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典名句及译文解析(共45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古人喜欢简单明了,开篇第一句,就讲出了这部书的核心内容。
这部书名字叫《大学》,顾名思义,就是大人的学问。
大学的内容就是要彰显自性中人人具有的光明德行,然后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除旧革新,并且精益求精,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大学》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根本和枝末,都有终结和开始的。
如果能够明白了它们的先后顺序,明白了事物发展的规律,那么就已经接近道了。
——《大学》
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译文:一句话就会坏事,一个人就能安定国家。
——《大学》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财富可以装饰人的房屋,品德则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心胸宽广,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君子一定会保持自己的意念真诚。
——《大学》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译文:一般人都是因为溺爱自己的孩子,而发现不了孩子的缺点和毛病,看哪里都是好的;因为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从不觉得自己家的禾苗丰满茂盛,总觉得别人家的庄稼长得好。
——《大学》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译文:喜好人们所厌恶的,厌恶人们所喜好的,这就叫做违背人的本性,灾害必定会落到他的身上。
为君者要亲贤臣,远小人,以人民的好恶为好恶,符合人民利益的事便做,以民为本,此可谓为治国之道。
使人人各得其所,以此获得民心。
——《大学》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译文: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国家很富足,百姓却很贫穷,这样人民就会离散;相反,如
果国家把财富散发给人民,则人民就会聚集在他的周围。
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一样,如果自己特别富有却很吝啬,那朋友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为人慷慨大方,则和他结交的朋友就会很多。
——《大学》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
译文:所厌恶的上级对自己的言行,不要用来对下级;所厌恶的下级对自己的言行,不要用来对上级;所厌恶的前面的人的态度,不要用来对后面的人。
——《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译文:所谓的是自己的意念能够真诚,就是要做到自己不去欺骗自己。
——《大学》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如果以违背常理的话语去责备别人,别人也会以违背常理的言语来回敬给你;用违背常理的手段得到的财富,也会不合常理的失去。
——《大学》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大学》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高尚的品德,是靠忠诚守信获得的,如果骄傲放纵,就会失掉它。
——《大学》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译文:所谓治国一定要先齐家,是说家教育不好而能教育他人,这是没有的。
——《大学》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译文:有仁德的人,以提高自己的学问德行,发展自己的事业为目标,财富只是提升自己的手段;没有仁德的人,是以发财为目标,为了发财,宁可牺牲自己的品德和良心。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译文:道德就是一棵树的树根,是做人的根本;财富就像一棵树的枝叶末梢,是最不重要的。
这句话是劝告人们,不要舍本逐末,放弃德行的培养,却去追逐不重要的财富。
——《大学》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就是说得到人民的心,就能得到整个国家;丧失民众的心,就会丧失整个国家。
——《大学》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译文:后代君子尊敬所应尊敬的贤人,亲近所应亲近的亲族,普通一般人享受所得到快乐,利用所得到的利益,所以才终生不忘记前代圣王。
——《大学》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译文:没有先学会了养孩子再去出嫁的人。
——《大学》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译文: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不是恕道,却能够去教导别人的,是从来没有的。
——《大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译文:如果能做到一天自新,就应该天天都要自新,并且能永远这样下去。
感悟:德行修养,不能一日中断。
——《大学》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译文:人对自己亲爱的人会有偏颇,对自己鄙视厌恶的人会有偏颇,对自己敬重的人会有偏颇,对自己怜悯同情的人会有偏颇,对自己傲视的人会有偏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的道理:从事生产的人多,光吃不干的人少;干活的人都很勤快,生活上都很俭朴,量入为出,这样的话,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财富就会经常充足了。
这其实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劳、俭朴、节约。
——《大学》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作为君主,就要达到仁爱;作为臣下,就要达到恭敬;作为儿子,就要达到孝顺;作为父亲,就要达到慈爱;与国民交往,就要达到诚信。
——《大学》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会志向坚定;等做到志向坚定后,才会内心宁静;等做到内心安静后,才能泰然安稳;等做到泰然安稳后,才能思虑周详;等做到思虑周详后,才能有所收获。
——《大学》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译文:德是根本,财是枝末。
感悟:要把德,看成为人的根本。
——《大学》
《诗》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诗经》说:“兄弟和善。
”兄弟和善,然后可以教化国人。
在家做父子兄弟的行为都可以作为榜样,然后百姓才会效法。
这就是治国一定要先齐家。
——《大学》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译文:《诗经》中说:“君子真快乐,爱民如父母。
”百姓喜欢的就喜欢,百姓厌恶的就厌恶,这就是所说的百姓的父母。
——《大学》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译文: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大学》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译文:所说的平定天下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是国君敬重老人,人民就会崇尚孝道;国君尊敬长者,人民就会崇尚恭顺;国君怜抚孤儿,人民就不会背弃。
——《大学》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
译文:所说的修身就是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如果身上有所愤怒,那么便不能够端正自己的内心。
——《大学》
君子以仁为尊。
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
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
译文:君子认为仁德最为珍贵。
富有天下四海之内叫做富有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富有。
贵为帝王天子叫做尊贵吗?只有拥有仁德才叫尊贵。
——《大学》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译文:君子首先要慎重地修养德行,有了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会供给使用。
——《大学》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译文:十只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点着你,多么严厉的监督!感悟:人前人后,都要做到真诚。
不要做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之事。
——《大学》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对事物深入研究以后,知识就能丰富,知识丰富以后,诚意就能证实,诚意证实以后,
心志就能端正,心志端正以后,身心就能修养,身心修养以后,家庭就能管理好,家庭管好以后,国家就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以后,天下就能太平。
——《大学》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译文:心念不能集中,虽然看到了,但却像没看见一样;虽然听到了,但却像没听见一样;虽然吃过了,但却像没吃过一样。
感悟:做事情贵在专一。
——《大学》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译文:做事内心真诚,虽然不能达到目标,也不会相差很远。
感悟:内心真诚的重要性。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大学》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善其善。
译文:小人无事独处的时候,会经常做坏事,没有什么恶事是他去做的。
看到君子之后,又会遮掩,掩饰自己的恶行,装出一种善良的样子。
——《大学》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译文:从君王到平明百姓都是应当将修身养性作为资深的处世根本。
——《大学》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讠是天之明命。
”
译文:《尚书·康诰》篇说:“能够彰明美德。
”《尚书·太甲》篇说:“要顾念这上天所赋予的光明德性。
”
——《大学》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
译文:《尚书·康诰》中说:“天命不是永久的。
”这是说,行善就会得到天命,不行善就会失去天命。
《国语·楚语》中说:“楚国没有什么可以作为宝,只是把美德作为宝。
”
——《大学》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译文:喜欢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又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有啊!所以有谚语说:“溺爱子女的人看不到他孩子的坏处,贪心的农夫看不到他庄稼的茂盛。
”
——《大学》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
译文:孔子说:“审理案件,我与别人一样,分清是非曲直。
不同的是希望诉讼的案件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尽说狡辩的话,使民心民意得到尊重和敬服,这就叫做知道根本。
——《大学》
瞻彼淇澳,绿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靡。
译文:在那淇水弯弯的岸边,竹子青青且婀娜茂盛。
有位文质彬彬的君子,在那里专研探索学问;他好像在加工角牙,不断地切和磋;又好像在打磨玉石,反复地琢和磨。
感悟:圣贤们研究学问,如切如琢,如琢如磨。
——《大学》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译文:《诗经·大雅·文王》说:“周国虽然是一个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更新自身以及于天下。
”因此,有品德的人为了自新和新民,没有不用尽心力,追求最高的道德境界。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