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题---2012(共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题---2012(共5篇)
第一篇: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题---2012
第一章
1、什么是生产?生产系统模型构成的要素有哪些?
2、生产管理及其内容。
3、生产系统的构成和规划。
书上习题:第1、3、4题。
第二章
1、企业制造战略的内容和方法。
2、达标要素、赢单要素。
3、生产过程的分类及特点、选择。
4、过程选择与营销战略的匹配分析。
习题:
1、4
第四章
1、生产过程与设计的内容。
2、生产过程的类型与特点、应用。
3、产品-生产过程矩阵分析。
4、柔性生产系统的构成。
习题:1、2、3、5、第五章预测与生产计划
1、企业生产计划的体系结构。
2、需求预测的方法和类型。
3、生产能力及其测定。
4、综合生产计划内容及制定方法。
5、线性规划法的要素与模型建立、运输法(图表法)。
6、主生产计划制定及计算逻辑的过程。
作业题:2、3、4、9、12
第六章mrp1、什么是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系统构成。
2、物料需求计划的基本计算过程。
3、生产批量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4、习题1、2、3、4。
第七章
1、大量流水生产特点、期量标准、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2、成批生产特点、期量标准、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什么是期量标准?流水作业期量标准有包括哪些?如何利用期量标准制定生产计划。
3、车间作业排序的目标、分类。
4、n/1问题的排序目标和规则有哪些?例题7-5SPT、EDD、混合规则。
5、n/2问题的约翰逊法则的运用。
6、网络图的绘制、关键路线、时间参数计算。
网络优化。
习题:全部
第八章
1、什么是作业调度?生产作业控制的的内容有哪些?
2、平衡线法内容。
3、什么是准时化生产?有哪些优点。
其实质是什么?
4、什么是看板?有哪些功能?分类如何?
习题:1、2、4、5、8
第二篇: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题
生产计划与控制复习题
一、选择
1、独立需求是指那些具有不确定性,企业自身()的需求。
A 迫切需要
B 不能控制
C 有待提高
D 有待明确
2、在编制作业计划时,提前期法适用于()
A 单件生产
B 小批量生产
C 成批轮番生产
D 流水生产
3、用来进行生产进度控制的平衡线法主要适用于同一产品重复生产、一次定货、分期交货、()的工业产品定货生产项目
A 工艺复杂B合同期限较短C 产量较大D 生产准备周期长
4、生产绩效控制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和生产率控制等
A 生产量
B 生产质量
C 生产柔性
D 生产周期
5、某加工件的批量n=4件,需顺序经过4道工序加工,各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分别为:t1=10分,t2=5分,t3=20分,t4=15分,若采用顺序移动方式组织生产,则该批加工件的加工总周期为()
A 200分
B 110分
C 125分 D115分
6、反映产品(零件)在各生产环节出产(或投入)的时间同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的期差标准,称为各生产环节的()。
A 生产周期
B 生产提前期
C 生产间隔期
D 生产节拍
7、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在制品定额法适用于()
A 单件生产
B 小批量生产
C 成批轮番生产
D 大批流水生产
8、以产品多样化来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最为理想的生产型式是()
A 大量生产
B 成批生产
C 单件生产
D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9、设备的物质寿命,又称为设备的()
A 技术寿命
B 经济寿命
C 更新寿命
D 自然寿命
10、()是指计划期内实际可以达到的生产与运作能力。
A 设计能力
B 查定能力
C 计划能力
D 学习能力
11、经营杠杆的作用越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未来预期的利润的不确定性越大
B 未来预期的利润的确定性越大
C 生产系统的风险越高
D 生产系统的风险越低
12、滚动计划方法的优点是()
A 计划是动态型的
B 执行时可以灵活改变计划
C 提高计划的连续性
D 计划是动态型的并且提高计划的连续
13、MRP按照()来确定零部件、毛坯直至原材料的需要数量和需要时间。
A 顺工艺顺序
B 反工艺顺序
C 零件加工顺序
D 设计顺序
14、JIT与传统生产系统对库存存在不同的认识,体现在()
A JIT将库存视为缓冲器
