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小印第安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碧桂园学校汪赛云
广东碧桂园学校汪赛云
首先,理解校本音乐课标和教学对象。

在一年级普及钢琴教学,可以说是我校音乐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钢琴课的开设充分发挥了我校设施与师资的优势,也充分体现了音乐艺术早期开发的重要性。

我校钢琴教学的目的在于以钢琴为媒介和手段,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实践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品味,同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钢琴演奏技能,使学生能终身受益。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转移是其身心特点,钢琴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课程,常常使孩子们一开始兴趣十足,没多久便望而生畏,以至抵触逃避,这是学习钢琴的一个普遍现象。

因此,要提高这一年龄段学生学习音乐、学习钢琴的兴趣,必须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做到课堂教学游戏化、教学难点分解简易化,这是国家课程标准中不断提到的一点。

目前我们的钢琴教学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大组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过渡到分层教学。

本节课我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教学。

其次,构思本课的教学思路。

在本节课中,我是以一次旅行的方式导入,以闯关的线索贯穿教学过程。

我首先使用“情境引入法”,把自己装扮成印第安导游,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同时有助于学生对艺术形象的理解。

接下来,以“到达晚会现场”为任务,设置多个关卡,让学生在充满挑战性的音乐活动中逐步领会音乐知识(ta titi节奏型)及音乐技能(弹奏《十个小印第安人》),整个闯关的过程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

本节课我围绕着国家新课标,在教学中尤其重视了以下几点:
1、创造性的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的体现)。

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节奏;创编动作等;
2、各种感官的参与。

(面具、电话、百宝箱、口风琴、电子黑板、课件等的运用,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


3、模仿能力的培养。

(模仿是低龄儿童学习的主要依靠)观摩学习、“小老师”的出现。

最后,通过这节课的效果检测,学生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但在教学的评价环节如果能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效果可能会更好。

评汪赛云老师执教的《十个小印第安人》一课
广东碧桂园学校刘刚
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的钢琴课是一种注重技巧训练、一对一的器乐课,而作为我校校本化课程的代表课程之一,我们也一直在由小课到大班集体课教学的转型过渡中摸索,寻找
一些更加行之有效教学方法,而在汪赛云的这节钢琴课上看到了一些好的思维、创意,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个人感受:
1、从教案来看,这节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内容安排,都非常紧凑充分,利用钢琴和其他课堂小乐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从而由“兴趣”牵引着学生去主动学习,效果则事半功倍。

2、教学设计很新颖。

通过角色的变化,“教师”——“导游”和美洲大陆印第安土著民风引入新课,围绕着一个虚构的情节——“去参加印第安篝火晚会”展开教学,很有创意,体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而教师由一个“授业者”转型为一个“指导者”,拉近了师生距离,融合了课堂氛围。

3、从教法上看,教师掌握了学生好奇、好动、好模仿特点,采用了唱、弹、游戏(律动)等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其中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去打开一个个的百宝箱……三个“小老师”的引入也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友好精神,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感强。

而在学法上更多的让学生去模仿、比较、创编、练习、观摩……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这节课上,汪赛云老师表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极具亲和力的教态和语言,扮演了一个生动的印第安“导游”。

4、一点建议。

在学生分组练习《十个小印第安人》过程中,适当引入评价机制中的自评、他评、互评,“优”与“缺”要分明,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与自信心上会不会更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