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科幻产业发展——2020中国科幻大会专家发言摘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淨鮮(I新!蓄力推动科幻产业零界g —中国科幻大会专家发言摘编 I t、i
科幻让科学与人文完美结合
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们一直认为科普、科幻是很有关系的,科幻的繁荣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是很重要的。

科幻 与科普当然也有显而易见的不同:科普授人以科 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精神;科幻本质上是科学与 文学结合的产物,科幻本身未必折射多少科学知 识,但它一定会激发想象力,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欲,还有对科学的热爱,当然也包括了对科学研 究过程和思维方式的一种展示。

此外,它还能帮 助我们更多思考未来。

但从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 角度讲,两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处,而且两者的繁 荣都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科幻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穿梭于过去、现 在和未来,遨游四海,纵览八荒。

所以,科幻这 几年热起来,虽然有一些偶然因素,但也是大势 所趋。

譬如,我本人的研究主要关注地球的历史以及生命演化的历程。

在我所研究的领域相关的 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冰河世纪》等有关 动物灭绝的影片,对推动公众对古生物学的关注 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侏罗纪公园》这样一部 科幻大片,对激发青少年对远古生命的热爱可能 超过了任何一部优秀科普书籍的影响。

这恐怕就 是电影的特殊魅力所在。

其实每个科学领域都能 产生独特的科幻创意,这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更需要想象力。

科幻不仅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而且还是 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一种完美的范例,非常契合这 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 展,但人文精神也不容忽视。

无论是科学与技术 的发展,还是科学普及的过程中,我们都需要大 力提倡科技伦理,强调科技向善的理念。

科学和 人文不是各行其道,而是相互交融,二者的结合 是大势所趋。

78中国科技财富12020年第丨丨期
编者按:11月1日一2 日,2020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举办。

此次大会主题为“科 学梦想、创造未来”,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科 幻+科技创新”“中国青少 年科普科幻教育”“科技与影视融合”等7个专题论坛上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科幻影视和科幻产业集聚
发展之路。

我们集纳部分
新产业
与会者的真知灼见以飨读者,希望能对推进我国科
幻事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考
和启示。

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好奇心为动 力,营造能够长期坚持、非功利的文化土壤。

青 少年是中国科幻的未来,是中国的未来。

科普科 幻教育也是作为通史教育的一种方式进行推广,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各分支前沿的最新进 展,还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想象 力。

由好奇心引发的对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像 小树苗一样珍贵而脆弱。

让我们共同营造鼓励独 立思考、敢于质疑、包容并蓄的土壤和环境,呵 护青少年的好奇心,为未来打好根基,以好奇为 指引,探索科幻之未来,展望世界科技强国之 未来。

为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李新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副书记、区长
科幻是最奔放的思维活动,是最高级的科技创新,没有科幻就会让科技创新缺失。

被誉为
科学幻想之父的19世纪法国科幻小说大师凡尔
纳先生创作了《海底两万里》等脍炙人口的作 品,曾幻想过电视机、直升机、潜艇水等,这些
在20世纪都变成了现实。

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
西蒙•莱克以及无线电发明者之一伽利尔摩•马
可尼等科学家,都承认受到凡尔纳先生作品的
启不。

对于科技来说,科幻是十分重要的扩音器,
科幻是公众深刻了解科技创新的渠道,科技创新
成果能够通过科幻文学的阅读、影视播放、游戏
的游玩以及体验消费等形式,让更多公众更好理
解科技创新,激发人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为科
技创新助力源头活水。

对于科幻来说,科技创新则为其提供了无限
幻想空间。

2018年,电影《头号玩家》席卷全 球,电影完整模拟了未来V R技术高度成熟,人
2020年第11期I中国科技财富79
新产业
类活动在现实和虚拟之间,就如当下网络线上线 下各种互动和联通。

同样,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 号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 远镜以及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的成果,为科幻创 作提供了巨大的故事资源库和灵感来源。

科技创 新还为科幻提供了非常多样的表现形式,数字技 术、动作捕捉技术、沉浸交互技术、3D技术等 都为公众提供了更真实更具体验感的科幻视觉的 盛宴。

此外,大家感同身受的石景山区大型厂房、首钢的高楼等工业依存风貌所形成特色空间,将 为科幻创作提供灵感,为科幻的影视游戏提供背 景,还可为科幻企业入驻提供你不想不到的空间 载体。

因此科幻必将成为石景山产业深度转型的 新赛道。

科学从科幻中找寻支点
王建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二级巡视员
科技支撑科幻发展,科幻引领科技创新,科 幻作品在传播科技知识、提升公共社会塑像,启迪创新梦想方面都具有独特价值,科幻让人类对 未来产生憧憬,而科技让这一切成为现实。

科学 研究是精华加以延伸,而科学又从科幻之中可以 找到支点。

手机之父马丁•库伯在看了科幻电视剧 《星际迷航》中的通讯装置后开始手机的研 发,现在直升机的发明者西科斯基在读过科幻 小说《征服者罗比尔》后发明了直升机。

回望 科技史,时常能在科技进步之外看到科幻的 影子:宇宙横行、机器人、黑洞、虫洞、潜水 艇、磁悬浮列车以及最新型的技术基因工程等 等,科技进步让许多科幻作家笔下未来世界逐 渐成为现实。

目前,北京正在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 设,北京市科委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智能 芯片、5G等领域支持了一批科技成果的研发和研制,这些成果为科幻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 活力。

