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素材运用解析作者:董国财
来源:《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第32期
【真题回放】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播种
(2)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中国天眼”的青春力量
39岁!“中国天眼”工程运行团队的平均年龄。
如果只算大窝凼的现场团队,还要再年轻10岁。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科学领域一项重大的原创性突破。
青春,是奋进。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整整两年时间,这些青年人经历近百次失败却不畏惧失败,越挫越勇,勇往直前。
青春,是创新。
这些青年人从千头万绪中不断探索问题关键,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支撑起“中国天眼”的“视网膜”。
青春,是担当。
这些青年人将个人的科研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肩负巨龙腾飞的使命,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中国天眼”铭刻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让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又走在人类“视界”的前沿。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名师题解】
题目一的字数很少,留白很多,给考生留出的思考空间非常大。
把“播种”补充成一句话,主语是谁,宾语(或补语)是什么,不同的补充会导向不同的人和事,意境也就别有韵味。
题目一适合写成记叙文。
下面我们不妨以表格的形式来说明立意方向,一目了然:
题目二的材料给了三个明显的关键词,青春是“奋进”“创新”“担当”,把每个词语展开就能获得一些好题目。
写作时可三选一,比如“担当”,围绕中心精选三个主材料为论据,辅以几则小材料,详略结合,布局分明。
满分作文一
播种
吉林一考生
坐在考场上,映入眼帘的“播种”二字化作一粒种子播种于心田,长出一片奇思妙想:如果拍一部短片《播种》,爷爷肯定是不二人选,一生耕耘的他只需本色出演。
爷爷是个敏于行讷于言的人,一生的精明都挥霍于播种。
为了吸引飞出山窝窝的儿女像鸟思巢那样常回家看看,他把自己的小院子、小园子都打造成了花园、果园和菜园。
说是花园真不假。
梨花、杏花、李子花、海棠花、樱桃花疏密映衬,高低俯仰,斗艳争芳,远望近瞧都分外好看,让人想起唐伯虎的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爷爷不用换酒钱,吃不完的樱桃酿的樱桃酒能喝一年。
当花园变成果园,爷爷怡然如仙。
他把树梢的果子留一些给小鸟,果园边旁逸的枝头上的果子留一些给小孩儿。
园子里的角角落落还点缀着黑天天、红菇娘,那是爸爸小时候爱吃的野果,能搬的都搬进果园来了。
说是菜园就更稱职了。
从绿油油的春葱开始,毛葱、鲜蒜、韭菜、芹菜、香菜、辣椒、茄子、豆角、黄瓜,陆续闪亮登场,生机盎然的农家菜最能撩拨人“打劫”的欲望。
不用担心农药残留,那菠菜新鲜得叶片还带着一层“面霜”,冲一冲就可以下锅了。
为了种好菜,爷爷隔几年就把园子里的土换一茬,他说山上的黑土富有大自然的营养。
他常蓄积几缸雨水,放在太阳下汲取日月精华,然后滴灌浇菜。
他还在菜地里养几条蚯蚓,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妈妈都暗笑,说他简直就是把一果一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枝一叶总关情”。
爷爷就是这样,“情深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更长”。
孩子不在,就用爱来种菜,因为这菜早晚能用来表达对孩子的爱。
与其说他在播种菜,不如说他在播种喜欢,把家播种得像花果山。
儿女们春天回来尽情赏花,夏天回来肆意摘菜,秋天回来撒欢儿吃果,就是风雪载途的冬天,杀年猪也是一幅令人垂涎的风俗画。
那猪养足一年,而且是笨养,一把野菜一把玉米精心地喂,揉进了二老对孩子的挚爱和期待。
多少人想花高价买一块这样的猪肉,爷爷都笑着摇头。
种菜之余,爷爷还在对话中播种一份慈爱。
“你咋进来了呢?”他在说溜进菜园的小鸡,他对每个生命都那么客气。
