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力学实验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实验常考点总结
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方法:
(1)转換法: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移动的距离,比较小车所受阻力
的大小。
(2)控制变量法: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3)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カ,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即做匀遠直线运动)
2.实验中不断改变水平面的材料的目的: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
3.小车下滑到水平面时,能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
4.小车最终停下的原因:小车受到阻力作用
5.实验结论: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时,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时间越长,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研究对象的选择(小车、卡片):原因是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若实验过程中,将盘中一边的砝码换成质量较大的砝码木块还不动,原因是桌面和木块间的摩擦力太大,因此,要将实验的木块换成小车并将放置小车的水平桌面换成比较光滑的。
3.平衡状态的选择(选择静止而非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因为静止状态容易观察)
4.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
5.实验时,将物体扭转一个角度是为了探究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否能平衡
6.实验时,通过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是为了探究物体平衡时两个力大小是否相同
7.实验时,将物体从中间剪断是为了探究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8.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9.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10.实验结论:二カ平衡的条件: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实验选用海绵的原因:海绵容易发生形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2.放上重物,海绵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转换法的应用(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锦的凹陷程度来体现,海绵越凹说明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
(如图乙和丙)
(2)探究压カ的作用效果与压カ大小的关系时,控制受力面积不変,改变压力的大小。
(如图甲和乙)
5.实验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カ面积的大小有关.
①比较乙和丙可得出结论:当压カ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比较甲和乙可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6.判断生活实例是增大还是减小压强,是运用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的
例1:图钉的一端做得很尖是应用了结论①
例2.交通管理部门规定,严禁货车超载是应用了结论②
四、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手轻压金属盒上的橡皮
膜,观察U形管中的液柱是否变化,若两液柱的两液面差几乎没
有变化说明漏气了)
2.U形管中液面的调平(不平的原因是橡皮管中有气体,应
拆开橡皮管,重新安装)
3.转换法的应用:U形压强计中两管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反
映探头所在位置的液体压强的大小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探头在同种液体,相同的深度处,改变探头的方向,如图A、B、C)
(2)採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探头在同种液体,探头方向不变,改变探头的深度,如图B、D、E)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探头在液体中深度相同,探头的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种类,如图E、F)
5.液体压强大小计算:P=ρgh
6.实验结论:①比较图A、B、C可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②比较图B、D、E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深度有关,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③比较图E、F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五、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G-F
1.用称重法计算浮力:F
浮
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浮カ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控制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深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的种类,如图d、e)
(2)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如图b、c)
(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关系(控制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如图c、d)
3.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相关计算(比如计算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物体的体积和密度):F 浮=ρ液gV 排
4.实验数据(F—h
图像分析)
5.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密度有关,还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六、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让不同的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实验方法:
(1)转换法:通过观察小球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
小
(2)控制变量法
①探究物体的动能跟质量的关系(控制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改变小球的质量)
②探究物体的动能跟速度的关系[控制小球的质量不变(选择同一个小球进行实验),改变到达底部的速度(让相同的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释放)]
3.机械能及其转化:小球从斜面滑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4.实验推理:如果木块不受阻力,木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结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速度有关,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七、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状态的判断:杠杆静止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说明
杠杆平衡
2.选择杠杆中点为支点的原因: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3.杠杆平衡的调节:右倾左调;左倾右调
4.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①便于方便精确地测量力臂;②使杠杆重心落在支点上,消除杠杆自重对杠杆平衡产生的影响
5.多次实验的目的: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6.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应使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目的:可直接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カ的大小,便于测量拉カ的力臂
7.弹簧测力计拉动方向改变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拉力力臂变小,由杠杆平衡条件知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当力的方向垂直于杠杆时,力臂最长,力最小)
8.杠杆两端受力变化时,杠杆再平衡的判断(例如:杠杆两端同时减少一个砝码,杠杆是否能平衡)
9.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x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F 2L 2)
八、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原理:η=W 有
W 总×100%
2.测量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3.弹簧測カ计拉动方式:匀速竖直向上运动,保证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
4.滑轮组组装(绕线方法:奇动偶定)
5.实验中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的目的:测量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6.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s=nh (看有几段绳子吊着重物,那么,拉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上升高度的几倍)
7.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W 有=Gh ,W 总=FS ,η=W 有W 总×100%
8.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所挂物重、动滑轮自身重、机械摩擦有关,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
所提物重相同时,动滑轮重力越小,机械效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