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工作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系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工作大纲
1 任务来源
**市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居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中游,是汉水流域中的一座中心城市。

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城区,唐白河由东北角汇入汉江。

江北为樊城区和襄洲区,江南为襄城区,江东为东津新城。

**市交通发达,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四省通衢之称”。

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市因汉水而兴,城市水系发达。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市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令人堪忧。

尤其是内河污染较为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

“环境友好”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水环境和谐是“环境友好”的核心。

为此,开展水系综合治理规划,指导、规范城市水域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在新区建设中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出现问题再解决的老路,对实现**市“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水环境,构筑具有古城文化、河流文化特色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规划范围、任务和总体目标
2.1 规划范围
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北至汉十高速,西至襄荆高速,东、南至中环,城市规划总面积约800km2。

2.2 规划任务
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固堤防、河道整治,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②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构建良性水生态系统,③引水补源,江河相通提升水体环境承载力,④水景观建设,打造**市河流文化。

2.3 总体目标
通过**市水系综合治理,依托汉江汉江崔家营梯级水库构建城市生态水网,实现防洪保安,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江河相通,改善河流生境,提高水体自我修复能力,遏制河流湖泊生态退化趋势,恢复河流湖泊健康的生命力,打造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即**市城市生态水利示范基地,彰显滨江滨湖城市特色,实现人水和谐共生,为“产业**、都市**、文化**、绿色**”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1)防洪、排水:汉江干堤及其连江支堤按1964 型洪水进行设防,城市内部河流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小型水库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城市排水系统达到重现期为1年的城市排渍标准,或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一日排完。

(2)污染控制:老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城区污水处理率达100%;老城区面源处理率达40%,新城区面源处理率达70%。

(3)水生态环境:水域面积率大于5%,水生植被面积率大于水域面积的15%,生物多样性指标有所提高;老城区内河流、库塘水质达到Ⅳ标准,新城区内河流、库塘水质达到Ⅲ标准。

(4)构建生态连续、环境宜人的水网体系,彰显**市的滨江滨湖特色。

3 工作内容
3.1 技术线路
3.2 综合调研与资料收集
3.2.1 综合调研
为做好**市水系综合治理规划,应对**市水生态、水环境、城市发展等方面,以及其它制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综合调研。

调研的区域包括襄城区、樊城区、襄州区和东津新城、庞公新区、樊西新区、襄州新区、襄南新区、隆中新区,并就**市水系综合治理的有关问题与地方水利、交通、城市规划等部门交换意见,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2.2 基本资料
1)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规划区内的水系、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土壤、植被、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等资料。

2)经济社会
主要包括规划区域内的人口、工业、农业、水利、林业、渔业、市政、交通、旅游等现状与发展规划资料,城市的历史沿革等资料。

(1)经济发展
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产业结构及产值构成等资料。

(2)人口资料
主要包括城市现状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数量,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情况等资料。

(3)土地利用
主要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的具体布局,城市用地的综合评价资料。

(4)水资源开发利用
主要包括水资源特征、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供需状况、水资源配置等资料;生活、工业、农业等现状取用水量,取水位置及用水特点、取水设施技术指标;再生水可利用量、再生水厂分布等资料。

3 )公用设施
主要包括城市防洪排涝、供水水源、市政工程等现状与规划资料。

(1)防洪排涝
主要包括历次发生洪水的水位、洪量、持续时间、洪水频率、受灾情况等资料;城市防洪标准、排涝设计标准、现有防洪与排涝设施、堤防情况、抗洪与排涝能力等资料。

(2)供水水源
资料应主要包括城市饮用水水源位置、水量、水质及水源区陆域植被、水土保持、环境布局、生态状况等;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水源位置、水量和水质资料。

(3)市政工程
主要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管网布置、雨污泵站、道路、居住规划、景观规划、经济开发区位和格局等。

4 )水污染防治
主要包括城市污水排放、污水处理等资料。

(1)污水排放
主要包括城市入河湖排污口位置、排放量、污染物类型、污染物浓度,以及水污染事故发生和危害分析等资料。

(2)污水处理
包括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和处理率、污水管网覆盖率、生活污水和工矿企业废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和处理情况等资料。

