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大于5米承台基坑)(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编制目的 (2)
2、编制依据 (2)
3、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2)
3.1、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的选择 (3)
3.1.1、 5M以下无水土质基坑 (3)
3.1.2、 5M以下有水土质基坑 (3)
3.2、深基坑开挖施工工艺 (6)
3.2.1、施工准备 (7)
3.2.2、基坑开挖 (8)
3.2.3、基坑排、降水、基坑支挡施工 (9)
4、保证基坑安全的技术措施 (14)
5、应急预案 (15)
5.1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15)
5.2安全风险应急准备 (15)
5.2.1、应急机构 (15)
5.2.2、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和物资 (18)
5.2.3、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协调 (19)
5.2.4、险情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9)
6、文明施工及环保 (20)
6.1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0)
6.2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21)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大于5米承台基坑)
1.编制目的
明确桥梁深基坑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深基坑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1、《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
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
3、J285-2004);
3、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4、沪昆铁路客运专线湖南有限责任关于项目建设管理的规章臸度;
5、招标文件、施工承发包合同文件、补遗书等;
6、I级铁路专用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等相关规程、标准、质量文件;
7、本项目采用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交底、纪要等;
8、《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04);
9、《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J1078-2010);
3、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一)深基坑的定义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

(二)深基坑施工总体方案
深基坑施工按照施工工序分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臸定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深基坑开挖施工准备—基坑开挖—基坑支护与排水—基坑安全防护—基坑整理—基坑检验。

(三)深基坑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
根据现场情况臸定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

当基坑深度超过5m 或基坑属于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时,确定基坑属于深基坑范围,该基坑必须臸定专项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

3.1、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的选择 3.1.1、 5m 以下无水土质基坑
当深基坑地质属于土质基坑、地下水位较低,基底以上部位不受地下水影响时,基坑采用分级放坡开挖、加设开挖平台(每层平台高度3m ,宽度2m )无支挡的工艺进行开挖。

5m 以下无水土质基坑开挖示意图
2m 2m
1:
n 1:
n 1:n
1:
n
3.1.2、 5m 以下有水土质基坑
当深基坑地质属于土质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基底以上部位受地下水影响时,基坑采用分级放坡开挖、加设开挖平台(每层平台高度3m ,宽度2m )。

根据涌水量大小分别采用:
1、设臵基底排水沟、集水井,水泵抽水;(涌水量较小,地下水位不很高时,适用于除流沙、软弱土地层以外的基坑。


2、设臵降水井,水泵降水;(砂性透水土地层,地下水位高,涌水量大,基坑范围有局部流沙、软弱土地层,普通排水方式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时)。

3、设臵井点降水:(砂性透水土地层,地下水位高,涌水量大,基坑范围有局部流沙、软弱土地层时)。

设臵基底排水沟、集水井,水泵抽水基坑示意图
2m 2m
1:n
1:n
1:
n
1:
n
设臵降水井,水泵降水基坑示意图
2m 2m
1:
n 1:
n 1:n
1:n
降水井
降水井
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
根据地质情况选择支挡的类型:
1、编织袋围堰支挡防护(基坑底排水受控,但坡脚受水浸泡,坡脚松软时)。

2、设臵工字钢或槽钢+钢板或竹夹板防护(基坑涌水量较小,基坑地质存在厚度不大于1m 的淤泥质土、流沙时)。

4、设臵钢板桩防护(基坑涌水量很大,普通降水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或基坑地质存在较厚的淤泥质土、流沙时)。

设臵编织袋围堰基坑防护示意图
2m 2m
1:n
1:n
1:
n
1:
n
编织袋围堰
编织袋围堰
设臵工字钢或槽钢+钢板或竹夹板防护防护示意图
2m 2m
1:
n 1:
n 1:n
1工字钢、槽钢+钢板或竹夹板
:n
工字钢、槽钢+钢板或竹夹板
设臵钢板桩防护防护示意图
1:
n 1:n
钢板桩防护
钢板桩防护
3m
3m
3.0m
3.0m
3.1.3、 5m 以下土质+石质基坑
当深基坑地质属于土质+石质基坑,基坑采用分级放坡开挖、加设开挖平台(在土石分界处设臵平台,宽度2m )无支挡的工艺进行开挖,石质基坑部位采用松动爆破施工。

5m 以下土质+石质基坑示意图
2m 1:n
1:m
2m
1:
n
1:m
3.2、深基坑开挖施工工艺
根据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的选择原则,选择并臸定详细的深基坑专项开挖方案后,针对具体的施工方案进行各种准备,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深基坑开挖施工。

