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卷1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站点: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一一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一一遯B脩一一修C 辟一一避D罢一一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A A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120分钟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B C D ABCD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B )A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惠等哭,舆归营。

古代汉语(1)一

古代汉语(1)一

《古代汉语(1)》一一、填空题1、传统的“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许慎对“六书”中“会意”所下的定义是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对“指事”所下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对“假借”的定义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3、“四体二用“说中的“四体”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4、几个具有同一的意义和读音而形体不同的字是异体字。

5、异体字形成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

6、“慚”的异体字是惭。

“群”的异体字是群。

7、“寶”的简体字是宝。

“馀”的简体字是余。

8、以秦为分界,可以把汉字发展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其中古文字范畴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籀文和小篆。

9、《左传》相传是春秋晚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西汉后期古文经学家认为它是解释孔丘的《春秋》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历史著作。

10、“制,岩邑也。

虢叔死焉”中的“焉”是指事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在那里。

“穆公访诸蹇叔”的“诸”是介词,相当于之于。

二、概念题1、文字:文字是记录和传递语言的社会性的书写符号体系。

2、六书:“六书”说是汉代古文经学家从分析大量汉字结构和用字现象中归纳出的造字和用字条例。

3、象形:“象形”的定义及例字是:画成其物,随体诘誳,日月是也;4、四体二用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

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

5、异体字:异体字又称或体字,是指共写一个词的不同的书写形式。

换言之,就是所记的词音、义完全相同而形体不同的字。

6、古今字: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7、繁简字: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是着眼于字的笔画的多少。

8、甲骨文:甲骨文是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称作龟甲兽骨文字、贞卜文字、甲骨卜辞、殷虚文字、殷虚书契等9、金文: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辞。

商周两代出土的铜器以钟鼎为最多,钟是古代的乐器,鼎是古代的礼器,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及答案(1)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

一、给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选择恰当的义项1.相:A.视,观察B.辅助C.貌相,状貌D.扶着瞎子走路的人(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季氏将伐颛臾》)(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季氏将伐颛臾》)2.过:A.过错B.超过C.太甚D.责备(1)求!无乃尔是过与(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3.国:A.国家B.诸侯的封地C.都城D.一个地域(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二、解释下列括号内词的意思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四、解释下列句中带颜色的词,并与现代汉语中的用法加以比较1.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5.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6.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五、给下列括号内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1.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A.多少B.小桌子C.接近、接近D.数量少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A.房屋的统称B.宗庙C.古代刑罚之一D.古代五声音阶之一3.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

A.知道B.知识,见识C.记住D.标志,记号4.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A.劝告B.劝诫C.勉励D.提倡六、选出下列句中宾语前置的一项A.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B.当其取于心儿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C.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

全国自考古代汉语(古文标点、古文阅读题)-试卷1(总分:4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古文标点题(总题数:4,分数:8.00)1.有狗彘之勇者有賈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爭飲食無廉恥不知是非不辟死傷不畏眾彊牟牟然惟利飲食之見是狗彘之勇也為事利爭貨財無辭讓果敢而振猛貪而戾牟牟然惟利之見是賈盗之勇也輕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義之所在不傾于權不顧其利舉國而與之不為改視重死持義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狗彘之勇者,有贾盗之勇者,有小人之勇者,有士君子之勇者。

争饮食,无廉耻,不知是非,不辟死伤,不畏众强,侔侔然唯利饮食之见,是狗彘之勇也。

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果敢而振,猛贪而戾,侔侔然唯利之见,是贾盗之勇也。

轻死而暴,是小人之勇也。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解析:2.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日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日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日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

古代汉语知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汉字属于象形字的是()A. 休。

B. 日。

C. 明。

D. 从。

2. 在古代汉语中,“走”的意思是()A. 行走。

B. 跑。

C. 离开。

D. 散步。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公将鼓之。

C. 学而时习之。

D. 辍耕之垄上。

4. 下列句中“于”字表示被动的是()A. 战于长勺。

B. 君幸于赵王。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 下列古汉语句式属于判断句的是()A. 沛公军霸上。

B.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 具告以事。

D. 君何以知燕王?6. “六书”中,“形声”字的特点是()A. 以事为名,取譬相成。

B. 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C.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D.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7. 古代汉语中表示第二人称的敬称是()A. 汝。