(3)水污染防治
包括水污染防治现状与发展规划、污染源管理、达标情况等资料。

5 )现状水系
资料应主要包括流域水系现状、城市水系概况、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及其他水域的基本情况等资料。

城市水系现状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录Ⅰ。

(1)流域水系
城市所在流域的现状调查及其与城市水系关系分析。

(2)城市水系概况
主要包括城市水系现状布局、集水区域与排水关系、供水关系与服务范围、城市水系生态状况等资料。

(2)河流现状
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河道起讫位置、长度、上下口宽度、河底高程、堤岸高程、设计及现状水位与流量、水位控制地点及控制幅度、等级、水面面积、规模、功能、水生生物、供水服务范围、集水区域、航道
等级、水利工程、水质、排污口、河段在水系中的地位及其与上下游(级)河道的相互适应关系、河道硬质化情况等资料。

(3)湖泊和水库现状
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湖泊和水库位置、岸线长度、水面面积、水深、水位变幅、等级、功能、水生生物、供水服务范围、集水区域、航道等级、水利工程、水质、排污口、湖库在水系中的地位及其与上下游(级)河道的相互适应关系等资料。

(4)湿地现状
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湿地位置、岸线长度、面积、水位变幅、物种统计等资料。

(5)其他水域情况
6)水系管理
主要包括城市水系现状管理体制、机制、办法、机构、人员设置及运行管理费用来源等资料。

7)水系历史
收集城市及其所在流域主要水系的历史情况、功能演变过程、大事件、历史水面面积、历代治水与主要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等,了解城市水系自然演变规律和城市建设对水系的影响,为城市水系规划提供历史借鉴和指导。

8)相关规划
收集城市及其所在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和有关科研成果,
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土地利用的需求、布局。

9)水文、水质、底泥、排污、水生生物、地形、地质等技术资料要求详见收资清单,附录Ⅱ。

3.3规划编制内容与要求
3.3.1区域概况
3.3.1.1自然条件
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应特别重视生态与环境方面的资料。

3.3.1.2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应特别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资料,弄清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现状对水系造成的影响、土地利用布局规划对城市水系的潜在影响,为城市水系整治与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的协调提供基础。

3.3.1.3供水排水
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排涝、供水水源、市政工程、水污染防治等方面也非常重要,对城市水系的布局具有重要影响。

3.3.1.4污染源分析
1)污染源分类
污染源按类型主要包括点源、面源和内源。

点源主要包括集中点源和分散点源,集中点源又包括城市市政点源和工业点源,分散点源主要指远离城区、管网短期内难以配套的旅游度假村、一定规模的生活集聚地和农家乐餐厅等;
面源包括城市面源和农业面源;农业面源包括种植业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和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内源主要指湖泊、河流等水体的内源污染,主要是比较严重的底泥污染。

2)污染源调查分析
(1)点源
①城市市政点源:
市政污水的产生量(同时需要常住人口、城市市政用水量等资料信息);市政污水收集情况;市政管道配套情况(包括配套率、合流制管网、分流制管网);市政污水处理率;市政污水处理厂详细情况(规模、工艺、服务区域和人口、处理标准、运行情况等);市政排污口情况(包括排污口的数量、位置、排污量、排污浓度、排污口所在的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情况等);市政污染治理中的问题和建议。

②工业企业点源:
工业企业的污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特征和数量;污废水的处理及回用情况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情况等;污水排放方式:进市政管网还
是直排等工业企业在污染源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③分散点源:在界定分散点源类型的基础上,明确分散点源的分布和数量;
了解每个分散点源的污染产生量、处理量、排放量;分散点源周围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相关的土地利用规划等(为就地处理处置方案的提出奠定基础);了解分散点源的处理需求(问题、建议等)。

(2)面污
面源污染又称为非点源污染,指在较大范围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的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受纳水体,从而造成的水体污染。

①城市面源
城市区域的土地利用和地形地貌情况等;城市雨水排水体制(合流制、分流制);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特征。

