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
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朔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10.13
•【字号】朔政发[2009]95号
•【施行日期】2009.10.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矿产资源
正文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朔州市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
施方案的通知
(朔政发〔2009〕9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朔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驻朔各有关单位:
现将《朔州市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十月十三日
朔州市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
煤炭产业是朔州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素质,促进了煤炭经济的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按照省政府晋政发〔2009〕18号文件精神,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体要求的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十二五”全市煤炭产业振兴发展奠定基础,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规划实施方案。
规划实施期为2009-
2011年。
一、朔州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朔州煤炭资源概况
全市已探明含煤面积1603.37平方公里,横跨大同、宁武两大煤田,占全市总面积的14%。
煤炭储量490亿吨,占全省煤炭总储量的1/6。
其中,平朔矿区含煤面积176.3平方公里,煤炭储量61.4亿吨,朔南矿区含煤面积612平方公里,煤炭储量185.1亿吨。
主要可采煤层为三层4号、9号、11号,煤层总厚度30-35米。
煤炭品种以气煤、长焰煤为主,原煤发热量在4200-5300大卡/千克之间,是低热、低中硫、中高灰、高挥发份的中低档动力用煤。
(二)兼并重组前矿井数量、储量及生产能力
到2008年底,全市地方煤矿共有各类矿井135座,井田面积407.3797平方公里,保有储量800107万吨,生产规模6156万吨/年。
按井型划分:90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30座,30万吨/年-90万吨/年的矿井22座,30万吨/年及以下的矿井83座。
全市地方煤矿平均生产规模为45万吨/年。
我市地方煤矿井型之大、储量之多,在全省位居前列。
(三)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我市煤炭产业在积极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全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1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我市30万吨/年及以下小煤矿占全市矿井总数的33%,这些煤矿技术装备及采煤方法落后,加上井下采掘一线的职工80%以上为临时工,职工素质差、流动性大,违章违规操作屡禁不止,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2环境压力日益凸现。
部分农村人畜吃水靠煤系裂隙水,而煤矿开采较严重地破坏了该层段的含水
层。
由于采煤排水引起矿区水位下降,导致泉水流量下降或断流,造成部分地区人畜饮水严重困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煤炭洗选加工、清洁燃烧和污染排放技术发展缓慢,大量的煤炭被直接燃烧,对环境的污染相当严重。
3技术装备的落后导致了综合竞争力不强。
受地质条件、经济实力、煤矿业主认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市煤炭工业技术装备参差不齐。
就采煤工艺而言,全市135座矿井中,有22座实现了综合机械化采煤,有9座矿井实现了高档普采,其余煤矿为落后的炮采工艺。
4“四矿”(矿城、矿业、矿山、矿工)问题突出。
从煤炭行业整体上看,虽然近年来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建成了一批现代化矿井,组建了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但是全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矿容矿貌得不到根本改观,职工文化娱乐生活没有保障,煤矿点多面广,大部分煤矿仍为单一产业、单一经营,经济增长较为粗放。
5煤炭及相关产业发展不平衡。
煤炭的加工转化和相关产业,特别是煤化工、煤机制造、煤炭物流等产业较为滞后。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市煤炭产业也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需求萎缩,价格下降,企业经营困难,煤炭产业形势严峻。
但从中长期来看,煤炭作为我市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也在逐步加快。
同时,煤炭供需形势的相对缓和,也为我市提供了一个调整和发展的战略机遇。
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科学规划,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采取措施,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现煤炭产业平衡运行、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施“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战略,以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我市煤矿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炭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煤炭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和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努力提高我市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提高产业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为“十二五”全市煤炭产业振兴发展和建设“两宜城市”(即指塞外最宜居、最宜发展的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1煤炭生产能力保持合理水平。