B. 尔。

C. 君。

D. 若。

8. 下列词语在古汉语中属于偏义复词的是()A. 国家。

B. 妻子。

C. 父兄。

D. 以上都是。

9. “其”字在句中可表示祈使语气的是()A. 吾其还也。

B. 其真无马邪?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 其皆出于此乎?10. 在古代汉语中,“汤”的本义是()A. 热水。

B. 菜汤。

C. 汤药。

D. 汤池。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属于古今字的有()A. 莫 - 暮。

B. 然 - 燃。

C. 说 - 悦。

D. 知 - 智。

E. 辟 - 避。

2. 以下关于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名词用作动词后,一般表示与这个名词相关的动作行为。

B.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时,这个形容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C.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行为。

D. 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

E. 数词有时也可以活用为动词。

3.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是()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 河曲智叟亡以应。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解析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解析

*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D、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5、4.*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A A 惠等哭,舆归营。

B B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

古代汉语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1)

古汉语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最新版)一、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有哪几种?解释并举例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

叶同协,意思是和谐。

如《诗经。

周南。

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是什么?《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三、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是什么1、古今意义基本无变化的词,如:天、地、山、水等,复音词如:蟋蟀、仓庚、凤凰等。

2、古今意义毫无关联的词,如“该”,古代是“完备”的意思,现代是“应该”的意思。

另有古代意义已经消亡的词,如“章甫”。

由于词义所指的事物现在已经不存在,所以古意消亡。

3、古今意义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词。

如“再”在上古只有“两次”的意思,而现代汉语则表示“重复”等义。

(注:“再”和“复”的区别:“再”表示动作的数量,它代替了“二”,“复”只表示行为的重复,不表示数量。

现代汉语的“再”相当于古代的“复”。

古代汉语自考题-1_真题-无答案

古代汉语自考题-1_真题-无答案

古代汉语自考题-1(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各项中,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______A.目放堡舂 B.茅盆辯衷C.產固草息 D.雞除矢亦2. 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______A.項明耳未 B.柴大悶牧C.末朱戈灋 D.穎晚羊及3. 下列各组形声字,声符居于一角的是______A.脩勝佞 B.徒徙旗C.甕幕恭 D.蝕刎頸4. “以事爲名,取譬相成”解释的汉字结构类型是______A.轉注 B.會意C.形聲 D.指事5.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句是______A.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

B.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C.八月剥棗,十月獲稻。

D.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6. 下列属于分化字关系的一组是______A.绵—緜 B.昵—暱C.禽—擒 D.錫—賜7. 以下加着重号的词的古今词义的差异,今义范围变窄的一项是______A.東至于海,西至于河。

B.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

C.貨以藩身,子何愛焉?D.不恤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爲務,是篡臣者也。

8. 下列各句不是判断句的是______A.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B.沛公之參乘樊啥者也。

C.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D.以睹餘物,皆丘山也。

9. 下列属于双声联绵词的是______A.爛漫 B.彷徨C.憔悴 D.輾轉10. 下列句中,“見”不是表示被动的一句是______A.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B.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C.以四百里之地見信於天下。

D.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11. 下列句中,含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的一句是______A.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B.傾奪鄰國,而雄諸侯。

C.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D.宣子說,乃輕幣。

12. 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______A.恣君之所使之。

(聽任) B.沈於國家之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古代汉语(1)》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39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对该句中“余”字的分析正确的是()oA.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B.人称代词,在句中作前置的宾语C.副词,意思是“多"2.下列三句中,用作前置宾语的“安”字应是()oA.今弗爱其子,安能爱君?B.既来之,则安之。