B JIT将库存视为资产
C JIT认为库存占用资金和时间
D JIT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管理的问题
15、将生产同一种产品(或部件、零件)所需要的全部或大部分设备,安置在同一个生产单元中,配备相应工种的工人,加工同一种产品(或部件、零件)。
这种生产过程组织原则是()
A 工艺专业化原则
B 对象专业化原则
C 成组加工原则
D 品种原则
16、可将每个时期对项目的净需求量作为订货批量的批量方法是()
A 固定批量法
B 直接批量法
C 经济订货量法
D 固定周期批量法
17、确定可变流水线上各种产品生产节拍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一种是劳动量比例分配法。
A 线性规划法
B 盈亏平衡分析法
C 代表产品换算法
D 德尔菲法
答案:
1B2C3B4B5A6B7D8C9D10C11A12D13B14D15B16B17C
二、填空
1、新产品的主要类型包括全新产品、()、()。
2、生产柔性是指生产系统从生产某种产品快速转变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或品种的能力,通常从()和()两个方面来衡量。
3、按照哈默的观点,生产过程中作业分为增值作业、()和()。
4、作为预测方法被广泛运用的德尔菲法具有反馈性、()、()三个特点。
5、消耗一次准备结束时间条件下,连续生产一批相同的制品的数量称为()。
6、新产品的评价方法主要有()()
7、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图纸的分析和审查、拟定工艺方案、编织工艺规程以及()。
8、新产品试制一般分为样本试制和()两个阶段。
9、同步制造的理论基础是()。
10、盈亏平衡点的特点是()。
11、为了使间断流水线有节奏的工作,规定一个时间跨度,使每个工序在该时间内生产相同数量的制品,该时间跨度叫做()。
12、滚动式计划中,修订计划的时间间隔称为()。
13、投入、转换和产出属于组织的()职能。
14、产品的开发策略一般有两种()、()。
15、传统的生产管理遵循3S原则,即专门化、()和()。
16、通常用()来检验主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17、JIT的生产现场是一种()生产方式。
答案:换代新产品改进新产品品种柔性产量柔性不增值作业增值作业匿名性收敛性批量盈亏平衡分析法工艺装备新产品试制样品试制小批试制同步制造理论约束理论收入与成本相等看管周期滚动期生产领先型追随型专门化简单化标准化粗能力计划拉动式
三、简答
1、什么是设备的有形磨损?有几种形式?
2、并行工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简述物资库存独立需求和从属需求的特点。
4、流水生产具有什么特点?
5、简述新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6、简述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特点。
7、简述闭环MRP的处理过程。
8、工艺专业化生产具有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案:
1、什么是设备的有形磨损?有几种形式?
设备的有形磨损,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震荡,磨擦。
腐蚀,疲劳或者在自然力作用下造成的设备实体的损耗。
也称物质磨损。
(1)第I种有形磨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应力及化学反应等原因造成的有
形磨损,又称使用磨损。
表现为:
1零部件尺寸变化,形状变化;○
2公差配合性质改变。
性能精度降低;○
3零部件损害○
(2)第Ⅱ种有形磨损,不是由于使用而产生的,而是源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发生的有形磨损,又称自然磨损。
2、并行工程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1)实际时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因素(可靠性,可制造性)。
作为设计结果,同时产生产品设计规格和相应的制造工艺和生产准备文件。
(2)产品设计过程中各活动并行交叉进行(3)与产品生命周期有关的不同领域技术人员的全面参与和协同工作,实现生命周期中所有因素在设计阶段的集成,实现技术。
资源,过程在设计中的集成。
3、简述物资库存独立需求和从属需求的特点。
独立需求,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与对其他的物料的需求无关,只取决与市场和顾客的需求,需求趋向于连续或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而波动。
从属需求:是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直接依赖于对其他物料的需求,特点是根据对最终项目的独立需求精确的计算出来。
4、流水生产具有什么特点?