在他看来,蜘蛛摆下阵仗帮他抓蚊子,蜜蜂飞来飞去帮他授粉,小鸟歌喉婉转帮他解闷,小狗摇头摆尾哄他开心。
他跟它们好着呢,沉醉其中,返老还童。
播蔬果于园,种慈爱于心,爷爷乐此不疲。
只等考试结束,我便飞出考场去看他和他的菜园。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我喜欢这样的美好。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这篇作文宛如拍了一部短片,爷爷用爱播种,再用饱含着爱意的果蔬传达自己的深爱。
他的爱是那样广博,有对播种的爱、对儿女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的爱。
这份博爱推动他“把自己的小院子、小园子打造成花园、果园和菜园”,吸引人驻足流连。
选材具体且详略得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爷爷“播蔬果于园,种慈爱于心”的精神风貌。
全文语言朴实无华,引用诗句顺手拈来,为文章增辉。
开篇点题自然,行文脉络清晰,是一篇值得借鉴的佳作。
满分作文二
青春的肩膀叫担当
吉林一考生
有一首老歌的歌名很有意思,《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极其传神地点出了青春的力道。
青春就是这样,从年轻人的世界路过,神采飞扬,豪情仗剑走四方。
青春弯下腰,冲着世界的必是强有力的肩膀,没有什么重担不敢扛,因为青春的肩膀叫担当。
古往今来,多少青春的肩膀勇担道义,收获了无数后人的瞻仰。
有巾帼不让须眉,更有好男儿当自强,妥妥地活成后来人击节赞赏的模样。
缇萦舍身,救下一位父亲。
汉文帝四年,有人上书告发淳于意接受贿赂,按照刑法应当专车押送他向西到长安。
5个女儿跟着囚车哭,淳于意仰天长叹:“生女孩不生男孩,危急时没有人能帮忙。
”小女儿缇萦闻语悲伤,随父西行,上书给皇上,愿舍身做官府中的女仆来赎父亲的罪过。
皇上被她的孝心感动,下旨去除了肉刑法。
缇萦以羸弱之肩担起救父的重担,一份孝心感天动地,《史记》为之留下一笔。
霍去病挥鞭,重振一个王朝。
国家遭入侵,先怒的必是年轻人。
17岁的霍去病纵横驰骋,“饮马瀚海,封狼居胥,西规大河,列郡祁连”,抗击匈奴的丰功伟绩让人热血沸腾,每一笔军功都是血染的风采。
他打得匈奴怀疑人生,“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青春的肩膀担起爱国的道义,不惜生命,成为汉代的“不灭战神”。
18岁的中国女兵刘守玟本是大家闺秀,抗战爆发后弃学从戎做了一名医护兵,在台儿庄战役壮烈殉国,芳华献给生她、养她的国家。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青春的肩膀率先担当——国若有战,战必有我。
毛泽东主席瞩目,缔造一个新中国。
电视剧《觉醒年代》有一段高燃的画面: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毛泽东从风雨中、泥泞中走来,跑过街头,看见了卖儿卖女的穷人,还有趴在地
上要饭的乞丐,而轿车里坐着的富家子弟悠闲地吃着糕点。
所见即所念,所念即初心,他执着为之奋斗,直到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虽身着布衣,足踏泥泞,但目光坚定,心向光明。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以青春肩膀将整个民族向着光明的方向扛。
青春如芳草,岁月烧不尽;担当如接力,续写新篇章。
那是舍身挡车保护学生不惧车轮碾轧的教师张丽莉,是义无反顾逆行在抗疫一线的年轻天使,是守卫边防寸土不让血洒疆场的“卫国戍边英雄”……数青春担当,还看今朝!
二战期间,美国记者问一名中国士兵:“当中国胜利后你准备干什么?”16岁的中国士兵笑了笑:“那时候,我已经战死沙场。
”拥有如此的青春担当,中国一定会胜利!
【亮点精评与素材解析】
这篇作文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担当”畅谈感想,抒发出自己对“年轻人不负时代、勇于担当”这一精神的赞美。
开篇以一首老歌的名字引入“青春”,自然而然地亮出论点——年轻人身上闪烁着勇于担当的精神。
主要论据分别是缇萦救父、霍去病横扫匈奴、毛泽东领导革命缔造新中国,此外又以略写的张丽莉、抗疫天使、戍边英雄几则论据助阵,让论述雄辩有力,无可辩驳。
论据安排古今兼顾,且人物的精神境界逐步提升。
文章收尾引用抗战小兵的话,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有慷慨献身的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