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D笔记之刘媛媛第二课: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放大努力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ID笔记之刘媛媛第二课:如何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放大努
力效果?
刘媛媛,北大才女,《超级演说家》第二
季冠军。

本笔记是记录自她的千聊课程的第二
课所作的ORID笔记。

阅读前思考:
为什么同样的努力,效果会相差几千倍?
为什么同样上培训班,同样的学习和记忆
方法,有些人学得快?有些学得慢?
怎么样选择合适的范围学习?
为什么你会认为自己对一些科目没有兴趣?
真实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你必须利用别人的经历和头脑来学
习?
全文字数:3000字。

阅读时长:4分钟。

今天讲2个问题:
1,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2,如何放大自己的努力成果?
1,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呢?
/1,有目的地学习。

/2,借用别人的经历和思维
/3,理解背景知识
怎么进行有目的地学习?
学习碰到最主要的问题是:
-1,学习的范围太大
-2,没有足够学习的时间。

-3,追求完美的学习计划和方法,结果导致不开始。

哪些范围学习呢?上节课列出来三个方面:思维方式、系统知识、
执行知识。

但还是范围太大了。

大部分都是在工作,还有家庭生活,而且很累。

谨慎使用学习时长。

购买书籍、课程,买的时候有兴趣,但是效果不好。

因为没有时间学习。

因为追求学习理论与计划完美结合,而不开始。

对应的办法:
1,带着有用的目的去学习。

利用急迫感。

学习的两个目的:-1,好奇心,-2,急迫感
好奇心是很薄弱的。

学习的过程是很枯燥的,所以,需要变得务实,急迫感才能让你坚持下去。

如果能够两者结合,既有兴趣又有急迫感的,当然最好。

但如果只有一个目的,选择:'急迫感'。

学大部分的过程很无趣,需要带着强烈的目的。

从急用出发。

更高效率地学会东西。

不要从兴趣出发。

急用的好处:
-1,会立即使用所学,会去用。

学校读书时,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很吃力。

从急迫感出发学习,可以用的过程来理解。

-2,会在用的过程中总结。

-3,坚持起来比较容易。

问题一直出现,会提醒他坚持下去,练习。

具体执行步骤:学什么范围更有效率?
六个步骤
/1,急于解决什么问题?列清单。

/2,做紧急性排名。

/3,上豆瓣,寻找问题相关的书单。

/4,从目录和框架出发,找最着急阅读的
章节。

避免无法读下去,不开始。

/5,记笔记,为问题记录答案。

6,做其他章节阅读。

做示范:我是怎么做的?我要解决问题,写书。

利用印象笔记,新开一个:读书笔记,每本书,开一个列表。

利用标签,如关于演讲的书,在标签中添加'演讲'。

做分类。

可避免过于关注问题,没有关注答案。

第二个学习的方法:利用别人的经历和头
脑学习。

为什么?智慧不是年龄决定的,是用经历和思维来衡量的。

如何利用别人的经历和思维作为学习材料?
跳出自己的生活,跃升。

方法,
1,经历事情,假设自己遇到:
1,如果是我遇到,我会怎么做?
2,他是怎么做的?
3,对比,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还能有什么补充?
案例,海底捞出卫生问题,如果我是公关,我会怎么做?
出自己的方案:1,出全国卫生调查报告2,道歉,3,优惠券,4,承诺避免这个情况。

海底捞做出的行动,诚恳地道歉。

对比,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的诚恳做的到位。

我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强调未来管理更严格,抓住了用户的一些心理。

首先,把别人的经历,当成自己的学习资料。

案例,读公关的书时,能够有更多思考。

方法2,遇见新闻,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

看评论,看不同的观点。

分类这些观点,理解到位,再对比自己的想法。

案例,印象笔记的'想法'。

写下这个自己的观点,找不同的观点,对比,理解,看自己能都更全面看待。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
3,积累更多的背景知识。