给“金丝鸟”自由的天空
刘堂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思维能力,世界科技的进 步,无一不是人的创造思维的结果。

一个人如果 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没有无定式的创新思维,就很难适应变革时代的生存要求。

一个国家如果 创新思维匮乏,那我们以什么来支撑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生物医药、信息、能源、海洋、人工 智能、先进制造等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科幻又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文学艺术、美学等为基础,是基于科学事实而进 行的想象和预见,其特殊性在于它与科学技术的 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能让人们间接了解到科学 原理,而且往往能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上,提 供若干有参考价值的预见。

而这也是我们教育的 根本目的之所在——推动社会进步。

青少年以好奇为指引,对世界保持一份探索 和求知的热情,锻造科学的精神,给思维的“金 丝鸟”以自由的天空,给未来打下坚实的科学基 础,大胆想象,勇敢创作,去开启那扇惊奇、神 秘而又充满魅力的科技之门。

同时,希望广大教 育工作者以教育家情怀育人,进一步提升科普科 幻教育水平,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宣传科 学知识和营造科普科幻人文精神氛围,为新时代 科技振兴和教育发展建立功勋。

科技和科幻共生共融
王晋康科幻作家
科幻社会与科技发展也会小小反哺科学,比如在读者中激发想象力,种下一颗爱科学的种 子,这对一个社会来说,科技和科幻共生共融才 是健康的社会生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科幻再 度复苏至今,科幻生态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尤 其是各种科幻系列,其中先行者是科幻文学,已经出现了以《三体》为代表的高潮。

总的来说,
80中国科技财富丨2020年第11期
新产业
中国科幻与时代相比远远不足,作家比较少,经 典作品也不多,科幻电影及其他下游产业刚刚起 步,这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不足—
—科幻研究,虽然有一些先行者已经做了开拓性工作,纯文学 研究项目还是嫩苗。

科技发展到今天,尤其是人工智能与生物技 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已经到了变革的临界点,科技对社会,包括人本身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颠覆性的。

自然的人类正在异化为科 技的人类,例证之一就是我们手机,已经变成我 们外脑或第二大脑,离开手机我们在科技中难以 生存。

科幻是面向未来的文学品种,未来基于现 在只有五分钟,也许科幻就是五分钟后现实主义 文学或主流文学。

提升科幻国际交流能力
陈楸帆科幻作家
在中外的科幻、文学、文化的交流方面我谈 几点心得。

首先,中国作品在海外译界出版的基 础。

从包括《三体》在内的一系列的优秀作品陆 续被译到海外,中国科幻走向世界,迎来蓬勃发 展的大好局面。

这里强调两点,一个是翻译队伍 非常重要,它和文学翻译还不太一样,需要把中 文语境里的复杂概念、历史典故创造性地去用西 方世界能够接受的一种语言去转化。

另外,出版 平台或者双方出版市场机制的对接也很重要。

其次,国际化交流的能力是我们非常亟需和 欠缺的。

一方面走出去,一方面迎进来,让海外 的组织者也好、活动者也好到中国来。

与那些对 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外国留学生交流,让他们更深 刻地理解中国科幻其实是代表着我们对当下中国 以及未来中国的一个更新的理解,那么他们会从 这个维度来认识一个更丰富的、更真实的中国。

第三是学界的交流。

国内外的学者、专家,从生态主义、性别主义,包括从科技政策、历史 语境、中西方的交流背景去展开研究,主动更深 入地展开对话。

但不是那种硬碰硬的对话,而是 更加有策略、更加有东方智慧的对话,那么科幻作为对话的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一个好的界面,
可以展开更多可能性的一种想象的空间。

科幻不是魔幻,也不是玄幻
郑永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
究员
青少年很有想象力,喜欢写一些科幻小说,
喜欢开展科幻创作实践。

但我认为,第一,科幻
不是魔幻,不是玄幻,科幻作品的想象要建立在
科技发展的基础上,要紧跟科技进步。

青少年喜
欢科幻是好事,但是科幻和魔幻、玄幻有区别,
科幻一定要有“科”。

建议同学们除了创作科幻
小说的实践之外,要多读科普类图书,数理化、
天地生、工程技术、航空航天、深空探测、深海
探测、深地探测等科技前沿,应该多了解一些。

我认为,科幻创作应该基于科学事实,不要脱离
科技的现实。

以前的科幻作品有时能预言未来,
但现在有些科幻作品不仅无法预言未来,甚至已
经赶不上科学的进步速度了,科技最新的进展都
不了解,还在那儿埋头写,所以建议大家多读一
些科普图书。

第二,科幻作品要以开放心态,吸
取东西方文化,同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具
有文化自信、科技自信的中国科幻之路。

2020
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
发射,去探究那颗红色星球的秘密,首次探测便
要实现“绕”“落”“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
航天史上确实是绝无仅有的,也应该作为时代背
景出现在科幻作品中。

第三,重视青少年科学教 育。

中小学的科幻教育不应停留在文学想象阶 段,而应该将科幻的兴趣转化为对科技的向往。

我是从事行星科学研究的,研究的领域包括月 球、火星、太阳系、深空探测。

最近几年,我经
常去学校与青少年朋友交流,这些领域都是孩子
们很感兴趣的,但又是中小学老师无法驾驭的。

有机会到学校传播科学,启迪孩子们的想象,激
励他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这既是科
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对现有教育事
业的重要补充—
—科学教育。

2020年第11期I中国科技财富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