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盈亏问题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盈亏问题教案
第一篇:第四讲盈亏问题教案
第四讲:盈亏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学例1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盈亏问题,了解解决盈亏问题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步感知盈亏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要分配东西。

已知两种分配方法,按一种方法分配,东西有余(称作“盈”),而按另一种方法分配,东西不足(称作“亏”),求参加分配的人数及被分配的总量。

我们称这样的算术应用题为盈亏问题。

解盈亏问题,常常通过比较法。

例如:学校春游,租了几条船让学生划,每条船坐3人,有16人没船划,如果每条船坐5人,则有一条船上差4人,问共有学生多少人?共租了多少条船?
在题目中,无论如何分配,学生的人数与船的条数是不变的。

比较两种分配方法,第一种和第二种分配方法中人数一多一少相差4+16=20(人)。

相差的原因在于两种方法的分配数不同,两次分配每条船相差5-3=2(人)。

每条船相差2人,那么多少条船会相差20人?由此可求出船的条数,20÷2=10(条),所以学生总人数可列式计算:3×10+16=46(人)
或列式5×10-4=46(人)算出。

列综合算式:
(4+16)÷(5-3)=10(条)
3×10+16=46(人)
答:共有学生46人,共租了10条船。

二、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解盈亏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两次分配数的差与盈亏的总额(盈数+亏数)。

解题时要注意:(1)要认真审题,
仔细分析,确定用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得到的是题目中的哪个量,不能张冠李戴。

(2)两种分配方法不一定总是一“盈”一“亏”,还可能是两个都“盈”,两个都“亏”,或者是一个“不盈不亏”,另一个“盈”或“亏”等情况。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例1:学校春游,租了几条船让学生划,每条船坐3人,则有20人没船划,如果每条船坐5人,恰恰安排好,问共有学生多少人?共租了多少条船?
2、学生尝试解答。

3、说一说题中的两种分配方法第一种分配“盈”20人第二种分配“不盈亏”
4、分析与解
盈亏总额为20+0=20,又可知每条船相差5-3=2(人),所以:有船:20÷(5-3)=10(条)有学生:5×10=50(人)
答:共有学生50人,共租了10条船。

三、及时练习
学雷锋小组参加植树活动,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2棵树;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树。

问这个小组有多少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四、质疑
说一说你在本节课遇到的困难,师生共同解惑。

五、课堂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一说解决盈亏问题的关键和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学例2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的解决盈亏问题。

重点难点:弄清盈亏。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你知道盈亏问题有多少。

二、提问:盈亏问题里的两种分配方法一定是一盈一亏吗?
三、出示例2 例
2、学校春游,租了几条船让学生划,每条船坐3人,则空2人的位置,如果每条船坐5人,则空出16人的位置,问共有学生多少人?共租了多少条船?
1、学生读题,说一说两种分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请学生说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有船:
(16-2)÷(5-3)=7(条)有学生:3×7-2=19(人)
答:共有学生19人,共租了7条船。

四、巩固练习
1、学校用一批书奖励“三好学生”,若每人奖5本,则多80本;若每人奖7本,则多20本。

共有多少名“三好学生”?多少本书?
2、四
(一)班学生参加植树,分成若干组,如果10人一组,正好分完,如果12人一组,差10人。

参加植树的有多少人?
3、一幼儿园给小朋友分糖果,如果每个小朋友分10颗,则有两个小朋友没有分到,如果每个小朋友分8颗,则刚好分完,有多少颗糖果?多少个小朋友?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自己有哪些进步。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学例3 教学目标:较复杂盈亏问题的求解。

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这一类型题的数量间的关系。

2、能灵活运用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例
3、用绳子测池水深,绳子两折时,多余60厘米,绳子三折时,还差40厘米,求绳长和池水深。

1、学生读题,教师用实物演示两折、三折。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想法
4、分析与解
绳子二折时,绳子多余的长度是
60×2=120(厘米)
绳子三折时,绳子不够的长度是
40×3=120(厘米)所以“盈亏总额”为120+120=240(厘米)。

