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以寺为中心” 村落民居的建筑美学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居建筑特色 西藏民居的历史十分久远,四千年前的卡若新 石器时代遗址己有了丰富的建筑遗存。独特的地理 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藏式传统 民居的独特风格,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区域下,藏式 民居也有不同的外在形式。 慈觉林村日光照射强烈,阴阳两面温差较大,风 沙较大。针对这种自然情况,在建筑修建时一般都 ā用围合封闭的院落形式。受地形的影响,慈觉林 村民居的院落形状根据地形地势随宜布局,灵活多 变,并无定法。封闭的院落围合成了向心性的内部 空间,门窗朝向院内减少了高原风沙的侵害,起到 保暖作用。村民多在院内种植树木、养育花草,使 得院落内的微气候环境舒适宜人。
76 TIBET GEOGRAPHIC 2015 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图 慈觉林寺的白塔 和 佛 殿,慈 觉 林 村 的 民居主要以这里为中 心。下图 慈觉林村民 居建筑之间的关系并 无 统 一 规 划,居 住 用 地 较 为 分 散,但 与 周 边 环 境 非 常 协 调,村 民们保持着传统的生 活方式。(绘图 / 建军)
居室内通常的家具布置是沿南墙摆设藏式沙发、 藏柜,沙发前放置藏桌,靠北侧摆放其他家具。整个 室内家具呈南低北高的布局,有利于阳光进入室内。
村民家中的佛堂,一般布置在二层或者一层相对 比较隐蔽的空间。佛堂一般不开窗,一方面是避免 风沙,怕把佛堂弄脏;另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宗教活 动的隐秘氛围。靠北墙通常摆放藏柜,柜上供奉佛像、 香烛、法器等,整个房间装饰华美,令人目不暇接。
过去的慈觉林村民,大多沿用传统的农耕生产方 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产业组成以种植业、畜牧 业为主,外加很少的一部分商业和旅游业。除了属 于村委会的公共林卡主要用来开发旅游以外,每家 还有一块私有林卡,种植包括各种果树的经济林木。
从拉萨市到达慈觉林,过去需要经由拉萨大桥或 柳梧大桥。从慈觉林村向北几百米即可到达 318 国道 和拉萨大桥,向西 4 公里左右可以到达柳梧大桥和拉 萨火车站。从拉萨老城中心区到这里仅约 2 公里。也 许正因为与繁华的拉萨隔河相望,反而在城市化的进 程中,使得这里的传统聚落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西藏人文地理 7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8 TIBET GEOGRAPHIC 2015 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牛粪饼贴于房屋围墙或外墙之上,虽不能说有多大的装饰效果,但能起到保暖作用,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摄影 / 常远)
过去传统藏族民居里没有客厅的概念,厨房由 于置有牛粪炉温度较高,是在漫长的冬季使用的主 要 房 间, 吃 饭、 饮 茶、 睡 眠、 会 客 一 般 都 在 厨 房。 如 今 的 慈 觉 林 村 还 保 留 着“ 围 火 而 居 ” 这 一 习 俗, 厨房部分地起到了客厅的作用,柜子上会放ā电视, 供家人在吃晚饭团聚时一起娱乐。围绕着中间烧牛 粪 的 铁 皮 炉, 厨 房 里 一 般 至 少 摆 放 两 张 藏 式 沙 发, 呈 L 型布置,夜间可作床用。床对面的柜子上除了 各 种 容 器、 炊 事 用 具 外, 通 常 还 要 放 置 一 台 电 视。 如今看电视节目己经成为藏族最喜爱的消遣方式之 一,而厨房又起到了客厅的作用,是家人亲友团聚 的场所,所以才会出现厨房里放置电视的布局。
厨房是传统藏式民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房间,尤其 是在冬季。厨房里设有火炉,燃料为牛粪饼,能将室温 维持到较好的水平。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煤气灶 具也在农民家庭逐渐普及,由于煤气灶具有方便、快捷、 卫生、火力大等优势,很受村民们欢迎。