如何发现这个问题?教学生记忆,但是有几个同学效率很低。

是记忆方法不合适吗?
最后发现问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差。

理解,能够帮助记忆。

理解本身,就是再加工知识,就是记忆。

有这个背景知识,就能帮助理解。

案例,理解刑法。

新法旧法,同一个罪,选轻的。

背景知识,刑法的严酷性。

案例,马克喊到:'我不会在老板晚饭的时候,使用烧烤炉!'
两个意思:1,我会使用烧烤炉。

2,但不会在老板晚饭时,用。

因为,马克的背景,是想在老板面前留好印象。

写作本身有跳跃性。

会省略一些信息逻辑。

学习的快慢,就是因为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和积累的不同。

积累够多,在记忆、认知都会相应较好。

棋手围棋水平,在于背棋谱多不多。

也就是,记住能力。

下棋选手水平差异,脑袋装多少棋谱?熟悉不熟悉?下棋,其实是记忆的检索。

背景知识越多,理解就越快。

感受,未来学习速度,取决于,过去累积的背景知识。

越渊博的人,学习越快,理解越强。

第二部分,如何放大自己的努力成果?
案例:房价分布图。

一样的房子,决定的价值,是处在不同的位置。

投入产出比是不一样的。

不平衡,就有重点区域。

案例二,矿产分布图。

在不同的区域,投入产出比是不一样的。

植入这个概念:从自己的工作的点出发,改变成面,找到投入产出比高的区域。

两个方向分析趋势:
/1,纵向,所处行业/公司/职位,在历史上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子?
/2,横向,我能够选择的其他行业/公司/职位,与我的行业相比,有没有收入差距?为什么会有这个差距?
案例,能否直接告诉我怎么做?有什么趋势?
在制造上,不可能获得好的投入产出比。

案例,彩妆创始人分享,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彩妆行业,过去,口红,没多少选择。

谁先做,就能做起来。

创立这个过程,与现在的微商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在物质丰富的时代。

有很大的不同。

微商品牌的创立,他的品牌的质量更方面都好,但并不是放到门店等就能卖的。

他采取的是,给产品赋予更多精神和文化。

现在,买口红,本身不难了,她们的价值怎么被肯定。

在线上,在人与人连接方面,做了很多投入。

投入产出比,比其他高很多。

找到矿产丰富的区域,怎么挖?
放大努力的方法二:加持杠杆。

案例:自己的案例,自己加持很多杠杆。

1,我+北京大学,撬动更多的工作机会
2,我+演讲比赛,撬动更多合作机会
3,我+直播平台,与千聊合作。

撬动了更多的听众。

这是个人的经验分享,价格不可能很高。

技术让你能同时与几万人上课。

投入产出比。

投入小,产出高,才是首选。

我自己的微博只有20万人,那么撬动更多人,就是加入大平台,覆盖更多的用户。

4,我+资本,撬动价值更高的事业。

改革开放早期,暴发户怎么富起来的?
城市快速扩张,找贷款>批文>找工人盖房子,努力+资本,效果被成倍放大。

为自己努力,加持更多的杠杆。

思考:除了我的努力,我还能找到什么杠杆来加持自己的努力?
同样一个人,同样的努力,最后,没有运用杠杆加持,效果相差很多。

怎么放大努力效果方法三:
利用兴趣,保持充沛的热情,挖掘更多的
潜能。

为什么没有兴趣?
1,没有深度学习,对于不了解的事情肯定没有兴趣。

2,没有获得成就感。

为什么会对物理、化学没兴趣?对歌星明星热情高?生活中接触多这类信息。

而物理化学很枯燥。

1,20小时学习理论。

菜鸟到入门,需要20小时。

这个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度学习,还不了解。

2,学习早期,需要成就感,会误以为没有天赋、兴趣。

总结今天所学:两个问题
怎么样放大自己的努力效果?
1,从趋势中,找重点,站位
2,在正确的位置多次使用外界杠杆
3,用热情去激发潜能。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1,带着目的去学习。

急迫感的待解决的问题
2,利用别人的经历和脑袋学习
3,积累背景知识。

以下是个人观点和评论:
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个部分?
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学习效率低下的错误,我基本都犯过。

1,追求完美的计划和方法,结果不开始。

这是一个我经常犯,而又不自知的错误。

我经常会因为,想找更好的方法,或者作计划,追求完美的计划,而不开始。

我发现,身边行动力强的人,都是先小试一下,反馈,总结,再接着做。

2,范围太大,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好像什么都懂,好像什么都不精。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3,学习的时长短。

因为工作的关系,能用于学习的时间,是碎版化的。

学习的内容本身,也是碎片化的。

没有通过清晰的范围、明确的目的,迅速开始,应用这些方法来规避。

还有,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利用杠杆加持。

以前也学习过“杠杆”这个词,最早在《富爸爸穷爸爸》里,然后是克亚营销的“杠杆借力”。

我以为我明白了,却还没有运用核杠杆的思维来做事。

看到刘媛媛自己分析自己的案例,当时为什么报北大?为什么参加演讲等,真的发现,她运用杠杆的思维,成百倍、千倍地放大了自己努力的效果。

为什么对这些部分感受最深?
因为掉过这些坑,并且有过这样的经历,所以,回头看,进行匹配时,感受最深。

如何应用来改善生活?
1,应用学什么来提高效率的六个步骤来学习
应用急迫感来制定学习的目标和目的。

2,使用印象笔记,分类标签。

3,寻找自己能使用的杠杆。

4,结合德鲁克的预期>反馈训练法,训练利用别人的经历和头脑来学习
5,应用20小时学习定律,对不兴趣的领域,采用深入学习以及建立成就感的方法。

6.回看同一主题的ORID笔记,进行背景知识的积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