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课 唐宋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结 合一二联作具体的分析。 采用对比手法。其弦外之音是充满了对割据一方的藩 镇势力的无情嘲讽,你看“王气”也好,“铁锁”也好, 岂能挡住祖国统一的步伐。 (2) 这首诗以景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 分析。 它妙在含有不尽之意,这破败荒凉的西塞山不就像割据 一方的藩镇吗?他们最终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 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 正辞严。
昭君出塞,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昭君墓周围有很多诗碣, 其中一首诗碣刻的诗是: 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汉,万里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人皆悲远嫁,我独羡遭逢。 纵使承恩宠,焉能保始终。至今青冢在,绝城赋秋风。 诗人笔下的王昭君是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和番的。 近人郁达夫也有一首咏王昭君的诗: 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爱君深。当年若贿毛延寿,哪得诗 人说到今。 写王昭君是抱着“爱君”之心,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 在历代文人笔下,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剧人物,汉 元帝是一个事先受蒙蔽、事后又情意缠绵的多情皇帝,而毛延寿则 是酿成昭君悲剧的祸首。 王安石这首诗却独出机杼,于传统见解中翻出新意:正是由于专 制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致昭君宁愿含恨 离汉。因此酿成王昭君悲剧的元凶是汉元帝。这首诗命题新颖,遭 致议论纷纷,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1、优秀的山水诗大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征。 所谓“诗中有画”,就是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 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2、好的山水诗总是包涵着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不单是模山 范水而已。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以 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的求实态度和 奋进精神,对读者无疑是有力的鞭策和激励。 3、山水诗艺术风格,以淡远最为突出,诗人以恬淡之心,写 山水清晖,意境悠远,词气闲淡。 胡应麟把王孟与高岑相比较:“王孟闲淡自得,高岑悲壮为 宗。”(《诗薮》)胡震亨又引徐献忠评孟浩然语:“襄阳气象 清远,心悰孤寂,故其出语洒落,洗脱凡近,读之浑然省近,真 彩自复内映。虽藻思不及李翰林,秀调不及王右丞,而闲澹疏豁, 悠悠自得之趣,亦有独长。”(《唐音癸签》)“淡远”,是这 派诗人的共同风格特征。
山水诗的风格
第二课 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和战争诗的内容 ——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显示祖国河山之壮美,抒发戍边将士保家 卫国、建功立业之豪情。(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高适、 岑参。) ——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苦。表示戍边战士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 边防、为国捐躯的决心。 ——写边塞的风光或思乡怀人的情怀。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 归家无望的哀伤之情。 ——表达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 心情。(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 ——诉连年征战之苦,思乡思亲之苦。(宋代的边塞诗多如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战争诗常如此) ——通过征夫怨妇侧面写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 (战争诗常如此)
山水诗的起源
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1、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南渡以后,大批文人随之南下, 会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中国的政治、文化重心由北方 随之南迁。南方的山水风貌,迥异于北方,如吴均在《与朱元思 书》中所写的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晋宋王室与士族、士族与士族 之间的矛盾,使得一部分士人在世俗的功利追求和个人的全身远 害之间,持一种首鼠两端的态度,“朝隐”之风,由是盛行。 另外,佛教的传播,儒、释、道的融合,对于“朝隐”也起了推 波逐浪的作用。 3、玄学的影响。魏晋以来,玄学大盛,士人追求“达自然之至, 畅万物之情,”(王弼《老子》第29章注)的自然美。 在玄学 看来,自然山水又成为人借以达道的媒介。庄子认为道生万物, 而万物之中,唯有未受人世污染的自然,最能体现道的本质与真 美。魏晋以来,这种观念更受到推崇。 可见在人与自然的审美 关系建立的过程中,玄学的兴盛,玄学与佛学的合流,对起了催 化剂的作用。
第三课:天若有情天亦老
怀古诗 怀古诗又称怀古咏史诗,它一般以历史典故为 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抨击社 会现实,或抒发沧桑变化的人生感慨。风格一 般雄浑壮阔。
1、咏史怀古诗的类别:
A、咏古迹——怀想与该古迹有关的人、事 B、忆古事——借古讽今 借古伤今 C、怀古人——1、借古人自比(相似之处) 2、与古人对比(相反之处)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
《金铜仙人辞汉歌》
主题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民不聊生;而诗人那“唐诸王 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报国无门,处处 碰壁。诗人有感于此,因而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
中国传统山水诗呈现了三大类型。
第一种类型:以道德精神为依照的人对自然 山水美之欣赏。 第二种类型:以审美精神为依归的人与山水 自然的融合。 第三种类型:以宗教精神为依归的人对山水 自然的观照。
山水诗的思想情感
——表现自然美的艺术境界。表现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 意愿。 ——甘于淡泊、守拙归真。追求平和悠闲的心境与冲淡朴 素的物境的融合的胸中之景——意境。 ——远离尘嚣,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 ——隐逸山水的喜悦、闲适的情感。 ——表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希望、喜悦之情,热爱 大自然之情。 ——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宁静平和的心境,“旷而且真”的 怀抱的自然流露。 ——表现自然恬淡的情趣以及掩盖不住的内心的孤清和寂 寞之情。
主题
《明妃曲》
在历代文人笔下,王昭君大抵是一位深可哀矜的悲剧人物,汉 元帝是一个事先受蒙蔽、事后又情意缠绵的多情皇帝,而毛延 寿则是酿成昭君悲剧的祸首。王安石这首诗却独出机杼,于传 统见解中翻出新意: 正是由于专制帝王对嫔妃只有玩弄之意而并无真实爱情,才导 致昭君宁愿含恨离汉。因此酿成王昭君悲剧的元凶是汉元帝。
第一课: 驱山走海置眼前
山水诗