流水线是指劳动对象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的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完成工艺作业的连续的复杂的生产过程。
它具有以下特征: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高,具有明显的节奏性,各工序的生产能力平衡或成比例。
工艺过程封闭,单向,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5、简述新产品的概念及其特点。
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者几各方面比老产品有显著改进,提高或独创的产品。
特点:(1)具有新的原理,构思或设计。
(2)采用了新材料,使产品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产品结构有明显改进。
(4)扩大了产品使用范围。
6、简述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特点。
品种多,产量小,基本按照用户的订货组织生产;产品的结构和工艺有较大差异;生产的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低。
7、简述闭环MRP的处理过程。
在初期MRP的基础上,引入资源计划与保证,安排生产,执行监控与反馈等功能,形成闭环MRP系统。
在主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计算以后,通过粗能力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模块进行生产能力平衡。
它还收集生产(采购)活动执行结果,及外界环境变化的反馈信息,作为制订下一周期计划或调整计划的依据。
8、工艺专业化生产具有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优点:(1)可以大大缩减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运输距离(2)可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在制品库存。
(3)可以采用先进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线生产(4)减少生产单位的协作关系,简化计划管理。
缺点:设备利用率低
四、判断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
()车间内,集中着制造某种产品全部工艺阶段或者某几个工艺阶段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各工种的工人属工艺专业化。
()节拍,是设计流水线的基础,同时也是表明流水线出产产量大小的一个指标。
()4 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各种固定资产综合生产能力,而不是个别机器设备的生产能力。
()企业查定能力是企业竣工投产后,需要有一个熟悉和掌握技术的过程,经过一定时期才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对于价格折扣模型,按最低价求得的经济订货批量如果可行,则一定是最佳订货批量 7 TQM要求全体员工参与。
()
8按照JIT哲理,凡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都是浪费,()在产品结构与工艺相似的成批生产中,可选假定产品作为查定企业生产能力计量单位。
()
10标准件,通用件的产品或零部件均可按大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
()
1√2×3√4√5√6√7√8×9×10√
五、计算
需求预测,作业计划,作业排序,经济批量模型。
盈亏平衡分析
第三篇:生产计划与控制
生产:是人们创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有组织的活动,由一个企业或多个企业合作完成。
生产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形成过程来看,凡是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便称为生产。
生产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硬件系统: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成;软件系统:人员组成,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质量管理。
生产管理:狭义的生产管理:对开发设计的生产系统内,对开发设计好的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广义的生产管理:生产系统的设计运行及管理。
新产品:在原理、用途、性能、结构、材料这些方面与老产品有新的改进的产品。
新产品的特征:先进性、创新性、经济性、风险性(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盈利风险)
新产品的种类:(1)改进的新产品:对老产品采用的技术措施使其性能外观样式有所提高;(2)换代的新产品:原理没变,部分采用新的技术材料结构使老产品发生性能改变;(3)全新产品:原理改变。
构思创意:对新产品的设想,新品孕育的开始。
新产品开发构思创意的两种模式:(1)技术推动型:它是根据科研人员的发明成果提出产品的构思,并进而促使用户产生新的需求,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技术上突破的可能性大,不足之处是产品的针对性差,风险大;(2)需求拉动型:它主要是根据市场用户需求而引发出新产品的设想,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开发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产品适合市场需求,销路相对好,不足支持是技术上不一定有较大的突破。
产品的寿命周期及其各时期特征: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研制
成功投放市场开始一直到最后被淘汰推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可分为(1)引入期:是指企业的新产品刚刚进入市场时期,用户对产品还不大了解,销售量小而且增长缓慢,销售收入不足以弥补生产成本和销售费用,通常不能提供利润。
