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府规模变化统计和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无能为力西方学者开始向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制度复归以弗里得曼为代表的新货币主义以拉弗尔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华莱士为代表的合理预期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以布坎尔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到认为市场失灵并不是将问题交给政府去解决的充分理由因为政府会失败甚至政府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比市场失灵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应该重新回归市场主张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交给市场更能体现消费者的偏好所以主张缩小政府规模
ii
计算结果如下表: 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3.50% 14.94% 15.71% 15.99% 16.51% 17.27% 18.29% 19.95% 20.40% 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 16.01% 17.24% 18.33% 18.15% 17.82% 18.52% 19.07% 19.35% 20.82% 财政收 入增速 17.0% 22.3% 15.4% 14.9% 21.6% 19.9% 22.5% 32.4% 19.5% 财政支 出增速 20.5% 19.0% 16.7% 11.8% 15.6% 19.1% 19.1% 23.2% 25.7% 10.52% 9.74% 12.87% 17.71% 14.60% 15.67% 21.41% 16.85% 2.12 1.58 1.16 1.22 1.36 1.44 1.51 1.16 1.81 1.71 0.92 0.88 1.31 1.22 1.08 1.53 GDP 增 速 财政收 入弹性 系数 财政支 出弹性 系数
1.3 政府财政规模i
此部分指标以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与 GDP 为基础。 选用 2000——2008 年的数据进行计 算分析。 2000——2008 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与增长速度
财 年 份 政 收 入 财 政 支 出 增 长 速 度 财 政 收 入 17.0 22.3 15.4 14.9 21.6 19.9 22.5 32.4 19.5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053 16165 19524 22698 (%)
中国的政府规模变化统计和分析
09 统计 关键词: 财政规模 2009201958 公务员规模 机构改革 黄星亮
引言:长期以来,中国庞大的政府规模问题并未从实质上得以解决,这既取决于经济的快速 发展对政府职能的需求, 但也在负面上造成了行政成本的不当扩大, 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 配置。本文着力在财政和公务员人数的视角上,从相对规模上分析中国政府的规模变化,对 中国政府规模变化进行研究,并对政府规模的调整进行简要的评价。
国立学校与医院、国营单位所有人员等,人数为553万人,比政府公务员多105万人。 英国包括非经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常任文官及各类政府官员, 有246万人, 比常任文 官(狭义公务员)多200万人。 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3;英国 1∶24;中国1∶26。 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考虑财政支出的、 民众真实负担的、 最具实际价值的 “官 民比例” 。就以上数据而言, “官民比”最高的是美国和法国,中国是最低的。换言之,我国 财政供养人员造成的财政负担没有发达国家高, 也不如有些学者和新闻媒体所认为的那样高。 如果考虑到加拿大和德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2和1∶17, 那么可 以认为,中国“官民比”居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还是在国家财力和经济社会可承受 的范围之内。 中国单位GDP的公务员比例较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 ,而且要考虑公务 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即考虑经济因素。 分析公务员适度规模的经济因素的指标是“公务员人数与GDP的比例” 。随着社会化 大生产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密。为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和解决社会的冲突,更全面 而细致地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需要对政府职能和部门进行剥离和分工。 这一方面能够保证 各职能部门可以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从而提高解决各职能范围内公共事务、 缓解社会 矛盾的效率和力度, 但另一方面, 每项新的政府职能的出现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政府职能部门 和政府公务员数量的增加。 因此, 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而出现的新职能必然需要更 多的政府机构的增多和公务员数量的增加。 公务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需要以 单位GDP的公务员人数来衡量。单位GDP的公务员人数,即公务员与GDP的比例。 依各国定义的公务员, 计算公务员与GDP之比为: 美国2.31人/百万美元GDP; 中国狭义公务员3.96人/百万美元GDP,宽义公务员8.31人/百万美元GDP; 法国3.46人/百万美元GDP;日本1.14人/百万美元GDP;英国0.3人/百万 美元GDP。 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为:美国2.31人/百万美元GDP;中国39人/百万 美元GDP; 法国3.46人/百万美元GDP; 日本1.38人/百万美元GDP; 英国1. 58人/百万美元GDP。 由此可见,从经济视角考察,英国公务员效率最高,其次是日本,再次是美国和法国,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
