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也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过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解读《历史课程标准》时,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到积累,再从积累到理解的过程。
这实际上道出了历史学习的三个层次,即: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
这也就是历史知识的获取、积累和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的要求。
对于第一个层次,即感知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思索,在体验中获取历史知识。
如西安事变,上课时教师介绍当时中国的形势,而西安事变的经过则由学生充当小记者来向大家报道,并让几个学生充当时势专家来分析西安事变的解决方案,教师则起一个引导的作用。
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历史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这个层次更要求教师上课时能深入浅出,把历史知识上得“活“起来,生动有趣,让学生愿意听,喜欢历史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了,一切就好办了。
而要做到这一步,就要求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查阅大量的资料,弄清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脉络,这样上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如果历史教师再有较为深厚的文学功底,语言要么幽默风趣,要么富于感染力,这样一来,学生上课就会很投入,知识的获取就会变得主动。
如八年级上册第一、二单元,教师要让学生知道,由于清王朝腐朽落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处于被践踏被奴役的悲惨境地,(四次战争,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先学习西方的器物,掀起洋务运动,结果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转而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动戊戌变法,但失败了,证明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采用革命的暴力手段,发动了辛亥革命,但革命果实被窃取;又开始宣传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整本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环环相扣,讲起来有劲,学生听起来也有趣,知识自然就好学了。
关于知识的积累,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要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积累起来,就需要学生认真刻苦地去记。
这主要靠学生,教师只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教学生一些方法来解决好这个问题。
常用的有:①列表归纳记忆法,将复杂的历史简单化,帮助大家记忆;②歌谣记忆法,在不改变知识体系的情况下把知识编成歌谣或口诀,(这一点一些老师做得很好,把初二初三的历史全都编成了口诀);③找规律记忆法,如美国独立战争:1773、74、75、76、77年的事和1781、83、87、89年的事,学生容易记;④线索记忆法,如古罗马一千年的历史线索很重要。
总之,历史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汗水和勤奋。
但历史教学中更为重要的则是能力的培养。
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要树立学生的国际主义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们该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在上课时,对很多问题都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思索,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阐述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譬如讲授西安事变,上课时可以让学生思考:蒋介石和共产党有血海深仇,为什么西安事变时不杀了蒋介石?引导学生分析,如果杀蒋,势必导致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安的讨伐,就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内战,削弱抗日力量,给日本提供可乘之机,于抗战大局不利,共产党虽然和蒋介石势不两立,但权衡利弊,决定在蒋答应抗日的情况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更进一步引导:张学良送蒋介石,就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值不值得?如果蒋介石不幽禁张学良,中国局势将会如何?这样或许拓展得有点开,但有兴趣的学生完全可以让他们试着去思索这些问题。
只要他们能从张学良身上学到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就达到目的了。
至于假设的问题,则应该让学生思考到,张学良作为身负国仇家恨的人,定会成为抗日战场上一颗璀灿的明星,但抗战后,作为中国渊源最深的军阀,会不会阻碍新中国建立的进程?最后还是要向学生说明,历史是严谨的,是不容假设的。
在上历史课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引导学生这样思索、讨论这些问题。
如: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会不会暴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狼子野心,通过两个国家国情的对比,认识到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如对李鸿章,既要让学生认清其卖国嘴脸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又要让学生知道,他办洋务对中国近代化所起的作用……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现实主义教育,如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讲到萨拉热窝事件,学生肯定都会非常崇拜普林西普,这个时候既要肯定普林西普的爱国热情,但更要指出这种暗杀行为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后果,借此对学生对学生进行反对恐怖主义和个人英雄主度的教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对很多问题,我们应引导学生从正面、反面或多角度的来分析,慢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长期坚持,我们的学生就会养成自觉的思维习惯,不管是以后面对考试还是面对人生中的抉择,他们的思考将会更全面,他们的选择将会更完美,要不怎会有“学史使人明志“的说法呢?意思就是说,正是因为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训练了人的思维能力,就使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会看得更高、更远、更透彻。
大凡一个伟大的政治家,虽然说不上是一个历史学家,但至少也是一个熟读史书的人。
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对历史问题、现实热点,多角度的提问,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则历史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