西藏人文地理 7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都以慈觉林寺和护法神殿宗赞拉康、日吾楚增寺为 核心,顺着地形地势逐渐放射展开,这正是拉萨传 统民居聚落布局的典型范式。
在慈觉林村,因为慈觉林寺在三组,所以三组 是整个聚落民居最为集中的地方。而宗赞寺和日吾 楚增寺因为在一组山上,山脚处民居比较集中。这 些民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统一的规划,民居之间形 成自由随机的街道。慈觉林村的道路关系,从整体 上讲,不是很严整。整个村落的道路,呈现网状形式, 犹如人的血脉系统,有大的动脉、静脉道路,也有 毛细血管 立 城 的 原 则 是:“ 非 于 大 山 之 下, 必 于 广 川 之 中, 高 毋 近 旱, 而 水 用 足, 下 毋 近 水, 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而慈觉林村的民居正是很有代表性的西藏民居, 与周边环境非常协调。村民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 式,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农业生产,无论是日常生 活还是宗教活动,无论是藏戏“阿吉拉姆”还是“果 谐”,都反映了藏族文化的鲜明特征。 慈觉林村民居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无统一规划,居 住用地较为分散。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所有的民居
“依山傍水,以寺为中心”
村落民居的建筑美学
撰文 / 刘明娟 位于拉萨河以南宝瓶山西面山谷之中的慈觉林,三面围山,北边有拉萨河,地势坡度
大,良田悠悠,树荫葱葱,古老村庄房屋隐现其中,显得格外美观。 今天的慈觉林静谧安详,仍然较完好地保持着藏族居住传统,成为研究藏族传统田
园生活、人文历史,以及聚落民居的良好范本。
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为土木或石木结构,室内 通用木柱子上架大梁,大梁上架椽子木的方式展开 空间。室内空间的高度取决于木柱长度,宽度取决 于大梁和椽子木的长度。从中可以看出,木构件的 长度决定了室内空间的大小。
民居多由一柱间或两柱间的居室组成。主屋只 有为了接受更多阳光而开的南向大窗,而其他三面 要么不开窗,要么窗小如洞,以减少外墙的热损耗。
此外,盛行于藏区的转经仪式对藏族聚落以及由 聚落逐步演化而来的城镇影响巨大,如拉萨老城围 绕着大昭寺形成了三条转经线路。在慈觉林寺外围, 由于村民经常围绕寺庙转经,也形成了一条转经道。 这条路上每天都有许多人手持转经筒不断行走回转, 大多数是老年人。离慈觉林寺不远处集中分布着商 店、小餐馆,形成了村里的世俗活动中心。
76 TIBET GEOGRAPHIC 2015 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图 慈觉林寺的白塔 和 佛 殿,慈 觉 林 村 的 民居主要以这里为中 心。下图 慈觉林村民 居建筑之间的关系并 无 统 一 规 划,居 住 用 地 较 为 分 散,但 与 周 边 环 境 非 常 协 调,村 民们保持着传统的生 活方式。(绘图 / 建军)
居室内通常的家具布置是沿南墙摆设藏式沙发、 藏柜,沙发前放置藏桌,靠北侧摆放其他家具。整个 室内家具呈南低北高的布局,有利于阳光进入室内。
村民家中的佛堂,一般布置在二层或者一层相对 比较隐蔽的空间。佛堂一般不开窗,一方面是避免 风沙,怕把佛堂弄脏;另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宗教活 动的隐秘氛围。靠北墙通常摆放藏柜,柜上供奉佛像、 香烛、法器等,整个房间装饰华美,令人目不暇接。
过去的慈觉林村民,大多沿用传统的农耕生产方 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产业组成以种植业、畜牧 业为主,外加很少的一部分商业和旅游业。除了属 于村委会的公共林卡主要用来开发旅游以外,每家 还有一块私有林卡,种植包括各种果树的经济林木。