2 1.5 1 0.5 0 财政支出弹性系 数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2.5 2 1.5 1 0.5 0 财政收入弹性系 数
通过上述计算可得出如下结论,2000——2008 年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占 GDP 比重逐年稳定上升,分别由 2000 年的 13.50%和 16.01%上升至 2008 年的 20.40%和 20.82%, 且二者的数值越来越接近;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均大于 1, 其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 在 2008 年又降至时期内最低点,财政支出弹性系数除 2003、2004 年小于 1,其余年份均大 于 1,其变化为先剧烈下降又反复震荡,综合考察两指标,在考虑入经济增长对财政的积极 影响同时,仍不难得出政府相对规模不断扩大的结论。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GDP 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GDP 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 =
前两项指标以 GDP 为基础, 计算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和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 以此反映 当期国民经济生产总成果中有多达份额被征服动用, 一般将这些指标称为国家财力集中程度。 该比重越大,说明政府规模越大。 以财政收支年度增长速度与 GDP 年增长速度加以对比, 计算财政收入、 支出对 GDP 的弹 性系数,从动态变动速度上表现财政收入、支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以此反映相对于经济增 长而言政府规模的扩张速度。该系数大于 1,说明政府规模扩张速度超出了经济扩张速度, 政府的相对规模扩大。
(亿元)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26396.47 31649.29 38760.20 51321.78 61330.35 国 年 份
(亿元) 15886.50 18902.58 22053.15 24649.95 28486.89 33930.28 40422.73 49781.35 62592.66 民
财 政 支 出 20.5 19.0 16.7 11.8 15.6 19.1 19.1 23.2 25.7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0——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 总 值 99214.6 109655.2 120332.7 135822.8 159878.3 183217.4 211923.5 257305.6 300670.0
总收入 98000.5 108068.2 119095.7 135174.0 159586.7 184088.6 213131.7 259258.9 302853.4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使用如下指标进行计算: 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 = 财政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占 GDP 比重 =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 财政收入额 GDP 财政支出额 GDP
士为代表的合理预期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 以布坎尔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到认为市场失灵并不是将问题交给政府去解决的充分理 由,因为政府会失败,甚至政府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比市场失灵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应该重 新回归市场, 主张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交给市场更能体现消费者的偏好, 所以主张缩小政府 规模。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
政府规模
由于政府规模不仅反映了资源配置方向以及浪费问题, 同时还反映社会的运行成本。 关 于政府规模,学者的看法大致呈以下几种。 守夜型政府—小政府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他认为,一切经济活动都 可以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 (市场机制)的牵引进行自由竞争,其核心是实行自由放任的 经济政策研究, 避免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 这一理论反映到政府规模定位上就是小政府论, 即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只充当“社会生活守夜人”就行了。 干预型政府—大政府论。 