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针的亏损危机:一个民族品牌,多少战略失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面针的亏损危机:一个民族品牌,多少战略失误?
作者:丁洁
来源:《智富时代·时代财富》 2016年第8期
文_丁洁编辑_曹纯纯插画_优米
“一口好牙两面针”,昔日的明星企业两面针曾经第一个研制推出了中草药牙膏,被誉为“国产第一牙膏品牌”。
面对
国际强势品牌高露洁和佳洁士的激烈竞争,从1986年到2001年连续15年夺得本土产销量第一,替民族日化企业扛
起了一面大旗。
然而,如今的两面针,却不得不面对业绩急剧下滑的压力。
自2007年起,两面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
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5年的牙膏收入直线下降到1.3亿元,归属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更是滑落至-1.69亿元。
据2016年一季报显示,两面针的净利润为-5321万元。
为了应对业绩亏损的危机,两面针近几年来一直依靠出售持有的中信证券股票来弥补亏损。
如今200多亿元的牙
膏市场份额,两面针占据不到1%。
两面针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明星陨落:腹背受敌下的品牌缺位
上世纪80年代成立的两面针,发展至今已有36年历史。
两面针前身是广西柳州市牙膏厂,也是第一家研制推出中药牙膏的企业。
2004年销售牙膏超过五亿支,仅次于佳
洁士、高露洁。
同年,两面针成功登陆A股市场。
2006年达到销量最高点,销售额达到了3.12亿元。
但在2007年,两面针年营业收入直线下降至1.78亿元,牙膏业绩开始走下坡路。
2008年和2009年虽然有所提
升,但是提升乏力,2012年和2013年更是跌至0.77亿元和0.79亿元,直到2014年牙膏销售收入才提升至1.06亿
元。
企业靠每年出售中信证券的股票来弥补亏损。
1999年8月,两面针以发起人身份参股中信证券,共持有9500万
股,投资成本1.52亿元。
自2000年开始,参股中信证券获得的投资收益,就成为两面针利润构成中最主要部分。
为什么两面针形成如此快速的陨落?
首先,是竞争导致的。
1992年高露洁进入中国,1996年佳洁士进入,他们不惜重金,以密集的广告、强力的促
销和较低的价格横扫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众多牙膏厂家也如雨后春笋般迸发,诸如知名品牌黑人、黑妹、冷酸
灵等。
对两面针形成最直接冲击的要数同为中草药牙膏定位的云南白药了。
虽然第一家提出中药牙膏的概念,两面针却没有对其中草药牙膏的定位进行深入挖掘。
而最大的失误,可能还在
于面对竞争时的品牌战略缺位。
在各大外资牙膏品牌使用掠夺式营销政策抢占市场的时刻,两面针没有足够重视,导
致品牌传播力度日渐式微,逐渐成为一个没有升级的老品牌。
在日渐定位精准的市场上,两面针也没有精准定位,进行差异化竞争。
在两面针推出第一支中草药牙膏后,它并
没有告诉消费者中草药牙膏核心的利益点是什么。
反观云南白药,其明确的核心卖点就是预防牙龈出血或止血,让中
草药牙膏的核心利益点落在产品上。
目前两面针逐渐从商超退出市场,客户已很难在从市面上寻得到两面针的踪迹。
更为糟糕的是,两面针不仅没有
从如何提高渠道铺货着眼,反而转战旅游、酒店市场。
更多的时候,两面针作为酒店的一次性消费用品出现,这为产
品走高端路线设置了障碍。
多元化之殇:主业承压下地扩张主业承压的两面针,开始了多元化道路。
在众多对手的围攻下,两面针选择了资本运营作为其实施多元化战略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