这一阶段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广告宣传,改善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等,使产品尽快进入成长期(2)成长期:产品被消费者接受,销售量迅速增长阶段,这时产销量大幅度上升,成本下降,利润也迅速增长。
这一阶段企业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如提高质量等,以促进产品高速增长并进入成熟期。
在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销售量的年增长率可达10%(3)成熟期:产品的主要销售阶段,这时产品已经享有声誉,占有一定市场,企业为开打新产品和营销所支付的投资已全部收回,产品所提供的利润达到最高水平,但与此同时,要注意对产品进行改进,发展产品以延长成熟期。
(4)衰退期:此时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销售量锐减,直至被市场所淘汰,推出市场为止。
这时要果断抉择,用改型产品取代圆形产品,组织新产品投放市场。
柔性:生产柔性:意味着快速相应用户需求的能力并适应产品和生产过程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
产品柔性:指生产系统从生产某种产品快速转变到生产另一种产品或品种的能力。
产量柔性:指快速增加或减少生产数量的能力,当市场需求达到高峰或低谷时,或者依靠储备已难以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则要求产量柔性。
产品开打策略:领先型开发策略、追随型开发策略。
开发方式:独立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引进与独立开发相结合、联合开发、委托开发。
产品设计的方法:(1)模块化设计:以企业已有件为基础;(2)内插式设计:新产品规格处于现有两种产品规格之间的产品设计:(3)外推式设计:利用现有产品设计和生产经验,将时间和技术知识外推,设计出比它大或者功能强或者不曾有的产品。
产品设计的技术:(1)价值工程(value engineering,VE);(2)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GT);(3)拟实产品开发(VPD);(4)三次设计: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公差设计;(5)质量功能配置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6)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 CE)。
并行工程:CE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新理论,就是集尘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和集成地、并行地进行工艺设计及生产准备等工作的一种系统方法。
2其特点有:采用团队工作工作方式;设计过程的并行性;设计过程的系统性。
并行工程的效果: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减低成本;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了功能的实用性。
生产过程组织类型:按对象原则组织即产品导向型(product-focuced)按某种产品来组织生产单位,将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工序和设备装置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按工艺原则组织即工艺导向型
(process-focuced)按生产工艺来划分生产单位,一个生产单位汇集同类(或类似)工艺所需要的各种设
备和装备,对企业的各种产品进行相同的工艺加工;模块式生产(module process)是人们在长期运用以
上两者组合的实践中总结出另一种有特色而且规范的生产组织形式。
成品库存类型:存货生产(produce-to-stock):该种生产方式下,要预测各种规格品种的产品市场需
求量,依据预测结果确定生产数量以及企业成品、半成品仓库和经销商仓库的库存数量;订货生产
(produce-to-order)该种方式的生产量要根据客户的订单挥动而定,适合于规格品种多、个性要求较多的工业产品生产。
生产任务的来源:订单、需求预测、新产品试制
生产过程结构类型:(1)大量生产:产量大,品种少,生产稳定的不断重复生产;(2)批量生产:
产量较少,品种多,各种产品在计划起内成批轮番生产(大多数工作地负担较多工序);(3)单件生产:
品种多,产量很少,重复性很差,按工艺组织生产。
生产能力弹性(capacity cushion):指生产类型都应具有应付偏离设计要求的能力,如遇消费需求
高峰或以外的需求生产能力可迅速扩张,反之也可及时收缩;如系统运行成本偏高,能采取措施降低成本等。
生产系统定位:指产品设计类型、生产过程类型和产成品库存类型的组合选择,包括选定各户产品
或标准产品,按产品导向或过程导向组织生产,按存货生产或订单生产等。
经济分析:经济分析主要要考虑的因素:投资与成本。
生产技术的选择: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促进系统总体技术进步的前提下选择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最佳的技术。
生产技术的选择实际上是自动化程度的选择。
生产技术选择的原则:(1)中间技术原则:即不选最先进的,也不选最落后的,中小企业选用(2)
累进技术原则:考虑技术的继承性和累计性;(3)使用技术原则:要考虑本国资源和条件能否满足要求,要能发挥最大经济原则,对经济社会环境目标做出最大贡献,强调的不是技术先进性而是能为企业的经
济和目标提供最大效益的技术。
纵向集成度:(degree of vertical integration)是和自制或外购决策相关联的概念,表示企业凭自己的生产能力承担的生产环节在生产和配送链中所占的比重。
生产过程流程图改进技术八字诀: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ECRS.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需求预测: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对某产品需求的数量和发展趋势,企业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
需求预测的作用:(1)制定生产计划的基础;(2)有助于尽快满足用户需求,做好生产准备;(3)
有助于沟通各只能部门的计划工作。
预测时间期:(1)长期预测>3年;(2)中期预测1—3年;(3)短期预测<1年
影响需求预测的五个因素:长期趋势(T),周期变动(C),季节因素(S),随机波动(I)