根据盈亏问题计算公式:池水深:(120+120)÷(3-2)=240(厘米)绳长:(240+60)×2=600(厘米)
5、你知道还可以怎样求绳长吗?
6、小组交流
解决这道题要注意什么?
7、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二、及时练习
1、用一根绳子测量桥的高度,如果绳子两折时,多5米;如果绳子3折时,差4米,求绳子长和桥高?
3、一根绳吊一重物测水深,水面上还留6米,如果把这根绳子对折起来,再接上3米的绳子,可达水底。

问绳子和水深各是多少米?
三、自编一道这一类型的题,同桌之间相互解答。

第四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教学例
4、例5 教学目标:较复杂盈亏问题的求解。

重点难点:在题目没有直接清楚的告诉盈亏的情况下弄清盈亏。

并准确熟练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学校组织乘汽车外出旅游,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15人乘不上车。

如果每车多坐5人,恰好多余了一辆车。

问一共有几
辆汽车,有多少学生?分析与解
每车多坐5人,也就是每车坐5+65=70(人),恰好多余一辆车,说明还差一辆车的人,即70人。

因而,原问题转化为:如果每车坐65人,则有15人乘不上车,如果每车坐70人,则还差70人。

求有多少辆汽车?有多少学生?
转化成了典型的盈亏问题
(15+70)÷(70-65)=17(辆)65×17+15=1120(人)答:一共有17辆汽车,1120名学生。

二、及时练习
1、某校有若干个学生寄宿学校,若每一间宿舍住6人,则多出34人;若每间宿舍住7人,则多出4间宿舍。

问宿舍有多少间?寄宿学生有多少人?
2、学校分配学生宿舍。

如果每个房间住6人,则少2间宿舍;如果每个宿舍住9人,则空出2个房间。

问学生宿舍有多少间?住宿学生有多少人?
三、学生听故事,解决问题。

例5 解放军某部调动一批战士分乘一批车辆赶往汛地抗洪。

原计划每辆汽车乘32人,则多出5人,他们被安排乘坐在其中的某辆车上,行进中由于紧急任务调走一辆车,这时只好重新只能派每辆车乘35人,这样多出7人,他们被安排在其中某辆车上。

问原来有多少辆车?共派出多少名战士?
1、组讨论交流
2、学生列式解答
3、说一说解题过程。

汽车数:(35-7+5)÷(35-32)=11(辆)战士数:32×11+5=357(人)
答:原来有11辆车,有战士357人。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篇:盈亏问题教案
盈亏问题
知识要点
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少分,则物品有余(盈);每人多分,则物品不足(亏)。

已知所盈和所亏的数量,求物品数量和人数的应用题叫盈亏问题。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求出总差额和两次分配的数量差,然后利用基本公式求出分配者人数,进而求出物品的数量。

例题讲解
例题1 小明的妈妈买回一篮梨,分给全家。

如果每人分5个,就多出10个;如果每人分6个,就少2个。

小明全家有多少人?这篮梨有多少个?
练习一
1,幼儿园阿姨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10粒糖,则多了8粒糖;如果每人分11粒糖,则少了16粒糖。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这袋糖有多少粒?
2,有一根绳子绕树4圈,余2米;如果绕树5圈,则差6米。

树周长是多少米?绳子长多少米?
3,一些同学去划船,如果每条船坐5人,则多出3个位置;如果每条船坐4人,则有3个人没有位置。

一共有多少条船?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例题2 幼儿园买来一些玩具,如果每班分8个玩具,则多出2个玩具;如果每班分10个玩具,则少12个玩具。

