朝时的《三天内解经》中用简洁的语言指出“死王不如生鼠。

”(《三家本道藏》28册)。

一只拥有生命的小老鼠,远远比一个死了的帝王尊贵,因为它有生命的存在。

书中的这个观点凸显了一个主题,作为承载生命的个体创造和承担了生的一切价值,同时又反映了现实世界的意义。

宇宙是在人类精神意识感应下的宇宙,由于人类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行为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来承担,这就是人的个体生命,那么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在道教眼中,生命是十分可贵的,生为第一。

人追求世间美满幸福的生活,生命存在是前提,死亡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幸福生活的结束,这是极其可悲的事情,也是人们在情感上难以接受的事。

因此,道教认为“生可惜也,死可畏也”,道教教义也一向以“仙道贵生”来教化信徒。

重生一直是道教坚守的一条基本生命理念,这种思想对道教徒生活、修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一修真略仪》记载,道教门徒在写经画符过程中有一条明文禁忌:“死字不居行首,生字不在行下。

”(道藏,第32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从中我们看到,这条禁忌充分显现出道教重生、生为第一的生命哲学思想。

吴筠在《玄纲论》指出:若“济物之功未备”,则“登仙之路犹远”。

道教中个体道德的自觉以及个人对教规戒律的服从,包括内外丹的修炼都是道教教义中指明的济物之功。

假如有丁点的欠缺存在就意味着人的潜能没有全部释放于宇宙,那么同神仙的完美人格塑造就还有距离。

通过多种途径的修行,最终延寿甚至长生,从有限的生命个体升华为久存永恒的无限仙道,人生的奥妙在觉悟的心灵中永生,同时以生命见证了宇宙的存在,生命与宇宙、与道永存。

这样的阐释符合“生为第一”的深刻内涵,充分表达道教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价值观念。

2.2.2贵人
道教认为人是尊贵的,那么人作为宇宙万象中的一种存在,生命是否有价值?道教认为人的生命价值等同于“道”。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