到2010年,全市地方煤矿生产建设规模达到8780万吨/年,到2015年全市煤矿(包括中煤平朔露矿和同煤集团在朔办矿)生产建设规模达到2亿吨/年。
2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取得重大进展。
到2010年,全市地方煤矿数量减少到67座,矿井单井生产规模平均达到131万吨/年以上;到2015年,全市地方煤矿数量控制在50座左右,矿井单井生产规模平均达到200万吨/年以上。
3产业集中度大幅度提高。
到2015年,全市形成1000万吨/年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3家,500万吨/年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4家,300万吨/年的地方煤炭企业集团8家,这些大型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市的80%以上。
4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0年,所有煤矿全部建成本质安全型质量标准化矿井,实现采掘机械化,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0%,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75%;到2015年,综合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综合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85%。
5矿容矿貌明显改变。
到2011年,300万吨/年及以上矿井要实现“矿城四化”(即指:矿区道路全部硬化、矿区四周及工业场地全部绿化、职工公寓达到星
级化、生活设施一流化),矿井地面储运煤全部实现绿色封闭化。
300万吨/年以下矿井要实现“矿山四化”(即指:矿区道路全部硬化、工业场地全部绿化、职工公寓宾馆化、生活设施现代化)。
6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到2011年,大型集团煤炭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达到国家标准,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70%以上,矿井水复用率达到80%以上,达标排放率为100%;到2015年,所有煤炭企业主要污染源治理达到国家标准,煤矸石为主的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85%,矿井水复用率达到90%以上。
7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到2011年,矿井采区回采率达到《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要求,煤炭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75%以上,原煤洗选加工率达到90%;到2015年,煤炭矿井资源回收率达到80%以上,原煤洗选加工率达到100%。
8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到2011年,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基本好转,遏制和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人以下;到2015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1人以下,煤矿职工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治。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步伐,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1我市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的进度
我市按照《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办〔2008〕23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办〔2009〕10号)精神,出台了《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朔政发〔2009〕45号),同时将省兼并重组规划确定矿井控制指标为67座,我市以各县区人民政府作为兼并重组的责任主体,到2009年底,按“六条
标准”对淘汰矿井全部实施关闭;到2011年底,67座保留矿井全部建成质量标准化矿井,所有矿井实行综合机械化采煤。
2到2010年全市煤矿规划情况
兼并重组后,全市保留矿井67座,规划产能8780万吨/年,增加2624万吨/年,规划井田面积464.25平方公里,增加73.97平方公里。
其中:朔城区9座,平鲁区25座,山阴县21座,怀仁县7座,右玉县5座。
3煤炭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兼并重组后,全市煤炭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具体是:500万吨/年矿井1座;300万吨/年矿井4座;210万吨/年矿井5座;180万吨/年矿井2座;150万吨/年矿井2座;120万吨/年矿井19座;90万吨/年矿井34座。
全市取消90万吨/年以下矿井。
(二)推进大基地大集团建设,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朔州市的煤矿改制较早,机械化程度较高,加之储量多、投资大,煤矿的兼并重组成本较高。
因此,造成我市煤矿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较多,形成大型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地方煤炭集团骨干矿井并存的局面。
1参与我市重组整合的大企业大集团有8家,重组整合后共有27处煤矿,占全市矿井总数的40.3%,矿井能力3260万吨/年,占全市总产能的37%。
分别为:
(1)大同煤矿集团公司(重组整合后有6处煤矿,产能540万吨/年);
(2)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后有2处煤矿,产能590万吨/年);
