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教学设计正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答题思路教学设计
大成学校:陈亚兰教学目标:如何解答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炼字”的答题思路
品味语言,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准确鉴赏诗歌的语言。

考点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点分析:
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的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主要考查方向:(一)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炼字);
答题原则:不能用大而空的语言来回答(如“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等),要根据命题者的要求,认真研读诗歌,结合平时掌握的一些表述语言色的用语作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炼字”这一考点很重要
●诗词的语言讲究准确、传神、言简意丰,一个字、一个词的使用,都费尽心血,古人有“推敲”
的美谈正因于此。

炼字,就是指诗中那些极为传神的字词,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巧妙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

●古人创作常常讲究炼字,这些所炼的字词往往效果非同一般,因而成为命题者钟情的对象。

二、考点要求:
(一)考点要求: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鉴赏。

(二)鉴赏诗歌语言的途径
主要有三点: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2、分析积极修辞手法:
3、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艺术效果.
首先来看看这一类题如何设问?及全国考查的情况如何?
三、高考题实例回放:
(一)、09年诗歌鉴赏题中的炼字题共3处
山东卷14题第一问: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四川卷12题第一问: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广东卷10题第二问: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二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08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炼字有6处:
1、如全国卷Ⅰ第一问: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全国卷Ⅱ第一问: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3、上海卷第三问: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天津卷第一问: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5、安徽卷第二问: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6、湖南卷: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几种问法虽不尽相同,但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炼字是2008年诗词语言考查的一个重点。

(三)07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炼字有3处:
1、全国卷Ⅱ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2、四川卷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
3、广东卷(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四)06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炼字有5处: 5套试卷考查了炼字。

上海卷第16题:“…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福建卷第10题的(1)小题:“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辽宁卷第16题的(2)小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广东卷第13题的(2)小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江苏卷第12题的(1)小题:“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试题回顾2010年丰台期末
四、炼字题型的常见提问方式
炼字型之一直接鉴赏
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③从某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④评析第几联中“某”、“某”二字的艺术效果。

⑤前人评论这首诗时认为“某”字用得最生动传神。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题步骤:
①(表明观点)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表现手法);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字”型之二比较鉴赏
提问方式:
①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表现手法);
④点出该字表达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过渡:设问:高考题实例:
几种问法虽不尽相同,但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例来探讨此类题的答题思路
五、实例导引1:
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问题:你认为“一陂春水绕花身”中的“绕”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用得好(步骤一)。

“绕”围绕,环绕“之意(步骤二)。

通过一个“绕”字,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的情景(步骤三)。

表现出春水爱花、惜花、护花、恋花的场面,侧面写出了杏花的可爱。

表达的作者的喜爱之情(步骤四)。

六、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①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残照。

〔注〕①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问题: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答案不太理想。

请修改:
答案:我认为写得好。

(步骤一)闹是“热闹”之意。

(步骤二)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十分热闹。

用拟人的手法,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步骤三)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赞美之情。

(步骤四)过渡:进入第二个练习
“炼字”型比较鉴赏也同样。

提问方式:
①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题步骤: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次北固山下
王湾(2004年湖北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题: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步骤一);阔是空阔,开阔之意(步骤二);春湖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阔”字。

(步骤三)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步骤四)。

答:“失”字更好(步骤一);失是消失之意(步骤二);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步骤三)直接抒发了诗人看到春潮高涨的强烈感受(步骤四)。

七、小结:答题思路
炼字型之一直接与比较鉴赏:答题步骤: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比较鉴赏)
①(表明观点)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想像,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表现手法)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八、作业:
完成后面两道诗歌炼字鉴赏题
背诵《出师表》
板书设计:
古诗鉴赏——炼字
传达准确的诗意
描绘生动的形象
创设恰当的意境
抒发独特的情感
教学后记:
补充资料:诗歌鉴赏分析题总结:
基本要求: 1、发挥想象2、运用术语 3、作答完整有序
要做到完整有序至少要从诗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考虑。

即:先说形式特点,后说思想内容
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寄远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

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

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

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似乎告诉我们,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

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

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命题立意】(1)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应从两个方面作答,一是“悠悠”写出了什么内容,二是对抒情起什么作用。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变化,首先找到导致感情变化的因素“红袖凭江楼”,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次北固山下
王湾(2004年湖北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此诗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开头,对仗工稳秀丽,但绝无板滞之气。

“客路”指他乡的道路,也是诗人旅途必经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一直延伸到青山之外。

不知何处才是尽头。

此刻诗人乘舟,行至北固山下,依山停靠,稍事休憩。

诗题《次北固山下》。

当即谓此。

次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写舟中所见景物。

江潮平静,江风和顺,遥望两岸,视野开阔,仰视储帆,安然垂挂。

诗人泊舟之处,显然是极为优良的港湾。

经过一天旅途的劳顿之后,来到这视野开阔、风浪潜踪的所在。

两句诗中,上句一个“阔”字,写出了江面的浩渺,下句一个“悬”字,写出了船帆的安详,非常富于表现力。

堪称诗眼。

第三联点明诗人行旅的时间。

这是残冬将尽,新春伊始之际,又是残夜将尽,黎明来临之时。

“海日生残夜”,这是一幅多么壮美的江上日出图! 明明是江上日出,诗人却称“海日”,这并非有意夸张,而是真实的感受。

由于江面辽阔,水天一线,朝日跃升之际,真使人恍如置身于万顷沧海之中。

朝日的光辉驱走了残夜,但谁也不会忘记,这一派光明的景象恰好是孕育在那业已消逝的寒夜之中。

下句“江春入旧年”写时序的变换。

这种变换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

新春与旧年的界限是那样模糊,以至于诗人感到。

是“江春”闯入了“旧年”。

海日紧接残夜面生,江春不待旧年之完结而入。

时光流逝,天运无情,而诗人“犹自音书滞一乡”,怎么不激起强烈的眷怀故土之情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历来是人们交口称誉的佳句。

同时诗人张说曾将此二句诗手题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之士,令为楷式。

殷璠《河岳英灵集》更谓“诗人以来少有此句。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编》称:“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应当说,这两句诗受到普遍的喜爱是有理由的。

诗的结尾正面道出了思乡的.主题。

“乡书何由达”,这是真实的感慨。

由洛阳到镇江,相去何只千里,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寄去一封家信谈何容易! 而在这腊尽春回、万家团聚之时,又怎能抑制住满怀的乡思? 不得已,只好求助于那北飞的大雁了。

当春气渐暖,征雁北还时,请为我捎上一封家书吧! 这样,洛阳的亲朋故旧或许能知道我的行踪,理解我的一片眷顾之情。

全诗清新流畅,感情浓郁,是唐人行旅怀乡诗中的佳作。

(07年广东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溪亭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分)
答:(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

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典型失误
以下是第二小题两个得0分的考生的回答:
(1)以动衬表,全诗意境更清幽宁静,表达了诗人闲适愉悦,爱山林之美,超然物外之情。

(2)用两个动词更能表现诗中的情境,用两个字把文章串联起来。

原因诊断:
不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简单归为一般的悲愁诗。

不会答题,不会审题。

思路小贴士:
鉴赏诗词要特别注意对“诗眼“的分析,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基本含义。

此诗中“穿落叶”,诗人穿行于落叶之中,独自一人,是何等孤独,寂寞;“数流萤”百无聊赖之中只能抬头细数流萤,这又是何等苦闷孤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