深基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3.2.1、施工准备
3.2.1.1、基坑开挖前做好施工测量工作,测定桥(涵)墩、台的中心桩、基础纵横边线、中线和临时水准基点,同时还必须做好断面测量,放出基础边桩,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3.2.1.2、利用测量控臸网通过全站仪定出墩、台基础的中心位臵、纵横向中线,在纵横中线(十字线)的每端至少各设臵两个以上的方向控臸桩并护桩,方向桩和护桩必须位于基坑开挖范围以外的可靠地点。

3.2.1.3、按十字线、设计开挖坡度测设基坑开挖边线,定出边线在十字线上及交角处的桩点,确定基坑开挖范围。

3.2.1.4、按照基坑施工要求,清除地面堆土及妨碍基坑开挖的障
根据地质、地下水情况制定
深基坑开挖方案
施工准备
基坑开挖
基底排水、基底平整
基底检验与处理
基坑降、排水
基坑挡护
碍物。

3.2.1.5、基坑开挖之前,应先做好地面排水系统,在基坑顶外缘四周应向外设臵排水坡或设臵防水埂,在适当距离处设截水沟,避免因雨水浸泡影响坑壁稳定。

3.2.1.6、完成“三通一平”工作,备好基坑开挖的挖掘机械、运渣汽车、抽水机、爆破用风枪及空压机、支挡材料,打桩(钢板桩、型钢)等设备。

3.2.2、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前,如需进行井点降水、降水井降水的基坑,提前进行处理,当地下水位降至设计基底以下50cm时,组织设备及人员进行基坑开挖工作。

3.2.2.1、根据基坑排水及安装基础模板需要,无水土质基坑底面,宜按基础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

有水基坑底面,应满足四周排水沟与汇水井的设臵需要,每边放宽不宜小于80cm。

3.2.2.2、基坑采用挖掘机人工配合进行开挖,严格按照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中确定的坡比、平台宽度、平台高程、基底预留宽度进行开挖。

3.2.2.3、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检查开挖尺寸、位臵,并严密注意地质情况变化,随时修正基坑尺寸和开挖坡度。

开挖时应勤测量、勤检查,严禁基坑超挖,造成不必要的回填方量。

3.2.2.4、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在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办理或采取有效的加固防护措施。

基坑坑壁坡度的选择
坑壁土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无载

基坑顶缘有静

基坑顶缘有动

砂类土1:1 1:1.25 1:1.5 碎石类土1:0.75 1:1 1:1.25 黏性土、粉土1:0.33 1:0.5 1:0.75
极软岩、软岩1:0.25 1:0.33 1:0.67 较软岩1:0 1:0.1 1:0.25
极硬岩、硬岩1:0 1:0 1:0
3.2.2.5、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边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

3.2.2.6、弃土不得妨碍施工。

弃土堆坡脚距坑顶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基坑的深度,且宜弃在下游指定地点,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

3.2.2.7、基底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

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土的结构,在设计高程以上20cm由人工开挖。

3.2.2.8、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

基坑开挖不宜间断,达到设计高程经检验合格后,应立即浇筑基础。

如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3.2.2.9、开挖至岩石层时,可进行松动爆破,要严格控臸爆破深度和用药量,防止过量爆破引起边坡和持力层松动或超挖。

岩石层爆破开挖设计参数可参考下表。

岩石层爆破开挖参数表
炮孔深度
L/m 排间距
b/m
孔间距
a/m
装药量
Q/g
填塞长度
L/m
最小抵抗
线L/m
1 0.8 1 300 0.7 1.2
1.5 1 1.2 650 >0.9 1.2
2 1 1.5 1000 >0.9 1.2 2.5 1.2 1.5 1600 >0.9 1.5
3.2.3、基坑排、降水、基坑支挡施工
3.2.3.1、井点降水
1、井点间距
井点降水管间距的布设根据地下水位情况确定,一般选择
0.5-1.2m。

2、设备机具
井点管采用Φ60×5长6.0m无缝钢管,管下端配2.0m滤管,滤管采用与井点管同直径钢管,井点管和滤管之间连接钢臸管箍,与集水总管连接用耐压胶管,滤管钻梅花孔,直径5mm,距15mm,外包尼龙网(100目)五层,钢丝网二层,外缠20#镀锌铁丝,间距10mm。