(3)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重组整合后有4处煤矿,产能390万吨/年);
(4)山西兰花科技创业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有3处煤矿,产能300万
吨/年);
(5)山西潞安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后有1处煤矿,产能120万吨/年);
(6)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进出口公司)(重组整合后有5处煤矿,产能570万吨/年);
(7)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晋能)(重组整合后有4处煤矿,产能510万吨/年);
(8)国电燃料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有2处煤矿,产能240万吨/年);
2参与我市重组整合的地方煤炭骨干企业有8家,重组整合后共有25处煤矿,占全市矿井总数的37.3%。
产能3510万吨/年,占全市产能的40%。
分别为:
(1)山西金海洋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有8处煤矿,产能1020万吨/年);
(2)山西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有3处煤矿,产能300万吨/年);
(3)山西西易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有4处煤矿,产能540万吨/年);
(4)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后有2处煤矿,产能390万吨/年);
(5)山西怀仁峙峰山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整合后有2处煤矿,产能390万吨/年);
(6)山西怀仁联顺玺达能源有限公司柴沟煤矿(重组整合后有1处煤矿,产能300万吨/年);
(7)山西中煤顺通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有2处煤矿,产能240万吨/
年);
(8)山西华美奥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有3处煤矿,产能330万吨/年)。
3单独保留矿井8座,产能930万吨/年,占全市产能的11%。
分别为:
(1)山西怀仁南窑晋通砂石煤业有限公司(产能90万吨/年维持不变);
(2)朔州市平鲁区后安煤炭有限公司(产能由原120万吨/年增加到180万吨/年);
(3)山西朔州平鲁区芦家窑煤矿有限公司(产能由原90万吨/年增加到150万吨/年);
(4)山西朔州东日升煤业有限公司(产能90万吨/年维持不变);
(5)山西朔州国能煤业有限公司(产能90万吨/年维持不变);
(6)山西朔州新都煤业有限公司(产能90万吨/年维持不变);
(7)山西山阴芍药花煤业有限公司(产能120万吨/年维持不变);
(8)山西山阴宝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腰寨矿(产能由原45万吨/年增加到120万吨/年)。
4整合保留矿井7座,产能1080万吨/年,占全市产能的12%。
分别为:
(1)山西朔州森泰煤业有限公司(由2处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由原84万吨/年变为120万吨/年);
(2)山西山阴酉宜煤业有限公司(由2处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由原75万吨/年增加到120万吨/年);
(3)山西山阴弓长煤业有限公司(由2处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由原60万吨/年增加到210万吨/年);
(4)山西山阴宝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玉井煤矿(由2处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由原60万吨/年增加到210万吨/年);
(5)山西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由3处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由原135万吨/年增加到180万吨/年);
(6)山西右玉南阳坡西煤业有限公司(由2处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由原81万吨/年增加到120万吨/年);
(7)山西省煤炭资产经营公司欣景盛煤矿(由3处煤矿整合为1处,产能由原66万吨/年增加到120万吨/年)。
通过以上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市地方煤矿的兼并重组,可以从根本上扭转我市煤炭工业历史形成的“多、小、散、乱”状况,切实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煤炭产业组织结构,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
(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矿井现代化水平
技术改造是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改造可提高矿井现代化水平。
到2010年所有矿井实行综合机械化开采,在急倾斜煤层矿井中推行机械化采煤技术,井下推广使用连续牵引车和无轨胶轮车辅助运输,努力提升井下运输水平。
同时加大信息化建设为目标的技术改造,促进信息技术在煤炭工业的综合利用,力争到2011年把80%的矿井建设成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自动化、智能化、本质安全型矿井。
(四)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1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发展理念,树立“安全就是政绩”的执法观,处理好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2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提高煤矿安全装备水平,增强矿井抗灾防灾能力。
3全面开展安全整治,强化现场管理。
突出抓好矿井瓦斯治理、防治水、综合防尘等重点环节、重点系统、重点部位的管理,建设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
4要落实好政府和企业这两个主体责任,切实将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发展链