②种植业污染源
主要针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等开展肥料、农药、农膜的施用量、回用量和残留量等内容进行调查;
③畜禽养殖业污染源
主要针对舍饲、半舍饲、农村散养产生的畜禽粪便和污水量及处理处置情况进行调查;
④水产养殖污染源
主要针对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鱼、虾、贝、蟹等产生的污染及相关的处理处置方式进行调查。

(3)内源
湖泊、河流底泥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4)降尘污染物调查分析
(5)入湖入河污染物总量及构成。

3.3.1.5水污染防治
1)水污染防治过程及相关措施
现有生活点源截污控污工程及相关参数,工业污染企业控制排放情况,河湖底泥疏浚工程,城市水域生态养殖措施,城市和农村面源控制措施,减轻内源污染以及相关制度建立情况,污染物削减和水域水质改善情况。

2)存在问题
从投入、治理措施、水质水生态、监测、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

3.3.1.6河湖水环境质量状况
1)收集近10年城市涉及汉江段、唐白河段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质变化趋势。

2)收集城市内河、湖、库所有水域的所有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质年际和年内变化趋势。

3)补充监测
目前,城市水质监测资料均不能满足规划设计需要,根据河湖水
污染控制工程规划的需要,在现有监测点的基础上设置补充监测点,包括水质、排污口、底泥等。

3.3.1.7河湖生态特征
调查分析河湖水生动植物生态演变情况。

3.3.2 城市水系现状及分析
3.3.2.1现状水系
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应重点弄清城市水系与流域水系的关系,如:城市水系在流域水系中的位置、及其对流域防洪排涝、水资源开发利用、污染物输移通道等方面的影响;同样还有流域水系对城市的防洪排涝、供水水源、水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3.3.2.2水系历史演变
按照前述基本资料要求内容编写。

3.3.2.3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布局的要求
从城市防洪、排涝、供水等安全保障要求,和水质、生态、水景观、旅游、航运等综合功能要求进行分析。

3.3.2.4水系存在问题分析
从城市防洪、排涝、供水等安全保障方面,现状水系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要求,以及水面率、水质、生态、岸线、水景观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城市水系布局和水面规划
4.1 城市水系布局
1)水系分类与水系等级划分
(1)水系分类与功能定位
按水域形态特征,将城市水系分为河流、湖泊、水库、湿地及其他水域。

河流包括江、河、沟、渠等。

湿地主要指有明确区域命名的自然和人工的狭义湿地。

城市其他水域主要是指除河流、湖泊、水库、湿地之外的城市洼陷地域,如城市内的水坑及其与外部水系相通的居住小区和大型绿地中的人工水域等。

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对现有各水域进行功能分析定位,分防洪、排涝、调蓄、水源、航运、生态环境、景观娱乐和其他功能等。

(2)水系等级
①以防洪排涝功能为主的城市河湖根据《河道等级划分办法》《湖泊等级划分办法》《水库等级划分办法》划分等级。

②基于饮用水源功能的城市河湖根据有关法规或导则划分等级。

③基于生态修复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选择的城市河道根据《城市水系规划导则》划分等级。

④基于景观娱乐功能的城市河湖根据SL 300划分等级
⑤基于航道运输功能的城市河湖根据GB 50139划分等级。

⑥具有复合功能的河湖根据各项功能划分等级后取高值。

2)水系总体框架和布局规划
(1)从防洪排水角度,通过地形分析、排水及城市功能分区,阐述以汉江、唐白河、小清河、滚河、杨叉河、淳河、襄水为骨干水系的总体框架,还包括河流与生态廊道、河流与功能区隔离廊道、中心湖泊公园、标志性水景观等。

(2)布局规划
①水系分区
汉江、唐白河作为过境河流独立分区;小清河、滚河、杨叉河、淳河、襄水作为骨干水系独立分区;其它支流按四大城区分区,包括各城区内的河流、湖泊、水库、塘坝及其它水域。

