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知识常识介绍(二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治知识常识介绍
●职业病概念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这一目录目前规定的职业病有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等10类115种疾病。
●职业病如何诊断
劳动者如果怀疑所得的疾病为职业病,应当及时到当地卫生部门批准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对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30日内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鉴定后仍有异议的,可以在15日内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按照《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执行。
诊断为职业病的,应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伤残等级,并与所在单位联系,依法享有职业病治疗、康复以及赔偿等待遇。
用人单位不履行赔偿义务的,劳动者可以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我国职业病危害呈现5方面特点
目前我国职业病危害呈现五个方面特点: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专家估计今后xx年至xx年我国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职业病危害分布行业广,中小企业危害重;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职业病具有隐匿性、迟发性特点;职业病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长远。
●职业病防治中用人单位义务和劳动者权利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用人单位要履行健康保障义务、保险等义务,劳动者享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权等基本权利。
●签订劳动合同要写明职业病相关内容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在劳动合同中写明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职业病前期诊断治疗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前期诊断,治疗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诊断后,患职业病的劳动者申请认定为工伤的,应根据其病情,经过劳动能力鉴定,确定不同的伤残等级,因不同的伤残等级请求赔偿的基础不同。
●农民工患上职业病要注意保留证据和诊断证明
目前许多农民工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患上职业病后,其合法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有关专家指出,农民工患上了职业病,要通过工会的力量,通过法律援助之手,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保留好相关诊断证明,以获得应有的赔偿或补偿。
●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
健康保障义务,职业卫生管理义务;保险义务;报告义务;卫生防护义务;职业病危害检测义务;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及时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义务;培训教育义务;健康监护义务;落实职业病患者待遇义务;特殊劳动者保护义务。
●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权;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权;对工作场所状况及职业病相关防护措施的知情权;要求健康工作条件权;检举控告权;拒绝违章作业权;职工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权;要求赔偿权。
●不能忽视职业病防治
在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的生命健康是最珍贵的,这要求任何地方、任何单位都不能为换取眼前利益而忽视职业病防治,必须用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工保护之间的矛盾。
职业病防治知识常识介绍(二)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或从事特定职业活动过程中,由于接触或暴露于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防治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提高劳动者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防治的常识知识。
一、职业病的分类
职业病可以按病因划分为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病、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粉尘、射线和其他离子辐射引起的职业病等。
1. 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包括有机溶剂、重金属、毒性气体、农药等引起的职业病。
2. 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如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等引起的职业病。
3. 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如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等。
二、职业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职业病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严重影响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防治职业病十分重要。
1. 健康教育:加强职业病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职业卫生知识,使劳动者了解职业病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
2. 环境监测: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3. 职业卫生技术措施:通过改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方法、采用防护设备等手段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接触和作用,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4. 职业病防护设备:根据有害物质的性质和危害程度,配置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镜等,减少接触危害物质的机会。
5. 定期体检:为劳动者提供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减轻病情。
6. 紧急救援:建立完善的职业病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提供紧急救治和医疗救助。
三、常见职业病的预防和防治方法
不同类型的职业病,其预防和防治方法也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病及其相应的防治措施。
1. 化学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1)有机溶剂中毒:加强通风、排风和防护,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减少接触有机溶剂的机会。
(2)重金属中毒:密切监测工作环境中重金属的浓度,采取措施降低重金属中毒的风险。
如戴防护手套、口罩等。
2. 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1)噪声聋:采取隔音措施,戴防护耳塞或耳罩减少噪声对耳膜的刺激。
(2)电离辐射:加强辐射防护,使用防护设备,如铅衣、铅玻璃等。
3. 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1)传染病:建立健全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洗手、消毒等。
(2)职业性皮肤病:加强个人卫生管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如戴手套、穿工作服等。
四、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
为了加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明确了职业病防治的责任和要求。
1.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等的职业病防治责任,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2. 《职业分类目录》:对各类工作岗位进行职业病分类和管理,明确了危害因素和防护要求。
3.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规定了各类危害因素的接触限值,指导和规范职业病防治工作。
4. 《职业病防护设施管理规定》:明确了劳动者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要求和管理办法。
五、职业病防治的挑战与展望
尽管我国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1. 职业病的隐性:职业病的潜伏期长、症状不明显,很难及早发现和诊断。
2. 职业病防治意识不足:部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职业病的防治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3. 监管体系不完善:职业病防控的监管体系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意识。
2. 完善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监管和执法。
3. 提高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研究和创新。
4. 增加职业病防治的投入,提高职业病防治的工作效果。
总之,职业病防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广大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安全。
加强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加强环境监测、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定期体检等措施,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和提高劳动者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提高职业病防治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