幼儿园有几个班?这批玩具有多少个?
练习二
1,小明带了一些钱去买苹果,如果买3千克,则多出2元;如果买6千克,则少了4元。

苹果每千克多少元?小明带了多少钱?
2,一个小组去山坡植树,如果每人栽4棵,还剩12棵;如果每人栽8棵,则缺4棵。

这个小组有几人?一共有多少棵树苗?
3,一组学生去搬书,如果每人搬2本,还剩下12本;如果每人搬3本,还剩下6本。

这组学生有几人?这批书有几本?
例题3 老师买来一些练习本分给优秀少先队员,如果每人分5本,则多了14本;如果每人分7本,则多了2本。

优秀少先队员有几人?
买来多少本练习本?
练习三
1,把一袋糖分给小朋友们,如果每人分4粒,则多了12粒;如果每人分6粒,则多了2粒。

有小朋友几人?有多少粒糖?
2,妈妈买来一些苹果分给全家人,如果每人分6个,则多了12个;如果每人分7个,则多了6个。

全家有几人?妈妈共买回多少个苹果?
3,某学校有一些学生住校,每间宿舍住8人,则空出床位24张;如果每间宿舍住10人,则空出床位2张。

学校共有几间宿舍?住宿学生有几人?
例题4 学校派一些学生去搬一批树苗,如果每人搬6棵,则差4棵;如果每人搬8棵,则差18棵。

学生有几人?这批树苗有多少棵?
练习四
1,自然课上,老师发给学生一些树叶。

如果每人分5片叶子,则差3片叶子;如果每人分7片叶子,则差25片树叶。

学生有几人?一共有树叶多少片?
2,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数学题,如果每人做6道,则少4道;如果每人做8道,则少16道。

有几个学生?多少道数学题?
3,学校排练节目,如果每行排8人,则有一行少2人;如果每行排9人,则有一行少7人。

一共要排几行?一共有多少人?
例题5 三(1)班学生去公园划船,如果每条船坐4人,则少一条船;如果每条船坐6人,则多出4条船。

公园里有多少条船?三(1)班有多少学生?
练习五
1,学校给新生分配宿舍,如果每间住8人,则少2间房;如果每间住10人,则多出2间房。

共有几间房?新生有多少人?
2,同学们去划船,如果每条船坐5人,则少2条船;如果每船坐7人,则多出2条船。

共有几条船?有多少个同学?
3,小明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40米,则要迟到2分钟;如果每分钟走50米,则早到4分钟。

小明家到学校有多远?
第三篇:盈亏问题教案
简单的盈亏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盈”与“亏”的含义,了解“盈亏问题”的特征,感受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盈亏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弄清盈、亏与两次分得差的关系。

三、道具使用:白板笔
四、课堂类型: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航
幼儿园老师把一袋水果糖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块,发现多了10块;每人改分5块,又发现少了5块。

类似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其实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把一定数量的物品平均分给固定的对象,如果按照某种标准分,有多余,我们称之为“盈”;按另一种标准分,分配后又不足,我们称之为“亏”。

如何根据盈亏之间的联系,求出所分物品的总量和分配对象的总数,就是数学中的“盈亏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盈亏问题”。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小朋友分糖,若每人分4粒则多余9粒;若每人分5粒则还缺少6粒。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分多少粒糖?思考:①小朋友的人数与糖的粒数是怎样的?
②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案一多(盈)一少(亏)相差多少粒糖?③相差的原因是什么呢?
解答:小朋友人数:(9+6)÷(5-4)=15(人)
糖果的粒数:4×15+9=69(粒)
或5×15-6=69(粒)答:有15个小朋友,分69粒糖
2、试一试: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3粒则剩2粒;若每人分5粒则少6粒。

问:有几个小朋友?多少粒糖果?
3、比较归纳:由上面两题可得求解盈亏问题的公式:
分配对象总数=盈亏总额÷两次分配数之差
所分物品总量=分配对象总数×每份数量 + 盈(-亏)
(三)课堂小结:
需要注意:两种分配方案的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一盈,一亏。

②两盈(大盈、小盈)。


③两亏(大亏、小亏)
④“一尽一盈”或“一尽一亏”
六、巩固练习:我能行
1、一个汽车队运输一批货物,如果每辆汽车运3500千克,那么货物还剩下5000千克;如果每辆汽车运4000千克,那么货物还剩下500千克。

