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1-20T05:54:45.648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26期作者:姜朋涛*
[导读] 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意义重大,通过实践证明其可促进专业课学习
姜朋涛*
西安医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医学院校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意义重大,通过实践证明其可促进专业课学习,学生认同度和积极性均较高,充分说明医学专业和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但是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仍需进一步探索,促进其更有效进行。
在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基础上,配合分专业试题库建设和完善,努力做到“如盐入味”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思政,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专业,文理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则是完成课堂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是“三全育人”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点和结合点[1]。
虽然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4],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将课程思政教学和医学专业相关课程有机结合,更有效的在医学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充分认识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教育的整体目的是正确掌握和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学习检测、预防和治疗等实际问题的方法。
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相关元素对医学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三全育人”要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切入点,“课堂思政”是重要的一项举措,通过实践,思政教学有利于医学相关专业课的学习,这充分说明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同时说明其必要性。
另外,根据教学设计将思政内容预期效果分成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伦理道德,社会责任和思维方式等五个方面,通过调查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思政教育满意度均较高,这些结果均是继续深入开展“课堂思政”教学的动力。
而成功开展“思政教学”,关键点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肩负“教书”和“育人”重任,缺一不可,通过“教学”让学生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将教学内容与思政要素有机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家国情怀到科学精神,从人文素养到思维方式,从社会责任到科研进展等多方面的熏陶。
医学生通过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自身“思政素养”的培养更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和学习,在教师掌握基本政策和理论的基础上,应该更加完善相关技能培训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的提高教师对于“思政教学的执行力”。
教学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比如介绍式,启发式和讨论式;融入方式可以通过直接式、案例式、专题式;教学手段也可以多种多样。
促进思政课程案例库建设以及学生的参与
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的编写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医学专业学科的发展往往代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知识,所以可以将一些重要的学科进展进行讲解,如每年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奖介绍等;医学专业与临床密切相关,可以介绍一些先进的治疗技术,比如自身免疫病的生物学治疗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科逻辑性强,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从哲学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医学相关专业现实意义比较强,比如现在可以结合疫情防控等热点内容进行介绍,比如新冠病毒感染后的检测、疫苗的使用等。
另外,一定要针对不同专业进行特殊案例编写,如护理学专业相关案例中输血反应的案例编写,可以培养护士的职业素养等。
医学相关专业课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课时有限,所以存在一部分自学内容,针对这些章节也可以设计课堂思政内容,从而通过这种手段促进相关知识点的继续学习和深入学习。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一般同一个思政内容的思政目标会有多个,多种思政目标在同一思政内容中的一定要协调统一;一些负面事件的介绍可以促进正面教育作用:比如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促进医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
医学大部分都为理科高考生,但是一部分专业的学生则是高考文科生源,比较理科生源和文科生源在对课堂思政教学内容印象深刻程度的结果发现他们的关注点存在一些差异,这说明在案例编写中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内容,结合文、理科生源的兴趣点选择更喜闻乐见的思政内容进行德育的同时促进专业课知识学习,进一步优化又可以促进“课程思政”的进一步高效实施,是下一步要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如为增加学习积极性,设计人文素养等思政切入点:向器官捐献者致敬等。
对相关专业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认识,不了解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这主要取决于国家对于“课堂思政”教学的高度重视和学校对于“课堂思政”教学的开展和宣传;同时,参与调查问卷的学生有超过80%表示愿意参与到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所以可以探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助编写思政案例,这样就可以达到双方面的教育促进作用,起到双赢的效果;另外,基于学生的参与进而可以改革教学考核的方式,将思政案例的编写等思政相关内容纳入到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更加综合性的考核学生。
努力做到“如盐入味”的策略和方式
潜移默化式、“如盐入味”般的课程思政教育可以有机融合医学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合理设计思政教育切入点,使思政教学不突兀,在进行课堂思政教学的过程中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但是,通过调查多数学生认为带课教师存在有意联系思政内容的情况,在目前思政教学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再所难免,但这也是对高校和高校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如何不着痕迹的进行思政教学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是提高认识,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充分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教育实施者和受教育者认识到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体会思政教学内容可以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对以后的职业道路有极大的帮助,尽量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
其次是学校、系部需要进行思政教学统一规划,可以尝试建立系部统一的思政案例库,通过总案例库的规划和指导,促进相关教研室的案例建设和不同教研室之间的案例优化。
因为同一个案例各个专业课都会在使用,如果做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又避免重复出现相似的思政教育也是提升思政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途径。
统一规划还可以使思政案例的编写避免出现大纰漏,避免以讹传讹或者前后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
最后是高校教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思政案例与专业课知识点的关系,做到使学生爱听和想听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磨炼授课技巧、丰富课堂教学方式,除了常规的讲授式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化手段结合课堂教学的一些创新形式,通过翻转课堂等形式让学生自己推导和总结相关知识点的思政意义,通过实践可以发现,通过专题式讨论或者组织辩论等方式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
果,学生对于专业课的理解提高,对于思政内容的理解甚至超过预期的设计,形成进一步丰富思政教学内容的目的。
“课程思政”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最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意义巨大。
而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也要求建立行之有效,适合专业特点的思政教学,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进行思政教育对于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有促进作用,并与个人“思政素养”的培育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和决胜点。
[1] 马闯.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政策解读及路径研究[J]. 改革与开放, 2020, (14): 76-80.
[2] 马兴铭, 张李峰, 王竞秋,等. 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26(06): 1013-1015+1086.
[3] 袁圆阳, 聂红. 课程思政融入本科免疫学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 37(01): 98-100.
[4] 张典, 姜凤良, 胡志芳,等. 立德树人,提升课程育人:以西安医学院医学免疫学教学为例 [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0, 36(21): 2661-2663.
基金项目: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20JCSZ-07)
*通信作者:姜朋涛,1982年3月出生,男,博士,副教授。
Tel************,E-mai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