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预警及风险防范控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风险预警及风险防范控制研究
摘要:由于供应链内部和外部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使得供应链在运作中产生诸多风险。

这些风险造成供应链效率下降、成本增加,给整条供应链成员企业造成损失。

本文在分析供应链风险产生的客观性及供应链风险种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框架,并给出了供应链风险防范控制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风险预警;防范控制
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存在客观的风险因素。

风险和利益同时存在,风险是利益的代价,利益是风险的报酬,两者相辅相成。

动态的市场竞争环境与变化的客户需求使得供应链中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潜在的风险对供应链的正常稳定运营构成威胁。

供应链运营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管理与决策是供应链管理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

这不仅要求在供应链中建立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的机制,同时为了避免风险、减小风险对供应链构成的威胁与损失,还应建立合理的供应链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对供应链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决策并采取防范和应急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

一、供应链风险的内涵及种类
供应链风险是指由于供应链内部和外部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影响和破坏供应链的安全运行,使供应链管理无法达到预期目标,造成供应链效率下降、成本增加,给整条供应链成员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及危害。

供应链上物资从供应源流经众多节点企业,最终到达用户手中,要经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过程,期间伴随着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虽然整个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供应链上的企业毕竟是一个个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各自的经营战略、目标市场、技术水平、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等,甚至存在一个企业同属多个相互竞争的供应链的情形,这一切都增加了供应链管理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因此,在分析供应链利益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供应链风险的认识。

企业在供应链规划、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既要最大化供应链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持续利益,更要对供应链中潜伏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并建立起防范与控制机制。

供应链的风险因素分为两大类:内生风险(In-digenous Risk)和外生风险(EXO enOLl$Risk)。

内生风险是指供应链系统内部来源于企业之间或企业内部不确定性的风险,如各环节企业之间潜在的互动博弈与合作引发的道德风险、信息传递风险、文化差异风险、利润分配风险、能力风险等。

外生风险是指由外部环境的
不确定性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产生的不利影响,一般不能通过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努力加以消除,而只能利用完善的预警系统规避风险,在风险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

如经济环境风险、法律法规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战争风险等。

二、供应链合作中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框架的构建
供应链风险预警是一种主动型的供应链风险管理。

是指供应链主体有计划、积极主动地对其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适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控制,以经济、合理、可行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保障经营活动安全正常开展,保证其经济利益免受损失的管理过程。

它的主要特点:一是强调积极预防,通过有计划地对供应链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为防范和控制各种可能出现的灾难提供经济、合理、可行的预案,从而将灾难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小:二是强调整体性,其立足点是整个供应链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一)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1、系统(整体)性原则。

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信息流、物料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因此,对供应链的考察不能局限于某一企业以及其内部职能部门或者职工个人,应全面、整体考察整个供应链,即要求风险预警系统从考察整个供应链角度出发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特别是核心企业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经营风险、市场营销风险、管理风险和财务风险等,而且对各类风险的各个影响因素都予以充分考虑,做到监测指标不重复、不遗漏,使监测指标体系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供应链的风险程度。

2、层次性原则。

对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人手,三个层次彼此联系。

宏观风险一般是以信息决策流的运行表现出来,中观风险主要是以资金流的运行表现出来,而微观风险主要是以物流的具体运作表现出来。

对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也应从信息层、资金层和物流层三个层次不同角度进行研究,
3、动态性原则。

动态性体现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

从空间上看,供应链与企业不同,它的组成要素具有一定独立性,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强制联接的,而是通过共同的经济利益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因此,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对供应链经营风险的监测有一定的柔性。

从时间上看,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对供应链经营风险的监测不仅具有预测未来的价值,而且要具有分析经营趋势的作用。

它要求预警监测必须把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把供应链经营活动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即风险预警监测应是一种动态的分析监测,而不是一种静态的反映。

动态分析监测还可以反映供应链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从监
测时间跨度上看,监测的时间越长,越能反映供应链的经营管理水平。

动态性还体现在这个风险预警系统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供应链风险的变化而不断修正、补充监测的内容,确保风险预警系统的先进性,
4、灵敏性原则。

由于供应链结构的特殊性,一种微小的风险都可能带给供应链剧烈的连锁反应甚至可能完全破坏一条供应链,使之解体。

因此。

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作为一种信息系统,所采用预警指标的灵敏度要高,即指标微小的变化能直接、客观、及时、准确地映射出供应链运营状况的变化。

5、及时性原则。

从预警的性质来说预警是一种警报,即在供应链的运营状况出现恶化或发生险情之前,能够及时地亮出“黄牌”,给予警示。

为此,预警机制必须具备及时性,能够及时发现并警告供应链运营过程中潜在的问题。

否则,等到风险已经转变为损失后才拉响警报,而此时“木已成舟”,预警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及时性是预警机制的灵魂。