从拉萨市到达慈觉林,过去需要经由拉萨大桥或 柳梧大桥。从慈觉林村向北几百米即可到达 318 国道 和拉萨大桥,向西 4 公里左右可以到达柳梧大桥和拉 萨火车站。从拉萨老城中心区到这里仅约 2 公里。也 许正因为与繁华的拉萨隔河相望,反而在城市化的进 程中,使得这里的传统聚落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西藏人文地理 77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78 TIBET GEOGRAPHIC 2015 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牛粪饼贴于房屋围墙或外墙之上,虽不能说有多大的装饰效果,但能起到保暖作用,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摄影 / 常远)
过去传统藏族民居里没有客厅的概念,厨房由 于置有牛粪炉温度较高,是在漫长的冬季使用的主 要 房 间, 吃 饭、 饮 茶、 睡 眠、 会 客 一 般 都 在 厨 房。 如 今 的 慈 觉 林 村 还 保 留 着“ 围 火 而 居 ” 这 一 习 俗, 厨房部分地起到了客厅的作用,柜子上会放ā电视, 供家人在吃晚饭团聚时一起娱乐。围绕着中间烧牛 粪 的 铁 皮 炉, 厨 房 里 一 般 至 少 摆 放 两 张 藏 式 沙 发, 呈 L 型布置,夜间可作床用。床对面的柜子上除了 各 种 容 器、 炊 事 用 具 外, 通 常 还 要 放 置 一 台 电 视。 如今看电视节目己经成为藏族最喜爱的消遣方式之 一,而厨房又起到了客厅的作用,是家人亲友团聚 的场所,所以才会出现厨房里放置电视的布局。
厨房是传统藏式民居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房间,尤其 是在冬季。厨房里设有火炉,燃料为牛粪饼,能将室温 维持到较好的水平。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煤气灶 具也在农民家庭逐渐普及,由于煤气灶具有方便、快捷、 卫生、火力大等优势,很受村民们欢迎。
西藏人文地理 7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都以慈觉林寺和护法神殿宗赞拉康、日吾楚增寺为 核心,顺着地形地势逐渐放射展开,这正是拉萨传 统民居聚落布局的典型范式。
在慈觉林村,因为慈觉林寺在三组,所以三组 是整个聚落民居最为集中的地方。而宗赞寺和日吾 楚增寺因为在一组山上,山脚处民居比较集中。这 些民居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统一的规划,民居之间形 成自由随机的街道。慈觉林村的道路关系,从整体 上讲,不是很严整。整个村落的道路,呈现网状形式, 犹如人的血脉系统,有大的动脉、静脉道路,也有 毛细血管 立 城 的 原 则 是:“ 非 于 大 山 之 下, 必 于 广 川 之 中, 高 毋 近 旱, 而 水 用 足, 下 毋 近 水, 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 而慈觉林村的民居正是很有代表性的西藏民居, 与周边环境非常协调。村民们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 式,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农业生产,无论是日常生 活还是宗教活动,无论是藏戏“阿吉拉姆”还是“果 谐”,都反映了藏族文化的鲜明特征。 慈觉林村民居建筑之间的关系并无统一规划,居 住用地较为分散。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所有的民居
“依山傍水,以寺为中心”
村落民居的建筑美学
撰文 / 刘明娟 位于拉萨河以南宝瓶山西面山谷之中的慈觉林,三面围山,北边有拉萨河,地势坡度
大,良田悠悠,树荫葱葱,古老村庄房屋隐现其中,显得格外美观。 今天的慈觉林静谧安详,仍然较完好地保持着藏族居住传统,成为研究藏族传统田
园生活、人文历史,以及聚落民居的良好范本。
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为土木或石木结构,室内 通用木柱子上架大梁,大梁上架椽子木的方式展开 空间。室内空间的高度取决于木柱长度,宽度取决 于大梁和椽子木的长度。从中可以看出,木构件的 长度决定了室内空间的大小。
民居多由一柱间或两柱间的居室组成。主屋只 有为了接受更多阳光而开的南向大窗,而其他三面 要么不开窗,要么窗小如洞,以减少外墙的热损耗。
此外,盛行于藏区的转经仪式对藏族聚落以及由 聚落逐步演化而来的城镇影响巨大,如拉萨老城围 绕着大昭寺形成了三条转经线路。在慈觉林寺外围, 由于村民经常围绕寺庙转经,也形成了一条转经道。 这条路上每天都有许多人手持转经筒不断行走回转, 大多数是老年人。离慈觉林寺不远处集中分布着商 店、小餐馆,形成了村里的世俗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