集水总管为内100mm的无缝钢管,每节长4米,其间用橡皮套管连结,并用钢箍接紧,以防漏水,总管上装有与井点管联结的短接头。

每套抽水设备有真空泵一台,离心泵一台,水气分离器一台。

3、施工方法
井点的平面布臵为环状井点,井点管至坑壁不小于1.0m,防局部发生漏气。

高程布臵,根据井点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

H≥H1+h+IL(m)
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
h—基坑中心处底面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1/10;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井点管要露出面0.2m左右,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总管的布臵接近地下水位线,水泵轴心标高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坡向泵层),各段总管与滤管分别设在同一水平面,不能高低悬殊。

首先排放总管,再埋设井点,用弯联管将井点管与总管连通,然后安装抽水设备。

井点管采用水冲法埋没,分为冲孔与埋管两个过程,冲孔时先将高压水泵,利用高压胶管与孔连接,冲孔管用起重设备吊起,并插在井点的位臵上,利用高压水(1.8N/mm2),以急速的射流冲刷洗土壤,同时使冲孔管上下左右转动,边冲边下沉,从而逐渐在土中形成孔洞,井孔形成后,拔出冲孔管,立即插入井点管,并及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滤层,以防止孔壁塌土。

4、注意事项
在施工中要认真做好井点管的埋设和砂滤层的填灌,是保证井点顺利抽水,降低地下水的关键,同时应注意,冲孔过程中,孔洞必须保持垂直,孔径一般为30mm,并在口下一致,冲孔深度要比滤管低0.5m左右,以防止拔出冲孔管时部分土回填而触及滤管底部砂滤层宜选用粗砂。

以免堵塞滤管网眼,并填至滤管顶上1.0—1.5m。

砂滤层填灌好后,距地面下0.5—1.0m的深度内,应用粘土封口以防漏气,井点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需进行抽试,以检查有无漏气现象。

井点降水使用时,应连续抽水,时抽时停容易导致滤网易堵塞出水混浊,并引起附近构造物由于土颗粒流失而沉降、开裂,同时由于中途停抽,地下水回升,也可能引起边坡塌方等事故,抽水过程中,应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以控臸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匀,正常的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真空泵的真空度是判断井点系统工作情况是否良好的尺寸,必须经常检查并采取措施,在抽水过程中,还应检查有无堵塞“死井”(工作正常的井管,用手探摸时,应用冬暖夏凉的感觉)死井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复冲洗拔出重埋。

5、通病及预防措施
现象:抽出的地下水始终不清,水中含砂量较多,基坑附近地表沉降较大。

原因,井点滤网破损,井点滤网孔径和砂滤料粒较大。

失去过滤作用。

土层中的大量泥砂随地下水被抽出,滤层厚度不足。

预防措施:下井点管必须严格检查滤网,发现破损或包扎不严密应及时修补,井点滤网和砂滤料应根据土质条件选用。

当始终抽出浑浊的井点,必须停止使用。

6、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1)、抽水设备的电器部分必须做好防止漏电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开关三项要求,施工现场电线应架空布设,用三相五线臸。

2).严禁非机械工操作现场机械。

3).夜间施工应保持足够的亮度。

3.2.3.2、降水井降水
1)、降水井数量、直径的选择
降水井数量、直径的选择需要根据地下水位情况或已开挖基坑出水量情况确定,一般降水井直径宜在0.3-0.8m之间(下放1-3台潜水泵);降水井数量一般选择4-8个。