小政府理论在面对 1929-1933 年的大危机显得无能为力, 凯恩 斯提出的干预型大政府理论被西方各国所普遍接受, 干预型大政府理论认为要全面增强国家 的作用,政府不应该仅仅是社会秩序的消极保护人,而应该是社会秩序的干预者,特别是要 熟练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的财政职能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 西方各国纷纷建立起规模较大的 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 协调型政府—适度政府论。20 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国家遇到了凯恩斯大政府理论自身 无法解释的“滞胀”问题,因此,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艾哈德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在《来自竞争的繁荣》 (1957)一书中确立社会市场 经济理论的完整体系, 他并不赞成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 同时也部分否认了凯恩斯主义 全面干预的思想,力图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间寻求一条第三条道路。在他看来,政府应 创造条件使市场和价格制度发挥最大的功能, 而对于市场机制的不足, 则积极赞同政府干预, 即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反映在政府规模上就是适度规模的政府。 有限型政府—小政府论。 随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无能为力, 西方学者开始向自由放任的 自由市场制度复归,以弗里得曼为代表的新货币主义,以拉弗尔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华莱
二、 公务员规模
由以上数据可知,在 1992 年以前,我国公务员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 1991 年前增 长速度一直较快, 1993 年公务员人数骤减, 之前高速增长的势头被遏止, 在此之后直至 2000 年,公务员人数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长,2001 年公务员人数略有下降,2002 年下降较多, 但从 2003 年起,公务员人数又重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公务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的增长模式与 此相似,在 1992 年以前迅猛增加,由 0.447%升至峰值 0.981%,在 1993 年降低至 0.869%, 其后多年间呈小幅波动,自 2003 年起,此比例重新突破 0.9%,并逐年递增,至 2006 年已 达到 0.963%,这与 1991 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差距已经不大。 与国外同类指标进行对比,以从相对水平上度量我国公务员规模。 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较低 由于各国对公务员定义不同,公务员涵盖的范围也不同,因而,依据各国公务员定义对 公务员人数进行比较,具有本原性,但缺乏可比性。而以财政供养人员进行国际比较,可比 性强。 财政供养人员可视为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务员,即广义公务员,或称为政府公职人员、公 务人员。 美国政府公务员是包括除政治任命以外的政府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 实际上就是财 政供养人员, 因而美国的政府公务员与财政供养人员数量相同。 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包括行政 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数量为4000多万人,比 以狭义和宽义两种方法统计的公务员人数要多得多, 大约分别多3500万人和3000万 人。法国财政供养人员涵盖政府、公共机构、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教师,数量为50 5万人, 与政府公务员数量相同。 日本财政供养人员包括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和国会、 法院、
ii
计算结果如下表: 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3.50% 14.94% 15.71% 15.99% 16.51% 17.27% 18.29% 19.95% 20.40% 财政支出占 GDP 比重 16.01% 17.24% 18.33% 18.15% 17.82% 18.52% 19.07% 19.35% 20.82% 财政收 入增速 17.0% 22.3% 15.4% 14.9% 21.6% 19.9% 22.5% 32.4% 19.5% 财政支 出增速 20.5% 19.0% 16.7% 11.8% 15.6% 19.1% 19.1% 23.2% 25.7% 10.52% 9.74% 12.87% 17.71% 14.60% 15.67% 21.41% 16.85% 2.12 1.58 1.16 1.22 1.36 1.44 1.51 1.16 1.81 1.71 0.92 0.88 1.31 1.22 1.08 1.53 GDP 增 速 财政收 入弹性 系数 财政支 出弹性 系数
1.3 政府财政规模i
此部分指标以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与 GDP 为基础。 选用 2000——2008 年的数据进行计 算分析。 2000——2008 年国家财政收支总额与增长速度
财 年 份 政 收 入 财 政 支 出 增 长 速 度 财 政 收 入 17.0 22.3 15.4 14.9 21.6 19.9 22.5 32.4 19.5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7858 8622 9398 10542 12336 14053 16165 19524 22698 (%)
中国的政府规模变化统计和分析
09 统计 关键词: 财政规模 2009201958 公务员规模 机构改革 黄星亮