②水系布局规划
通过水系现状问题分析、地形地貌特点分析、与城市功能要求的适应性分析,按水系分区逐一进行规划布局。

提出各分区的水系布局方案,如河道整治、扩挖、连通、新开河道,湖泊整治、扩挖、新建,引水、排水流路,水上游览航道、水上公园等。

崔家营梯级建成后,汉江、唐白河在**市区形成了数十公里长的河道型湖泊,在保证其河势稳定和行洪能力的前提下提出洲滩、岸线利用布局方案。

小清河下段在老城区,以防洪排水控制河道断面,按照城市生态、景观、休闲要求布置堤防、岸滩。

中段在新城区,在满足防洪排水前提下,按照自然生态、景观、休闲要求布置河道走向、堤防、岸滩。

滚河下游段处在新城区,河道过于曲折,在减轻堤防压力,并保持一定的河道蜿蜒度的前提下,对部分湾道裁弯取直,按照自然生态、
景观、休闲要求布置河道走向、堤防、岸滩。

杨叉河中游穿过古隆中景区和卧龙景区,在满足防洪排水前提下,按照自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要求布置河道走向、堤防、岸滩。

下游穿过贾家洲,按河口自然湿地进行布局。

淳河下游位于东津新城南部边缘,在满足防洪排水前提下,按照自然生态型河道进行整治布局。

襄水位于古**城边,在满足防洪排水前提下,按照城市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布置河道走向、岸滩。

提出四大城区的水系改建、扩建、新建、连通、引水、水上游览航道、水上公园等布局方案。

从城市发展需要,分析是否有新的城市水源地要求,并提出布局方案。

3)水系防洪排涝功能分析
(1)水系现状防洪排涝能力复核
(2)规划水系防洪排涝能力复核
4.2 城市水面规划
1)水面面积及水面组合形式现状
通过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对城市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塘坝、湿地及其它水域的面积进行分类统计,历史上对水域的占用情况。

所有水域均按正常水位确定水面面积,以饼图分析其面积构成。

2)适宜水面面积
水面面积率大有剩于改善城市景观环境、提高人居舒适度、提升城市品位,但面积过大不仅严重地占据城市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对水资源短缺城市来说是十分困难的;反之,水面面积率小能有效地增大城市的居住率、提高经济效率,但面积率太小不仅严重地影响城市防洪排涝安全问题,而且严重地影响城市的人居环境、景观生态、降低城市品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照《导则》对全国286个城市调查分析和综合评判,从**市的历史、地理位置、水资源、水系现状及城市定位综合分析,水面面积规划在5%~l0%之间是合适的。

3)水面修复与补偿
(1)城市水面修复与补偿原则:
①尊重城市规划区内历史水面的原则。

②符合城市地形地貌条件的原则。

③符合区域水资源可供水量的原则。

④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景观环境的原则。

⑤水面修复与补偿可行性的原则。

⑥以现状水面为基准,占一补一的补偿原则。

(2)城市水面修复与补偿途径:
①疏浚、沟通和拓宽河道。

②退渔还湖和退耕还湖。

③恢复被侵占和填埋的沟渠、水塘等。

④新建或扩建城市人工湖库。

⑤河湖人工壅水形成水面。

⑥新建开发园区、居住小区、景观公园等景观水面。

5 城市河湖生态水量的控制和保障
5.1 河湖生态水量确定方法
主要从生态系统健康、河湖水质要求、景观水深、适宜水面等因数,根据《生态需水评估导则》所阐述的计算方法,结合城市水系特点,选择新区内的河流、湖泊适宜的生态水量确定方法。

5.2 河湖生态水量计算
根据选择的生态水量计算方法,分别从河湖水质要求、河湖景观功能要求以及城市适宜水面要求三个方面分别确定所需的生态水量,取各生态需水因数要求水量的外包线作为新区河湖生态水量。

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水质和生态资料三部分:①水文及水资源资料一般可包括项目评估范围附近河流流量、流速和水位资料,湖泊的库容曲线、系列年降雨和蒸发资料,不同水平年径流过程及河湖的季节性特征、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资料。

