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我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我见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这次会议的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说道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就不得不说一说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进程。
自从1988年全后气候变暖气候敲响,成为有史以来最热的一年,再到1994年3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再到1997年11月,《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再到2001年3月布什政府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使得美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再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再到今天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京都议定书》截止于2012年为一期),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总的来说,这个进程是一个趋向于合作的进程,让人们看到了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希望。
但单单以这一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局部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一个比喻是很恰当的,这次大会就好像是一群贵妇人正在享受一顿丰盛的大餐,当大餐就要结束的时候,来了一个穷亲戚,这位穷亲戚喝了一杯咖啡,贵妇人们就决定AA制,要把穷亲戚包括在内,均摊付款。
这位穷亲戚正式发展中国家,而那些贵妇人则是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如此安排,不用说,肯定是不合理的,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事务没有简简单单的说道理那么简单,运作起来也不是我们直观的理性就可以理解。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说一下现在气候的严重性,有一种说法就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是拯救世界的最后一次机会,因为只要全球温度再高出2个摄氏度,那么好莱坞大片《2012》中的场景恐怕就不在是我们对未来可怕的设想,而会变成真正的现实。
所以,当全人类共同面对如此巨大灾难的时候,不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划分责任的问题上,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拿出更好的方案,务实的行动来处理这个问题。
这次大会上温总理的讲话充分表明了中国应对世界气候危机的态度,中国提出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如此大规模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同时,温总理还表示了我们作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我们一定会履行自己的承诺,无论这次会议是否会达成实质性的成果,我们甚至会在自己承诺的基础上超额完成目标。
而英国居然称中国“绑架”了此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说到底,还是一个态度问题,我们坚信我们从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角度来讲,我们所做的是正确的,而西方的一些学者竟然拿中国水稻产生甲烷温室气体影响世界环境这些非主导原因的,另一个关系人类生存的粮食问题上打太极,实在是有失风度。
纵观世界发展历程,从工业革命到当今世界的变化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以前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粗放型的,而现在的发展则是集约型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数量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发展,从工业化革命到信息化革命的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这种方式的经济发展,发达国家通过自己的优势,强势的发展自己的经济,忽略对全球气候造成的负面影响,一心只顾经济发展。
而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最为显著,在当今的国际环境下,由于我们的资源相对不足,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我们必须以集约型发展模式发展我国经济,这一点,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全国人民都已经达成共识,正在努力的进行贯彻执行。
从领导与执行的角度来讲,我国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采取的态度正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总的来讲,我觉得我们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资源管理,
实现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将强各项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人类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