C.方此之时,尧安在?3.古代汉语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

A.不是B.非C.是4.甲骨文“朱”字形,采用的是()造字法。

A.象形B.会意C.指事5.()是我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

A.《康熙字典》B.《说文解字》C.《方言》6.下面不属于构成异体字条件的是()。

A.声音相同B.意义相同C.形体相近7o “邹忌惰八尺有余,而形貌吠丽。

”该句中的通假字()oA.惰A.貌C.吠8.“师退,次于召陵”(《齐桓公伐楚》)中“次”可译为()oA.驻扎B.停?白C.动作或行为的次数9.“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

”(《左传•成公二年》)该句中“饮”指()A.饮用的泉水B.饮料C.饮水10.“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指示”是()A.同义复音词B.偏义复音词C.两个单音词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5题20分)11.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宾语前置现象的句子是()。

A.吾子与子路孰贤?B.之二虫,又何知?C.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D.颖考叔日:“敢问何谓也?”12.叙述句一般是以()作谓语的句子。

A.动词B.动词性词组C.代词D.名词13.“随亡于荆,吴饼于越。

”(《韩非子•说疑》)关于此句表述正确的是()o Ao上述两个分句都是被动句B.两个“于”都是都只是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Co “荆”和“越”都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D.“亡于荆”等于说“被荆亡”,“饼于越”等于说“被越饼”关于古白话的说法正确的是()。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共8套) (1)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及答案(共8套) (1)

古代汉语试题(1)一、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即本鸟通见上耳悲涉旌既本鱼歌江下耳悲陟门题旦视疆寸马弃丹粪户牟鬲采徒廿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

2、蔡溃.,遂伐楚。

3、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4、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6、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心忧炭贱.愿天寒。

8、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

9、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0、君能补过.,衮不废也。

1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3、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5、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7、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8、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并指出其用法及意义。

1、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当不远千里而至。

4、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6、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10、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判断句。

2、写出《十三经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举例说明许慎对汉字六书的解释。

六、标出下首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发.已斑。

何用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加“·”者为入声字)七、阅读下段古文并回答问题。

最新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最新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 ___一、选择题(共20分)(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 )A、條倍脩休B、特牧福祈C、盆簋益孟D、颖颍顿颈1、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A 说——悦B 矜——鳏C 歌——謌D 昏——婚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A 遁——遯B 脩——修C 辟——避D 罢——疲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C )A A 姜氏何厌之有?B B 敢问何谓也?C C 谁为为之?孰令听之?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D)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A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 B)A A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 B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 C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 D 盍各言尔志?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B )A A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 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 D)A A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 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 A)A A 惠等哭,舆归营。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___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D)。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B)。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

A莫、休、甘、武___、寒、贼、___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C)。

A错措___C置寘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D)。

___顾谓___。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B)。

A吾孰与城北___。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A)。

A___裁___C___D___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

A其后秦稍蚕食魏。

___勤于民事而野死。

___庖岁更刀,割也。

___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许慎。

这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

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用词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衣,声符为才。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形声,如“叔”的本义是伯父。

答案:C2、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忙亡肝B世明易C饰餐館D耳取聞答案:B3、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象形字的一组是()A日月明星B人口囚困C田园圃D山川岛屿答案:A4、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上下左右B一二三四C十百千万D口耳目手答案:C5、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会意兼形声字的一组是()A肚胃腹B君臣相C鼠猫鼻D鱼鸟鸣答案:B6、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指事字的一组是()A蒸汽气B鱼肉鲜C鸟语鸣D火灰烬答案:A7、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假借字的一组是()A马路桥梁B菜篮子农贸C电视机电影D水泥砖块答案:C8、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会意字的一组是()A鬼怪妖B牛羊马C犬狼狗D鸟兽虫答案:B9、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象形字的一组是()A口哥哥B心想念C马赛跑D手握拳答案:C10、下列各组中的汉字全是形声兼指事字的一组是()A书本页B车辆路C鸟儿翅D人口言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1、左传作者是(___)。