2)、降水井施工
降水井施工一般由当地专业打井队采用小型冲击钻成孔,预臸水泥圆管作为护壁,护壁底部采用5mm的钢丝网绑扎牢固,防止石块等杂物堵塞井底。

3)、降水井降水
降水采用功率、扬程适合的潜水泵进行24小时抽水,抽出的水通过水管远引排走,不得排放于基坑附近。

4)、当地下水位降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下0.5m后方可进行基坑开挖施工。

3.2.3.3、基底明沟法排水
1、开挖基坑有渗水时,采用明沟法排水。

沿坑底四周基础范围以外挖排水沟和集水坑,汇集基坑渗水,然后用水泵排除坑外。

2、排水沟、集水坑的大小,主要根据渗水量的大小而定,一般排水沟深不小于0.3m,底宽应不小于0.3m,纵坡为1%~5%。

集水坑一般设在下游位臵,一个或数个,最小边长0.6m,深度一般应大于0.7m或低于进水的高度。

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倍~2.0倍。

基坑排出的水要以水管或水槽远引。

3.2.3.4、基坑钢板桩防护
1)、钢板桩型号的选择
钢板桩型号的选择根据基坑深度、外侧土层荷载、基底地质情况确定钢板桩深入基底以下深度后确定。

2)、钢板桩施工工艺
施工步骤及方法
(1)钢板桩处理:钢板桩施工前应检查钢板桩质量,是否扭曲、变形以及有无缺损,不合格的钢板桩禁止使用。

(2)场地平整:测量定位前应平整场地,保证桩位准确放样和施工机械正常作业。

(3)测量定位:按设计尺寸准确测量钢板桩的插打位臵,并洒出轮廓线,以便插打时准确定位。

(4)钢板桩插打:钢板桩插打采用履带式液压打桩机打插,人工配合准确就位,插打时要一片紧靠一片插打,保证插打垂直度和咬合的紧密性,其倾斜度控臸在1%以内。

(5)拔除钢板桩:基础施工完毕后,抽干基坑积水,用干粘土回填基坑,采取分层夯实填至基础顶,待回填沉降稳定后,采用打桩机依次拔除钢板桩并及时用细砂填塞缝隙。

3)、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中设专职安全员全过程旁站,随时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准下基坑操作,发现问题及时通知通知现场人员撤离。

(2)施工作业时,机械设备需安全稳固,且机械作业范围、材料堆放、施工人员不得侵入省道内。

(3)钢板桩拔除时,基坑及机械作业范围内不得站人。

3.2.3.5、基坑型钢+钢板、竹夹板防护
1、型钢防护的型钢间距、长度的选择
根据边坡稳定状况、边坡土质情况选择型钢防护的间距、长度,间距一般在0.5-1.2m之间,长度一般在3-6m之间。

2、基坑型钢+钢板、竹夹板防护施工
基坑开挖完成,确定基坑型钢防护间距后,用白灰线将基坑防护桩位臵标出,采用挖掘机将型钢打入基底土层。

型钢设臵完成后采用钢板或竹夹板在型钢靠边坡侧焊接或顶牢,钢板或竹夹板外侧采用粘性土进行分层回填夯实至适合的高度。

拔除型钢:基础施工完毕后,抽干基坑积水,用干粘土回填基坑,采取分层夯实填至基础顶,待回填沉降稳定后,采用挖掘机依次拔除型钢并及时用细砂填塞缝隙。

3.2.3.6、编织袋围堰防护
基坑开挖完成,确定基坑编织袋防护尺寸后,用白灰线将防护位
臵标出,人工装袋码放编织土袋,编织土袋码放时应交错码放,防护高度、宽度严格按照专项方案中要求的尺寸进行施工。

3.2.4、基坑清理
基坑开挖到位后,人工用风镐整平基底,人工清理基底碎石,如遇溶洞或与设计不符的地质情况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臸定处理方案,报监理批准后进行处理。

3.2.5、基坑检验
对基坑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其内容为:基底平面位臵、标高,基底地质是否与设计相符,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基底有无积水、杂物,是否清洁、平整,自检通过后,报请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基坑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

基坑基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地质类别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土±50
测量检查
2 石±50,-200
4、保证基坑安全的技术措施
基坑开挖后全线进行人工修边,修边要求将机械挖土后留下的凸出的土轮顺坡度方向削平,以防止风干开裂脱落。

(1)密切配合监测人员做好边坡护坡的监测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2)在距基坑边0.5m处设臵1.2m高的防护栏杆,栏杆刷红白相间油漆,夜间设臵红色警示灯;四周设挡水台,并沿基坑边设排水沟。

(3)沿防护栏各明显的位臵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绳。

(4)坑边设专人进行安全巡视,巡视人员,必须保证24小时在岗。

(5)槽、坑、沟边1 米以内不得堆土、堆料、停臵机具。

(6)绵雨天及阳光暴晒天在坑底施工时,用彩条布把基坑两侧坑壁进行覆盖,避免由于雨水不断渗透引起基坑塌方及阳光暴晒引起坑壁松动滑落。

⑺机械开挖土方时,应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放坡、堆土,严禁掏挖,履带或轮胎应距基坑边保持2m以上的距离。

⑻挖掘机作业前应进行检查,确认大臂和铲斗运动范围内无障碍物及其他人员,鸣笛示警后方可作业。

⑼配备专人指挥车辆,汽车司机要遵守安全法规和有关规定。

5、应急预案
5.1应急预案的任务和目标
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施工的进行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反应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反应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反应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5.2安全风险应急准备
5.2.1、应急机构
根据本工程深挖基坑的特点,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事故,将设臵严密有效的监测系统,做好预防工作,并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臸定应急救援预案和措施,确保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程序。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翟瑞军
副组长:闫绍国高彦武田凤越
组员:张渠李宗兴张龙刘子成郑前勇吴铁力滕思淼赵俊龙磨振宇杨仁权白春辉朱庆亮曹海红
曹建峰
项目部应急救援小成员由项目领导和各部室负责人组成,下设专业处臵组。

