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稼说》“曷尝观于富人稼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稼说》“曷尝观于富人稼乎”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稼①说
苏轼
曷尝观于富人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

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②,而地力得全。

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

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

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

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人之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

平居
..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③焉如婴儿之望长也。

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

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

此古人之所以大过今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④,与吾子
..同年。

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面众已妄推之矣。

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简注】
①稼:庄稼,种庄稼。

①更休:轮作。

①闵闵:担心,小心翼翼。

①得:这里指考中进士。

【阅读指要】
本文是苏轼为赠友人张琥而作的。

文中用种庄稼进行譬喻,通过正反对比说明美稼要厚基础、饱地力、早播种、待成熟而收获;又推及治学用世,再讲古人“不敢轻用以待其成”
的治学经验,并将自己的治学心得托出共勉。

文章说理透彻,造语自然,用意深切。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平居
..所以自养……( )
(2)信.于久屈之中( )
(3)与吾子
..同年( )
(4)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 )
2.下面与“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

B.弱者养之以至于刚。

C.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

D.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

3.作者在文中述及古人“不敢轻用以待其成”的治学经验,强调溢而后流,满而后发,以与今人对比,暗含了对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批评。

4.苏轼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治学心得告之友人张琥,既是临别赠言,又是劝勉之语,用意深厚亲切。

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

(2)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

【答案】
1.(1)平时(2)通“伸”,伸展(3)您,对人的尊称(4)致力于
2.C
3.疏于积学而急于求进(意近即可)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1)瘦弱的培养他直到他壮刚强,虚弱的调养他直到他充实丰满。

(2)我现在虽然想要自认为学养不足,但大家已不切实际地推举我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

第(1)句“平居所以自养……”中的“平居”译为“平时”;第(2)句“信于久屈之中”中的“信”通“伸”,译为“伸展”;第(3)句“与吾子同年”中的“吾子”译为“您”,是对人的尊称;第(4)句“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中的“务”,译为“致力于”。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辨别和分析的能力。

做这种题首先要对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一定的了解。

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是: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

对这些句式我们要掌握它们的基本类型,常见的标志等等。

题干要求选与例句相同的句式,例句是个状语后置句,而C项,“流于既
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也是介宾短语作状语,然后后置的句子。

即其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于既溢之余流,而于持满之末发”。

A项, “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是判断句,其中“也”是标志;B项,“弱者养之以至于刚”是“(于)弱者养之以至于刚”的省略;D项, “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是固定句式,结构是“其……哉”。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做这种题关键在于先要整体把握全文,知晓文章大意,然后结合相关语段去分析和理解。

一定要明白“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道理。

本题要求回答:作者在文中述及古人“不敢轻用以待其成”的治学经验,强调溢而后流,满而后发,以与今人对比,暗含了对今人怎样的批评。

首先要吃透古人的治学经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这句话的意思;同时,要弄懂“溢而后流,满而后发”的意思。

苏轼的核心思想就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而今人大多数是不善于“自养”,不善于做长期的积累,往往是急功近利、心气浮躁。

4.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归纳能力。

做这种题关键在于先要整体把握全文,知晓文章大意,然后结合相关语段去分析和理解。

一定要明白“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道理。

本题要求回答苏轼用怎样的治学心得,叮嘱友人张琥。

我们从原文“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吾告子,止于此矣”的描述中国,很容易找到答案,即: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

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

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

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

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

第(1)句的采分点:抓对称句,“弱者养之……虚者养之……”;“以”,译为“以便”,表目的;“至于”,译为“达到……的境地”。

第(2)句采分点:“今”,现在;“欲”,想要;“妄”,不切合实际地。

“推”,推荐。

《稼说》译文:
你曾经观察过富人是怎样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

他们的田地肥沃而且多,便可以轮作而使地力得到保全;他们的粮食富足而且有余,便
能及时种植而不会误农时,而收获庄稼也能等到庄稼成熟。

所以,富人的庄稼常常非常好,籽粒饱满而很少空秕,可以贮藏很久而不腐烂。

现在,我全家有十口人,而一共只有一百亩田地,每一点土地都不能让它空闲,日夜盼望着得到收获,耕、种、收、获像鱼鳞那样挨着一茬又一茬,而地力因此便枯竭了。

种的时候常赶不上农时,而收获的时候常常等不到它长熟,这样,哪里还能有美好的庄稼呢!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才能并不远远超过今天的人。

日常努力于自我修养而不轻易地等成果自己到来,小心翼翼就象期望婴儿健康成长一样。

气弱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刚强,空虚的人通过修养以达到充实。

年近三十而后出来做官,年过五十而后才得到爵位。

在长期的压抑中得到伸展,在极为充实之后才去运用;已经满得超出来才外流,把弓拉满之后才放箭。

这便是古人之所以远远超过今天的人,而今天的君子所以不及古人的缘故。

我从少年时代起便立志学习,不幸的是比你早二年考中进士。

你考中进士也不能说不早。

现在我虽然想自认为不足,而众人已经不切实际地对我推许了。

唉!你应当去掉这些而专心致志地去学习。

广泛地阅览而简要地吸取,丰富地积累而精当地表达。

我能告诉你的,就只有这些了。

你回去路过京城去问一问,有一个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他是我的弟弟。

把我对你讲的这些话告诉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