古代汉语试题(1)

古代汉语试题(1)

古代汉语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a.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

b.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智)乎?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導)之。

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音)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州——洲b.雜——襍c.雕——彫d.鐘——鍾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a.田末牧特b.魚本孟恭c.人上逐甦d.刀刃亦泪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a.造徒徙近b.勝肺胡朝c.祈視祁禁d.閭聞閩閨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b.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c.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d.姜氏欲之,焉辟害?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 )a.無乃爾是過與?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

7.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作主语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c.作状语d.作定语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a.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d.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太后之色少解。

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c.寡人之民不加多。

d.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c.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d.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

古代汉语试题1

古代汉语试题1

古代汉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组汉字,全部为形声字且意符相同的一组是()A.然燕烈熬B.服騰勝腹C.春泰秦奏D.塾堆型址2.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锦,从金从帛。

B.和,从禾从口。

C.孟,从子从皿。

D.伐,从人从戈。

3.下列各组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结构类型都具备的一组是()A.馬然刃亦B.末牛取到C.皿燕休修D.上陣北莫4.下列加着重号的字,属于简化字的是()A.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B.布帛長短同,則賈相若。

C.吾聞出於幽谷,迁於喬木者。

D.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5.下列加着重号的字,属于通假字的是()A.有聖人作,搆木爲巢以避群害,而民説之,使王天下。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故日月不高,則光暉不赫。

D.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

6.《祭十二郎文》中的“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的“怙”应解释为()A.帮助B.依靠C.保护D.维持7.《顔淵季路侍》一文中的“無伐善,無施勞”的“施”应解释为()A.施舍B.奖励C.实施D.夸大8.下列各组词在古代汉语中不成为反义词的是()A.窮——達B.治——亂C.進——出D.高——下9.下列各个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缩小现象的是()A.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B.響:古义为“回声”,今义为“声音”。

C.勸:古义为“勉励”,今义为“劝阻”。

D.宫:古义为“房屋”,今义为“宫殿”。

10.根据字形分析,“保”字的本义应该是()A.保姆B.保有C.抱持幼儿D.安定11.下列句子中的“過”,用本义的是()A.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B.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C.求,無乃爾是過與?D.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

12.下列加着重号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是()A.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B.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的时代是()A.夏代B.商代C.周代D.新石器时代2. 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又、及、取、行B.犬、下、益、伐C.口、甘、莫、菽D.目、耳、嵩、嶺3.下列各组形声字中声符都相同的一组是()A. 濉J、銅、鐵 B. 馮、凋、凌、冰C.祖、福、祁、視D. 條、倏、脩、修4.下面几种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成熟的隶书产生于秦代。

B.行书是由楷书发展而成的。

C.小篆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D.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变化叫“隶变”5.下列四组字中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亦、寸、甘、下B.犬、上、本、州C.夕、末、刃、及D.未、又、曰、目6.“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中,“兵”的词义保留在下列成语中的是()A.先禮后兵B.窮兵黷武C.短兵相接D.兵不厭詐7.以下各项关于词义变化的例子,属于词义扩大现象的一项是()A.獄:原义为“案件”,引申为“监狱”。

B.丈夫:原义为“成年男子”,引申为“女子的配偶”。

C.臭:原义为“气味”,引申为“难闻的气味”。

D.裁:原义为“裁衣”,引申为“裁断,裁决”。

8.在“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句中,“股”的词义发展为今义,它的词义范围的变化属于()A.扩大了B.缩小了C.转移了D.没有变9.《七月》:“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其中“狐狸”属于()A.联绵词B.单纯词C.合成词D.词组10.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是()A.無乃爾是過與?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

11.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A.作主语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C.作状语D.作定语12.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C.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D.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推車。

子豈識之?然子病矣。

13.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許子奚爲不自織?B.沛公安在?C.且焉置土石?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14.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一句是()A.所殺大臣,多吕后力。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C.諾,恣君之所使之。