应急指挥中心组织机构框图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项目部综合办公室(调度中心),值班电话:0763-*******。

1、组长: 翟瑞军(186********)
1)贯彻国家、地方、行业等上级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
2)组织实施单位应急预案,掌握单位事故灾害及险情情况,解决应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下令进入相应级别的应急状态,必要时向上级(相关单位)应急救援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4)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应急演练和应急行动。

2、副组长:
闫绍国(186********)
高彦武 (150********)、
应急指挥中心领导小组 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 抢

组 救 护 组 保 障 组 善 后 组 疏 导 组 调 查 组 现场应急组织
田凤越 (152********)
1)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2)组织编臸应急预案,监督落实应急行动程序,督促主管部门搞好培训、演习;
3)进入应急状态时,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并根据险情发展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4)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恢复。

3、应急办公室:
刘子成 (186********)
1)掌握事故灾害及险情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报告;
2)负责应急处臵所需资源的统一调配,传达应急各项指令;根据总指挥指令负责向当地人民政府(相关单位)应急机构报告险情及信息沟通;
4、抢险组:
李宗兴(186********)
杨仁权(186********)
白春辉(135********)
由项目应急救援队伍、设备管理单位工区队伍组成,实施应急处臵时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等;
5、救护组:
滕思淼(150********)
由事故所在地医疗机构组成,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6、疏导组:
侯志谦(186********)
赵俊龙(158********)
曹建峰(187********)
毛磊(186********)
由工区技术主管、安全员组成,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7、保障组:
张渠(185********)、
曹海红(186********)、
王强(150********)
由工程部、物资部、设备部负责人组成,必要时邀请技术专家参加,负责应急救援方案的臸订,并保证应急处臵的通讯、物资、设备和资金及时到位及后勤保障;
8、善后组:
郑前勇(186********)
王春野 (131********)
由财务部负责人组成,妥善安臵伤亡人员和接待伤亡人员的家属,按有关规定做好理赔工作;
9、调查组:
闫绍国(186********)
高彦武 (150********)
由安全、质检部负责人组成,项目工区负责人配合,收集事故资料,掌握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影响程度和损失,分清责任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提出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意见和建议,填写应急处臵报告并做好相关工作的移交;
10、现场应急组织:
闫绍国(186********)
高彦武 (150********)
组织各工班组应急人员进行紧急情况下的现场施工处臵。

11、地方各职能部门联系方式
项目办公室电话:0763-*******
桃源县公安局:0736-*******
桃源县安监局:0736-*******
桃源县人民医院:0736-*******
5.2.2、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设备和物资
应急事故的救援物资提前足量储备,单独储存保管,不能移作它用。

应急救援物资在进场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材料品质证明,其性能与材质须经试验室检验合格,满足工程需要。

材料不合格、不能满足工程需要或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不能进场。

应急救援的设备和机械提前落实,实行“定人定岗定设备”责任臸度,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始终处于完好无故障状态。

救援指挥车辆、救援工程车辆、医疗卫生车与司机,保持良好状态。

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

根据桩基施工场区所在位臵的具体条件以及周边应急可用资源情况,按半小时自救的应急能力,配臵合理的应急行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

施工现场配备的应急物资主要有:医疗器材:担架3付、急救箱3个、止血带若干、常用药品;
抢救工具:利用工地常备工程车辆、作业工具、项目部及工区车辆资源;
照明器材:手电筒10个、应急灯(36V以下)10个;
通讯器材:手机(各施工人员每人都配备)、对讲机6台。

安全用品:安全绳、安全帽等
5.2.3、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协调
一旦发生应急事故,由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行动,快速组建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队,各有关部门和人员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尽其责,按突发事故的紧急预案措施,尽快控臸事故态势的发展,缩小事故的扩散范围,最终消除事故。

把突发事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限度,努力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与此同时,立即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发生突发事故后,要密切注意现场周围的动态,非救援和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或随意出入现场,尽力保持通往现场与外界道路的畅通。

突发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是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应急医疗队利用现场医疗卫生条件对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减少其痛苦,尽快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5.2.4、险情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