②生态资料包括包括水生动植物、河湖形态与特征、陆地植物等。

其中,水生动植物资料包括水生植物、鱼类、珍稀动物以及鱼类产卵场、越冬场、鸟
类集中栖息地、捕鱼量,不同水位、流量下生物的生存关系等。

③水质资料包括现状水体本底质资料,各雨水口位置、流量、水质资料,以及规划的生态引水源的水质资料等。

5.3 河湖生态水量保障措施
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各行业用水,城市水系特点以及地形条件,在满足防洪安全情况下,提出内部拦蓄以及调水引流工程措施,以满足生态水量、景观水位以及适宜水面的要求。

6 城市河湖水质控制和工程措施
6.1 河湖水污染与水质现状
城市各河流、湖库受纳污染源来源、数量、污水主要污染物指标及排污口分布情况,包括点源和面源。

河湖淤积与底泥污染指标。

城市各河流、湖库现状水质指标、年际年内变化、同一水域不同区域水质。

6.2 河湖水功能区划分与水质目标
按照现有河、湖水系功能和水系布局情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参照《水功能区划分技术导则》,确定城区各类水体的主要功能(功能主要包括排水、引水、调蓄、航道、景观生态走廊等),并依据功
能特点和要求,确定水功能的水质保护目标。

6.3 河湖水质控制方案
1)纳污能力分析。

对现状河、湖水体进行纳污能力分析,确定满足水体各类功能要求的容许纳污量,取最小值作为水体的纳污能力。

2)入河排污口总量控制方案。

根据现状水体的纳污能力,结合河湖水环境质量分析与预测成果,拟定各类排污口的整治方案,提出入河湖排污口布局、限期治理和综合整治的意见。

分析步骤:
①采用河网水质模型进行纳污能力分析;
②结合水质目标和水质现状,确定各功能分区污染物控制和消减方案;
③根据入河量控制方案,提出污染源治理和控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议;
④以现状划分的水功能区为基础,根据水质达标状况、水功能区排污现状量是否超过规划水平年入河控制量拟定入河排污口布局方案;
⑤拟定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措施,主要指初期雨水处置方案。

6.4 改善河湖水质的水系整治方案
以主干河道整治带动中小河道整治,全面整治内外河网水系。

水系整治方案主要有污水截污处理工程、河道疏浚、生态堤建设及引水改善水环境等综合措施,分期、分目标逐步完成整治任务,改善水环境质量。

1)污水截污处理工程。

如针对唐白河流域采取截污控污处理工程,限制入河排污量;
2)河道疏浚工程。

拟定底泥疏浚方案,清除内源污染源,如针对小清河流域,对于局部可采取底泥疏浚工程,减少内源污染;
3)生态堤建设。

对区内局部堤防有条件地区,采取生态堤建设,净化部分水质。

4)生态水网工程。

对水质净化能力不够的水体,进行生态引水,增加水体流动性,改善水体自净能力。

6.5 河湖生态修复方案
对于新区水体在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后,尚未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的情况下,采取水生动植物等生态修复措施,净化水体,以期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主要包括水域内生态修复工程、滨河带生态修复工程和汇水区生态修复工程等。

7 城市水景观与水文化
7.1城市水景观
7.1.1 定位及目标
1)定位
依据**市地域、产业结构、用地分类、水系布局和文化特点,结合城市总体功能定位及总体景观布局,确定**市城市定位为现代生态水乡文化旅游城。

2)目标
结合城市规划和水系规划,以人为本,规划城市水景观布局,以水面景观、滨水景观和沿岸景观建设为主要内容,科学开发和利用水域资源、优化生活结构、提高城市空间质量。

7.1.2 水系景观功能划分
根据**市城市整体规划及城市水系规划,对城市区域内的水系及水域进行功能划分。

水景观功能划分应与城市功能分区相适应,可分为绿色防护型景观功能区、生活休憩型景观功能区、商务休闲型景观功能区、旅游观赏型景观功能区、以及城市郊区的自然原生型景观功能区、历史遗址的历史文化型景观功能区等。

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 2)尊重自然;3)与总体规划协调; 4)与水功能区划协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