生产能力: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和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
生产的一定种类的产品最大可能的量。
他是以实物指标为计算单位。
生产能力的种类:设计能力、计划能力、实际能力。
影响生产能力的基本决定因素:设备数量、设备工作时间、设备生产定额、生产能力的调节因素:长期因素、中期因素、短期因素。
生产计划系统的职能:预测职能、需求管理职能、生产计划职能、材料计划职能、能力计划职能。
长期计划的内容: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确定竞争优势(成本、质量、交货期、柔性)
综合生产计划指标:(1)产品品种;(2)产品质量;(3)产品产量;(4)产品指标;(5)出产期
滚动计划的优点:(1)计划是动态型的,计划的应变性和延续性均得到保重;(2)提高了计划的连
续性,便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组织均衡生产。
多品种产品品种优化方法:盈亏分析、利润顺序法。
主生产计划安排的三种策略:恒定生产率、变动生产率、跟踪生产率。
MPS编制方法:现有库存法(以现有库存非负为原则)
粗生产能力计划—RCCP分析的方法:能力清单法、资源描述法、综合因子法。
大量流水生产的制定方法:在制品定额法
大量流水生产的期量标准:(1)节拍:是流水线上出产两个相同制品的时间间隔;(2)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3)在制品占用量定额
在制品:企业从原材料、外购件等投入生产起,到经检验合格办完入库手续之前,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毛坯、零部件通称在制品。
期量标准R:是为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生产活动,在生产数量和生产期限上规定的标准,是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均衡生产,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与进行生产控制的依据。
看管周期:为了使简短流水线有节奏地工作,需要均衡流水线上各工序的生产率,为此就必须规定一段时间跨度,每道工序在该时间内生产相同数量的制品,该时间跨度为看管周期。
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1生产批量与生产间隔期:生产批量是指消耗一次准备结束时间的条件下,连续生产一批相同制品的数量。
生产间隔期是与批量密切相关的概念,是指相邻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产出的时间间隔;2生产周期:是指制品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所经历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部日历时间;3生产提前期:是指毛坯、零件或部件在各个工艺阶段出产或投入的日期比成品出产的日期应提前的时间长度;(4)在制品占用量定额:包括车间之间的占用量和车间内部的占用量(库存在制品占用量:库存流动占用量+才、库存保险占用量)单件小批量生产作业计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何控制好产品的生产流程,使得整个生产环节达到均衡负荷,最大限度地缩短生产周期及按订货要求的交货期完成生产任务。
单件小批量生产的期量标准:生产周期(最基本的期量标准)、总日历进度计划
单件小批量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生产周期进度表法、生产进度百分比法、网络计划技术作业排序:在制定编制成批生产作业计划与单件小批量生产作业计划过程中,由于生产多种产品,对生产设备的需求会发生冲突,因此,需要解决各个生产层次中生产任务的加工顺序问题,这里既包括哪个生产任务先投产,哪个生产任务后投入,还包咯在同一设备上不同工件的加工顺序,这一过程为作业排序(sequencing)。
作业排序的分类:在制造业和服装业中,两种基本形式的作业排
序是:劳动力排序,主要是确定人员合适工作;生产作业排序,主要是将不同的工件安排在不同的设备上或安排不同的人员做不同的工作。
作业排序跳读九大规则:(1)FCFS规则:优先选择排队等待的任务中最早进入的任务;(2)SPT规则:优先选择加工时间最短的任务。
(3)SST规则:优先选择松弛时间短的工件;(4)EDD(Earliest Due Date)规则:优先选择完工期限最早的任务,尽可能保证交货即制定的规则;(5)MWKR(Most Work Remaining)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长的任务;(6)SCR(Smallest Critical Ratio)规则:优先选择关键比最小的任务;(7)LWKR(Least Work Remaining)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加工时间最短的任务;(8)MOPNR(Most Operations Remaining)规则:优先选择余下工序最多的任务;(9)RANDOM规则:随机地挑选任务。
生产过程控制:是在生产计划和生产实施这两个职能之间进行调整,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使生产计划的各项指标得到落实,以保证生产系统的总体效率与效益。
生产过程控制的任务:(1)生产计划复审和作业安排;(2)发现偏差及时处理;(3)提供计划执行结果的报告
生产计划控制控制的内容: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控制、库存控制、生产成本控制、生产率控制、生产质量控制、设备控制生产计划与生产计划控制的区别:计划的功能主要是预先安排各项作业的内容,控制的功能主要是实时调度各项与产品生产相关联的作业活动,根据各项活动过程反馈的信息,通过对生产系统状态的评价,确定调整各项活动的内容,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生产调度:(production dispatching)对企业日常生产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对生产作业计划过程中已出现的偏差及时了解、掌握、预防和处理,保证整个生产活动协调地进行。
它是组织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一种主要手段。
生产调度的三种基本方法:调查研究、召开各级调度会议、加强日常检查
生产调度控制的内容:它是指对原材料投入生产准备到成品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