问:这个汽车队有多少辆汽车?要运的货物有多少千克?
分析:题目两次都为盈,即属于两盈的问题:(大盈—小盈)÷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
2、王老师去买儿童小提琴,若买7把,则所带的钱差110元;若买5把,则所带的钱还差30元。

问:儿童小提琴多少钱一把?王老师带了多少元钱?
分析:题目两次都为亏,即属于两亏的问题(大亏-小亏)÷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
3、某学校买来一批新书。

如果每班借20本,则刚好借完;如果每班借24本,则有3个班没书可借。

这所学校有几个班?这批新书共有多少本?
分析:刚好借完指不盈不亏,3个班没书可借指亏数为3个班:24×3=72用公式:(盈+亏)÷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
4、红星小学去秋游。

如果每辆车坐60人。

那么有15人上不了车;如果每辆车多坐5人,那么恰好多出一辆车。

问:有多少辆车?多少个学生?
分析:15人上不了车指盈数为15,多出一辆车指亏数为一辆车坐的人数:65+5=70 用公式:(盈+亏)÷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挑战自我:拓展题
某班学生去划船,如果增加一条船,那么每条船正好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那么每条船就要坐9人。

问:学生有多少人?
七、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怎样解盈亏问题吗?
八、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能很好认识这一类问题,能分清“盈”与“亏”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盈亏问题,同时还应及时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九、板书设计:
①一盈,一亏。

公式:(盈+亏)÷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
②两盈(大盈、小盈)
公式:(大盈—小盈)÷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
③两亏(大亏、小亏)
公式:(大亏-小亏)÷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
④“一尽一盈”或“一尽一亏” 公式:盈÷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
亏÷两次的分配数之差=分配对象总数
第四篇:第四讲平均数问题(教案)
平均数问题
一、知识要点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比如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同学之间、班级之间成绩的好坏。

求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就是求平均数。

平均数问题不仅用在求平均分数上,还应用在很多方面。

比如由同年龄不同地区儿童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来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的情况等。

在求平均数时,必须知道两个条件:(1)被均分事物的总数量;
(2)要均分的总份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总数量 =平均数×总份数
我们看到,对于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二、例题

1、乐乐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数是85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90分,问乐乐前后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分析:利用前两次考试的平均分数可以求出前两次考试的总分数,同理,也可以求出后三次考试的总分数,然后用前后几次考试的总分数除以总次数就是所求的平均分数。

解:(85×2+90×3)÷(2+3)
=440÷5
=88(分)
答:乐乐前后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88分。

练一练:萍姐姐去爬山,上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那么,她在上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显然,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等于萍姐姐上下山的总路程除以上下山所用时间的总和。

而题目中没有给出爬山的路程,也无法求出爬山路程。

为此,我们可以假设山路为12千米,则上下山的路程为2×12千米。

解:2×12÷(12÷2+12÷6)
=24÷(6+2)
=24÷8
=3(千米/时)
答: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

问: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像下面这样计算可以吗?为什么?
(2+6)÷2=4(千米/时)
(变式练习):小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半时间骑自行车,一半时间
步行。

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骑车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

求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分析:题目中没有给出总共行了多少时间,也没有给出甲地到乙地的距离。

不妨假设总共行了2小时,那么所行路程就可以简单地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也可以求出来了。

要是设共行
内部资料小时,6小时等,也同样方便地算得同一结果。

解:(8×1+24×1)÷(1+1)=16(千米/时)答: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6千米/时.问:此题的平均速度可以像下面这样计算吗?为什么?
(8+24)÷2=16(千米/时)

2、已知八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4,求这八个连续奇数。

分析:八个连续奇数的特点就是第一个和第八个的和、第二个和第七个的和、第三个和第六个的和、第四个和第五个的和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说,144是4个相同数的和。

