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维护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院工作人员中出现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职业危害指医院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伤害。
第三条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药技、行政、后勤等所有工作人员。
第四条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医院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为主进行预防。
第五条各科室、部门应积极主动掌握工作环境、性质下可能产生的执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针对性的防护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六条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险因素、危害程度及时告知员工,让职工知晓职业危害有关情况。
第七条各科室、部门应提供符合防治职业危害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第八条加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安全防护教育。
上岗前对职工进行医院感染、职工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岗前培训。
医院不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有关知识培训。
第九条医院为职工提供员工保健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让职工享受到有关的健康服务。
第十条要求职工本人加强防护,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凡违规操作,责任自负。
第十一条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时,应在十二小时内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
信息上报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概况: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件现场情况;事件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按程序开展具体的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二条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事件性质,估算事件的危害波及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害情况,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十三条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可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予以合理的治疗,促进职工康复。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2)
是为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而制定的管理规定。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要求医务人员接受职业安全教育培训,了解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工作环境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包括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定期检查危险源,排除安全隐患。
3. 人员配备和分工: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并根据工作特点和风险评估确定不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工作。
4. 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制定事故防控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紧急情况和事故的能力。
5. 职业病防护和健康监测:制度要求医疗机构开展职业病防护工作,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病问题。
6. 管理责任和监督机制:制度明确医疗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管理负有责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管。
通过建立和执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有效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也能够促进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提高工作满意度。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3)
是为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确保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种管理制度。
该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安全责任:明确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安全责任,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2. 安全培训:要求医务人员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3. 安全设施:医院要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防护服、口罩、手套等,确保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4. 事故预防:要求医院建立事故预防机制,做好各类事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减少医务人员的事故伤害。
5. 应急救援:要求医院建立健全的应急救援机制,明确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程序和自救互救措施。
6. 安全投诉和保护:建立医务人员的安全投诉渠道,对投诉进行调查和处理;并保护医务人员不因投诉而受到报复。
7. 安全检查和评估: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的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将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促进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