引言:长期以来,中国庞大的政府规模问题并未从实质上得以解决,这既取决于经济的快速 发展对政府职能的需求, 但也在负面上造成了行政成本的不当扩大, 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 配置。本文着力在财政和公务员人数的视角上,从相对规模上分析中国政府的规模变化,对 中国政府规模变化进行研究,并对政府规模的调整进行简要的评价。
国立学校与医院、国营单位所有人员等,人数为553万人,比政府公务员多105万人。 英国包括非经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常任文官及各类政府官员, 有246万人, 比常任文 官(狭义公务员)多200万人。 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3;英国 1∶24;中国1∶26。 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考虑财政支出的、 民众真实负担的、 最具实际价值的 “官 民比例” 。就以上数据而言, “官民比”最高的是美国和法国,中国是最低的。换言之,我国 财政供养人员造成的财政负担没有发达国家高, 也不如有些学者和新闻媒体所认为的那样高。 如果考虑到加拿大和德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42和1∶17, 那么可 以认为,中国“官民比”居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还是在国家财力和经济社会可承受 的范围之内。 中国单位GDP的公务员比例较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 ,而且要考虑公务 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即考虑经济因素。 分析公务员适度规模的经济因素的指标是“公务员人数与GDP的比例” 。随着社会化 大生产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密。为更好地应对社会的挑战和解决社会的冲突,更全面 而细致地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需要对政府职能和部门进行剥离和分工。 这一方面能够保证 各职能部门可以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从而提高解决各职能范围内公共事务、 缓解社会 矛盾的效率和力度, 但另一方面, 每项新的政府职能的出现就意味着一个新的政府职能部门 和政府公务员数量的增加。 因此, 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而出现的新职能必然需要更 多的政府机构的增多和公务员数量的增加。 公务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需要以 单位GDP的公务员人数来衡量。单位GDP的公务员人数,即公务员与GDP的比例。 依各国定义的公务员, 计算公务员与GDP之比为: 美国2.31人/百万美元GDP; 中国狭义公务员3.96人/百万美元GDP,宽义公务员8.31人/百万美元GDP; 法国3.46人/百万美元GDP;日本1.14人/百万美元GDP;英国0.3人/百万 美元GDP。 财政供养人员与GDP之比为:美国2.31人/百万美元GDP;中国39人/百万 美元GDP; 法国3.46人/百万美元GDP; 日本1.38人/百万美元GDP; 英国1. 58人/百万美元GDP。 由此可见,从经济视角考察,英国公务员效率最高,其次是日本,再次是美国和法国,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
2 1.5 1 0.5 0 财政支出弹性系 数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2.5 2 1.5 1 0.5 0 财政收入弹性系 数
通过上述计算可得出如下结论,2000——2008 年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占 GDP 比重逐年稳定上升,分别由 2000 年的 13.50%和 16.01%上升至 2008 年的 20.40%和 20.82%, 且二者的数值越来越接近;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均大于 1, 其变化呈现先下降后上升, 在 2008 年又降至时期内最低点,财政支出弹性系数除 2003、2004 年小于 1,其余年份均大 于 1,其变化为先剧烈下降又反复震荡,综合考察两指标,在考虑入经济增长对财政的积极 影响同时,仍不难得出政府相对规模不断扩大的结论。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GDP 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GDP 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 =
前两项指标以 GDP 为基础, 计算财政收入所占的比重和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 以此反映 当期国民经济生产总成果中有多达份额被征服动用, 一般将这些指标称为国家财力集中程度。 该比重越大,说明政府规模越大。 以财政收支年度增长速度与 GDP 年增长速度加以对比, 计算财政收入、 支出对 GDP 的弹 性系数,从动态变动速度上表现财政收入、支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以此反映相对于经济增 长而言政府规模的扩张速度。该系数大于 1,说明政府规模扩张速度超出了经济扩张速度, 政府的相对规模扩大。
(亿元)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 26396.47 31649.29 38760.20 51321.78 61330.35 国 年 份
(亿元) 15886.50 18902.58 22053.15 24649.95 28486.89 33930.28 40422.73 49781.35 62592.66 民
财 政 支 出 20.5 19.0 16.7 11.8 15.6 19.1 19.1 23.2 25.7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0——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 总 值 99214.6 109655.2 120332.7 135822.8 159878.3 183217.4 211923.5 257305.6 300670.0
