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评课稿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章的第一部分内容。
这一部分一共有3个例题,期中教材的处理是例1为第一课时,例2和例3为第二课时。
熊老师在处理教材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将例1和例2两个新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授新。
我认为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验算和口算方面的知识,对此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正好也是学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熊老师这样处理教材也是比较合适的。
下面就熊老师的课谈谈我个人的感想:
1、内容充实,节奏明快。
在熊老师的课堂上,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奖品,学生用心的思考,答对了或做对了题就好比获得了一份奖品的喜悦。
多样化的题型设计即使是层出不穷的映入学生的眼帘,也不会使学生有疲倦感。
自始至终学生都能精神饱满,紧跟老师的节奏进行思维活动,所以孩子们有高频率的课堂练习机会。
师生在课堂上相处轻松而又愉快。
2、情境导入,简单、直接,充满乐趣。
本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数一数教室里有多少位老师和多少位同学,这种来自身边的鲜活例子,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激情。
他们想:“老师到底是想干什么呢?”不同的疑问和猜测充满了学生的头脑。
以此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需要,为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再通过教师提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来引出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然后通过:这样的等式无穷无尽,在这里肯定有着某种规律,大家想知道吗?这个问题激发出学生对定律的探究欲望。
从一环节导入另一环节贴切、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
3、题目设计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熊老师在习题的.设计上别具匠心,着力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认真分析的能力。
不但有各种丰富的题型,鲜明的层次,而且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既收获了数学知识,又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习题连一连将可以运用运算定律的式子连起来,很多同学开始不加思索的说:45+63与63+54可以连起
来,仔细观察后才发现45与54不相等。
通过这种习题的练习学生能自然领悟其中的道理,为今后的学习习惯和态度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得好,课无完课,每个老师对同一堂课都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我个人发表一下不同成熟的看法:本堂课需学习的内容多,练习容量也比较大,但是缺乏训练透彻的重难点内容。
由《加法交换律》过度到《加法结合律》这一新内容似乎衔接比较牵强,局限了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