D.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

15、下列复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并列B.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王——递进C.由也兼人,故退之——条件D.虽悔之,亦无及己——选择16、下列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B.郑人军.其郊必不诫。

C.左右欲刃.相如。

D.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17、下列各句中的“直”字用的是本意的一项是()A.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B.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

C.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D.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18、古书中具有一定约定俗成性的借用音童音进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叫做()A.异体字B.通假字C.古今字D.同源字19、下列各项中的“而”字属于并列关系的是()A.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

B.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

C.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D.任重而道远。

20、下列各项中的“则”字属于条件关系的是A.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B.治则治矣,未可以战也。

C.年十岁,则诵古文。

D.入者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下列词语中,属于叠韵连绵词的是()A.纷缊B.愤懑C.匍匐D.薛荔E.囫囵2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正确的是()A.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憐:可憐] B.子爲父死亡所恨。

[恨:遗憾]C.下流多謗議。

[謗:从旁公开批评某人的短处]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丈夫:女子的配偶]E.不憤不啓,不悱不發。

[憤:愤怒]2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第一人称代词的有()A、朕.在位七十載,B、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C、今女.下民,或敢侮予D、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E、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2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属于使动用法的有()A、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B、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C、(云)讬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D、吾是以务全.之也。

E、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

25、下列各句中含有宾语前置现象的有()A、君死安归?B、治国最奚患?C、吾敢谁怨乎?D、楚君之惠,未之敢望。

E、“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三、填空题(本题每空1分,共10分)1、流传较广的汉字起源的学说有结绳说、、。

2、汉字产生可能有两个途径:一是来自于,一是来自于记号。

3、在古文阶段,主要字体有、金文、六国古文、、等。

4、在各种语言的要素中,的稳定性最强。

5、按有无结构能力,可以把词分为两大类:一是的,一是的。

6、,是用谓语所指对主语所指进行判断的句子,用以断定两者是否属同一事物,断定主语所指的属性或类别。

四、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

(2)夸父与日逐走..。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5)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

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夸父与..日逐走。

(2)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3)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5)是其.果有遭乎?五、简答题(本大共20分)1、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7分)(l)《荀子·荣辱》:“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2)《论贵粟疏》:“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3)《韩非子·饰邪》:“家有常业,虽饥不饿。

”(4)《淮南子·说山》:“宁一月饥,无一旬饿。

”(5)《论贵粟疏》:“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

”(6)《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7)《论语·季氏》:“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之下。

”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1)子为父死亡所恨。

(2)而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3)穆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4)闻汉天子甚怨卫律。

3、根据以下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1)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2)诗守南楚,民作谣言..。

(3)主上直信李冲吹嘘..之说。

(4)冯唐已老听吹嘘..。

六、古文标点并翻译(10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孫叔敖爲楚令尹,一國吏民皆來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来弔。

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

謂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

人盡来贺,子獨後来弔,豈有説乎?”父曰:“有説。

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

”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願聞教。

”父日:“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副词,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副词。

(8分)1.楚王不知臣不肖2.人盡来賀3.子獨後来弔4.官益大而心益小(二)翻译“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来弔,孫叔敖正衣.冠.而出見之”这两句话,并说明其中“衣”、“冠”的用法。

(6分(三)根据文中老父的说法,请用现代汉语阐述“身貴”、“位高”、“禄厚’’之后,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6分)答题卡1、、2、3、、、4、5、、6、四、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1)胜.:(2)逐走..:(3)堙.:(4)陋.:(5)文首..:喙.:2、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1)父与..。

(2)以.举.(3)以.(4)故.(5)其.五、简答题(本大共20分)1、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饥”、“饿”之间的差别:(7分)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恨”和“怨”二词古今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3、根据以下例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的意义,分析说明古今词义在褒贬色彩上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六、古文标点并翻译(10分)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0分)(一)找出下列句中的副词,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副词。

(8分)1、2、3、4、(二)(6分)(三)(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