要树立“大煤炭”观念,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以煤转电为重点,坚持资源加工转化和综合利用,提升资源附加值。
构建和延伸“三条”产业链(一是煤--电--建材,二是煤--化工,三是煤--机械制造),切实改变现有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的局面。
到2011年重点抓好中煤平朔西沙河300万吨/年洗煤厂、葫芦堂煤业有限公司300万吨/年洗煤厂、中煤平朔担水沟300万吨/年洗煤厂、峙峰山煤业有限公司300万吨/年洗煤厂、中能芦子沟300万吨/年洗煤厂、元堡煤矿500万吨/年洗煤厂、教场坪能源产业集团公司360万吨/年洗煤厂、喜鹊沟煤业有限公司240万吨/年洗煤厂、腾胜煤业120万吨/年洗煤厂的建设。
到2015年重点完成的煤炭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有:
朔城区富甲工业园区、杨涧矸石发电厂(2×300MW)、杨涧粉煤灰制砖厂(1亿标块/年)、刘家口煤矸石发电厂、刘家口粉煤灰制砖厂(1亿标块/年)、平鲁北坪煤化工(40万吨/年煤制二甲醚及60万吨/年煤制甲醇)、金海洋循环经济园区、中能芦子沟煤矸石砖厂(1亿标块/年)、中能芦子沟矸石发电厂(2×60万KW)、铁峰工业园区、京能煤矸石发电厂(2×30万KW)、元堡子煤矿100万吨/年的煤制二甲醚、山西泉鑫高岭土有限责任公司1.5万吨/年单晶相莫来石及6000吨/年干熄焦用耐火材料等项目的建设,争取早日投产见效。
以项目拉动内需、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煤炭工业发展后劲,真正走出一条发展煤、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循环经济之路,形成以煤为基础的多种产业链,打造多元支柱产业群。
(六)认真解决“四矿”问题,实现矿区协调发展
1加大煤炭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力度,切实改变产业结构初级化、单一化问题,努力实现煤炭城市转型发展。
2统筹煤炭开发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重点搞好矿区生态环境整
治建设。
3加快矿井地面储煤场全部绿色封闭化建设,实现传统矿区向环境优美、富裕文明的新矿区转变。
4要注重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加大矿山企业棚户区的改造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矿工及其家属的居住环境,增加矿工收入,提高煤矿职工生活水平。
(七)加快煤层气开发,推进产业化进程
我市怀仁县鹅毛口镇一带井田地处大同煤田东南边缘,由于井田受煌斑岩侵入的影响,瓦斯积聚区域较为突出。
因此要重点对该区域矿井井下的瓦斯进行综合抽采,在怀仁县城筹建一座瓦斯储供站,通过输气管网输送到储供站,实现抽气和多联产开发的综合利用,使煤层气变废为宝,供怀仁县城镇及当地附近居民受用。
同时开辟市外供应市场,推进产业化进程。
(八)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特别是“六长”的素质。
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到位接管后,要及早确定领导班子和管理团队,对原有和现有的“六长”不具备任职资格的要进行调换,确保领导班子专业化。
到2011年,要求“六长”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大学(含)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经历;矿长(经理)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煤矿中层管理干部必须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大专(含)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技术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对从业人员必须有高中(含)以上文化程度和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且要保证不少于3个月时间的集中培训,从各个方面尽快适应国有煤矿和大集团公司的要求,适应机械化现代化生产需要。
以上各类人员并按隶属关系在市级以上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注册。
四、实现我市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措施
(一)严格煤炭行业准入门槛
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主体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90万吨/年;煤矿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普遍推广综采技术;安全生产全面达标,入井矿工每班不超过规定人数。
(二)严格煤矿职工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
加强煤炭行业职工队伍建设,提高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质量和水平,加强考核和管理,切实做到持证上岗,凡未经正规培训的员工一律不得下井。
(三)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要以安全发展观为指导,苦练“内功”,加强对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
(四)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市、县政府要从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支持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
要争取国家财政预算内和国债资金支持我市大型骨干矿井地质勘探、安全改造和产业升级改造项目,使煤矿早日建成投产。
(五)加强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
要全面落实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地区,制订生态恢复计划,并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和综合利用资源的方案和措施,强化对各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
加强矿区环境保护,使煤炭产业真正从经济、社会和环保等多个层面上造福于朔州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