解:每组数的和是:144÷4=36
中间两个数是:(36-2)÷2=17
17+2=19
因此,这八个连续奇数分别是:11、13、15、17、19、21、23、25.答:这八个连续奇数分别是:11、13、15、17、19、21、23、25.练一练:5个数的平均数是102,如果把这5个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70,后3个数的和是390。

问:中间的那个数是多少?
解:前3个数与后3个数的总和是:70×3+390=600;
5个数的和是:102×5=510;
中间那个数是:600-510=90
答:中间那个数是90.(变式练习)把自然数1,2,3,4,……,998,999分成三组,如果每一组数的平均数恰好相等,那么这三个平均数的和是多少?
分析:1,2,3,4,……,998,999是连续的自然数。

从1开始
的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什么特点呢?我们把上述问题先化小到“把1,2,3,4,……,9这九个自然数分成三组,如果每一组的数平均数恰好相等,那么每一组的平均数是多少?”因为每一组的平均数都相等,所以这个平均数应该和总平均数相等。

这九个数的总平均数是:(1+2+3+4+…+9)÷9=45÷9=5,正好是这列数中间的一个数,可以用(1+9)÷2=5得到。

由此可以推断:从1开始的连续个自然数的平均数可以用(第一个数+最后一个数)÷2得到。

如果是连续奇数个自然数,那么平均数就是这列数中间的那个数。

解:因为每一组的数平均数恰好相等,所以这个平均数应该和总平均数相等,并且这个平均数应该是:(1+999)÷2=500 三个平均数的和是500×3=1500 答:三个平均数的和是500×3=1500.例
3、有六个数排成一列,它们的平均数是27,前四个数的平均数是23,后三个数是34,求第四个数是多少?
分析:前四个数与后三个数中,第四个数重复计算,所以这七个数的总和比六个数的和多的数就是第四个数。

解:23×4+34×3-27×6
=92+102-162 内部资料
=32 答:第四个数是32.练一练:阿呆、乐乐和丫丫3人,阿呆、乐乐的年龄之和是24岁,阿呆、丫丫的年龄和是20岁,乐乐、丫丫的年龄和是16岁。

问:阿呆、乐乐和丫丫3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解:由题目可知,24+20+16得到的数是2个阿呆、2个乐乐和2个丫丫的年龄之和,因此将该数除以2就得到阿呆、乐乐和丫丫三人的年龄之和。

(24+20+16)÷2÷3=10(岁)
答:阿呆、乐乐和丫丫3人的平均年龄是10岁。

(变式练习)丫丫期末考试语文、数学、常识平均成绩是85分,外语成绩公布后,她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分。

问:丫丫外语考了多少分?
分析:要求出外语考了多少分,必须先分别求出3门功课和4门
功课的总分数。

由三门功课平均分数85分,可以求出三门功课的总分数85×3=225(分),又由外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可得他四门功课的总分数是:(82+2)×4=348(分),因此,总分之差就是外语成绩了。

解:(82+2)×4-85×3
=348-255
=93(分)
答:丫丫外语考了93分。


4、为了支援西部,1班班长小明和2班班长小红带了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书44本,钱全部用完。

小明要了26本书,小红要了18本书。

回校后,小明补给小红28元。

问:小明、小红各带了多少元?每本书的价格是多少?
分析:因为两人带了同样多的钱,刚好买了同一种书44本,因此,每人的钱恰好能买这种书的数目是:44÷2=22(本)。

小明补为小红的28元钱,是小明多买的书的价钱,也就是4本书的价钱。

解:每本书的价格为:28÷(26-44÷2)=7(元)
小明、小红各带的钱数:44×7÷2=154(元)
答:小明、小红各带了154元,每本书的价格为7元。

练一练:一个旅游团租车出游,平均每人应付车费40元。

后来又增加了8人,这样每人应付的车费是35,问:租车费是多少元?
解:后来增加的8人所付的总费用为:35×8=280(元)
增加8人后,每人应付的车费减少了:40-35=5(元)
后来增加的8人所付的总费用应与原人数所少付的总费用相等,因此:
原有人数为:280÷5=56(人)
租车费为:40×56=2240(元)答:租车费为2240元。