6、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因构建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预警机制而导致的损失。

强调经济性原则的主要目的在于企业构建预警机制只在重要环节和领域选择关键因素加以控制,而不对各个环节和领域进行同样周密的预警,
(二)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体系的内容
1、风险意识。

在供应链的各种活动中,风险并未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难以置信的结果可能令人手忙脚乱。

其实,其中有些后果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求将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能被系统地管理起来,识别风险并能确定其影响范围,也就是说供应链的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必须提高对风险的主动意识,对待风险及其影响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预案、有措施。

2、风险识别。

它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不经过识别并用语言描述,风险是无法衡量、无法进行科学管理的。

风险识别是指风险管理人员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了解和分析,确定经济单位所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

3、风险评估。

是指对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定量计算,以测量可能发生风险的概率,为风险处理提供依据。

其目的和任务是评价供应链已识别风险的原因和结果,
4、风险处理。

是指针对经过风险识别和风险衡量之后的风险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它是风险管理过程的一个关键性阶段。

风险处理的手段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控制型和财务型。

控制型风险处理手段是损失形成前防止和减轻风险损失的技术性措施。

财务型风险处理手段是通过事先的财务计划、筹措资金,以便对风险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及时而充分的补偿,与此同时,还要进行风
险控制与反馈。

(三)供应链风险预警管理体系框架
如图所示:
三、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控制策略
供应链风险防范是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风险预警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信号显示,分别根据不同风险类别采取的解决和消化供应链风险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的总称。

其目的是将可能出现的损失减至最小,确保供应链正常运行,消除或降低供应链风险损失。

第一,建立科学的进入考评标准。

供应链中企业合作的关系属于战略性的合作关系,它应具有科学性、长期性和稳定性。

因此,在考虑新成员的加入时,应根据一套全面科学的标准体系对其进行考评。

这套标准体系涉及到对企业多方面的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如服务质量、交货时效、创新能力、产品开发,另外,还涉及到合作的基础与前提:优势能否实现互补、文化是否兼容共存、组织是否协调有效等。

科学有效的考评系统,有利于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作伙伴选择;选择与自己业务密切相关且能力较强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有助于规避风险,加强供应链的稳健性。

第二,订立防御性合作关系条款。

选择了合适的合作伙伴后,在订立相应的合同内容时,可适当考虑加入一些防御性条款。

比如,供应链中成员企业可以达成共识,对于新进的成员,不论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都要做出相应的责任承诺,如资金或设备的投入,或名誉、商誉的保证。

如果放弃合作关系,该成员企业的人力、设备和商誉等资产将受到很大损失。

通过这种防御性合作条款的订立,一方面,可以使有意进入供应链的企业做好充分准备,达到既定的标准要求:另一方面,可以约束成员企业关心整条供应链的兴衰成败。

另外,较高的退出成本也可以尽量消除企业通过欺骗而谋私利的可能性。

第三,加强信息交流与共享。

信息共享就是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共同拥有一些知识或行动。

供应链上各企业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一方面,提高了供应链运作的协同性和运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供应链上潜在的风险,为规避风险、及早采取补救措施赢得宝贵时间。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共享信息至少应该包括:库存信息、销售量信息、订单信息、计划信息、物流信息等。

第四,完善供应链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供应链节点企业间出现的道德风险
的防范。

主要是通过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减少出现败德行为的土壤,同时要积极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和约束机制,使得合作伙伴的合作行为能得到比败德行为更大的利益,或败德行为被发现所受到的处罚远远大于败德的期望收益,以此来消除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第五,建立供应链风险防范管理机构。

风险管理机构具体应该有如下一些职责:(1)制定有关供应链风险管理机制和防范的条例,对有关的合同体系进行检查、审议和完善;(2)收集有关的经济及政策信息,并进行分析预测,指导供应链成员企业做好相关方面的风险防范,收集与供应链系统相关的市场信息,并进行分析预测:(3)运用风险预控工具监督供应链系统相关风险的各项指标,对各方面反馈的风险信号做出决策:(4)监督成员企业的异常活动,协调成员间突发的矛盾和冲突,增强成员企业间的敏捷信息关系;(5)辅助成员企业做好各自独立的风险防范工作;(6)对供应链系统的例外风险做出反应和决策;(7)协助成员企业做好供应链系统解体的风险处理工作。

第六,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在预警系统做出警告后,应急系统及时对紧急、突发的事件进行应急处理,以减小或避免给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带来的严重后果,针对合作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情况的应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考虑这个问题。

通过应急系统,可以化解供应链合作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减少由此带来的实际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