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 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鼻祖是东晋的谢灵运。 山水诗开创者——谢灵运 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 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 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山水诗的出现,不仅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 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继陶渊明的田园诗之后,山水诗 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 趣味的产生。 东晋出现大量的山水诗,主要是纷乱的国情使然。东迁的文士几乎都有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的慨叹,加上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 失落感愈来愈沉重。从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中寻求抚慰和解脱,是行之 有效的办法,于是流连山水,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蔚然成风。另外, 在新的哲学思潮如玄学的冲击下,汉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孔子”的思想 控制日趋软弱松弛,于是出现“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法自然而为 化”(阮籍)之类的主张。“自然”指宇宙自然规律,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 不居的水,则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规律,也就成了师法的对象,成 了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
好在立意新。 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 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 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着重写王昭君的内心情感。 前人往往以抒写昭君的哀情、怨情和渲染悲剧气氛为重点, 而此诗除描写其身世可悲之外,还揭示出她对故国、亲人的挚 爱之情,与推己及人的善良心肠。 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就是说,安 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这才是诗的主题。玩弄、遗弃女子,历代 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 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我们可以推测王安石的用意。
边塞诗派的特色 1.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语言有的豪放旷 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如: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 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 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 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 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 疏勒等。 如: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 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4.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 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 著马革裹尸、立功沙塞的雄心。 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 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通过歌颂昭君容貌气质的美好,以及心系汉家 的坚贞,抒发了诗人对燕云十六州不能收复的 感慨。
这是一首七古,全诗按情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起首四句,写明妃离宫时的形象。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略去了许多身锁后宫的辛酸岁月,剪取明妃失意离宫的关键情节,鬓发散乱 伤心落泪尚如此动人,使元帝激动不已,这是用反衬的方法写明妃的美丽。 第二层:“归来却怪”四句,写汉元帝问罪画师和作者对此的评论。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这是侧面的写法,从元帝平生所见反衬 明妃的美。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这是作者的议论,他强调任 务的风采是难于通过绘画来表现的。即讥讽了汉元帝的案图召幸的好色与愚 笨,也强调了王昭君的精神风采之美。表现了作者对明妃失意的同情和对于 元帝昏庸的讽刺。 第三层:“一去心知”四句,写明妃思汉情绪。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第四层:“家人万里”四句写家人对昭君的慰藉。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南北。
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
它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 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是李贺的代表 作品之一。特别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 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
1此诗所咏的史事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所咏的史事是魏明帝时下令将汉孝武时的捧露盘仙人迁至洛阳, 据说搬运途中铜仙人潸然泪下。诗人就借此写了这首诗。 2 铜仙人是什么标志?其所谓“泪下”有什么意味? 铜仙人标志在汉王朝的鼎盛,其所谓“泪下”有眷恋旧主的意 味。) 3 诗人把谁称作“刘郎”?如此称谓,有何意味? 诗人把赫赫有名的汉武帝称作刘郎。如此称谓,意味着在诗人心 中,当年无论怎样显赫的人物,在悠远的自然历史面前,都是一 样的渺小和短暂;表现了诗人傲兀不羁的性格。 4 此诗写法上最大特点是什么? 移情于物,托物言志。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主题
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 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 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 人。
通过对三国六朝的分裂历史的追怀,表现 了对唐王朝“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 各藩镇拥兵自重的深重的忧虑。也流露出对 自身遭遇不幸的感伤。
2、思想内容
A、感慨盛衰(世事)无常 B、感慨国运衰微 C、抒发爱国情怀 D、评价历史是非 E、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抑郁 不得志 F、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3、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
高考怀古诗常见题型
1、从情感角度:“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2、从手法角度:“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 3、从综合的角度:从内容、语言或手法等角 度,写鉴赏性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