(变式练习)今年前5个月,小明共存钱21元,从6月起,他每月储蓄6元钱,那么从哪个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内部资料解:前5个月,小明每月平均存钱:21÷5=4.2(元)
若要平均储蓄超过5元,则需要从后几个月的储蓄中挪出一部分给前5个月,且需要挪(5-4.2)×5=4(元);而从5月起,每个月储蓄6元钱,6-5=1(元),即每个月可以拿出1元补给前5个月,4÷1=4(个),所以从5+4+1=10月起,小明的平均储蓄超过5元。


5、某商场食品部将10千克巧克力糖,12千克奶糖,8千克水果糖合成一种混合糖。

已知巧克力糖每千克18元,奶糖每千克12元,水果糖每千克6元,求混合糖平均每千克多少元?
解:混合糖的总价钱是:10×18+12×12+8×6=372(元)
混合糖重:10+12+8=30(千克)
混合糖平均每千克的价钱是:327÷30=12.4(元)答:混合糖每千克的价钱是12.4千克。

练一练:牛奶糖每千克17.8元,巧克力糖每千克21元,牛奶糖5千克与巧克力糖多少千克混合后,平均每千克19元?
解:每千克牛奶糖的价钱比混合后每千克的价钱少:19-17.8=1.2(元)
5千克牛奶糖的价钱比混合后5千克的价钱少:1.2×5=6(元)
每千克巧克力糖的价钱比混合后每千克的价钱多:21-19=2(元)要想混合后平均每千克19元,则需要巧克力糖:6÷2=3(千克)答:需要巧克力糖3千克。

(变式练习)商店用相同的费用,买进甲、乙两袋不同的糖果,已知甲袋糖果每千克需要6元,乙袋糖果每千克需要4元,如果把两袋糖果混合在一起,那么这种混合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多少元?
解:假设商店分别用了12元买来甲、乙两袋糖果,则
甲袋糖果有:12÷6=2(千克)
乙袋糖果有:12÷4=3(千克)
混合糖每千克的成本:12×2÷(2+3)=4.8(元)答:这种混合糖每千克的成本是4.8元。

内部资料
第五篇:第6讲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顾名思义有剩余就叫盈,不够分就叫亏,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会产生这种盈亏现象.盈亏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次分配时盈亏总量的变化.
盈亏问题分为5类:⑴有盈有亏;⑵都是盈;⑶都是亏;(4)一个盈,一个刚好分完;(5)一个亏,一个刚好分完。

盈亏问题常用公式:(1)(盈+亏)÷两次分配的差=参与分配的数量(2)(盈-盈)÷两次分配的差=参与分配的数量(3)(亏-亏)÷两次分配的差=参与分配的数量(4)盈÷两次分配的差=参与分配的数量
(5)亏÷两次分配的差=参与分配的数量
例1 某校参加数学竞赛,原定考场若干个。

如果每个考场坐22人;则多出18人,如果每个考场坐25人正好坐满。

参加这次竞赛的学生共有多少人?
分析:本题为盈亏问题中只盈不亏的类型。

根据题目条件“如果每个考场坐22人;则多出18人,如果每个考场坐25人正好坐满。

”可知:考场共有18÷(25-22)=6(个),考生人数为25×6=150(人)解:18÷(25-22)=18÷3 =6(人)
25×6=150(人)
答:参加这次竞赛的学生人数为150人。

说明:本题运用公式盈÷两次分配的差=参与分配的数量
随堂练习学校组织体操比赛。

四(2)班同学站成若干排,如果每排5人,则多出6人,如果每排站6人,则刚好站完。

问四(2)班一共有多少人?
解:6÷(6-5)
=6(排)
6×6=36(人)
答:四年级2班一共有36人。

例2 五年级在植树节组织学生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

则缺20棵,如果每人栽3棵,则刚好栽完。

问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