总收入 98000.5 108068.2 119095.7 135174.0 159586.7 184088.6 213131.7 259258.9 302853.4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使用如下指标进行计算: 财政收入占 GDP 比重 = 财政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占 GDP 比重 =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 = 财政收入额 GDP 财政支出额 GDP
士为代表的合理预期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 以布坎尔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等到认为市场失灵并不是将问题交给政府去解决的充分理 由,因为政府会失败,甚至政府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比市场失灵造成的损失更大,所以应该重 新回归市场, 主张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交给市场更能体现消费者的偏好, 所以主张缩小政府 规模。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财政收入占GDP 比重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财政支出占GDP 比重
政府规模
由于政府规模不仅反映了资源配置方向以及浪费问题, 同时还反映社会的运行成本。 关 于政府规模,学者的看法大致呈以下几种。 守夜型政府—小政府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他认为,一切经济活动都 可以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 (市场机制)的牵引进行自由竞争,其核心是实行自由放任的 经济政策研究, 避免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 这一理论反映到政府规模定位上就是小政府论, 即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只充当“社会生活守夜人”就行了。 干预型政府—大政府论。 小政府理论在面对 1929-1933 年的大危机显得无能为力, 凯恩 斯提出的干预型大政府理论被西方各国所普遍接受, 干预型大政府理论认为要全面增强国家 的作用,政府不应该仅仅是社会秩序的消极保护人,而应该是社会秩序的干预者,特别是要 熟练和有效地利用政府的财政职能影响经济的发展, 因此, 西方各国纷纷建立起规模较大的 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 协调型政府—适度政府论。20 世纪 70 年代后,西方国家遇到了凯恩斯大政府理论自身 无法解释的“滞胀”问题,因此,如何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艾哈德在这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在《来自竞争的繁荣》 (1957)一书中确立社会市场 经济理论的完整体系, 他并不赞成完全不受约束的自由放任, 同时也部分否认了凯恩斯主义 全面干预的思想,力图在自由放任与政府干预之间寻求一条第三条道路。在他看来,政府应 创造条件使市场和价格制度发挥最大的功能, 而对于市场机制的不足, 则积极赞同政府干预, 即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度,反映在政府规模上就是适度规模的政府。 有限型政府—小政府论。 随着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无能为力, 西方学者开始向自由放任的 自由市场制度复归,以弗里得曼为代表的新货币主义,以拉弗尔为代表的供给学派,以华莱
二、 公务员规模
由以上数据可知,在 1992 年以前,我国公务员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 1991 年前增 长速度一直较快, 1993 年公务员人数骤减, 之前高速增长的势头被遏止, 在此之后直至 2000 年,公务员人数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增长,2001 年公务员人数略有下降,2002 年下降较多, 但从 2003 年起,公务员人数又重现迅猛增长的势头。公务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的增长模式与 此相似,在 1992 年以前迅猛增加,由 0.447%升至峰值 0.981%,在 1993 年降低至 0.869%, 其后多年间呈小幅波动,自 2003 年起,此比例重新突破 0.9%,并逐年递增,至 2006 年已 达到 0.963%,这与 1991 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差距已经不大。 与国外同类指标进行对比,以从相对水平上度量我国公务员规模。 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比例较低 由于各国对公务员定义不同,公务员涵盖的范围也不同,因而,依据各国公务员定义对 公务员人数进行比较,具有本原性,但缺乏可比性。而以财政供养人员进行国际比较,可比 性强。 财政供养人员可视为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务员,即广义公务员,或称为政府公职人员、公 务人员。 美国政府公务员是包括除政治任命以外的政府部门所有的工作人员, 实际上就是财 政供养人员, 因而美国的政府公务员与财政供养人员数量相同。 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包括行政 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数量为4000多万人,比 以狭义和宽义两种方法统计的公务员人数要多得多, 大约分别多3500万人和3000万 人。法国财政供养人员涵盖政府、公共机构、公立医院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教师,数量为50 5万人, 与政府公务员数量相同。 日本财政供养人员包括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和国会、 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